第337章 用人之道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城傳遍了李承乾的‘不破突厥終不還’這半句詩詞。
也知道了朝廷大軍馬上要出征突厥,身為長安城的百姓,都忘不了三年前的場景。
特別是這次,十歲太子替父出征,更是燃起了長安城百姓激昂的情緒。
一時間,全長安城的話題全是這個,更是認為李承乾能夠出征,朝廷這次肯定是做足了準備,勝利在望。
武將們紛紛上了請戰的折子。
不止去李靖府邸各種送禮,希望能夠做一名先鋒大將,連東宮也是收到了不少的禮。
特別是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二人。
直接去了東宮。
“太子殿下,您隻要帶上俺,俺保證第一個打到突厥王庭,活捉頡利可汗。”程咬金站著說話不要疼,牛也是吹的震天響。
尉遲敬德也不甘示弱:“太子殿下,俺願為先鋒大將,絕對聽殿下指揮,指哪打哪。”
他們早就聽說,太子替父出征,陛下連最精銳的玄甲軍都派去保護太子了。
有了玄甲軍,什麽突厥蠻子,什麽草原漢子,都是砍瓜切菜的小卡拉米。
程咬金不服氣的看著尉遲敬德。
“尉遲老黑,俺才是先鋒,你別跟俺搶。”
“陛下都沒說誰為先鋒呢,什麽就是你的。”尉遲敬德迴瞪了一個牛眼。
氣氛劍拔弩張,好像下一刻就要在東宮打起來一樣。
李承乾可不覺得他們在東宮不敢打架。
畢竟二人在朝堂上動手的次數不少,太極殿都敢,何況他一個小小的崇教殿。
深吸一口氣,李承乾腦瓜有些疼。
曆史上這次出征突厥,可謂是將星雲集,大唐有名的武將均上場了。
可具體怎麽部署的,他還真的沒有什麽印象。
麵前這二人作戰肯定是英勇的沒話說,程咬金每戰都有先登之功。
先登,也就是每次打仗,程咬金都是第一個帶隊登上敵方城牆的,這功勞可謂是不小。
尉遲敬德更加不要說了,在所有武將之中,從龍之功最大的就是就是尉遲敬德。
要不是李世民開明,就尉遲敬德這個直性子,根本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也是最忠心李世民的。
咳咳。
李承乾咳嗽了兩聲,擺手道:“別爭了。”
兩人瞬間安靜了下來,直勾勾的看著李承乾。
那眼神就像是在說:太子殿下,俺在這兒,選俺,選俺。
對於這樣小孩子渴望糖的眼神,李承乾非常無語,但還是要穩住二人。
特別是程咬金,這人忒能活,讓他再活二十年,曆史上的李治都能被他熬走。
真正的是三朝元老,戰功無數。
“二位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百戰之將,均有戰功無數,孤也很難選擇。而且孤這次隻是監軍,並不是統領大軍的主帥,如何用人安排,孤並沒有權利去幹涉,所以......二位將軍請迴吧。”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不服氣,還想要再說些什麽。
太子殿下是何人,他們非常清楚。
能不能出征,肯定就是太子殿下一句話的事情。
可沒等他們說出口,李承乾就打斷了他們繼續道:“孤知道二位將軍如何作想,可你們身為效忠父皇的將軍,由孤去提,這會不會給你們貼上東宮的標簽?別忘了五姓七望和關隴士族的人,還時時刻刻盯著孤,這種時候犯這些錯誤,與孤或者與二位將軍可能並不是好事。”
一句話,噎的尉遲敬德和程咬金訕訕的閉上了嘴。
雖然支持太子,可他們效忠的還是陛下。
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最終,兩人也隻能歎息著離開了。
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李承乾這才鬆了口氣。
王泉在旁邊道:“殿下,好多武將都送了禮過來,該怎麽辦?”
“什麽怎麽辦?”李承乾心累的搖搖頭,揮手道:“讓他們把禮送迴去,另外也迴一份禮,告訴他們: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ps:比喻太子不應該代替君主行使權力,即使庖人(廚師)不負責烹飪,祭祀的官員也不應越過自己的職責去代替他。這強調了各司其職,太子不應越權幹涉君主的事務?。)
“諾。”王泉眼前一亮,馬上去安排了。
.........
各個武將送禮去東宮和代國公府邸的事情,李世民也聽說了。
張阿難正在匯報百騎司調查來的信息。
“陛下,太子那邊已經將送來的禮都退迴了,而且還準備了一份迴禮,讓人給那些武將帶了一句話: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聞言,李世民愣了良久,最後大笑出聲。
“哈哈,好一句: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這句話讓李世民很受用。
他最怕的就是一個比自己有能力的皇帝。
畢竟他還要給自己洗白,成為千古一帝,開疆土拓。
如果來一位比自己有能力的帝王,他李世民將永遠的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張阿難看李世民開心,他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麵前的皇帝是什麽樣的人,張阿難太清楚了,十幾歲就跟著李世民,他是驕傲的,也是自信的。
“陛下,太子如此,正好應驗了太子殿下隻是為了朝廷和百姓。”
“嗯。”
李世民這時也相信了李承乾。
內心中隱隱有些愧疚了起來,自己如此多疑自己的孩子,確實不應該。
想了想,他揮手道:“你去東宮,傳朕口諭,讓太子選幾位武將隨行,也當是練練太子的眼光。”
“諾。”張阿難心中一喜。
看來父子倆的間隙徹底沒了,咱這做奴才的命真苦。
不止要伺候著,還要花心思的化解天家的父子矛盾。
東宮李承乾收到這口諭的時候也是愣了一下,不過很快想明白了。
恐怕自己的一些話對李世民有些感觸,便開始放了一些權力。
心中喟歎。
這就是皇帝。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會有情感,做事有時候也是會摻雜情緒。
心情好就給你點權利,心情不好就懷疑你。
李承乾發誓,未來再生氣,也不能這樣。
用人之方, 貴在盡才, 他有所長, 你有所用!
這才是用人之道。
也知道了朝廷大軍馬上要出征突厥,身為長安城的百姓,都忘不了三年前的場景。
特別是這次,十歲太子替父出征,更是燃起了長安城百姓激昂的情緒。
一時間,全長安城的話題全是這個,更是認為李承乾能夠出征,朝廷這次肯定是做足了準備,勝利在望。
武將們紛紛上了請戰的折子。
不止去李靖府邸各種送禮,希望能夠做一名先鋒大將,連東宮也是收到了不少的禮。
特別是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二人。
直接去了東宮。
“太子殿下,您隻要帶上俺,俺保證第一個打到突厥王庭,活捉頡利可汗。”程咬金站著說話不要疼,牛也是吹的震天響。
尉遲敬德也不甘示弱:“太子殿下,俺願為先鋒大將,絕對聽殿下指揮,指哪打哪。”
他們早就聽說,太子替父出征,陛下連最精銳的玄甲軍都派去保護太子了。
有了玄甲軍,什麽突厥蠻子,什麽草原漢子,都是砍瓜切菜的小卡拉米。
程咬金不服氣的看著尉遲敬德。
“尉遲老黑,俺才是先鋒,你別跟俺搶。”
“陛下都沒說誰為先鋒呢,什麽就是你的。”尉遲敬德迴瞪了一個牛眼。
氣氛劍拔弩張,好像下一刻就要在東宮打起來一樣。
李承乾可不覺得他們在東宮不敢打架。
畢竟二人在朝堂上動手的次數不少,太極殿都敢,何況他一個小小的崇教殿。
深吸一口氣,李承乾腦瓜有些疼。
曆史上這次出征突厥,可謂是將星雲集,大唐有名的武將均上場了。
可具體怎麽部署的,他還真的沒有什麽印象。
麵前這二人作戰肯定是英勇的沒話說,程咬金每戰都有先登之功。
先登,也就是每次打仗,程咬金都是第一個帶隊登上敵方城牆的,這功勞可謂是不小。
尉遲敬德更加不要說了,在所有武將之中,從龍之功最大的就是就是尉遲敬德。
要不是李世民開明,就尉遲敬德這個直性子,根本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也是最忠心李世民的。
咳咳。
李承乾咳嗽了兩聲,擺手道:“別爭了。”
兩人瞬間安靜了下來,直勾勾的看著李承乾。
那眼神就像是在說:太子殿下,俺在這兒,選俺,選俺。
對於這樣小孩子渴望糖的眼神,李承乾非常無語,但還是要穩住二人。
特別是程咬金,這人忒能活,讓他再活二十年,曆史上的李治都能被他熬走。
真正的是三朝元老,戰功無數。
“二位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百戰之將,均有戰功無數,孤也很難選擇。而且孤這次隻是監軍,並不是統領大軍的主帥,如何用人安排,孤並沒有權利去幹涉,所以......二位將軍請迴吧。”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不服氣,還想要再說些什麽。
太子殿下是何人,他們非常清楚。
能不能出征,肯定就是太子殿下一句話的事情。
可沒等他們說出口,李承乾就打斷了他們繼續道:“孤知道二位將軍如何作想,可你們身為效忠父皇的將軍,由孤去提,這會不會給你們貼上東宮的標簽?別忘了五姓七望和關隴士族的人,還時時刻刻盯著孤,這種時候犯這些錯誤,與孤或者與二位將軍可能並不是好事。”
一句話,噎的尉遲敬德和程咬金訕訕的閉上了嘴。
雖然支持太子,可他們效忠的還是陛下。
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最終,兩人也隻能歎息著離開了。
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李承乾這才鬆了口氣。
王泉在旁邊道:“殿下,好多武將都送了禮過來,該怎麽辦?”
“什麽怎麽辦?”李承乾心累的搖搖頭,揮手道:“讓他們把禮送迴去,另外也迴一份禮,告訴他們: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ps:比喻太子不應該代替君主行使權力,即使庖人(廚師)不負責烹飪,祭祀的官員也不應越過自己的職責去代替他。這強調了各司其職,太子不應越權幹涉君主的事務?。)
“諾。”王泉眼前一亮,馬上去安排了。
.........
各個武將送禮去東宮和代國公府邸的事情,李世民也聽說了。
張阿難正在匯報百騎司調查來的信息。
“陛下,太子那邊已經將送來的禮都退迴了,而且還準備了一份迴禮,讓人給那些武將帶了一句話: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聞言,李世民愣了良久,最後大笑出聲。
“哈哈,好一句: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這句話讓李世民很受用。
他最怕的就是一個比自己有能力的皇帝。
畢竟他還要給自己洗白,成為千古一帝,開疆土拓。
如果來一位比自己有能力的帝王,他李世民將永遠的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張阿難看李世民開心,他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麵前的皇帝是什麽樣的人,張阿難太清楚了,十幾歲就跟著李世民,他是驕傲的,也是自信的。
“陛下,太子如此,正好應驗了太子殿下隻是為了朝廷和百姓。”
“嗯。”
李世民這時也相信了李承乾。
內心中隱隱有些愧疚了起來,自己如此多疑自己的孩子,確實不應該。
想了想,他揮手道:“你去東宮,傳朕口諭,讓太子選幾位武將隨行,也當是練練太子的眼光。”
“諾。”張阿難心中一喜。
看來父子倆的間隙徹底沒了,咱這做奴才的命真苦。
不止要伺候著,還要花心思的化解天家的父子矛盾。
東宮李承乾收到這口諭的時候也是愣了一下,不過很快想明白了。
恐怕自己的一些話對李世民有些感觸,便開始放了一些權力。
心中喟歎。
這就是皇帝。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會有情感,做事有時候也是會摻雜情緒。
心情好就給你點權利,心情不好就懷疑你。
李承乾發誓,未來再生氣,也不能這樣。
用人之方, 貴在盡才, 他有所長, 你有所用!
這才是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