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子是華夏曆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創建鬼穀門派,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鬼穀子曾任楚國宰相,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是縱橫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法家、名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鬼穀先生是百科式人物,他的智慧教育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李牧等眾多風雲人物!
戰國時代,群雄並起,大時代中,秉承理想與信仰的曠世奇才鬼穀子王禪,踏上了勤王強國之路,與門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毛遂等壯誌淩雲之士,前赴後繼,匡扶正義,拯救天下。戰國帷幕就此拉開,豪傑義士,權臣梟雄,浪子紅顏;陰謀與愛情,複仇與救贖,權力與自由,黑暗與光明。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成為天下棋局中激烈搏殺的棋子,而掌控局勢的鬼穀子,旋轉乾坤,執手黑白,推動棋局,展開了頂峰博弈的生死對決。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係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於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迴家去。趙家女蘇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迴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被後世尊為神的一代曠世奇才鬼穀子。鬼穀子一生功業輝煌顯赫,名為劉務滋。[15]又稱王禪老祖。他的母親被尊稱為王聖母。為弘揚鬼穀子的一生功績,世人為其建立祠堂,為其母建立聖母廟,其村名也改為鬼穀子村,後簡稱穀子村。因鬼生穀,因穀生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穀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
又傳說,原商紂王都城朝歌西麵30裏的雲夢山,山上有兩個山峰:劍秀峰和龍王峰,兩峰間的絕壁上有個天然洞窟,洞內有清泉,流入溪河。這個洞就是鬼穀洞。
原來,在很久前,雲夢山地區久旱無雨,到處缺水,善良的農夫慶隆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幹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條小金魚,這條小金魚現出了人身,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好心的慶隆要求小龍女解救遭受旱災的鄉親,小龍女受感動私作主張,偷偷鑽了一個“海眼”,想把海水引入雲夢山區。龍王發現後,懲罰了小龍女和農夫慶隆,小龍女化成了山中的龍泉,慶隆化成了保護泉水的山脊——“青龍背”。又過了許多年,小龍女的精魂脫胎在都城朝歌南麵王莊的王員外家,孩子出生後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幹旱,王家三頃土地種下的穀子,隻結了一株穀穗。瑞霞的丫環揉搓著這株奇特的穀穗,穀穗變成珍珠,瑞霞接過了珍珠把玩著,珍珠奇怪地鑽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懷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的瑞霞在雲夢山的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孩。瑞霞因神奇的穀穗而生子,所以為小孩取名為鬼穀子。原來,瑞霞是由小龍女投胎轉世的,穀穗就是慶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穀洞”。
兩個因穀而生子的不同傳說當然隻是虛構的故事,是賢惠女子和善良農夫的理想和願望,然而,鬼穀子並不隻是淳樸善良,傳說中的他,還有通天的本事。
據記載,在東周陽城附近有一座山穀,丘高溝深,林木茂盛,鬼火閃動,幽不可測,不像人住的地方,因此被人稱為“鬼穀嶺”(現存)。山穀中隱居著一位被尊稱為鬼穀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修道,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科學家尊他為先師,法家尊他為大師,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鬼穀子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采藥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遊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穀子王詡則通天徹地,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衝舉可俟。”鬼穀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超凡衝舉之術,身懷曠世絕學,為何要屈居人間俗世呢?原來,他隻是為了超度些聰明的弟子,同歸仙境,所以棲身鬼穀。他住隱居鬼穀不計年數,其弟子也不計其數。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有蘇秦、張儀、白起、李牧、毛遂等人。蘇秦是七國征戰時的著名軍事家,而張儀是戰國時的著名縱橫家,白起則是深得鬼穀子兵法的戰國第一名將。此外,戰國時著名外交家毛遂,也是鬼穀子的弟子。鬼穀子還有一個師妹,也就是奇門遁甲創始人,擁有九天秘籍,熟諳天機、人道、地脈的九天玄女,師兄妹倆人同是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華裔澳洲國籍的著名曆史作家蕭玉寒就寫了一本《鬼穀子傳奇》,專門講鬼穀子和九天玄女的傳奇故事。
鬼穀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自號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稱為真人,隻有得道成仙方可稱為真人,比如,莊子稱老子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列子為“衝虛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玄微真人鬼穀子住在鬼穀洞天,是為了在凡間超度些仙人。無奈他的諸弟子如蘇秦、張儀,白起,李牧、呂不韋等,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穀子隻好暫時居於世間,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幫助他們扶正抑邪。相傳鬼穀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他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鬼穀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真仙,所以曆數代而不老,“鬼穀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曆於商周,隨老君兩化流沙,泊周末複還中國。居漢斌鬼穀山。”《錄異記》。就連秦始皇都有求於鬼穀先生,向他討求長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狀銜此草墜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問北郭鬼穀先生,雲東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秦始皇聞鬼穀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並一寸葚。”《箴戒篇》。
以《鬼穀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墨翟執儉確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政於天文,申商刀鋸以製理,鬼穀唇吻以策勳,屍佼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以街談。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管晏屬篇,事核而言練;列禦寇之書,氣偉而采奇;鄒子之說,心奢而辭壯;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屍佼尉繚,術通而文鈍;鶡冠綿綿,亟發深言;鬼穀渺渺,每環奧義。情辨以澤,文子擅其能;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文心雕龍·諸子》
鬼穀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曆於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周末複還中國,居漢濱鬼穀山。——《錄異記》
鬼穀先生,晉平公時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許人,受道於老君。——《道藏目錄詳注》
卻說關內雲陽,有一處地麵,名曰鬼穀。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雲鬼穀。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曰鬼穀子,相傳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師從老子,在雲霧山與宋人墨翟,一同采藥修道……其人通天徹地,精通百家,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異引,平地飛升。——《東周列國誌》
鬼穀子確有其人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穀先生。”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嚐與蘇秦俱事鬼穀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史記》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離鬼穀子、蘇秦、張儀所處的年代最近。從西漢以後,亦有其他典籍記述有鬼穀子的事跡。
《曆史名人辭典》稱:“鬼穀先生,蘇秦、張儀嚐從之學縱橫術,孫臏、龐涓學兵法,弟子五百。在世數百年,後不知所終……”
《四庫全書總目》尉繚子,為鬼穀子弟子”。
揚雄《法言·淵騫》:“或問:‘儀、秦學乎鬼穀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詐人也,聖人惡諸。”’
張繼先《懷鬼穀山思真洞天》:思真洞兮雲水深,道人居兮鬼神欽,山花笑兮鬆竹蔭,流潺潺兮千古音,何時一造清神襟,攀石蘿兮共笑吟。
趙孟頫《鬼穀岩》:“鬼穀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拂蒼蘚,細讀老君碑。
梁啟超《鬼穀子》:六鼇搖動海山傾,誰入滄溟斬巨鯨。括地無書思補著,倚天有劍欲長征。我欲青溪尋鬼穀,不論禮樂但論兵。
王充《論衡·明雩》:“蘇秦、張儀悲說坑中,鬼穀先生泣下沾襟。”
王充《論衡·答佞》:“術則縱橫,師則鬼穀也。傳日蘇秦、張儀縱橫,習之鬼穀先生。掘地為坑,日:‘下說令我泣出,則耐分人君之地。’蘇秦下,說鬼穀先生泣下沾襟,張儀不若。”
梁元帝蕭繹《金樓子·箴戒》:“秦始皇聞鬼穀先生言,因遣徐福人海求玉蔬金菜,並一寸椹。”
另外,王嘉的《拾遺記》、劉勰的《文心雕龍》、杜光庭的《錄異記》、《仙傳拾遺》、洪邁的《容齋隨筆》、洪適的《盤洲文集》、李疇的《太平廣記》,以及明、清的一些典籍中亦有鬼穀子生平的記載:鬼穀子,衛國人,居鬼穀山,號鬼穀先生,師父老君也。
鬼穀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瑞霞把鬼穀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隻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穀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穀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穀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穀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穀井”。
戰國時代,群雄並起,大時代中,秉承理想與信仰的曠世奇才鬼穀子王禪,踏上了勤王強國之路,與門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毛遂等壯誌淩雲之士,前赴後繼,匡扶正義,拯救天下。戰國帷幕就此拉開,豪傑義士,權臣梟雄,浪子紅顏;陰謀與愛情,複仇與救贖,權力與自由,黑暗與光明。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成為天下棋局中激烈搏殺的棋子,而掌控局勢的鬼穀子,旋轉乾坤,執手黑白,推動棋局,展開了頂峰博弈的生死對決。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係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於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迴家去。趙家女蘇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迴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被後世尊為神的一代曠世奇才鬼穀子。鬼穀子一生功業輝煌顯赫,名為劉務滋。[15]又稱王禪老祖。他的母親被尊稱為王聖母。為弘揚鬼穀子的一生功績,世人為其建立祠堂,為其母建立聖母廟,其村名也改為鬼穀子村,後簡稱穀子村。因鬼生穀,因穀生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穀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
又傳說,原商紂王都城朝歌西麵30裏的雲夢山,山上有兩個山峰:劍秀峰和龍王峰,兩峰間的絕壁上有個天然洞窟,洞內有清泉,流入溪河。這個洞就是鬼穀洞。
原來,在很久前,雲夢山地區久旱無雨,到處缺水,善良的農夫慶隆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幹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條小金魚,這條小金魚現出了人身,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好心的慶隆要求小龍女解救遭受旱災的鄉親,小龍女受感動私作主張,偷偷鑽了一個“海眼”,想把海水引入雲夢山區。龍王發現後,懲罰了小龍女和農夫慶隆,小龍女化成了山中的龍泉,慶隆化成了保護泉水的山脊——“青龍背”。又過了許多年,小龍女的精魂脫胎在都城朝歌南麵王莊的王員外家,孩子出生後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幹旱,王家三頃土地種下的穀子,隻結了一株穀穗。瑞霞的丫環揉搓著這株奇特的穀穗,穀穗變成珍珠,瑞霞接過了珍珠把玩著,珍珠奇怪地鑽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懷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的瑞霞在雲夢山的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孩。瑞霞因神奇的穀穗而生子,所以為小孩取名為鬼穀子。原來,瑞霞是由小龍女投胎轉世的,穀穗就是慶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穀洞”。
兩個因穀而生子的不同傳說當然隻是虛構的故事,是賢惠女子和善良農夫的理想和願望,然而,鬼穀子並不隻是淳樸善良,傳說中的他,還有通天的本事。
據記載,在東周陽城附近有一座山穀,丘高溝深,林木茂盛,鬼火閃動,幽不可測,不像人住的地方,因此被人稱為“鬼穀嶺”(現存)。山穀中隱居著一位被尊稱為鬼穀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修道,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科學家尊他為先師,法家尊他為大師,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鬼穀子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采藥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遊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穀子王詡則通天徹地,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衝舉可俟。”鬼穀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超凡衝舉之術,身懷曠世絕學,為何要屈居人間俗世呢?原來,他隻是為了超度些聰明的弟子,同歸仙境,所以棲身鬼穀。他住隱居鬼穀不計年數,其弟子也不計其數。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有蘇秦、張儀、白起、李牧、毛遂等人。蘇秦是七國征戰時的著名軍事家,而張儀是戰國時的著名縱橫家,白起則是深得鬼穀子兵法的戰國第一名將。此外,戰國時著名外交家毛遂,也是鬼穀子的弟子。鬼穀子還有一個師妹,也就是奇門遁甲創始人,擁有九天秘籍,熟諳天機、人道、地脈的九天玄女,師兄妹倆人同是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華裔澳洲國籍的著名曆史作家蕭玉寒就寫了一本《鬼穀子傳奇》,專門講鬼穀子和九天玄女的傳奇故事。
鬼穀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自號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稱為真人,隻有得道成仙方可稱為真人,比如,莊子稱老子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列子為“衝虛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玄微真人鬼穀子住在鬼穀洞天,是為了在凡間超度些仙人。無奈他的諸弟子如蘇秦、張儀,白起,李牧、呂不韋等,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穀子隻好暫時居於世間,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幫助他們扶正抑邪。相傳鬼穀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他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鬼穀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真仙,所以曆數代而不老,“鬼穀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曆於商周,隨老君兩化流沙,泊周末複還中國。居漢斌鬼穀山。”《錄異記》。就連秦始皇都有求於鬼穀先生,向他討求長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狀銜此草墜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問北郭鬼穀先生,雲東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秦始皇聞鬼穀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並一寸葚。”《箴戒篇》。
以《鬼穀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墨翟執儉確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政於天文,申商刀鋸以製理,鬼穀唇吻以策勳,屍佼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以街談。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管晏屬篇,事核而言練;列禦寇之書,氣偉而采奇;鄒子之說,心奢而辭壯;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屍佼尉繚,術通而文鈍;鶡冠綿綿,亟發深言;鬼穀渺渺,每環奧義。情辨以澤,文子擅其能;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文心雕龍·諸子》
鬼穀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曆於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周末複還中國,居漢濱鬼穀山。——《錄異記》
鬼穀先生,晉平公時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許人,受道於老君。——《道藏目錄詳注》
卻說關內雲陽,有一處地麵,名曰鬼穀。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雲鬼穀。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曰鬼穀子,相傳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師從老子,在雲霧山與宋人墨翟,一同采藥修道……其人通天徹地,精通百家,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異引,平地飛升。——《東周列國誌》
鬼穀子確有其人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穀先生。”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嚐與蘇秦俱事鬼穀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史記》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離鬼穀子、蘇秦、張儀所處的年代最近。從西漢以後,亦有其他典籍記述有鬼穀子的事跡。
《曆史名人辭典》稱:“鬼穀先生,蘇秦、張儀嚐從之學縱橫術,孫臏、龐涓學兵法,弟子五百。在世數百年,後不知所終……”
《四庫全書總目》尉繚子,為鬼穀子弟子”。
揚雄《法言·淵騫》:“或問:‘儀、秦學乎鬼穀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詐人也,聖人惡諸。”’
張繼先《懷鬼穀山思真洞天》:思真洞兮雲水深,道人居兮鬼神欽,山花笑兮鬆竹蔭,流潺潺兮千古音,何時一造清神襟,攀石蘿兮共笑吟。
趙孟頫《鬼穀岩》:“鬼穀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拂蒼蘚,細讀老君碑。
梁啟超《鬼穀子》:六鼇搖動海山傾,誰入滄溟斬巨鯨。括地無書思補著,倚天有劍欲長征。我欲青溪尋鬼穀,不論禮樂但論兵。
王充《論衡·明雩》:“蘇秦、張儀悲說坑中,鬼穀先生泣下沾襟。”
王充《論衡·答佞》:“術則縱橫,師則鬼穀也。傳日蘇秦、張儀縱橫,習之鬼穀先生。掘地為坑,日:‘下說令我泣出,則耐分人君之地。’蘇秦下,說鬼穀先生泣下沾襟,張儀不若。”
梁元帝蕭繹《金樓子·箴戒》:“秦始皇聞鬼穀先生言,因遣徐福人海求玉蔬金菜,並一寸椹。”
另外,王嘉的《拾遺記》、劉勰的《文心雕龍》、杜光庭的《錄異記》、《仙傳拾遺》、洪邁的《容齋隨筆》、洪適的《盤洲文集》、李疇的《太平廣記》,以及明、清的一些典籍中亦有鬼穀子生平的記載:鬼穀子,衛國人,居鬼穀山,號鬼穀先生,師父老君也。
鬼穀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瑞霞把鬼穀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隻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穀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穀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穀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穀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穀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