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去世後,華夏開始了長達13年的軍閥割據時期。北平權利連續被北洋軍閥係統控製,但此時沒有一個人具有足夠能力單獨控製整個北洋係統的軍隊和政權,各不同派別的領導人以省為單位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形成了地方的軍閥和實際上的割據局麵。軍閥們展開了相互的混戰以奪取北平北洋政府的政權。名義上各勢力仍受北平中央政府(即北洋政府)支配,但北洋政府實際上在不同時期也由不同派別軍閥統治。大大小小的戰役不斷,如“直皖戰爭”、“直奉戰爭”等導致帝國主義在華夏擴張勢力。


    1916年北洋政府雖短暫迴歸雙首長製,不過仍發生府院之爭的混亂場麵。1916年6月7日,作為前革命黨人的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袁氏親信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二者爭執不斷,史稱府院之爭。兩人的第一次矛盾發生在中華帝國崩潰之後,恢複中華民國是依據1912年的《臨時約法》還是依據1914年的《中華民國約法》這一問題。作為前革命黨人的黎元洪支持前者,而作為袁世凱親信的段祺瑞則支持後者。經過爭論,兩方同意中華民國的恢複依據1912年的《臨時約法》,解散1914年袁世凱設立的舊國會,並任命段祺瑞為新國會的總理。作為交換,革命黨人同意解散軍事委員會。


    1917年,兩人就華夏是否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為由發生矛盾。1917年5月14日,段祺瑞未經國會和總統的許可,便宣布華夏對d國宣戰,並利用他的親信將領和軍隊要求黎元洪解散國會。作為反擊,黎元洪解除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而段祺瑞就離開北平,擁兵對抗黎政府,使得眾多省份宣布獨立,並在決定向北平進軍。這使得黎元洪不得不求助於安徽督軍張勳。


    1917年6月7日,張勳從徐州率五千辮子兵入平擁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即位,宣布複辟。黎元洪拒絕接受,並協請段祺瑞主持討伐。複辟僅持續12天被段祺瑞討平。黎元洪宣告辭職,由副總統馮國璋繼任總統,段祺瑞續任*****。1918年8月12日重新選舉的國會中,段祺瑞控製的安福派係通過賄選等手段獲得330多席,成功得控製了國會,被稱為安福國會。8月14日,國會通過了對德宣戰的決議。


    在此時,孫中山於1917年7月在廣州設立軍政府,擁護1912年的《臨時約法》,開展了護法運動以反對北洋政府。對此問題,作為主和派的馮國璋與主戰派的段祺瑞時有衝突。最後馮國璋總統任期結束,馮段二人相約共同下野,由袁世凱的老朋友,前清元老兼當過國務卿的徐世昌接任總統,而段氏的皖係在背後操縱政權。


    此後皖係、直係、奉係和晉係四係軍閥明爭暗鬥,中央政權頻頻易手,僅段祺瑞本人就三次組閣,更有曹錕賄選總統醜聞,奉係軍閥張作霖也兩次進入北平執掌政權,中央政府陷入混亂局麵。北洋派內部分裂為直皖兩大係,同時奉係在東北崛起。皖係軍閥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把持北平政府實權,但他不能緩和北洋派與其他派別以及北洋派內部的矛盾。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發起護法運動。此時,直、奉兩係的擴展尤為迅速。直係首先在與南方軍政府作戰問題上與皖係發生矛盾,並在前線自行停戰,迎合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的爆發,導致皖係軍閥統治結束。


    直奉雙方起先共同控製著北平政府,但因勝利果實分配不均,在組閣等問題上互相指責,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直係擊敗奉係,獨占了所有權利。


    擊敗奉係之後的直係先打著“恢複法統”的旗號,恢複國會,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複任大總統。繼之又對黎元洪“逼宮奪印”,接著直係便高價收買國會議員,於1923年10月通過賄選,收買“豬仔議員”,讓曹錕當上了大總統,搞得舉國嘩然,喪盡民心。反直的一方,奉係敗退出關後,宣布“閉關自治”,銳意整軍經武,實力大增,皖係不甘寂寞,企圖卷土重來;南方的孫中山準備北伐,也在尋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孫、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直係內部則因爭權奪利而四分五裂,馮玉祥部自成一派,且與反直一方暗通款曲。1924年9月,以江浙戰爭為前奏,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舉進攻,直軍作戰不利。10月,馮玉祥發動北平政變,囚禁曹錕,直係腹背受敵,吳佩孚失敗南下,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告終。


    直係垮台後,奉係控製了北平政權。他們抬出皖係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實際則在背後操縱。段祺瑞提出召開“善後會議”,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各派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縱橫捭闔,敵與友之間根本無一定之分。北方的奉係與馮玉祥國民軍係首先發生矛盾,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係與吳佩孚重新攜手,共同反馮,1926年初將馮部擠出華北。奉係內部,郭鬆齡於1925年底聯合馮玉祥倒奉,由於日本的幹涉而失敗。同時,東南孫傳芳與奉軍激戰,一躍而為五省霸主。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後奉、直兩係在圍攻後起造反派國民軍的共同目標下“聯合”起來,暫時建立了他們在華夏中部和北部的統治,並組成直係和奉係軍閥勢力所控製的北平政府,這個政府由內閣“攝政”。


    北洋軍閥政府在麵臨失敗的最後關頭,仍不願意自動退出曆史舞台。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平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企圖聯合各派軍閥,進行最後掙紮。蔣介石、汪精衛先後進行“清黨”、“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頓,給北洋軍閥以短暫喘息之機。然而為時不久,國民派各派再度聯合繼續進行所謂後期北伐,張作霖見大勢已去,遂於1928年6月下令退出平津一帶,向東北收縮。他本人在迴沈陽途中,行至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進入北平,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孫中山流亡日本。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孫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嚴格控製組織總部和支部,並享有各級組織的人事任免權。這成為了後來的國民派和國民政府的民主集中製的雛形。1916年,孫迴到上海。


    1917年,孫中山前往廣州與南方的軍閥合作,開始了護法運動。1917年8月25日,廣州軍政府建立,孫中山成為當時在廣州的南方軍閥的大元帥。但是桂係軍閥私懷野心,迫使孫中山於1918年5月離開軍政府,迴到上海。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重組中國國民派。1920年,親孫的粵係勢力在第一次粵桂戰爭中擊敗桂係,取迴了對廣州軍政府的控製。孫中山於11月底返迴廣州,重建軍政府,繼續護法運動。1921年4月2日,軍政府取消,改為中華民國政府,由孫中山任總統。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在對外宣言中他表示:“列強及其人民依條約契約及成例,正當取得之合法權利當尊重之。”對國內天然資源的開發則實行“開放門戶主義,歡迎外國之資本及技術”。但希望各國承認廣州政府“為中華民國唯一之政府”。5月6日,非常大總統孫中山任命國務院各部長官。任命伍廷芳為外交部長,唐紹儀為財政總長,陳炯明為內政總長兼陸軍總長,湯廷光為海軍總長,李烈鈞為參謀總長,徐紹楨為總統府參軍長,馬君武為總統府秘書長。


    當時,在北平的北洋政府仍然是具有合法性並為西方列強所承認的政府。孫中山試圖從西方獲得援助但卻受到忽視,在1921年,他轉向剛剛在自己的革命中取得勝利的蘇聯救助。蘇聯試圖通過嚴厲批評西方為“西方帝國主義者”而表示友好的態度對待華夏的革命者,但是處於政治的考量,蘇聯領導人采取了雙重的策略,即同時支持孫中山和剛剛建立的中國共產派。蘇聯期盼著兩方的合並,但是同時也準備了任何一方取得勝利。從此,開展了國民派和共產派在華夏的鬥爭。


    1922年,廣州的國民派和軍閥的聯盟破裂,孫中山再次逃往上海。這時孫開始意識到他需要得到蘇聯的幫助。1923年,孫中山和蘇聯代表越飛在上海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蘇聯將協助華夏的國家統一。蘇聯的顧問,當時第三國際的著名顧問鮑羅廷於1923年抵達華夏以幫助國民派按照蘇聯共產派的模式進行改組和鞏固。


    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在國民派內部產生了支持與反對的兩個派係。支持聯俄容共的稱為左派,以汪兆銘為代表,反對聯俄容共的稱為右派,以胡漢民等老國民派員為代表。左派認為目前國民派尚須要得到外國勢力的支持,右派則擔心未來以個人身分加入的共產派員,可能會並吞國民派。由於當時由孫中山掌控大局,因此左右兩派暫時無事。


    1925年3月,孫中山因癌症在北平逝世,卻沒有交代接替人選。汪兆銘在北平安葬孫中山後,在迴到廣州前,先到汕頭與蔣中正會麵,希望能與蔣合作,與右派勢力競爭。1925年7月1日,廣州軍政府改組為國民政府,汪兆銘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為外交部長(當時廣州國民政府並非國際承認的合法政府,因此外交部長一職形同空殼)。右派見大勢漸去,開始鋌而走險,暗殺左派國民派員。1925年9月,財政部長廖仲愷在中央黨部門前被暗殺。左派趁此機會實施戒嚴,蔣中正率黃埔軍逮捕右派軍係的粵軍領袖許崇智等人,將粵軍編入黃埔軍中。至此,左派可謂完全掌握局勢。


    雖然國民政府前身為孫中山於廣州成立之護法政府或軍政府等機構,但是因其主權治權未及全部中華民國領土,故不能稱之為“中華民國政府”。而事實上,1925年7月1日於廣州成立、1927年9月20日定都南京之國民政府直到1928年6月底占領北平後,才獲得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大國承認。而1929年1月,張學良決定服膺國民政府後,國民政府才真正成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國家形式上“統一”。


    1930年5月至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發生的一場新軍閥混戰,共產派稱之為蔣馮閻戰爭,或蔣馮閻李戰爭;因為這次戰爭主要在中原地區進行,所以又稱為“中原大戰”。中原大戰是華夏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混戰。期間汪精衛等在北平成立“國民政府”,閻錫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


    1948年3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南京召開並於4月選舉了中華民國首任總統與副總統,分別由蔣中正與李宗仁當選。同年5月20日,蔣中正及李宗仁在南京宣誓就職,新的依照《中華民國憲法》運作的中華民國政府正式開始運作,國民政府步入曆史,國家進入建國大綱的第三階段,即所謂“憲政階段”。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1949年6月國民黨政權逃亡台灣,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就這樣,在曆史的車輪下,華夏步入了新華夏的曆史階段。


    也正是這段曆史,讓新華夏更加謹慎的前行。


    在短短不足百年的時間下,步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


    五常之一。


    足以和m,e分庭抗爭的國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詩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195小小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195小小黑並收藏萬詩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