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暗夜中的誘惑(一)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 作者:漁歌海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遇到真鯛群是幸運,遇到軍曹海鱺則是眷顧。
如果說前三島哪種魚最多,可能就要數海鱸了。
有人說在這裏,10斤以下的海鱸都算奶鱸。
雖誇大,但是巨物也是真的不少。
傍晚吃晚飯的時候,電台頻率6750khz,石島海洋氣象廣播電台。
“今天夜間多雲轉陰有陣雨或雷雨,明天白天雨量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偏東風4級到5級,氣溫23c~31c……”
“哦?看來是要變天兒了?”
端著紫砂壺喝茶的兩個老爺子抬頭對視一眼。
看來又要找地方避風雨了。
不過麽……
風前雨後,變天兒前倒是個釣魚的好時候。
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區域的降水並不是很好,略微有些幹旱。
由於很長時間不下雨,幹燥炎熱的天氣導致海裏的釣況其實也不是很好。
別看又是真鯛群又是軍曹,這僅限於敖海源超強的眼睛找魚能力,其他人來這裏釣魚,十來得有七空!
而這次預報中的雨會對釣海鱸的釣況有很大改善。
因為海鱸屬於廣鹽性魚種,喜歡在淡水入海口繁殖,幼魚多在淡水中成長,長大後洄遊到大海中生活。
即使進入大海,他們仍然更喜歡在入海口附近活動。也就是說,鱸魚更喜歡低鹽度海水。
因此,當鱸魚感知到天氣變化後,更喜歡在大雨前後靠近岸邊。
另外,雨前雨後光線暗淡,也更有利於鱸魚捕食,在這個時間段,它們索餌更積極。
而現在的問題就是,找一處魚群多的地方,來一場痛痛快快的夜釣,然後休息睡覺,明天一早等風雨漸大時再去找個避風雨的地方。
近岸礁石區,海洋或大江河流入海口周邊的島嶼或岩礁群區域,這裏其實藏著許多海鱸!
季節在變換,特別是春夏交替,隨著水溫的上升及捕食對象的變化,海鱸魚的活性也隨之活躍,逐漸由外海的一些深水區向近海的淺水島礁附近遷移。
此時的捕食對象也會有所變動,通常由冬季的底棲性節肢類為主的蟲、蝦、蟹、轉換為營養價值更高的洄遊性小魚類。
比如大量的小鯔魚、小梭魚靠岸、遊向島嶼內灣或淺灘時,許多鱸魚也會隨之而來,捕食這些小魚,有時還能看到島礁附近鱸魚在水麵濺起水花用尾巴拍擊鯔魚的場景。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洄遊性魚類,如小鮐鮁、小丁沙、小帶魚等都是鱸魚這時期常捕食的對象。
而在島礁釣鱸魚時,一般當潮水流速極快和基本無流時,鱸魚的活性大多不太活躍。通常滿潮及枯潮前後的個把小時間,也就是說潮水出現變化的時刻,鱸魚覓食的活性表現得尤為活躍。
鑒於我國沿海大陸架朝向的地理特性,對於國內大多數島礁來說,麵東及麵南的陽麵作為我們釣魚人來說通常是首選的釣點。
就比方說江蘇連雲港的秦山島、牛背島及山東日照的桃花島、太公島和青島的潮連島等這些國內著名的鱸魚釣場均有著共同的傾向。
特別是向外延伸凸出的礁岬一般被視為大型鱸魚洄遊的必經之地,由於礁岬特有的外凸地型結構,潮流在岬尖極易交匯形成白沫狀潮目(流帶),這些潮目中豐富的養分為許多海洋浮遊微生物提供了絕佳的覓食環境,同時這些浮遊微生物也吸引來大量捕食它們的小魚,龐大的小魚群便是讓那些守候在礁岬縱深附近鱸魚“瘋狂”的緣由。
夜間看不清海麵的海況,但是不影響敖海源發現霧氣的位置。
他們此時的位置處於車牛山大島與一處小島之間的位置,順著位置向東北開,就來到了車牛山島東麵的位置。
這裏正好就是一處向外延伸出來的礁岬。
放眼望去,星羅棋布大大小小霧氣不下於二十處。
最大的一團霧氣居然是紫色中夾雜著些許金色,其餘的則是綠色和朱色的霧氣團。
至於那些零散的青綠色霧氣團就更多了。
而這紫色夾雜著金色的霧氣團,敖海源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操控著船停下來。船艏正對礁岬,錨拋下去,頂流機也打開了。
如果不是陰天有風雨的來臨,那麽今晚一定會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
隻可惜現在隻有剁椒魚頭號上的燈光,其他的地方包括天空,是一點兒星光都不見。
水下誘魚燈沒開,隻有船上的燈光開啟著。
如果水下燈打開,反倒會影響海鱸的索餌情況。
“唰……嘩!”
不知什麽時候,幾個大男生又把手拋網給找出來了,在尾甲板右側拋下了第一網。
“你們幹嘛呢?”
敖德輝聽到聲音好奇地走了過來。
“爺爺,我們看看有沒有出水爛,如果有的話用那個來釣海鱸簡直不要太刺激!”
說話的是熊思明,在幾個釣魚的兄弟裏麵,他是撒網撒的最圓的,在會撒網的裏麵,他釣魚釣的最好。
“那有收獲嗎?”
“剛撒第一網,我們剛才看到船燈照到的地方有一些小魚遊動,估摸是出水爛,撒上一網先看看。”
熊思明一邊說著,一邊和其他幾人把撒下去的手拋網收起來。
還沒完全離開水麵,就能看到網裏有很多銀白色的小長條兒魚在扭動身體。
這一網,多半數都是海蜒,其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雜魚。
“快點兒,丟放進活餌箱,要不一會兒死了就不能用了。”
海蜒,俗稱\"爛船丁\",幼魚為\"海蜓\"。
由於該魚含脂肪高,是鱸魚最喜歡捕捉的對象魚之一。
蜒亦炒蛋、拌鹹菜,即使純海蜒亦不失為下酒佳肴。海蜒營養豐富,含脂量高達26%至30%,為一般魚類的近十倍,據稱吃10克海蜓就相當於喝了一杯牛奶。
此時的剁椒魚頭號,正對著的礁岬位置,潮水與暗礁相撞,在壓力作用下產生的向上翻滾的湧流或渦流。
一些沉積在海底的養分不斷卷上海麵,引發大量的微生物及各種小魚的光顧,也使得一些暗夜獵手借機捕食。
如果說前三島哪種魚最多,可能就要數海鱸了。
有人說在這裏,10斤以下的海鱸都算奶鱸。
雖誇大,但是巨物也是真的不少。
傍晚吃晚飯的時候,電台頻率6750khz,石島海洋氣象廣播電台。
“今天夜間多雲轉陰有陣雨或雷雨,明天白天雨量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偏東風4級到5級,氣溫23c~31c……”
“哦?看來是要變天兒了?”
端著紫砂壺喝茶的兩個老爺子抬頭對視一眼。
看來又要找地方避風雨了。
不過麽……
風前雨後,變天兒前倒是個釣魚的好時候。
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區域的降水並不是很好,略微有些幹旱。
由於很長時間不下雨,幹燥炎熱的天氣導致海裏的釣況其實也不是很好。
別看又是真鯛群又是軍曹,這僅限於敖海源超強的眼睛找魚能力,其他人來這裏釣魚,十來得有七空!
而這次預報中的雨會對釣海鱸的釣況有很大改善。
因為海鱸屬於廣鹽性魚種,喜歡在淡水入海口繁殖,幼魚多在淡水中成長,長大後洄遊到大海中生活。
即使進入大海,他們仍然更喜歡在入海口附近活動。也就是說,鱸魚更喜歡低鹽度海水。
因此,當鱸魚感知到天氣變化後,更喜歡在大雨前後靠近岸邊。
另外,雨前雨後光線暗淡,也更有利於鱸魚捕食,在這個時間段,它們索餌更積極。
而現在的問題就是,找一處魚群多的地方,來一場痛痛快快的夜釣,然後休息睡覺,明天一早等風雨漸大時再去找個避風雨的地方。
近岸礁石區,海洋或大江河流入海口周邊的島嶼或岩礁群區域,這裏其實藏著許多海鱸!
季節在變換,特別是春夏交替,隨著水溫的上升及捕食對象的變化,海鱸魚的活性也隨之活躍,逐漸由外海的一些深水區向近海的淺水島礁附近遷移。
此時的捕食對象也會有所變動,通常由冬季的底棲性節肢類為主的蟲、蝦、蟹、轉換為營養價值更高的洄遊性小魚類。
比如大量的小鯔魚、小梭魚靠岸、遊向島嶼內灣或淺灘時,許多鱸魚也會隨之而來,捕食這些小魚,有時還能看到島礁附近鱸魚在水麵濺起水花用尾巴拍擊鯔魚的場景。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洄遊性魚類,如小鮐鮁、小丁沙、小帶魚等都是鱸魚這時期常捕食的對象。
而在島礁釣鱸魚時,一般當潮水流速極快和基本無流時,鱸魚的活性大多不太活躍。通常滿潮及枯潮前後的個把小時間,也就是說潮水出現變化的時刻,鱸魚覓食的活性表現得尤為活躍。
鑒於我國沿海大陸架朝向的地理特性,對於國內大多數島礁來說,麵東及麵南的陽麵作為我們釣魚人來說通常是首選的釣點。
就比方說江蘇連雲港的秦山島、牛背島及山東日照的桃花島、太公島和青島的潮連島等這些國內著名的鱸魚釣場均有著共同的傾向。
特別是向外延伸凸出的礁岬一般被視為大型鱸魚洄遊的必經之地,由於礁岬特有的外凸地型結構,潮流在岬尖極易交匯形成白沫狀潮目(流帶),這些潮目中豐富的養分為許多海洋浮遊微生物提供了絕佳的覓食環境,同時這些浮遊微生物也吸引來大量捕食它們的小魚,龐大的小魚群便是讓那些守候在礁岬縱深附近鱸魚“瘋狂”的緣由。
夜間看不清海麵的海況,但是不影響敖海源發現霧氣的位置。
他們此時的位置處於車牛山大島與一處小島之間的位置,順著位置向東北開,就來到了車牛山島東麵的位置。
這裏正好就是一處向外延伸出來的礁岬。
放眼望去,星羅棋布大大小小霧氣不下於二十處。
最大的一團霧氣居然是紫色中夾雜著些許金色,其餘的則是綠色和朱色的霧氣團。
至於那些零散的青綠色霧氣團就更多了。
而這紫色夾雜著金色的霧氣團,敖海源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操控著船停下來。船艏正對礁岬,錨拋下去,頂流機也打開了。
如果不是陰天有風雨的來臨,那麽今晚一定會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
隻可惜現在隻有剁椒魚頭號上的燈光,其他的地方包括天空,是一點兒星光都不見。
水下誘魚燈沒開,隻有船上的燈光開啟著。
如果水下燈打開,反倒會影響海鱸的索餌情況。
“唰……嘩!”
不知什麽時候,幾個大男生又把手拋網給找出來了,在尾甲板右側拋下了第一網。
“你們幹嘛呢?”
敖德輝聽到聲音好奇地走了過來。
“爺爺,我們看看有沒有出水爛,如果有的話用那個來釣海鱸簡直不要太刺激!”
說話的是熊思明,在幾個釣魚的兄弟裏麵,他是撒網撒的最圓的,在會撒網的裏麵,他釣魚釣的最好。
“那有收獲嗎?”
“剛撒第一網,我們剛才看到船燈照到的地方有一些小魚遊動,估摸是出水爛,撒上一網先看看。”
熊思明一邊說著,一邊和其他幾人把撒下去的手拋網收起來。
還沒完全離開水麵,就能看到網裏有很多銀白色的小長條兒魚在扭動身體。
這一網,多半數都是海蜒,其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雜魚。
“快點兒,丟放進活餌箱,要不一會兒死了就不能用了。”
海蜒,俗稱\"爛船丁\",幼魚為\"海蜓\"。
由於該魚含脂肪高,是鱸魚最喜歡捕捉的對象魚之一。
蜒亦炒蛋、拌鹹菜,即使純海蜒亦不失為下酒佳肴。海蜒營養豐富,含脂量高達26%至30%,為一般魚類的近十倍,據稱吃10克海蜓就相當於喝了一杯牛奶。
此時的剁椒魚頭號,正對著的礁岬位置,潮水與暗礁相撞,在壓力作用下產生的向上翻滾的湧流或渦流。
一些沉積在海底的養分不斷卷上海麵,引發大量的微生物及各種小魚的光顧,也使得一些暗夜獵手借機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