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被群攻的長孫無忌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李世民好奇的問了一句:“那你可知是誰傳謠?”
隻要自己兒子知道傳謠之人,這事就好解決了。
看著一群五姓七望的官員,李世民也是氣憤的不行。
特別是這段時間,百騎司送來調查的結果,更是氣憤了。
可他也知道,憑借這點扳不倒五姓七望,要是一擊扳不倒世家,最後還會牽扯出更大的麻煩。
李承乾微笑著看了眼盧洪,有種不懷好意的感覺。
同時盧洪額頭也是輕輕跳了跳,有些不好的感覺。
果不其然,李承乾從袖子裏掏出了一疊紙,雙手奉上。
張阿難見此,在李世民的頷首中,他小步上前去拿。
在李世民翻閱的時候,李承乾開口了:“父皇,兒臣有理由懷疑這造謠便是世家之人,曲池坊共計八百三十五戶宅院,兒臣私下購買了四百戶,還剩下四百三十五戶中博陵崔氏占了五十戶,清河崔氏占了五十戶,太原王氏……除開五姓七望,還有一些長安城內一些商賈也占了三十多戶。”
“也就是整個曲池坊除了兒臣所買宅院外,百姓占到不足一成,所以哄抬宅院價格之人可想而知是誰。”
嘩!
武將和老臣派們紛紛都看向了自己附近的世家官員。
就連彈劾的盧洪也愣住了。
說一千道一萬,好像就他們盧氏沒有買曲池坊的宅院。
怪不得他們要讓盧氏之人出來彈劾。
盧氏官員惡狠狠的看向了其餘的世家官員。
李世民翻看的正是記錄在戶部的契約,而且都是近一個月的。
暴怒的他一把將這些契約撒到了官員們的麵前。
“你們可真是朕的好臣子,在長安城都敢如此猖狂放肆,可想而知在長安之外,你們是如何壓榨百姓。”
咚咚咚。
咚咚咚。
下麵跪倒一片。
“陛下息怒。”
聽著這四個字,李世民都氣笑了。
還讓他息怒。
自己做的事,竟然還敢彈劾太子,好一個栽贓嫁禍。
李世民這時也明白了世家們目的了。
一邊在長安城傳謠,一邊在朝堂彈劾李承乾,目的無非就是讓李承乾盡快解決此事,高價購買曲池坊剩下的宅院,他們能夠狠狠賺一筆,太子還背上了哄抬物價,與民爭利的壞名聲。
好算計。
世家官員紛紛額頭上冒出了冷汗,實在沒想到太子竟然能夠找到證據。
李承乾冷笑著看了身後一群官員,順勢拱手道:“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說。”李世民深吸一口氣,丹鳳眼淩厲。
感覺自己這個兒子也不是省心的。
要不是他,也弄不出如此之多的事來,最主要總喜歡扯遮羞布。
明明表麵能過得去,每次他開心的時候,李承乾總喜歡拆台,細究。
“父皇,士農工商,天下商賈被稱之為奸商,賤商,一切都是因為朝廷法度不夠嚴明。如法度嚴明,商賈在奸詐也會有所收斂。”
看了眼世家之人,李承乾聲音更是洪亮了幾分:“不知是不是世家官員有意所為,一個個私底下都從商,卻還要罵著其餘商賈,編撰唐律時,卻沒有對商律進行研究。”
其實唐朝之前均沒有商律之說。
李承乾之所以這麽說,也是為了惡心一把在座的人。
得罪都得罪了,無所謂在得罪的狠一些。
再說朝廷官員私下做生意,隻要不是用自己名義,都是被默許的。難聽點就是滿朝文武,恐怕沒幾個不私下做生意的。
李世民也是一愣。
商律又是個甚?
做生意都能用律法來約束嗎?
“你說的詳細一些,商律為何。”
李承乾頷首:“商律其實很簡單,就是約束商賈的,其實唐律之中也有商律的範疇,隻是沒有細分出來。”
“商律中可以寫明,一切商品均有一個定價。比如糧食,無論何時,糧食都不能超過一定的價格,一旦超過這個價格,封鋪抓人,一切糧食充公……”
轟!
還沒等李承乾說完,就有不少的官員抬起了頭,咬牙切齒的盯著麵前十來歲的人。
如果真的規定了價格,他們世家一年少賺多少錢?
李世民確實眼前越來越亮。
以前怎麽沒想到這個?
等著李承乾繼續說。
“還有便是書籍紙張,目前以聚寶盆商行而言,書籍一本不會超過百文,紙張一刀不會超過五文。商律完全可以設定書籍超過兩百文者,一律充公,販賣者拘一年,罰銀十倍。”
嘶!
太狠了。
就連李世民眼皮子都跳了跳。
販賣書籍超兩百文者,不止書籍充公,還要坐一年的牢,最主要還要罰錢十倍。
那不就是兩千文?
李世民不由得將視線看向了滎陽鄭氏的官員,這是掘祖墳了呀。
此時滎陽鄭氏的官員正用憤恨的眼神盯著李承乾。
李世民見狀,憤怒至極,絲毫沒有同情心。
“好,商律確實不錯。”李世民原本對這個懲罰還覺得是不是有些重了,可看著滎陽鄭氏的眼神,他毫不猶豫的說道:“輔機,玄齡,克明你們說說怎麽樣?”
雖然他覺得商律不錯,但還是需要詢問一下。
憤怒並沒有讓這位千古帝王頭腦發熱,讓人認為他是一言堂。
不過要是這群人不同意,他也不介意搞一下一言堂。
房玄齡站了出來,對著李世民一拱手:“太子殿下所言甚好,商賈也是需要約束,防止了哄抬物價,穩定物價等同穩定民心。”
“臣附議。”杜如晦也是咳嗽了兩聲,站出來說道:“陛下,雖唐律也有此等條例,可並沒有太子殿下所說詳細,臣認為可重新修訂唐律,其中增加商律範疇,由太子殿下主導。”
唐律之前是武德年間修訂的。
現在都貞觀了,確實要新人新作風,增加一些律法了。
李世民正要大手一揮同意之時,長孫無忌被無數人盯著,咬了咬站出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哦?”李世民詫異的看了眼大舅哥,眼神冷了冷:“輔機,你說說有何不同意見?”
這個大舅哥,是越來越不討喜了。
長孫無忌也是硬著頭皮道:“陛下,製定商律的話,是不是承認了商人的地位,要是大唐百姓均去從商,那麽地又誰來種?”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就嘰嘰喳喳了起來。
“是啊,誰去種地?”
“沒人種地糧食如何來?”
“不行,不行,這商律還是有待商榷。”
……
聽著一群大臣低聲議論,就連不少的武將都議論起來。
李世民聽著頭疼。
不過不無道理,沒人種地,又該怎麽辦?
看向李承乾老神在在的一言不發,李世民頓時來氣:“太子,你有什麽意見?”
被點名,李承乾撇撇嘴。
自己這便宜老爹,好名聲都是他的,壞名聲都是自己的。
歎息一聲,算了算了,為了自己的計劃,隻能出言道:“父皇,大唐缺糧食嗎?”
“這……”李世民愣住了。
大臣們也愣住了。
要說缺糧食?
現在好像確實不缺,世家的糧食都在堆在倉庫發黴了。
李承乾不顧他人的想法,繼續說道:“如今整個嶺南地區已經開始種糧食,加上林邑的糧食,足夠大唐百姓食用。何況還有林邑的糧食交易市場,今年就能運作起來。”
“兒臣多了不說,大唐人口再翻一倍,糧食都不會稀缺。”
嘩!
之前他們還是猜測糧食很多。
可聽了李承乾確認,他們驚訝不已。
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糧食?
長孫無忌也是嚇了一跳,不過還是咬了咬牙上前:“太子殿下,你怎麽知道嶺南又或者林邑沒有天災?一旦發生天災,糧食欠收,又當如何?”
這麽一說,大臣們又是認同的點頭起來。
李世民忽然看向了李承乾,這一點是之前他未想到的。
一旦兩地發生天災,那麽關中的糧食就很重要了。
對比,李承乾無語:“舅父,林邑和嶺南之大,你可知有多少土地?”
“嶺南最多發生的是海上的台風,可嶺南山高峻嶺,如不是百年一見的台風,根本影響不了多少欠收。”
“就算百年一見,孤還在江南設立了中轉站,此時的江南擁有天下最多的糧倉,足以支撐百姓兩年的糧食所用。”
“何況,每日都有不少的糧食運往長安,如今長安的糧倉堆都堆不下,何懼一年天災?”
嘶!
就連長孫無忌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更加別說其他人了。
大唐何時如此富裕?
糧食多的都開始放不下了?
李靖同時也上前說道:“陛下,臣在離開嶺南之時,按照太子殿下所說,建立大唐海軍,海軍在訓練之時,還會參與嶺南開荒之事。”
“開荒所屬土地,均是朝廷所有。”
這一點李靖並未撒謊。
海軍如今沒有太多的戰船,訓練也是日日有。
有時間不如去開荒。
李世民眼神一凝:“此話可當真?”
“千真萬確。”李靖拱手道。
“哈哈哈。”李世民仰天大笑,一拍大腿道:“善,大善。”
一聽嶺南在開荒,而且所屬的田地均歸朝廷所有,他就開心。
如果是真的,那麽朝廷過上幾年,就不缺糧食了。
長孫無忌一咬牙,不服的道:“陛下,嶺南素聞僚人時常下山劫掠城池,開荒雖是好事,可僚人劫掠所生又有幾何?”
聞言的李世民瞬間一愣。
對啊,僚人大唐也不是沒有派人去剿滅教化過,可都失敗了。
李承乾卻冷笑著開口道:“舅父知識淵博,既知僚人劫掠嶺南城池,為何不見舅父想的解決之法?”
“你……”長孫無忌氣結。
對著李世民一拱手,李承乾道:“父皇,兒臣讓李師用軍士開荒,也有抵禦僚人之意。”
“百姓如被劫掠情理之中,可軍士被劫掠,舅父或許是懷疑大唐將軍的練兵能力了。”
嘩!
這話引起了滿朝武將的憤怒。
瞬間所有人矛頭都指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陰人,俺老程練兵不行,有本事單練。”
“呀呀呀,長孫無忌,俺尉遲敬德今日必要跟你分一個高低。”
“長孫無忌,俺牛進達最討厭別人說俺練兵不行,今日不說清楚,莫要走。”
……
十數武將對著長孫無忌各種威脅。
長孫無忌冷汗都出來了,感覺自己被外甥陰了。
“陛下,臣並無此意。”
開玩笑,這時候承認,豈不是被整個武將集團針對,他長孫無忌陰,可不傻。
隻要自己兒子知道傳謠之人,這事就好解決了。
看著一群五姓七望的官員,李世民也是氣憤的不行。
特別是這段時間,百騎司送來調查的結果,更是氣憤了。
可他也知道,憑借這點扳不倒五姓七望,要是一擊扳不倒世家,最後還會牽扯出更大的麻煩。
李承乾微笑著看了眼盧洪,有種不懷好意的感覺。
同時盧洪額頭也是輕輕跳了跳,有些不好的感覺。
果不其然,李承乾從袖子裏掏出了一疊紙,雙手奉上。
張阿難見此,在李世民的頷首中,他小步上前去拿。
在李世民翻閱的時候,李承乾開口了:“父皇,兒臣有理由懷疑這造謠便是世家之人,曲池坊共計八百三十五戶宅院,兒臣私下購買了四百戶,還剩下四百三十五戶中博陵崔氏占了五十戶,清河崔氏占了五十戶,太原王氏……除開五姓七望,還有一些長安城內一些商賈也占了三十多戶。”
“也就是整個曲池坊除了兒臣所買宅院外,百姓占到不足一成,所以哄抬宅院價格之人可想而知是誰。”
嘩!
武將和老臣派們紛紛都看向了自己附近的世家官員。
就連彈劾的盧洪也愣住了。
說一千道一萬,好像就他們盧氏沒有買曲池坊的宅院。
怪不得他們要讓盧氏之人出來彈劾。
盧氏官員惡狠狠的看向了其餘的世家官員。
李世民翻看的正是記錄在戶部的契約,而且都是近一個月的。
暴怒的他一把將這些契約撒到了官員們的麵前。
“你們可真是朕的好臣子,在長安城都敢如此猖狂放肆,可想而知在長安之外,你們是如何壓榨百姓。”
咚咚咚。
咚咚咚。
下麵跪倒一片。
“陛下息怒。”
聽著這四個字,李世民都氣笑了。
還讓他息怒。
自己做的事,竟然還敢彈劾太子,好一個栽贓嫁禍。
李世民這時也明白了世家們目的了。
一邊在長安城傳謠,一邊在朝堂彈劾李承乾,目的無非就是讓李承乾盡快解決此事,高價購買曲池坊剩下的宅院,他們能夠狠狠賺一筆,太子還背上了哄抬物價,與民爭利的壞名聲。
好算計。
世家官員紛紛額頭上冒出了冷汗,實在沒想到太子竟然能夠找到證據。
李承乾冷笑著看了身後一群官員,順勢拱手道:“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說。”李世民深吸一口氣,丹鳳眼淩厲。
感覺自己這個兒子也不是省心的。
要不是他,也弄不出如此之多的事來,最主要總喜歡扯遮羞布。
明明表麵能過得去,每次他開心的時候,李承乾總喜歡拆台,細究。
“父皇,士農工商,天下商賈被稱之為奸商,賤商,一切都是因為朝廷法度不夠嚴明。如法度嚴明,商賈在奸詐也會有所收斂。”
看了眼世家之人,李承乾聲音更是洪亮了幾分:“不知是不是世家官員有意所為,一個個私底下都從商,卻還要罵著其餘商賈,編撰唐律時,卻沒有對商律進行研究。”
其實唐朝之前均沒有商律之說。
李承乾之所以這麽說,也是為了惡心一把在座的人。
得罪都得罪了,無所謂在得罪的狠一些。
再說朝廷官員私下做生意,隻要不是用自己名義,都是被默許的。難聽點就是滿朝文武,恐怕沒幾個不私下做生意的。
李世民也是一愣。
商律又是個甚?
做生意都能用律法來約束嗎?
“你說的詳細一些,商律為何。”
李承乾頷首:“商律其實很簡單,就是約束商賈的,其實唐律之中也有商律的範疇,隻是沒有細分出來。”
“商律中可以寫明,一切商品均有一個定價。比如糧食,無論何時,糧食都不能超過一定的價格,一旦超過這個價格,封鋪抓人,一切糧食充公……”
轟!
還沒等李承乾說完,就有不少的官員抬起了頭,咬牙切齒的盯著麵前十來歲的人。
如果真的規定了價格,他們世家一年少賺多少錢?
李世民確實眼前越來越亮。
以前怎麽沒想到這個?
等著李承乾繼續說。
“還有便是書籍紙張,目前以聚寶盆商行而言,書籍一本不會超過百文,紙張一刀不會超過五文。商律完全可以設定書籍超過兩百文者,一律充公,販賣者拘一年,罰銀十倍。”
嘶!
太狠了。
就連李世民眼皮子都跳了跳。
販賣書籍超兩百文者,不止書籍充公,還要坐一年的牢,最主要還要罰錢十倍。
那不就是兩千文?
李世民不由得將視線看向了滎陽鄭氏的官員,這是掘祖墳了呀。
此時滎陽鄭氏的官員正用憤恨的眼神盯著李承乾。
李世民見狀,憤怒至極,絲毫沒有同情心。
“好,商律確實不錯。”李世民原本對這個懲罰還覺得是不是有些重了,可看著滎陽鄭氏的眼神,他毫不猶豫的說道:“輔機,玄齡,克明你們說說怎麽樣?”
雖然他覺得商律不錯,但還是需要詢問一下。
憤怒並沒有讓這位千古帝王頭腦發熱,讓人認為他是一言堂。
不過要是這群人不同意,他也不介意搞一下一言堂。
房玄齡站了出來,對著李世民一拱手:“太子殿下所言甚好,商賈也是需要約束,防止了哄抬物價,穩定物價等同穩定民心。”
“臣附議。”杜如晦也是咳嗽了兩聲,站出來說道:“陛下,雖唐律也有此等條例,可並沒有太子殿下所說詳細,臣認為可重新修訂唐律,其中增加商律範疇,由太子殿下主導。”
唐律之前是武德年間修訂的。
現在都貞觀了,確實要新人新作風,增加一些律法了。
李世民正要大手一揮同意之時,長孫無忌被無數人盯著,咬了咬站出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哦?”李世民詫異的看了眼大舅哥,眼神冷了冷:“輔機,你說說有何不同意見?”
這個大舅哥,是越來越不討喜了。
長孫無忌也是硬著頭皮道:“陛下,製定商律的話,是不是承認了商人的地位,要是大唐百姓均去從商,那麽地又誰來種?”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就嘰嘰喳喳了起來。
“是啊,誰去種地?”
“沒人種地糧食如何來?”
“不行,不行,這商律還是有待商榷。”
……
聽著一群大臣低聲議論,就連不少的武將都議論起來。
李世民聽著頭疼。
不過不無道理,沒人種地,又該怎麽辦?
看向李承乾老神在在的一言不發,李世民頓時來氣:“太子,你有什麽意見?”
被點名,李承乾撇撇嘴。
自己這便宜老爹,好名聲都是他的,壞名聲都是自己的。
歎息一聲,算了算了,為了自己的計劃,隻能出言道:“父皇,大唐缺糧食嗎?”
“這……”李世民愣住了。
大臣們也愣住了。
要說缺糧食?
現在好像確實不缺,世家的糧食都在堆在倉庫發黴了。
李承乾不顧他人的想法,繼續說道:“如今整個嶺南地區已經開始種糧食,加上林邑的糧食,足夠大唐百姓食用。何況還有林邑的糧食交易市場,今年就能運作起來。”
“兒臣多了不說,大唐人口再翻一倍,糧食都不會稀缺。”
嘩!
之前他們還是猜測糧食很多。
可聽了李承乾確認,他們驚訝不已。
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糧食?
長孫無忌也是嚇了一跳,不過還是咬了咬牙上前:“太子殿下,你怎麽知道嶺南又或者林邑沒有天災?一旦發生天災,糧食欠收,又當如何?”
這麽一說,大臣們又是認同的點頭起來。
李世民忽然看向了李承乾,這一點是之前他未想到的。
一旦兩地發生天災,那麽關中的糧食就很重要了。
對比,李承乾無語:“舅父,林邑和嶺南之大,你可知有多少土地?”
“嶺南最多發生的是海上的台風,可嶺南山高峻嶺,如不是百年一見的台風,根本影響不了多少欠收。”
“就算百年一見,孤還在江南設立了中轉站,此時的江南擁有天下最多的糧倉,足以支撐百姓兩年的糧食所用。”
“何況,每日都有不少的糧食運往長安,如今長安的糧倉堆都堆不下,何懼一年天災?”
嘶!
就連長孫無忌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更加別說其他人了。
大唐何時如此富裕?
糧食多的都開始放不下了?
李靖同時也上前說道:“陛下,臣在離開嶺南之時,按照太子殿下所說,建立大唐海軍,海軍在訓練之時,還會參與嶺南開荒之事。”
“開荒所屬土地,均是朝廷所有。”
這一點李靖並未撒謊。
海軍如今沒有太多的戰船,訓練也是日日有。
有時間不如去開荒。
李世民眼神一凝:“此話可當真?”
“千真萬確。”李靖拱手道。
“哈哈哈。”李世民仰天大笑,一拍大腿道:“善,大善。”
一聽嶺南在開荒,而且所屬的田地均歸朝廷所有,他就開心。
如果是真的,那麽朝廷過上幾年,就不缺糧食了。
長孫無忌一咬牙,不服的道:“陛下,嶺南素聞僚人時常下山劫掠城池,開荒雖是好事,可僚人劫掠所生又有幾何?”
聞言的李世民瞬間一愣。
對啊,僚人大唐也不是沒有派人去剿滅教化過,可都失敗了。
李承乾卻冷笑著開口道:“舅父知識淵博,既知僚人劫掠嶺南城池,為何不見舅父想的解決之法?”
“你……”長孫無忌氣結。
對著李世民一拱手,李承乾道:“父皇,兒臣讓李師用軍士開荒,也有抵禦僚人之意。”
“百姓如被劫掠情理之中,可軍士被劫掠,舅父或許是懷疑大唐將軍的練兵能力了。”
嘩!
這話引起了滿朝武將的憤怒。
瞬間所有人矛頭都指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陰人,俺老程練兵不行,有本事單練。”
“呀呀呀,長孫無忌,俺尉遲敬德今日必要跟你分一個高低。”
“長孫無忌,俺牛進達最討厭別人說俺練兵不行,今日不說清楚,莫要走。”
……
十數武將對著長孫無忌各種威脅。
長孫無忌冷汗都出來了,感覺自己被外甥陰了。
“陛下,臣並無此意。”
開玩笑,這時候承認,豈不是被整個武將集團針對,他長孫無忌陰,可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