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威力還在持續發酵,今日長安城各家各戶討論的話題全都是圍繞著報紙和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的一些後輩不管去酒肆或者是去青樓多多少少都能夠聽到一些。


    性格暴力的甚至對酒肆和青樓的一些客人大打出手,弄的他們掌櫃生意都沒得做。


    氣的對這些五姓七望咬牙切齒,可不敢發作。


    長安城一處宅院內。


    五姓七望的長安城主事人再次齊聚於此。


    眾人紛紛黑著臉,特別是崔仁師,從未有如此的憤怒過。


    “諸位,看來李二是對我們開戰了,三日過去了,不但沒有妥協,甚至變本加厲弄出了這個什麽報紙來詆毀我們五姓七望,簡直是孰不可忍。”


    這次報紙提的最多的雖然是博陵崔氏,可不管怎麽樣事情也是因鄭仁基而起。


    他直接起身狠厲的說道:“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必須要加把火,讓朝廷那些人好好看看我們五姓七望的能力。”


    大多數人都是支持鄭仁基的話,紛紛點頭。


    唯獨太原王氏的王珪陷入了沉思。


    “王珪,難道你怕了嗎?”鄭仁基看王珪沒有表態,臉色陰沉的問道。


    王珪翻了一個白眼:“我們太原王氏雖然不涉及糧食,但報紙有放過我們嗎?”


    “隻是如果我們真的那麽做了,迎接我們的是什麽,大家有沒有想過?”


    這話算是提醒了眾人。


    要是各家紛紛出手了,不止是在逼迫朝廷,更是在逼迫老百姓走投無路,後果很嚴重。


    大唐才安定沒幾年,這不羅藝還謀反了,內部都不穩定,外部突厥虎視眈眈,真要是搞成那樣,誰也不好過。


    當初推翻隋朝,那也是逼不得已。


    是隋煬帝完全不給世家留活路,要斬斷世家的根基,這才會天下大亂。


    哪一個反王的背後沒有世家的支持,甚至有些世家支持好幾個反王,這完全就是在下注。


    李唐脫穎而出,世家便也是看見了一個李淵的強盛,便紛紛站出來支持李淵建立李唐,短短時間便打下了江山。


    背後世家也是出了不少功勞。


    鄭仁基看大家都被王珪一句話給說的低下了頭,立馬暴怒道:“難道現在他李世民做的不是跟楊廣一樣嗎?科舉改製接納寒門子弟,削弱我們世家的權力。”


    “如果我們在坐以待斃,未來等待我們的是什麽?”


    “是李世民的鐵騎,是李唐對我們世家的趕盡殺絕。”


    此話徹底激起了其它世家的強烈情緒。


    “沒錯,今日我們讓步了,明日呢?後日呢?遲早有這麽一天,不如趁現在李世民根基未穩,不如就較量較量,也好讓他知道我們世家不是好惹的。”說話的是清河崔氏的崔以玄。


    他說完這番話,發現大夥兒都興致勃勃的樣子,便繼續道:“明日起我們清河崔氏在長安的酒肆,酒館先關門。”


    “到時候在門口掛一塊牌子,糧食漲價,酒水暴漲,清河崔氏不得已隻能關門歇業,直到糧食價格迴到原來價位。”


    這時鄭仁基也走到崔以玄身邊道:“我們滎陽鄭氏明日起所有的書鋪也關門,理由就用糧食漲價,滎陽鄭氏雇傭不起工人,所以隻能停工。”


    。。。。。。


    接下來趙郡李氏、隴西李氏、範陽盧氏紛紛表示在長安城的店鋪關門來抵抗朝廷。


    王珪看著眾人鬥誌昂揚的樣子,長長歎息一聲。


    發現大家都看著自己,無奈隻能表示:“明日長安城太原王氏的鹽鋪也會關門,飯都吃不起了,總不能光吃鹽吧?”


    這也是無奈之舉,其實王珪覺得事情完全可以不到這種地步。


    也不知道怎麽的,就到了這種地步。


    這一次的小聚和上次不同,王珪理智了許多。


    可理智也沒用,五姓七望其餘六家都這麽幹了,太原王氏不跟上,似乎不太好。


    。。。。。。


    次日。


    五姓七望所有的鋪子都關門了,引起了轟動。


    特別是博陵崔氏的糧食鋪子和供應下麵的一些私人鋪子都紛紛關門,想要買糧食的百姓買不到糧食,紛紛都堵在了門口。


    武侯和不良人也是盡力的維持著秩序。


    剛下朝的李世民,就接到了張阿難匯報的情況。


    本來上朝看五姓七望一個個都沒有說話,李世民還以為是他們怕了,沒想到竟然來這招。


    “難道長安城就沒有別的糧食鋪子了嗎?”李世民皺眉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他自己心裏也是有了答案。


    因為其他的鋪子糧食基本都是五姓七望供應的,一旦沒有了供應,代表著他們那些鋪子也不可能有糧食。


    一夜之間,所有的鋪子都關門。


    李世民瞬間感覺壓力山大,這事情在武德年間可是沒有發生過的。


    “迴稟陛下,沒有,現在長安城三成的鋪子都關門了,坊間已經有流傳了是不是外敵打進來了,朝廷隱瞞不發,想讓長安城的百姓一起陪葬。”張阿難說這話的時候也是小聲小氣,完全不敢大聲說。


    生怕李世民一個暴怒拿自己撒氣。


    “逆子,逆子。”李世民聽了這話氣的罵了兩聲,甩袖在甘露殿來迴走:“早知道朕就不該相信那逆子的話,不然也不至於讓事情發展到這一步。”


    想起李承乾,李世民頓時手癢了。


    “去,把那逆子給朕拖來甘露殿,快去。”


    “是。”張阿難即刻領命出發,親自帶隊去東宮抓李承乾了。


    。。。。。。


    東宮,崇教殿外。


    李承乾正在指揮著工匠製作辦公桌,忽然聽見王泉匯報的情況,他眉頭瞬間皺了起來。


    “這麽快?”


    “太子殿下,眼下該如何是好,聽說博陵崔氏糧食鋪子門口擠滿了人,都是要買糧食的百姓。”王泉說話的聲音都有了顫音。


    他也是參與者之一。


    李承乾對付世家,其中王泉可沒少跑腿。


    真的要論責,李承乾是太子,肯定沒事,他一個內侍可就完蛋了,搞不好小命不保啊。


    “哼,看你拿點出息。”


    李承乾嫌棄的瞥了眼王泉,雙手負背的來迴走了幾步,忽然轉身道:“王泉,現在把東宮所有的雪花食鹽運去聚寶盆商行,告訴馬周,就按照之前我們商量好的價格來,甚至可以再便宜五文錢,不惜一切代價,把全長安的食鹽供應上。”


    “是。”王泉立即領命,剛走出兩步又折返了迴來,苦瓜著臉道:“殿下,鹽不是最重要的,糧食問題,該如何解決?”


    大唐百姓吃不起鹽的有大把,可人人是需要吃糧食的,幾天不吃鹽沒問題,可是幾天不吃糧食是會死人了。


    李承乾翻了一個白眼:“急什麽,另外給裴寂下令,讓工坊加班加點,供應全長安的紙張和書籍。”


    頓了頓,他略微有些興奮道:“有句話說的好,老天爺喂飯吃。”


    “五姓七望,這是你們給孤的機會,孤可不能辜負你們。”


    王泉完全沒聽懂李承乾的意思,隻能按照他的意思去辦。


    沒多一會兒,張阿難便殺到了。


    “太子殿下,陛下讓臣拖您去甘露殿。”


    李承乾聞言,臉上微微有些緊張。


    沒辦法,拖這個字,他都有陰影了。


    上次李世民說了一個拖字,這些侍衛真是不把他當太子,活生生的拖進甘露殿。


    “等等,張阿難,沒見孤正在處理這件事嗎?”李承乾眼珠子轉了轉,立馬想出了一個借口。


    沒法子,在門口拖進去沒什麽人看見。


    要是從東宮拖去甘露殿,那真的是丟人現眼了。


    沒有一百,都得有九十九個人看見。


    張阿難愣了愣,看著工匠在旁邊,李承乾則是站在一堆木頭麵前,哪像解決辦法的樣子,微微蹙眉:“太子殿下不要在拖延時間了,陛下那邊該等著急了。”


    “太子殿下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要是解決不好,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會遭殃。”


    “所以太子殿下還是別為難臣了。”


    說的很客氣,話音剛落,張阿難便對身後的侍衛揮了揮手。


    李承乾見狀不妙拔腿就跑。


    瞬間整個崇教殿前,十幾名侍衛追著李承乾這位太子兜圈圈的跑。


    “太子殿下就別反抗了,今日陛下肯定是要懲罰殿下您的。”張阿難還在旁邊不斷的語言刺激。


    李承乾一個不慎,直接摔倒了。


    身後十幾個侍衛,心疼都不心疼的,架起了李承乾兩條胳膊就拖走了。


    “你們,孤是太子,你們難道一點都不懂君臣之道嗎?”李承乾賣力的喊著,內心還在希望自己太子身份能夠壓製住這些侍衛。


    可想法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這些侍衛沒有一個聽李承乾的,依舊冷著臉,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張阿難無奈歎息勸道:“太子殿下,就別做無用功了,還是想想如何跟陛下交代吧。”


    嗚嗚嗚!


    忽然李承乾有種想哭的衝動。


    自從穿越來唐朝,還沒有哭過呢。


    一路上侍衛、內侍、侍女、到太極宮的時候,還能夠看見不少的官員來來往往。


    李承乾苦逼的想拿手擋住臉,希望他們都沒有看見自己。


    可惜,一群人太惹眼了,特別還是拖著一個人,完全就是一個行走的觀景台。


    簡直是丟臉丟到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90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90後並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