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想我當初大蜀,秉承大漢的祖訓,結果到後麵幾個朝代,全部都是慫包。”諸葛孔明把手中的書放到一旁,他苦笑道:“反倒是這記載最少的明朝,頗得我喜愛。”
過了一會,包間的門打開。
隻見司馬仲達就這麽靠在門口,手裏拿著酒瓶,一臉笑意的看著包間裏的諸葛孔明。
“嘿嘿,諸葛村夫,怎麽想著來著茶館玩了?小爺我剛剛和一群妞玩的開心的很呢,你這樣可是要給我陪個道歉啊!”
諸葛孔明眯眼一笑,“放心,會讓你滿意的。”
“呦嗬,我胃口可大著呢,你真確定能滿足我啊?”司馬仲達走進包間,關上門。
“我到要聽聽,村夫你又想出了什麽鬼點子。”
“我的點子啊……嘿嘿嘿。”
……
華夏大民族,唐宋元明清。
明朝過後,就是清朝。
明初,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按地域分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明朝在東北設立遼東都司、奴兒幹都司作為管理機構,女真各部皆臣服於明朝。清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建州女真首領猛哥帖木兒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衝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
1583年,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統一女真各部。還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製度。八旗製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製起來,在貴族控製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製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起兵抗擊明朝。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誓師伐明。1619年,明朝在薩爾滸之戰慘敗,幾年間喪失遼東七十餘城。1621年,努爾哈赤攻占遼陽、沈陽。1625年春,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當年農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起程,夜宿虎皮驛,翌日抵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的統治中心。不過,努爾哈赤在1626年的寧遠戰役中被明軍的大炮打成重傷,不久後逝世。
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繼位,繼續對明朝展開攻勢,並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對內,皇太極停築城,禁擾民,各耕其田,釋放莊丁為民。大大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對外,皇太極看準了林丹汗是他統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礙,因此,一方麵努力爭取科爾沁等部貝勒與金聯合,對付林丹汗的襲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屬下人員,另一方麵積極準備大舉進攻。皇太極又興兵攻朝鮮。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嶽托、濟爾哈朗等六位貝勒,統兵三萬進攻朝鮮。金兵進展迅速,連下城池,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就占領了大半個朝鮮,入據舊都平壤,迫使朝鮮國王李倧簽訂了城下之盟。
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號為崇德,尊汗為“寬溫仁聖皇帝”。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
1640年,鬆錦之戰爆發,洪承疇在鬆山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鬆錦之戰標誌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係的完全崩潰,在關外隻剩下寧遠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極病死,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殺殉國。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兼程入關,擊敗大順軍,進占北京。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國的君主。後來清廷下令停止一些野蠻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並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清朝定都北京後,南下剿滅農民軍。與此同時,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皇族建立政權,史稱南明。此外還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餘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複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到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複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鬥爭再次出現高潮。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徹底滅亡。
1661年,延平王鄭成功收複了當時為荷蘭殖民地的台灣。永曆帝被害後,鄭成功之子鄭經繼續使用南明永曆年號,禮待南明寧靖王朱術桂,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
1683年,清朝攻克台灣,明鄭結束,1684年,清朝設立台灣府。清兵入關後曆經20多年的戰爭,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
1662年,康熙帝玄燁即位。康熙帝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廢除圈地令,以後永遠停止圈地,並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1685年,康熙又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於自耕農民。康熙還下令將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
1722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登基。康熙晚年,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1723年正月,雍正帝連續頒布11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雍正朝還加以完善密折製度。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密折。具折奏事的官員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密折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皇帝通過密折可以直接同官員對話,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麵的實際情況。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製權力。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促進農業生產,雍正實行“攤丁入地”製度。之後,人口急劇增長。雍正廢除了賤籍,於1723年四月發出第一道“豁賤為良”的諭旨。雍正帝在下令開豁樂戶賤籍的同時,又令各省檢查,如發現本地也存在類似樂戶的賤民,也準許他們出賤為良。
在對外方麵,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複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占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並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中俄中段邊界。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兩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少數民族地區,雍正全麵實行“改土歸流”製度,就是革除土司製度,在上述地區分別設立府、廳、州、縣,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製,同內地大體一樣。雍正帝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也讓整個朝代,減輕了壓力。
1735年八月,雍正帝病死,第四子弘曆繼位,即乾隆帝。乾隆帝執政期間,文治武功方麵都有建樹,為鞏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清朝鼎盛局麵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是在他統治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的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1759年,又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1762年,清朝設伊犁將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自從1762年起,清朝陸續派遣大批軍隊進駐新疆。永久駐軍的官兵攜帶家眷,主要來自東北、河北等地的達斡爾族、滿族等。
1771年,西遷伏爾加河下遊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領袖渥巴錫的率領下,為擺脫沙俄的統治,踏上了迴歸祖國的征途。他們粉碎了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曆經艱險,萬裏跋涉,終於迴到故土。
從1772年開始,清政府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經十年編成,係統地整理和保護了中國曆史文化遺產。然而乾隆帝為維護統治卻嚴厲控製思想,編書期間藉機割裂焚毀大量不符其思想的書籍。
清朝從乾隆末年開始有衰落的現象。乾隆六下江南,並仿製江南園林廣修園林,勞民傷財,政治日漸腐敗。當時人口暴增與鄉村土地兼並嚴重,使得許多農民失去土地;加上貪官和珅等官員腐敗,於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陸續爆發民變。白蓮教於1770年代舉兵,後來又於1796年爆發川楚教亂,八年後被清軍鎮壓,領袖王三槐被處死。台灣天地會領袖林爽文於1787年發動林爽文事件。
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即嘉慶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落。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官場中,結黨營私、相互傾軋、賣官鬻爵、賄賂成風。軍隊裏,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階級矛盾激化,民變四起。
由於吏治的腐敗,導致海關走私嚴重,鴉片貿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英國為了打開華夏市場,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近代史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並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各地乘機紛紛起事,其中華北以撚亂為主,華中華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與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迴變為主。
1851年,洪秀全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兩年後攻陷並定都江寧,改稱“天京”,並且發動兩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後來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紛紛組織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發生天京變亂後國力衰退,部分勢力轉入撚軍。太平天國最後於1864年被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常捷軍圍攻之下而亡。
……
依據諸葛孔明之說,則是說大清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閉關鎖國”,那國外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讓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天大的變化。
而華夏,則落後不堪……
當初諸葛孔明本想出手幫助大清,卻被司馬仲達攔下。
司馬仲達說:“你不行,還是要看我來,嘿嘿嘿……”
以後,便有了改變華夏曆史的一次改變。
過了一會,包間的門打開。
隻見司馬仲達就這麽靠在門口,手裏拿著酒瓶,一臉笑意的看著包間裏的諸葛孔明。
“嘿嘿,諸葛村夫,怎麽想著來著茶館玩了?小爺我剛剛和一群妞玩的開心的很呢,你這樣可是要給我陪個道歉啊!”
諸葛孔明眯眼一笑,“放心,會讓你滿意的。”
“呦嗬,我胃口可大著呢,你真確定能滿足我啊?”司馬仲達走進包間,關上門。
“我到要聽聽,村夫你又想出了什麽鬼點子。”
“我的點子啊……嘿嘿嘿。”
……
華夏大民族,唐宋元明清。
明朝過後,就是清朝。
明初,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按地域分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明朝在東北設立遼東都司、奴兒幹都司作為管理機構,女真各部皆臣服於明朝。清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建州女真首領猛哥帖木兒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衝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
1583年,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統一女真各部。還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製度。八旗製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製起來,在貴族控製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製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起兵抗擊明朝。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誓師伐明。1619年,明朝在薩爾滸之戰慘敗,幾年間喪失遼東七十餘城。1621年,努爾哈赤攻占遼陽、沈陽。1625年春,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當年農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起程,夜宿虎皮驛,翌日抵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的統治中心。不過,努爾哈赤在1626年的寧遠戰役中被明軍的大炮打成重傷,不久後逝世。
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繼位,繼續對明朝展開攻勢,並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對內,皇太極停築城,禁擾民,各耕其田,釋放莊丁為民。大大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對外,皇太極看準了林丹汗是他統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礙,因此,一方麵努力爭取科爾沁等部貝勒與金聯合,對付林丹汗的襲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屬下人員,另一方麵積極準備大舉進攻。皇太極又興兵攻朝鮮。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嶽托、濟爾哈朗等六位貝勒,統兵三萬進攻朝鮮。金兵進展迅速,連下城池,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就占領了大半個朝鮮,入據舊都平壤,迫使朝鮮國王李倧簽訂了城下之盟。
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號為崇德,尊汗為“寬溫仁聖皇帝”。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
1640年,鬆錦之戰爆發,洪承疇在鬆山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鬆錦之戰標誌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係的完全崩潰,在關外隻剩下寧遠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極病死,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殺殉國。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兼程入關,擊敗大順軍,進占北京。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國的君主。後來清廷下令停止一些野蠻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並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清朝定都北京後,南下剿滅農民軍。與此同時,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皇族建立政權,史稱南明。此外還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餘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複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到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複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鬥爭再次出現高潮。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徹底滅亡。
1661年,延平王鄭成功收複了當時為荷蘭殖民地的台灣。永曆帝被害後,鄭成功之子鄭經繼續使用南明永曆年號,禮待南明寧靖王朱術桂,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
1683年,清朝攻克台灣,明鄭結束,1684年,清朝設立台灣府。清兵入關後曆經20多年的戰爭,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
1662年,康熙帝玄燁即位。康熙帝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廢除圈地令,以後永遠停止圈地,並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1685年,康熙又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於自耕農民。康熙還下令將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
1722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登基。康熙晚年,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1723年正月,雍正帝連續頒布11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雍正朝還加以完善密折製度。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密折。具折奏事的官員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密折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皇帝通過密折可以直接同官員對話,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麵的實際情況。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製權力。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促進農業生產,雍正實行“攤丁入地”製度。之後,人口急劇增長。雍正廢除了賤籍,於1723年四月發出第一道“豁賤為良”的諭旨。雍正帝在下令開豁樂戶賤籍的同時,又令各省檢查,如發現本地也存在類似樂戶的賤民,也準許他們出賤為良。
在對外方麵,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複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占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並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中俄中段邊界。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兩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少數民族地區,雍正全麵實行“改土歸流”製度,就是革除土司製度,在上述地區分別設立府、廳、州、縣,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製,同內地大體一樣。雍正帝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也讓整個朝代,減輕了壓力。
1735年八月,雍正帝病死,第四子弘曆繼位,即乾隆帝。乾隆帝執政期間,文治武功方麵都有建樹,為鞏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清朝鼎盛局麵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是在他統治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的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1759年,又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1762年,清朝設伊犁將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自從1762年起,清朝陸續派遣大批軍隊進駐新疆。永久駐軍的官兵攜帶家眷,主要來自東北、河北等地的達斡爾族、滿族等。
1771年,西遷伏爾加河下遊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領袖渥巴錫的率領下,為擺脫沙俄的統治,踏上了迴歸祖國的征途。他們粉碎了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曆經艱險,萬裏跋涉,終於迴到故土。
從1772年開始,清政府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經十年編成,係統地整理和保護了中國曆史文化遺產。然而乾隆帝為維護統治卻嚴厲控製思想,編書期間藉機割裂焚毀大量不符其思想的書籍。
清朝從乾隆末年開始有衰落的現象。乾隆六下江南,並仿製江南園林廣修園林,勞民傷財,政治日漸腐敗。當時人口暴增與鄉村土地兼並嚴重,使得許多農民失去土地;加上貪官和珅等官員腐敗,於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陸續爆發民變。白蓮教於1770年代舉兵,後來又於1796年爆發川楚教亂,八年後被清軍鎮壓,領袖王三槐被處死。台灣天地會領袖林爽文於1787年發動林爽文事件。
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即嘉慶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落。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官場中,結黨營私、相互傾軋、賣官鬻爵、賄賂成風。軍隊裏,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階級矛盾激化,民變四起。
由於吏治的腐敗,導致海關走私嚴重,鴉片貿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英國為了打開華夏市場,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近代史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並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各地乘機紛紛起事,其中華北以撚亂為主,華中華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與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迴變為主。
1851年,洪秀全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兩年後攻陷並定都江寧,改稱“天京”,並且發動兩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後來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紛紛組織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發生天京變亂後國力衰退,部分勢力轉入撚軍。太平天國最後於1864年被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常捷軍圍攻之下而亡。
……
依據諸葛孔明之說,則是說大清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閉關鎖國”,那國外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讓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天大的變化。
而華夏,則落後不堪……
當初諸葛孔明本想出手幫助大清,卻被司馬仲達攔下。
司馬仲達說:“你不行,還是要看我來,嘿嘿嘿……”
以後,便有了改變華夏曆史的一次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