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八點的時候,剁椒魚頭號已經整裝待發。


    來邊防派出所碼頭送行的不光有俞超等人,也有老李的老戰友登海峰。


    “行了,多的話就不多說了,一路保重。等我過兩年退休了,就帶著老婆子去青島住一段時間,到時在你家跟前租個房子,天天嘮!”


    登海峰拉著李國振的手依依不舍。


    “行了你個老登!我還不知道你!等迴頭真來我這裏,我肯定好好請請你!”


    “走了啊!”


    船上的向船下的揮手,船下的朝著船上的告別。


    剁椒魚頭號再度離港,這次就不會再迴來了。


    除了開船的,其餘人都在船尾,和岸上的人揮手,直至再也看不見。


    原本船上的氣氛還有些傷感,但是在一個提議下,很快衝淡了傷感的氣氛……


    “提議一下啊,咱們去黃渤海分界線看看吧,小熊,你帶著無人機了嗎?”


    敖德輝看了一眼手機定位,對著其餘人提議到。


    “嗯?黃渤海分界線?”


    一個半小時以後。


    船舷右側的海水蔚藍且清澈,左舷的海水則是一片渾濁的黃色。


    可別以為黃色的就是黃海,蔚藍清澈的就是渤海。


    你要這麽理解可就大錯特錯了。


    正相反的是黃色海域是渤海,蔚藍清澈的是黃海。


    “老鐵山頭入海深,黃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雲湧,南來薄霧應風生”。


    “涇渭分明,涇渭分明啊!”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不禁讓人心生感歎!


    船順著黃渤海分界線而行,熊思明的無人機此時也已經升空。


    從空中俯瞰黃渤海分界線就更加的清楚了。


    無人機的視角傳迴船上的手機上,熊思明按照自己想的路線飛了一大圈才將無人機飛迴來。


    “一會兒我下載下來放到大屏幕上。”


    今天的天氣是一年當中觀看分界線最好的時機,無風無浪,陽光又充足。


    至於為什麽會形成這麽一條分界線,最為科學的說法是因為海底地溝、鹽度、潮汐和地球引力等條件相互作用形成的。


    “黃渤海所處的海底地溝深度不同,黃海水比渤海更深。而渤海又屬於內海,黃河入海口夾帶大量的泥沙匯入渤海,導致渤海水更加渾濁,顏色偏黃。”


    “其次,黃河遼河等入海口處有大量淡水匯入渤海,這就使得渤海海水的含鹽量更低,海水密度低於黃海,形成密度對流。”


    “再加上潮汐大小和風向的不同,使的黃渤海分界線形狀並不固定。就出現了海水互不相容的特色景象。”


    “就咱們剛才過來的老鐵山景區,那上麵有一處石碑上寫著:‘一山單雙海’。”


    沿著分界線開了一段路,年輕人在船頭用無人機又拍了n多的照片後,剁椒魚頭號開始調頭向東南駛去。


    “剛才商量了一下,變更一下計劃,千裏和潮連咱就不去了。從現在開始歇人不歇船,爭取一天半的時間趕到連雲港,在那裏多釣一段時間的鯛科魚類。”


    這個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讚同。


    抽鐵板和水麵係總會有膩的時候,有時候換換口兒也不錯!


    大概算了一下,從現在的坐標到目的地,大概330海裏左右,又將是一段漫長無聊的航程。


    安排好了值班人員,做好了油電切換著使用的計劃,然後該休息的去休息,不休息的給船做做衛生,洗刷設備。


    “溝兒溝兒坎兒坎兒的全部要擦幹淨,特別是那些愛存腥湯臭水的地方,這是咱自己的船,幹活兒時候都上點兒心!”


    陳傑豪拿著刷子一點點的清理著船舷與甲板之間的溝縫,一邊兒囑咐著其他人。


    “知道啦!”


    在設計這條船之初,就考慮到了清理困難這一點,所以除去一些必要的地方,其餘都是方便清理的設計。


    一直忙到傍晚,全船除去不能探出身清理的位置,有一處是一處,幹幹淨淨。


    “都洗洗手來吃飯吧!”


    晚飯菜樣不多,但量很足。


    有肉,有菜,有湯。


    “按照現在的速度,咱們會在明天傍晚之前抵達連雲港海域,這段時間,對於船磯有短板的可要好好補課啊!”


    如果陳國鑫在還能從各方麵給他們講講船磯的釣法,但是人沒來。


    其餘人等包括敖海源在內,雖有了解,但也僅限於了解,畢竟都不是全能型選手。


    沒辦法,自己上網找資料吧!


    船磯也叫船磯釣。


    意思很明顯,就是乘船去人煙稀少地形複雜的地方釣魚。


    所謂磯釣,是指在突出水麵的岩石或礁石灘上垂釣。在那些人跡罕至或很少有人為幹擾的磯、礁、島、嶼周圍,水下往往是峰巒疊嶂、懸崖峭壁、深不可測,地形十分複雜;磯岩周圍,礁石叢中,海峽海岬,往往都伴生著極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成為海洋中各種洄遊性魚類索餌、產卵的必經之路,一年四季,魚源極為豐富,所以成為磯釣冒險家的垂釣樂園。


    尋找磯釣釣場,不一定非要乘船渡海,去找那荒磯荒礁;而沿著海岸線的或者大型島嶼周圍的礁岩、磯石之邊,防波堤、消波樁、攔海壩、水閘、港口、碼頭、船塢、橋、石油平台、橋梁平台或停泊的船舷旁,凡於潮漲潮落水位能達二三米、三五米或十餘米以上水深的地方,都是很好的磯釣釣場。磯釣,又有“輕磯釣”和“重磯釣”之分。


    與岸邊磯釣差不多,船磯也需要打窩,而且還得是重窩。


    如果非要說二者的不同,那就是釣點從岸邊移到了船上。


    但也有人說,船磯算不上是真正的磯釣,歸根到底,還是船釣。


    這麽說也不是沒有道理。


    一群人坐一起研究了半天,感覺除去阿波的配比有些難之外,其他的就是船上釣浮這麽一個概念。


    看看時間,已經快晚上22點了。


    “呦,咱們這是過了家門口了!”


    從海圖上看,剁椒魚頭號剛剛經過青島海域。


    “哪個方向來著?!”


    初次獨自出這麽遠家門的周心怡和陳凡趕緊跑到艙外,在白朋的指引下朝著右側的黑夜拍了幾張照片。


    雖然什麽都看不到,隻有夜空中的繁星點點。


    但是,那就是家的方向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漁歌海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漁歌海韻並收藏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