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弟弟要趁早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承乾並沒有迴太極宮,而是迴了東宮。
已經兩天沒迴東宮了,現在準備做生意,那自然自己準備了三年的東西也該派上用場了。
害怕自己忘記,他可是把什麽蒸餾技術,提純技術,冶金技術等等都記錄了下來,差不多都能夠出書了。
剛準備迴自己寢宮的路上,李承乾眼尖的發現有兩個小男孩在水池旁邊玩兒耍。
他眼前一亮,悄悄走過去,仔細一瞧發現竟然是李泰和李恪。
身後的王泉也注意到了兩人,看李承乾就要過去,臉上一慌:“殿下,我們還是趕快迴去吧,別去招惹兩位王爺了。”
小小年紀的李泰和李恪已經是被李世民封王了。
隻要一到成年就可以前往封地。
李承乾想到李泰明年就要被受封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還有十六州的軍事揚州刺史。
最主要的還是李世民偏心的不之官。(ps:不之官,就是不需要上任,隻需要待在長安。)
未來擔任各種官職,甚至還有將軍一職。
想到此,李承乾不得不打弟弟要趁早,三年時間不止以長子的名字督促弟弟讀書學習,專門弄了一些晦澀難懂的奧數題給李泰學習。
一旦沒有解答出來,那就是大刑伺候,直到李泰哭爹喊娘的去找長孫皇後,李承乾才作罷。
必須從小就要給李泰灌輸,哥哥是一個很可怕的生物。
李恪更加不用說了,雖然是親弟弟,可同父異母,遭遇雖然比李泰好多了,但各種物理題,也是弄的李恪差點自斃了。
什麽李世民的“英果類我”。
太子是老子的,誰也搶不走,哪怕老子不要,那也是老子想給誰給誰,輪不到這兩人覬覦。
所以王泉看李承乾又要去找兩位王爺的麻煩,心裏著急的很,深怕惹出什麽事來,陛下責怪。
李承乾走到兩人身後,輕輕咳嗽一聲:“咳咳。”
嗯?
兩人聽見聲音迴過頭,臉上瞬間露出了驚恐之色,似乎看見了什麽恐怖的存在。
不過還是李恪比較冷靜,反應過來立馬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
也不知道是楊妃教導的,還是李恪自己叫習慣了。
從小到大李恪從來沒有叫過李承乾大哥,不是中山郡王,就是太子殿下。
正因為如此,李承乾也不怎麽喜歡李恪。
“嗯。”他輕輕的迴應了一聲,扭頭看向李泰麵容一板:“青雀,上次跟你說的奧數題解開了嗎?”
李泰的小名就是叫青雀。
這讓李承乾很搞不懂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取名,不是動物就是動物。
聞言的李泰比李承乾和李恪都要小一歲多,下意識看了眼遠處亭子裏的長孫皇後和楊妃不知道聊到了什麽正開心呢,心裏才安定了些,迴答道:“大哥,我......我不會......”
“什麽?”李承乾聲音瞬間飆升了幾個度,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說道:“身為皇子,你大哥我是太子,什麽都不會以後怎麽輔助我建立大唐的萬世基業?”
“如何配得上父皇和母後對你的寵愛?”
嗚!
被李承乾數落了一番,李泰立馬小胖手就開始揉起了眼睛,哭哭啼啼的往長孫皇後那邊跑。
這一幕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就知道李泰會來這一招。
穿越前李承乾記得李泰並不怎麽喜歡粘著長孫皇後,可經過自己幾次教訓之後,李泰幾乎就差和長孫皇後寸步不離了。
很快,長孫皇後和楊妃發現李泰擦著眼淚跑了過來。
“青雀這是怎麽了?”長孫皇後臉上有些尷尬,怎麽說李泰也快八歲了。
在楊妃麵前,竟然還哭鼻子。
而還站在原地的李恪傻眼了,看看楊妃,再看看李承乾。
想讓他哭?
不存在的,再怎麽樣他也是和李承乾一般年紀,怎麽會被一個同齡人說哭了。
可事與願違。
李承乾見李泰跑了,對李恪露出了邪魅的笑容:“李恪,我的好弟弟,上次問你的樹為什麽春季長綠葉,秋季綠葉枯萎,樹還活著的道理,你想明白了嗎?”
“太子......”李恪對上李承乾邪魅的表情,不自覺吞咽了一下喉頭,結結巴巴的迴應道:“太子殿下,我......我問了國子監的老師,還有很多大儒,他們都......都不知道......”
最後實在受不了李承乾的壓迫,李恪隻能低頭拱手道:“臣弟實在不知,還望太子殿下告知。”
本以為放下姿態能讓李承乾放過自己。
可事實證明,李承乾不可能這麽輕鬆的就放過李恪,帶著冷笑道:“這麽點小問題竟然都迴答不出來,要你有何用?以後如何管理一州百姓,廢物。”
罵人的同時,他還不忘在李恪後腦勺來上一巴掌。
啪!
唔!
本來咬著牙不想讓自己委屈哭出來的李恪,被李承乾這一巴掌徹底打哭了。
“嗚嗚嗚。”
李恪淚眼朦朧的抬頭看了眼李承乾,隨後就抹著淚跑向了楊妃。
不久,楊妃看見自己兒子也哭著跑過來了,心疼的不行:“恪兒,你這是怎麽了?”
兩位母親就是看著自己的兒子不斷哭著,似乎還有種比誰哭的大聲的較勁一般。
弄得整個亭子瞬間不消停。
李承乾看著兩人哭了,心裏舒爽了,在李世民那裏受得氣,總算是消散了不少。
哼,搶老子功勞,老子就欺負你兒子。
欺負皇子啊,幾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還是曆史上這麽有名的兩個皇子。
就在李承乾洋洋得意之時,王泉看見從亭子裏跑出來一個侍女,額頭瞬間就冒出了細汗,輕聲提醒李承乾道:“殿下,皇後殿下身邊的侍女過來了。”
“哦?”
李承乾好奇的看了眼長孫皇後那邊,確實有一個侍女往這邊跑。
這人不陌生,從小就認識。
專門伺候長孫皇後的貼身侍女紅秀。
聽說紅秀不止是長得漂亮,而且還是一位武藝了得的小娘子。
在隋末的時候傳有一段佳話,就是關於李靖和紅拂女、虯髯客的故事。
據說紅秀能跟李靖的夫人紅拂女相媲美的存在。
可李承乾從來沒見過紅秀出手過,剛穿越過來的時候,看見這麽漂亮的小娘子,還會功夫,沒機會見到,還有些惋惜呢。
甚至有一段時間,經常跑過去找長孫皇後,其實是為了見紅秀。
紅秀快步走到了李承乾麵前,行禮道:“拜見太子殿下,皇後殿下請太子殿下過去有事。”
“好。”李承乾知道躲不過去,就點頭答應了。
躲不過去何必躲,不如大大方方的。
再說了,他也沒做什麽,隻是教育弟弟而已。
也就幾息的功夫,李承乾就走進了亭子,對著長孫皇後和楊妃拱手:“兒拜見母後,楊妃。”
其它皇子看見楊妃都是姨娘的叫。
也隻有李承乾是直接稱唿楊妃。
長孫皇後看著李承乾麵容不驚的樣子,心中是滿意,可每次把幾個弟弟都惹哭,實在是讓她頭疼。
最頭疼的是,長子有管教弟妹的權力,李承乾並不是欺負幾個弟弟,確實實在關心學業,讓她想找理由罵李承乾,都不知道找什麽理由。
最終一聲歎息:“說說吧,今日又給你兩個弟弟出什麽難題了。”
“難題?”
李承乾故作驚訝的表情,麵帶委屈:“母後,兒並沒有出難題,都是一些正常的數題而已。”
“那你說來聽聽,本宮也想看看這數題怎麽就把你弟弟給惹哭了。”長孫皇後深吸一口氣。
從小聽話的兒子,怎麽這兩年總是找自己弟弟麻煩。
而且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
有些題目,連她這個飽讀詩書的皇後都有些棘手,問了許多大儒,也是毫無破綻。
甚至有幾道題被人宣傳成了不解之題,古代的三大難題之一。
聽說是太子殿下出的題,讓天下無數名流都爭相的去解答,最後都铩羽而歸。
李承乾想到這個場景嘿嘿一笑,便招唿了王泉去拿筆墨紙硯。
開始在紙上寫下了題目:
第一題:有5個小孩,每人都從裝有許多黑白圍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請證明,這5個小孩中至少有2個小孩摸出棋子的顏色配組是一樣的。
第二題:一隻船發現漏水時,已經進了一些水,水勻速進入船倉,如果10個人往外淘水,1個時辰淘完;如果5個人淘水2個時辰淘完,要求1刻鍾將水淘完,需要安排多少人?
第三題:50人參加詩會,第一個到的女生同全部男生握過手,第二個到的女生隻差1個男生沒有握過手,第三個到的女生隻差2個男生沒有握過手,如此等等,最後一個到的女生同7個男生握過手,那麽這50人中有多少男生?
。。。。。。
長孫皇後和楊妃看著李承乾寫完的三道題,頭皮都是發麻的。
這是數題?
怎麽還需要淘水?為什麽要淘水?
而且這參加詩會,為什麽男女要握手?
她們完全不能理解。
“承乾,這為什麽要淘水?為什麽參加詩會男女要握手?”長孫皇後都不敢正麵去提這個數題,而是問了一個逃避的問題。
李承乾撇撇嘴:“母後,先生出題雞兔同籠的時候,我可以問先生為什麽要拿雞和兔來做題嗎?”
“這......”長孫皇後瞬間訕訕笑了笑,看了眼楊妃。
接收到視線,楊妃知道長孫皇後實在迴答不出來這些問題,便開始轉移話題問道:“太子殿下,那你給恪兒出了什麽題?”
說起李恪的題,李承乾眉頭一挑,直接把剛才寫過的紙放到了一遍,重新在空白的紙上寫下了題目:
第一題:為何春去秋來,樹的葉子會枯萎,而樹不會枯萎。
第二題:為何砍斷樹木的時候,中間的圓圈有一邊稀疏,另一邊密集呢?
第三題:請問糧食如何培養雜交,如何育種。
。。。。。。
原本覺得數題難得長孫皇後和楊妃,看見這三道題人都不好了。
要不還是說迴數題?
長孫皇後感覺自己在兒子麵前落了下風,臉立馬嚴肅了起來:“承乾,你教育弟弟母後不怪你,可是你看看出的都是什麽題,這些題和治理天下有關係嗎?”
坐在對麵的楊妃連連點頭。
總算找到了反駁李承乾的話題。
看長孫皇後要發飆了,李泰和李恪兩人眼睫毛帶著晶瑩的淚珠,張開了兩隻手的手指,從指縫中,想看看李承乾是怎麽被揍的。
可他們的期望肯定是要落空了。
李承乾瞪大眼的反駁長孫皇後:“母後這怎麽跟治理天下沒有關係?”
“有......有嗎?”被李承乾這麽一反駁,長孫皇後的語氣都弱了幾分。
她隻看出來糧食兩個字跟治理天下有關係,可是糧食雜交?
這都什麽題目?
咳咳!
李承乾輕咳兩聲,站直了身體就像是上課時的那些大儒一般。
要是有胡子的話,他絕對會摸兩把胡子。
“母後,先說糧食雜交,為什麽要去雜交?當然是育種,孕育出一個新的品種,一個產量更多的品種。大唐現在的每畝地產量也就是兩三石而已,要是能夠培養出一種新的水稻,說不定畝產能達到二三十石呢?”
嗯,比如土豆,紅薯這些高產作物。
也不知道那些胡商能不能弄到,要是能弄到的話,大唐軍糧就不成問題了。
“多少?二三十石?”長孫皇後嘴張的都能夠塞下一個雞蛋了。
發現自己的動作有些不雅,立馬用手捂住了嘴。
“沒錯。”
李承乾就像小老師一般,指了指第二題說道:“每一棵大樹中間都有一圈一圈的細線,這個稱之為年輪。大樹年輪密集的一麵就是北方,而年輪稀疏的一麵就是南方。”
“有此可以說明樹木生長過程中,朝南的一麵由於陽光充足,光照時間長,樹木生長迅速年輪間距也是比較大,顯得稀疏。”
“而朝北的那一麵因為光照不足,生長緩慢,所以年輪間距較小。”
嘶!
長孫皇後和楊妃對視一眼,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方麵的問題她們從來沒有聽說過,而且聽著好像有些道理的樣子。
她們隻知道樹需要陽光,而具體為什麽需要陽光,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旁邊的內侍和侍女都崇拜的看著他們的太子殿下,就猶如是一位當世大儒受人敬仰。
已經兩天沒迴東宮了,現在準備做生意,那自然自己準備了三年的東西也該派上用場了。
害怕自己忘記,他可是把什麽蒸餾技術,提純技術,冶金技術等等都記錄了下來,差不多都能夠出書了。
剛準備迴自己寢宮的路上,李承乾眼尖的發現有兩個小男孩在水池旁邊玩兒耍。
他眼前一亮,悄悄走過去,仔細一瞧發現竟然是李泰和李恪。
身後的王泉也注意到了兩人,看李承乾就要過去,臉上一慌:“殿下,我們還是趕快迴去吧,別去招惹兩位王爺了。”
小小年紀的李泰和李恪已經是被李世民封王了。
隻要一到成年就可以前往封地。
李承乾想到李泰明年就要被受封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還有十六州的軍事揚州刺史。
最主要的還是李世民偏心的不之官。(ps:不之官,就是不需要上任,隻需要待在長安。)
未來擔任各種官職,甚至還有將軍一職。
想到此,李承乾不得不打弟弟要趁早,三年時間不止以長子的名字督促弟弟讀書學習,專門弄了一些晦澀難懂的奧數題給李泰學習。
一旦沒有解答出來,那就是大刑伺候,直到李泰哭爹喊娘的去找長孫皇後,李承乾才作罷。
必須從小就要給李泰灌輸,哥哥是一個很可怕的生物。
李恪更加不用說了,雖然是親弟弟,可同父異母,遭遇雖然比李泰好多了,但各種物理題,也是弄的李恪差點自斃了。
什麽李世民的“英果類我”。
太子是老子的,誰也搶不走,哪怕老子不要,那也是老子想給誰給誰,輪不到這兩人覬覦。
所以王泉看李承乾又要去找兩位王爺的麻煩,心裏著急的很,深怕惹出什麽事來,陛下責怪。
李承乾走到兩人身後,輕輕咳嗽一聲:“咳咳。”
嗯?
兩人聽見聲音迴過頭,臉上瞬間露出了驚恐之色,似乎看見了什麽恐怖的存在。
不過還是李恪比較冷靜,反應過來立馬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
也不知道是楊妃教導的,還是李恪自己叫習慣了。
從小到大李恪從來沒有叫過李承乾大哥,不是中山郡王,就是太子殿下。
正因為如此,李承乾也不怎麽喜歡李恪。
“嗯。”他輕輕的迴應了一聲,扭頭看向李泰麵容一板:“青雀,上次跟你說的奧數題解開了嗎?”
李泰的小名就是叫青雀。
這讓李承乾很搞不懂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取名,不是動物就是動物。
聞言的李泰比李承乾和李恪都要小一歲多,下意識看了眼遠處亭子裏的長孫皇後和楊妃不知道聊到了什麽正開心呢,心裏才安定了些,迴答道:“大哥,我......我不會......”
“什麽?”李承乾聲音瞬間飆升了幾個度,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說道:“身為皇子,你大哥我是太子,什麽都不會以後怎麽輔助我建立大唐的萬世基業?”
“如何配得上父皇和母後對你的寵愛?”
嗚!
被李承乾數落了一番,李泰立馬小胖手就開始揉起了眼睛,哭哭啼啼的往長孫皇後那邊跑。
這一幕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就知道李泰會來這一招。
穿越前李承乾記得李泰並不怎麽喜歡粘著長孫皇後,可經過自己幾次教訓之後,李泰幾乎就差和長孫皇後寸步不離了。
很快,長孫皇後和楊妃發現李泰擦著眼淚跑了過來。
“青雀這是怎麽了?”長孫皇後臉上有些尷尬,怎麽說李泰也快八歲了。
在楊妃麵前,竟然還哭鼻子。
而還站在原地的李恪傻眼了,看看楊妃,再看看李承乾。
想讓他哭?
不存在的,再怎麽樣他也是和李承乾一般年紀,怎麽會被一個同齡人說哭了。
可事與願違。
李承乾見李泰跑了,對李恪露出了邪魅的笑容:“李恪,我的好弟弟,上次問你的樹為什麽春季長綠葉,秋季綠葉枯萎,樹還活著的道理,你想明白了嗎?”
“太子......”李恪對上李承乾邪魅的表情,不自覺吞咽了一下喉頭,結結巴巴的迴應道:“太子殿下,我......我問了國子監的老師,還有很多大儒,他們都......都不知道......”
最後實在受不了李承乾的壓迫,李恪隻能低頭拱手道:“臣弟實在不知,還望太子殿下告知。”
本以為放下姿態能讓李承乾放過自己。
可事實證明,李承乾不可能這麽輕鬆的就放過李恪,帶著冷笑道:“這麽點小問題竟然都迴答不出來,要你有何用?以後如何管理一州百姓,廢物。”
罵人的同時,他還不忘在李恪後腦勺來上一巴掌。
啪!
唔!
本來咬著牙不想讓自己委屈哭出來的李恪,被李承乾這一巴掌徹底打哭了。
“嗚嗚嗚。”
李恪淚眼朦朧的抬頭看了眼李承乾,隨後就抹著淚跑向了楊妃。
不久,楊妃看見自己兒子也哭著跑過來了,心疼的不行:“恪兒,你這是怎麽了?”
兩位母親就是看著自己的兒子不斷哭著,似乎還有種比誰哭的大聲的較勁一般。
弄得整個亭子瞬間不消停。
李承乾看著兩人哭了,心裏舒爽了,在李世民那裏受得氣,總算是消散了不少。
哼,搶老子功勞,老子就欺負你兒子。
欺負皇子啊,幾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還是曆史上這麽有名的兩個皇子。
就在李承乾洋洋得意之時,王泉看見從亭子裏跑出來一個侍女,額頭瞬間就冒出了細汗,輕聲提醒李承乾道:“殿下,皇後殿下身邊的侍女過來了。”
“哦?”
李承乾好奇的看了眼長孫皇後那邊,確實有一個侍女往這邊跑。
這人不陌生,從小就認識。
專門伺候長孫皇後的貼身侍女紅秀。
聽說紅秀不止是長得漂亮,而且還是一位武藝了得的小娘子。
在隋末的時候傳有一段佳話,就是關於李靖和紅拂女、虯髯客的故事。
據說紅秀能跟李靖的夫人紅拂女相媲美的存在。
可李承乾從來沒見過紅秀出手過,剛穿越過來的時候,看見這麽漂亮的小娘子,還會功夫,沒機會見到,還有些惋惜呢。
甚至有一段時間,經常跑過去找長孫皇後,其實是為了見紅秀。
紅秀快步走到了李承乾麵前,行禮道:“拜見太子殿下,皇後殿下請太子殿下過去有事。”
“好。”李承乾知道躲不過去,就點頭答應了。
躲不過去何必躲,不如大大方方的。
再說了,他也沒做什麽,隻是教育弟弟而已。
也就幾息的功夫,李承乾就走進了亭子,對著長孫皇後和楊妃拱手:“兒拜見母後,楊妃。”
其它皇子看見楊妃都是姨娘的叫。
也隻有李承乾是直接稱唿楊妃。
長孫皇後看著李承乾麵容不驚的樣子,心中是滿意,可每次把幾個弟弟都惹哭,實在是讓她頭疼。
最頭疼的是,長子有管教弟妹的權力,李承乾並不是欺負幾個弟弟,確實實在關心學業,讓她想找理由罵李承乾,都不知道找什麽理由。
最終一聲歎息:“說說吧,今日又給你兩個弟弟出什麽難題了。”
“難題?”
李承乾故作驚訝的表情,麵帶委屈:“母後,兒並沒有出難題,都是一些正常的數題而已。”
“那你說來聽聽,本宮也想看看這數題怎麽就把你弟弟給惹哭了。”長孫皇後深吸一口氣。
從小聽話的兒子,怎麽這兩年總是找自己弟弟麻煩。
而且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
有些題目,連她這個飽讀詩書的皇後都有些棘手,問了許多大儒,也是毫無破綻。
甚至有幾道題被人宣傳成了不解之題,古代的三大難題之一。
聽說是太子殿下出的題,讓天下無數名流都爭相的去解答,最後都铩羽而歸。
李承乾想到這個場景嘿嘿一笑,便招唿了王泉去拿筆墨紙硯。
開始在紙上寫下了題目:
第一題:有5個小孩,每人都從裝有許多黑白圍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請證明,這5個小孩中至少有2個小孩摸出棋子的顏色配組是一樣的。
第二題:一隻船發現漏水時,已經進了一些水,水勻速進入船倉,如果10個人往外淘水,1個時辰淘完;如果5個人淘水2個時辰淘完,要求1刻鍾將水淘完,需要安排多少人?
第三題:50人參加詩會,第一個到的女生同全部男生握過手,第二個到的女生隻差1個男生沒有握過手,第三個到的女生隻差2個男生沒有握過手,如此等等,最後一個到的女生同7個男生握過手,那麽這50人中有多少男生?
。。。。。。
長孫皇後和楊妃看著李承乾寫完的三道題,頭皮都是發麻的。
這是數題?
怎麽還需要淘水?為什麽要淘水?
而且這參加詩會,為什麽男女要握手?
她們完全不能理解。
“承乾,這為什麽要淘水?為什麽參加詩會男女要握手?”長孫皇後都不敢正麵去提這個數題,而是問了一個逃避的問題。
李承乾撇撇嘴:“母後,先生出題雞兔同籠的時候,我可以問先生為什麽要拿雞和兔來做題嗎?”
“這......”長孫皇後瞬間訕訕笑了笑,看了眼楊妃。
接收到視線,楊妃知道長孫皇後實在迴答不出來這些問題,便開始轉移話題問道:“太子殿下,那你給恪兒出了什麽題?”
說起李恪的題,李承乾眉頭一挑,直接把剛才寫過的紙放到了一遍,重新在空白的紙上寫下了題目:
第一題:為何春去秋來,樹的葉子會枯萎,而樹不會枯萎。
第二題:為何砍斷樹木的時候,中間的圓圈有一邊稀疏,另一邊密集呢?
第三題:請問糧食如何培養雜交,如何育種。
。。。。。。
原本覺得數題難得長孫皇後和楊妃,看見這三道題人都不好了。
要不還是說迴數題?
長孫皇後感覺自己在兒子麵前落了下風,臉立馬嚴肅了起來:“承乾,你教育弟弟母後不怪你,可是你看看出的都是什麽題,這些題和治理天下有關係嗎?”
坐在對麵的楊妃連連點頭。
總算找到了反駁李承乾的話題。
看長孫皇後要發飆了,李泰和李恪兩人眼睫毛帶著晶瑩的淚珠,張開了兩隻手的手指,從指縫中,想看看李承乾是怎麽被揍的。
可他們的期望肯定是要落空了。
李承乾瞪大眼的反駁長孫皇後:“母後這怎麽跟治理天下沒有關係?”
“有......有嗎?”被李承乾這麽一反駁,長孫皇後的語氣都弱了幾分。
她隻看出來糧食兩個字跟治理天下有關係,可是糧食雜交?
這都什麽題目?
咳咳!
李承乾輕咳兩聲,站直了身體就像是上課時的那些大儒一般。
要是有胡子的話,他絕對會摸兩把胡子。
“母後,先說糧食雜交,為什麽要去雜交?當然是育種,孕育出一個新的品種,一個產量更多的品種。大唐現在的每畝地產量也就是兩三石而已,要是能夠培養出一種新的水稻,說不定畝產能達到二三十石呢?”
嗯,比如土豆,紅薯這些高產作物。
也不知道那些胡商能不能弄到,要是能弄到的話,大唐軍糧就不成問題了。
“多少?二三十石?”長孫皇後嘴張的都能夠塞下一個雞蛋了。
發現自己的動作有些不雅,立馬用手捂住了嘴。
“沒錯。”
李承乾就像小老師一般,指了指第二題說道:“每一棵大樹中間都有一圈一圈的細線,這個稱之為年輪。大樹年輪密集的一麵就是北方,而年輪稀疏的一麵就是南方。”
“有此可以說明樹木生長過程中,朝南的一麵由於陽光充足,光照時間長,樹木生長迅速年輪間距也是比較大,顯得稀疏。”
“而朝北的那一麵因為光照不足,生長緩慢,所以年輪間距較小。”
嘶!
長孫皇後和楊妃對視一眼,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方麵的問題她們從來沒有聽說過,而且聽著好像有些道理的樣子。
她們隻知道樹需要陽光,而具體為什麽需要陽光,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旁邊的內侍和侍女都崇拜的看著他們的太子殿下,就猶如是一位當世大儒受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