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天下風雲(十二)
公主下毒後悔,駙馬嘎嘎橫推 作者:問遲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叛軍總的人數不足四萬,與京城守軍人數相當,但戰力卻是天壤之別。
馬天陽冷冷盯著城頭,並未轉頭,直接說道:“崔公子,我的任務已經達成,剩下就看你的了。”
崔哲輕搖折扇,老神在在的說道:“沒問題,接下來節帥隻需配合佯攻幾次即可,明日天亮崔某定會讓節帥站上奉天殿。”
……
經過幾日的長途跋涉,皇帝南巡的隊伍終於抵達了大江之北的重鎮曆陽。
此地與荊州遙遙相望,隔江對峙。
曆陽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在迎接安陽的人當中,除了當地的知府和守將等一眾官員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人。
此人就是分封在此的李梁皇族曆陽郡王李芒。
李芒是宣仁帝同父異母的弟弟,他與宣仁帝年紀相差比較大,生母的出身也比較低。加上小時候對宣仁帝非常尊敬,因此在成年後被宣仁帝封在了曆陽。
藩王雖然身份尊貴,卻並沒有軍政實權,就是被朝廷豢養起來而已。
李芒雖是安陽的叔叔,但還是把姿態擺的非常低。直接將自己的王府讓出來,暫時充作臨時行宮。
安陽早已疲憊不堪,短短幾日的行程就讓她痛苦無比。從小到大,什麽時候受過這些罪?
加上擔驚受怕,結果感染風寒,鳳體有恙。
說了幾句場麵話後,直接住進王府,不再出來。
傅遠等人則開始忙碌的安排。
為了避嫌,傅遠將中軍和騎兵全部放在了城外紮營,讓羽林衛、金吾衛和大內近衛等入城防守。
休息一夜之後,第二日中午傅遠等人求見。
安陽在王府銀安殿召見。
行禮之後,傅遠道:“啟稟陛下,不知何時渡江?臣等也好提前安排。”
安陽臉色微白,神情萎靡,輕聲道:“朕體欠安,就先在曆陽歇息幾日吧。”
眾人看到安陽的樣子,也不好強求,於是點頭應是。
安陽問道:“京城可有消息過來?”
傅遠道:“上午剛剛得到的消息,叛軍已經抵達京城。曲大人將各節度使的軍隊列陣城下,與敵對峙。”
“終於來了麽?戰況如何?”
“尚未交手。”
“但有消息,及時來報。”
“老臣遵旨。”
“你們先退下吧,各司其職即可。”
“臣等告退。”
……
唐晏成快馬加鞭,眼前出現一座雄城,城頭上兩個大字格外顯眼。
汾州!
唐晏成勒住戰馬,抬頭掃視。
一別近三年時間,他再次迴到這裏。
幾人減緩馬速,來到城門。
此時城門處的守軍早已看到有人奔來,連忙上前阻攔,“來者何人,速速下馬!”
蓋夜提馬上前,從懷中掏出令牌,大聲道:“少帥迴府,統統讓開!”
看著疾馳入城的十幾騎,一個新近招募的軍卒打聽道,“少帥?哪個少帥?”
旁邊的老卒還在遙遙張望,聞言不無自豪的說道:“哪個?能有如此氣勢的隻能是節帥的大公子!”
“大公子?你說的就是當朝駙馬吧?”
老卒撇撇嘴,“那是之前,現在的少帥可是大將軍鎮遠侯!”
新卒也轉眼看向城內,“俺知道,俺來從軍就是因為唐將軍啊,原來剛才就是他,可惜沒注意是哪個。”
一行人來到節度使府大門前,甩蹬下馬,步行入內。
早有親衛前去稟報,唐藝正在帥堂等候。
一路上不少人看到唐晏成之後紛紛躬身行禮,唐晏成也都含笑迴應。
他自小在此長大,太多人都認識他。
進入帥堂之後,唐晏成跪倒行禮,“孩兒拜見父親,給父親請安。”
唐藝從帥案後起身,繞到前邊,“起來吧,一路辛苦了。”
唐晏成邊起身邊道:“謝父親關心,孩兒無恙。”
抬眼看看唐藝,一年時間不見,鬢角似乎添了白發。
想想也是,地盤和人口比之前多了兩三倍,事情能少得了?
父子兩人在旁邊坐下,唐藝道:“把情況先說一說吧。”
唐藝就是這樣,開口就是軍務,少談私情。
唐晏成於是就將最新掌握的情況做了說明。
唐藝聽後輕蔑道:“女帝南巡?這大梁她是守不住了。”
唐晏成道:“荊州雖有數萬大軍,但南越和荊蠻虎視眈眈,不可能抽出更多兵力出來。現在女帝身邊不過五萬餘人而已。”
唐藝點點頭,轉而問道:“你認為京城什麽時候會破?”
他都沒問能不能守住,直接問什麽時候被攻破。
唐晏成略一思考,“如果天雄軍強攻,應該還可以堅持幾天。但如果他們還有其他內應或安排,被破或在旦夕之間。”
如果強攻,守軍憑借高大的城牆自然可以多抵擋幾日。
唐藝冷笑一聲,“馬天陽那個蠢貨,被人利用還不自知。在井家峪強攻是沒有辦法,到了京城如果還強攻,除非他不想過日子了。”
唐晏成讚成道:“據孩兒判斷,馬天陽應該不會強攻,而崔哲應該就在軍營裏。崔用為相多年,肯定還是有不少人潛伏在京城之中。如果曲康安不能妥當處置,很可能會吃大虧。”
唐藝擺擺手,“京城一旦陷落,李氏皇族的威信和臉麵掃地,天下的形勢將徹底改變。”
唐晏成看向唐藝:“敢問父親,我們該如何行事?”
唐藝不答反問,“你覺得呢?”
唐晏成故意撓撓頭,就知道會有此一問。
“孩兒有一事還請父親允之。”
“講!”
“現在天下已經大亂,北晉旦夕之間轟然倒塌,但西魏並未能掌控局麵,致使北地戰亂頻仍。”
“西魏與柔然因利益而聯盟,現在又因利益而分道揚鑣,所以才會聯合天雄軍南下侵梁。”
“女帝不堪大任,舍國南逃,洛都被破就在眼前。大梁即將分崩離析,百姓也將陷入連綿戰火之中。”
唐晏成的話鏗鏘有力。
說到此站起身,目光炯炯的看著唐藝,“孩兒有一請,梁若失其鹿,天下各方勢力必然蜂起爭奪。所以還請父親提前做出天大的決斷!”
馬天陽冷冷盯著城頭,並未轉頭,直接說道:“崔公子,我的任務已經達成,剩下就看你的了。”
崔哲輕搖折扇,老神在在的說道:“沒問題,接下來節帥隻需配合佯攻幾次即可,明日天亮崔某定會讓節帥站上奉天殿。”
……
經過幾日的長途跋涉,皇帝南巡的隊伍終於抵達了大江之北的重鎮曆陽。
此地與荊州遙遙相望,隔江對峙。
曆陽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在迎接安陽的人當中,除了當地的知府和守將等一眾官員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人。
此人就是分封在此的李梁皇族曆陽郡王李芒。
李芒是宣仁帝同父異母的弟弟,他與宣仁帝年紀相差比較大,生母的出身也比較低。加上小時候對宣仁帝非常尊敬,因此在成年後被宣仁帝封在了曆陽。
藩王雖然身份尊貴,卻並沒有軍政實權,就是被朝廷豢養起來而已。
李芒雖是安陽的叔叔,但還是把姿態擺的非常低。直接將自己的王府讓出來,暫時充作臨時行宮。
安陽早已疲憊不堪,短短幾日的行程就讓她痛苦無比。從小到大,什麽時候受過這些罪?
加上擔驚受怕,結果感染風寒,鳳體有恙。
說了幾句場麵話後,直接住進王府,不再出來。
傅遠等人則開始忙碌的安排。
為了避嫌,傅遠將中軍和騎兵全部放在了城外紮營,讓羽林衛、金吾衛和大內近衛等入城防守。
休息一夜之後,第二日中午傅遠等人求見。
安陽在王府銀安殿召見。
行禮之後,傅遠道:“啟稟陛下,不知何時渡江?臣等也好提前安排。”
安陽臉色微白,神情萎靡,輕聲道:“朕體欠安,就先在曆陽歇息幾日吧。”
眾人看到安陽的樣子,也不好強求,於是點頭應是。
安陽問道:“京城可有消息過來?”
傅遠道:“上午剛剛得到的消息,叛軍已經抵達京城。曲大人將各節度使的軍隊列陣城下,與敵對峙。”
“終於來了麽?戰況如何?”
“尚未交手。”
“但有消息,及時來報。”
“老臣遵旨。”
“你們先退下吧,各司其職即可。”
“臣等告退。”
……
唐晏成快馬加鞭,眼前出現一座雄城,城頭上兩個大字格外顯眼。
汾州!
唐晏成勒住戰馬,抬頭掃視。
一別近三年時間,他再次迴到這裏。
幾人減緩馬速,來到城門。
此時城門處的守軍早已看到有人奔來,連忙上前阻攔,“來者何人,速速下馬!”
蓋夜提馬上前,從懷中掏出令牌,大聲道:“少帥迴府,統統讓開!”
看著疾馳入城的十幾騎,一個新近招募的軍卒打聽道,“少帥?哪個少帥?”
旁邊的老卒還在遙遙張望,聞言不無自豪的說道:“哪個?能有如此氣勢的隻能是節帥的大公子!”
“大公子?你說的就是當朝駙馬吧?”
老卒撇撇嘴,“那是之前,現在的少帥可是大將軍鎮遠侯!”
新卒也轉眼看向城內,“俺知道,俺來從軍就是因為唐將軍啊,原來剛才就是他,可惜沒注意是哪個。”
一行人來到節度使府大門前,甩蹬下馬,步行入內。
早有親衛前去稟報,唐藝正在帥堂等候。
一路上不少人看到唐晏成之後紛紛躬身行禮,唐晏成也都含笑迴應。
他自小在此長大,太多人都認識他。
進入帥堂之後,唐晏成跪倒行禮,“孩兒拜見父親,給父親請安。”
唐藝從帥案後起身,繞到前邊,“起來吧,一路辛苦了。”
唐晏成邊起身邊道:“謝父親關心,孩兒無恙。”
抬眼看看唐藝,一年時間不見,鬢角似乎添了白發。
想想也是,地盤和人口比之前多了兩三倍,事情能少得了?
父子兩人在旁邊坐下,唐藝道:“把情況先說一說吧。”
唐藝就是這樣,開口就是軍務,少談私情。
唐晏成於是就將最新掌握的情況做了說明。
唐藝聽後輕蔑道:“女帝南巡?這大梁她是守不住了。”
唐晏成道:“荊州雖有數萬大軍,但南越和荊蠻虎視眈眈,不可能抽出更多兵力出來。現在女帝身邊不過五萬餘人而已。”
唐藝點點頭,轉而問道:“你認為京城什麽時候會破?”
他都沒問能不能守住,直接問什麽時候被攻破。
唐晏成略一思考,“如果天雄軍強攻,應該還可以堅持幾天。但如果他們還有其他內應或安排,被破或在旦夕之間。”
如果強攻,守軍憑借高大的城牆自然可以多抵擋幾日。
唐藝冷笑一聲,“馬天陽那個蠢貨,被人利用還不自知。在井家峪強攻是沒有辦法,到了京城如果還強攻,除非他不想過日子了。”
唐晏成讚成道:“據孩兒判斷,馬天陽應該不會強攻,而崔哲應該就在軍營裏。崔用為相多年,肯定還是有不少人潛伏在京城之中。如果曲康安不能妥當處置,很可能會吃大虧。”
唐藝擺擺手,“京城一旦陷落,李氏皇族的威信和臉麵掃地,天下的形勢將徹底改變。”
唐晏成看向唐藝:“敢問父親,我們該如何行事?”
唐藝不答反問,“你覺得呢?”
唐晏成故意撓撓頭,就知道會有此一問。
“孩兒有一事還請父親允之。”
“講!”
“現在天下已經大亂,北晉旦夕之間轟然倒塌,但西魏並未能掌控局麵,致使北地戰亂頻仍。”
“西魏與柔然因利益而聯盟,現在又因利益而分道揚鑣,所以才會聯合天雄軍南下侵梁。”
“女帝不堪大任,舍國南逃,洛都被破就在眼前。大梁即將分崩離析,百姓也將陷入連綿戰火之中。”
唐晏成的話鏗鏘有力。
說到此站起身,目光炯炯的看著唐藝,“孩兒有一請,梁若失其鹿,天下各方勢力必然蜂起爭奪。所以還請父親提前做出天大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