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殿的所有官員都在迴想,有多少人做到了‘官’這個字的要求。


    發現好像都沒有完全符合的。


    李世民也是皺著眉,看向了下麵的一眾官員,一個個垂頭喪氣的。


    都不需要問,就知道大家都沒有符合的。


    一時間,他氣憤不已,沒想到諾大的大唐,竟然一個都沒有。


    難道是朝廷的問題?


    想到此,李世民開始懷疑吏部製度的問題了,是不是真的製度需要改變了。


    李承乾環顧一周,嘴角勾了勾,朗聲道:“難道朝廷都沒有好官嗎?”


    這話引得所有人都抬起了頭。


    看向李承乾的眼神有愧疚,也有不屑。


    愧疚是一些會想到他們年少時的夢想,可真正入了官場似乎都忘記了曾經的想法。


    為民,為國。


    最後卻成為了同流合汙的那群人其中的一個。


    沒有一個人的屁股是幹淨的,真的要查,滿朝文武,誰能說自己一生都沒有利用過手中的權力?


    不!


    有一個,那就是魏征。


    府邸連七品官都不如,連九品官家中都有仆役,而魏征家中,眾所周知是連一個伺候的人都沒有。


    不屑的人,則是認為李承乾終究還是太年輕,沒有進入官場打過滾,真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恐怕滿朝文武,都要辭官歸鄉了,


    李承乾把所有人的眼神盡收眼底,也是歎息一聲。


    他知道說是說,做事做。大唐的朝堂派係林立,一般的皇帝還真的震懾不住,也隻有李世民這樣的皇帝,才能夠用人格魅力收攏人心,用雷霆手段鎮壓各方勢力。


    之後就沒有任何一個皇帝,不說軍功,就朝堂都難以把控。


    高宗李治,因為壓不住外戚,隻能用武則天,後遺症便是李唐變武周。


    玄宗李隆基,都說是晚年寵妃,從而導致李林甫把控朝堂,安祿山造反打入長安。


    可有沒有想過李隆基的功勞是誰給的?


    有沒有可能,李隆基本身就鎮壓不住朝堂,能夠發動唐隆政變,全靠底下的人?


    真要是有李世民這樣的魄力,晚年能夠為了一個寵妃放棄朝堂?難道李世民就沒有寵愛的人?


    歎息後,李承乾看向了魏征,轉身對龍椅之上的李世民拱手道:“父皇,朝堂之中,恐怕隻有一個人符合‘官’這個字。”


    聞言的,紛紛都看向了魏征。


    剛才他們就想到了魏征,似乎還真的符合要求。


    不阿諛奉承,一心為百姓,每次打仗,魏征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百姓。


    不結黨營私。


    李世民交給他的事情,也是能夠圓滿完成,不走尋常路。


    招安隱太子舊部這件事,就能夠看出來,魏征是真的不走尋常路,做法讓很多人都認為他要造反,朝堂當時也是各種彈劾。


    可不曾想,魏征竟然真的招安了不少隱太子的舊臣迴長安。


    作風清廉。


    不服就幹,別說是魁梧的武將了,上噴皇帝,下噴勳貴子弟。


    最主要大家還不敢拿他如何。


    噴的有理有據,你要對他怎麽樣,說明你心虛,你要滅口。


    魏征可是要做清廉諫臣的人,哪怕所有人都知道,魏征的心思,想要流芳千古。


    可李世民都願意配合,被噴了隻能捏著鼻子認,促成佳話。


    其他人還能說什麽?


    隻能忍著,當魏征是瘋子唄。


    百官私下都稱唿:魏瘋子。


    沒有一個官員能逃過魏征的魔爪,哪個官員沒有被彈劾過?


    程咬金每次吃牛,魏征也不知道哪裏知道的,第二日定能知道,然後彈劾,還要順帶著把秦瓊和尉遲敬德給噴了。因為每次吃牛肉,肯定少不了這兩個人。


    皇室私下都稱唿:魏噴子。


    皇室誰沒被噴過?


    噴太上皇驕奢淫逸,噴李世民玩物尚誌,噴皇子公主作風不正,噴皇室王爺徇私枉法,噴……


    嗯,皇室唯獨沒被噴過的,恐怕隻有兩個人了。


    一個是長孫皇後,保命符。


    長孫皇後也沒有讓魏征噴的,完全為婦女典範。


    第二個就是李承乾,親弟子。


    主要李承乾平時也沒什麽噴的,拜師後更不會噴了,以前不知道,後來才知道魏征是護犢子。


    太子被彈劾,魏征第一個站出來噴天噴地。


    給出的理由是造福百姓,不讀書也比讀書的學子強。要說李世民不督促李承乾學習,一是李承乾的聰明是滿朝文武承認的,李世民覺得誰做老師,似乎都不配,哪個老師懂的沒有學生多,到底誰教誰?


    第二便是魏征的話。


    太子已經超越了滿朝文武,無人可教,壓製天性不如釋放天性,誰要教,那就比比文采,誰勝誰為老師。


    這可把國子監一群大儒給嚇壞了,紛紛一個個低著頭不敢吭聲。


    太子的詩首首千古絕句,真要比,他們可比不過,輸了一大把年紀還要拜十歲孩子為師,說出去都不夠丟人的。


    李世民同時也看向了人群裏的魏征,腦中全是魏征的所作所為,最後不自覺的暗暗點頭。


    明知故問的說:“太子,此人是誰?”


    這演技,嘖嘖嘖!


    李承乾都不想吐槽,大家都看向了魏征,這李世民還要來問自己。


    問就問吧,還如此刻意,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可還是要迴答。


    “迴父皇,此人便是諫議大夫魏征,身為兒臣的老師,魏師可以算得上是朝堂的一股清流,如此作風的官員大唐都未必能選出來第二個。”


    “都說刑國公和蔡國公是兩袖清風,而魏師更甚,有縣公之名,宅中卻無一仆役,要說刑國公和蔡國公是兩袖清風,魏師完全配得上清流之名。”


    房玄齡和杜如晦一愣,老臉有些紅。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太子會拿他們打比喻。


    雖然是大實話,可太子殿下,難道就不考慮一下他們的心情嗎?


    李承乾可不管兩人的想法,為了糧食貿易這巨大的市場,必須要安排魏征過去。


    未來關乎戰事,不可馬虎。


    “兒臣曾去魏師家中,發現很多地方都漏風漏雨,上房補瓦之活全由師娘怠慢,詢問過後,解釋師娘想讓魏師一心一意為朝廷辦事,家中繁瑣之事,均由她負責。”李承乾說著說著有了哽咽之聲,眼眶紅紅的:“兒臣原想讓東宮工匠前去替師娘修補,不料被拒,理由是魏師不收一針一線,要是兒臣派工匠過去,便是收賄受賄。”


    這話說的魏征都愣住了。


    他府上何時漏風漏雨了?


    破是破了點,小是小了些,可也沒到漏風漏雨的地步吧?


    注意到無數憐憫的目光,魏征原本的感動變成了尷尬,老臉就像是熟透的蘋果一般。


    程咬金聽不下去了,直接站出來道:“魏噴……魏征啊,你說你家中如此之窮,為何不跟俺老程說?等著,今日下朝,俺就讓人去給你家修屋頂,怎麽能讓老嫂子爬上爬下的。”


    “就是就是,下了朝俺第一時間親自去給你修屋子,漏風怎麽行?下雪下雨的,老嫂子和孩子這日子怎麽過哦。”尉遲敬德也站出來說道,眼神全是真誠。


    很多武將也站了出來。


    他們沒別的意思,隻是覺得自己吃香喝辣,人家還住著漏風漏雨的屋子,真是太丟他們大唐的臉麵了。


    魏征能說什麽?


    老臉緋紅。


    知道太子殿下是好意,可這麽多人去家中,要是發現沒有漏風漏雨,又該如何?


    要不要……下朝迴去第一時間敲破兩片瓦?


    坐在龍椅之上的李世民把大家的表情盡收眼底,魏征那樣怎麽會沒看見。


    很快明白李承乾這是在給魏征說好話。


    可……說好話就說好話,竟然敢在太極殿睜著眼說瞎話,不知道是欺君之罪嗎?


    一個三品大員住破屋子,得虧李承乾說的出來。


    行,不是破屋子嘛?


    朕倒是看你怎麽圓。


    “李大亮。”李世民喊了一聲。


    身為工部尚書的李大亮正在感慨魏征家是真的窮,要不要下朝讓工匠去看看,不料被點名了。


    他本來就沒什麽存在感,連忙出列緊張的道:“臣在。”


    李世民:“魏大夫乃是大唐的肱骨之臣,住著破屋子,你們工部如此之多的工匠,難道就不知道幫一把嗎?”


    砰!


    李大亮嚇跪了,哆哆嗦嗦道:“臣……臣失察,還請陛下恕罪。”


    “哼。”


    李世民佯裝生氣道:“命工部,今日便去給魏征府上修補房屋,一定要用好的材料用,所需費用,從國……朕的內帑出。”


    “喏。”李大亮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心中有些埋怨。


    工部啥時候還要管大臣家中的屋頂?


    魏征瞪大了眼。


    還好李承乾不慌不忙的說道:“父皇,不用了。兒臣見魏師實在是過的太清苦,想要直接給銀錢,可又想到魏師肯定不收,便給魏師找了一份工,工錢還不錯,想必如今已經足夠請工匠修補了。”


    “魏師一生清廉,想必也不想受到朝廷照拂。天下還有很多百姓更需要朝廷的幫助,兒臣有限,幫不了這麽多人,所以林邑糧食貿易和嶺南開荒總指揮一職,還是需要魏師這樣一股清流的官員才合適。”


    “是是是,臣家中的屋頂已經修繕過了,這還要感謝太子殿下。”魏征連忙說道,生怕李世民派人過去。


    那可都露餡了。


    這下誰還沒反應過來,都不配站在太極殿上。


    什麽屋頂破都是借口。


    主要還是林邑之事。


    李世民也是冷笑一番,不過正事還是要做:“你們對太子的提議有不同意見否?”


    所有官員都低下了頭。


    總不能說魏征家中屋頂破了,他們推薦的官員房梁都沒有吧?


    這也沒人信啊。


    太子殿下這招,絕了。


    都知道是假的,可誰敢站出來說?


    再則人家現在屋頂已經補上了,把柄都沒有。


    有幾個五姓七望的官員想站出來,給太子添堵,可都被旁邊的人攔住了。


    這個時候上去,明顯討不到好。


    李世民看沒人反對,立即道:“中書省即刻擬旨,魏征為官清廉,一生為民,特封為嶺南開荒總指揮,統管嶺南一切事物,領嶺南海軍,同林邑糧食貿易所有事物。”


    嘶!


    就連李承乾都嚇了一跳。


    這權力堪比地方皇帝了吧?


    掌管嶺南所有事物,相當於一道的觀察使了。


    還掌管海軍。


    相當於節度使了,總算知道李隆基時期的節度使是如何做大做強的。


    李世民這裏便開始了。


    “臣,令旨。”魏征也是激動不已。


    房玄齡和杜如晦想要說什麽,張了張嘴,最後什麽也沒說。


    這權力太大了。


    不過,陛下肯定有考慮,何況魏征是太子的老師,這份職務也是太子討來的。


    恐怕他們父子早就商量過了。


    下朝後。


    不少官員都對魏征恭喜。


    以後就是一方大員了,特別是武將們羨慕不已。


    他們領軍也隻是一兩萬人。


    可嶺南海軍,打林邑的時候就擴充了,在嶺南招募海軍,已經有數萬之眾。


    剛才還憐憫魏征,轉身權力超過了他們,此一時彼一時了。


    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90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90後並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