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可以下竿子了。”


    敖海源開船找點其實不看探魚器和導航圖,哪兒有霧氣奔哪兒去。


    張瑩的釣組在下水沒有2分鍾就傳來了動靜。


    竿稍毫無征兆彎了下去。


    “中魚了嗎?還是掛底了?”


    董博君在一側看到了張瑩竿稍的動靜疑惑道。


    “不能吧,應該不是掛底吧?”


    啟動開關,張瑩趕緊開始收線。


    好在隨著電機的卷動,線一點點的被收迴來。


    “還好還好!不是掛底!”


    張瑩拍著自己的偉岸,慶幸道。


    “但那這是什麽呢?動靜也不像魚啊,竿稍彎曲的幅度還挺大!”


    “不知道,拉上來看看唄!”


    “不會是傳說中的……死魚正口?扔到海裏的那東西?”


    董博君裝作一副極度驚恐的樣子,嚇唬著張瑩。


    聽到這話張瑩立馬怒了。


    “你給我閉嘴你這死丫頭!真要是那東西你給我下去剪線!”


    兩人的打鬧引來了其他人的注意。


    “怎麽了?你倆瞎鬧什麽呢?”


    船中間的小應看向了這邊。


    “二姐,瑩姐這兒不知道上了個什麽東西,不大像魚,一點拉扯力都沒有,像是掛住了什麽?”


    “這死丫頭嚇唬我,說是死魚或者海裏漂的那什麽?”


    “不能吧?真要是那樣的話你下了船買彩票去吧!”


    隨著線組迴收,張瑩終於也看到了停止收線的標記。


    懷著緊張的心情,張瑩忐忑的往迴手動收著線。


    “哇~~~”


    隨著張瑩的一聲尖叫,所有人都聚了過來。


    不過這聲尖叫不是嚇的,而是高興的。


    海麵之下,一個紅色的物體若隱若現。


    知道不是死魚或者是海裏漂著的那啥就好辦了,麻利兒的把線全部收上來。


    “我去!不可能吧?”


    “這樣太誇張了吧?還能釣上來這玩意兒?”


    “姐妹兒,你確定這不是你扔下去逗我們的?”


    “瘋了?!我那麽有錢把這玩意兒扔下去逗你?”


    大紅色的機身,金色的顯示麵板框,巨大的搖臂。即便機身的標識都沒有, 隻要是釣魚人,也會一眼認出它的身份。


    daiwa 300 mj電絞輪。


    “天啦擼!夭壽啦!怎麽會釣上來這麽個玩意兒啊!太無語啦!”


    上來的這可是一整套的釣組,竿子、輪子、手雷電池,甚至於線的另一端釣鉤子線鉛墜都還在,隻不過現在已經亂成了一團。


    有了這麽一出幾個人也都不釣魚了,圍在一起開始研究起來這個輪子。


    上船後的第一時間,敖海源就告訴幾個人把輪子上的手雷電池拆下來,甭管還有沒有用,拆了就是對的。


    “噫!達瓦的,不便宜啊!這丟的迴去不得跪榴蓮?”


    “跪不跪榴蓮的不知道,但是心疼的睡不著覺是肯定的!”


    “看外表倒沒有特別多的腐蝕痕跡。”


    “你看這個輪子,除了有一些磕傷的痕跡,其他的痕跡一點都沒有,極有可能是新買的,或者說丟的這個人是個新手,剛開竿就把吃飯的家夥丟了。”


    “絕對新手,你看那竿子,都沒係失手繩。”


    “八成啊,就是海浪一打沒站穩,也沒係失手繩,或者說船竿架壞了,卡扣不緊了。”


    “沒有藤壺,沒有海藻淤泥,說明就是這兩天掉下海的!”


    在海邊、碼頭這些地方,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密密麻麻的恐怖生物,船底那一層層猶如船體鎧甲的凹凸不平的外衣、上一次摸礁石被堅硬鋒利的外殼劃傷手的始作俑者。


    沒錯!


    它,就叫藤壺。


    今天我們不說藤壺的來曆。


    藤壺:我不想知道我是怎麽來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麽沒的?


    好吧。短話長說!


    藤壺,作為海裏非常霸道的一種存在,人們給它定了四宗罪。


    第一宗罪:它們附著在艦船的底部,會大大降低航速,燃料消耗要增加26%以上,甚至達40%。


    全世界每年消除藤壺要花費上百億美元。因為跟隨船航行能夠更輕鬆地濾食,藤壺最樂意厚著臉皮附著在船上。而隨著一代代繁殖,貝殼一層覆蓋一層,船體會越來越重,船速也就越來越慢。一般一艘1850噸的船在海中6個月,速度就會降低2海裏。


    1905年日本海軍在對馬海戰中之所以使號稱世界王牌的沙俄波羅的海艦隊全軍覆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沙俄艦隊在一年多的航行中,船底附著了藤壺等附著生物,使其航速降低之故。


    第二宗罪:藤壺附著在水下管道係統內,容易造成堵塞,產生事故。


    第三宗罪:藤壺能破壞金屬構築物的油漆保護層。


    第四宗罪:和貽貝、牡蠣等養殖貝類爭奪附著基質和餌料,是養殖業的大害。


    那麽藤壺,是不是就真的一無是處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藤壺:人家有話說。


    “雖然俺的四宗罪使我看起來窮兇極惡,但也不能忽略俺的作用哦。”


    藤壺一無是處嗎?


    當然不是,相對於它的原罪,藤壺也有四種很大的用途。


    用途一:藤壺是一味中藥。


    它具有止酸止痛,解毒療瘡之功效。用於胃痛吞酸,水火燙傷,小兒頭癤,癤瘡腫毒。更具吸引力的是,可以作為中藥的它,無毒且無副作用。


    用處二:對於海上的空難,藤壺可以成重要線索。


    最著名的要屬藤壺協助破解馬航mh370之謎。


    專家稱,藤壺外殼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條件,可以大致確定殘骸在水中漂流的時間。根據殘骸上藤壺的種類,甚至有可能確定殘骸來自哪片海域。生態學家還可以通過研究這些藤壺是在襟副翼表麵還是附在了襟副翼兩側,判斷出殘骸是漂在海麵上,還是原本沉於海底。


    但是,一個物體從入海到藤壺開始附著,大概需要三周左右的時間。


    用處三:藤壺黏液的黏性甚強,可用於人類活動。


    藤壺的化石經過幾千年的滄桑仍牢固地附著在其他物體上。人們人工合成這種黏液,可以用來補牙,用來黏接建築材料,簡直像超級水泥。還可用來修船和黏接漏洞,在醫療上黏合傷口,手術開刀後不需縫合,隻要塗上這種黏液就能使刀口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用處四:飯桌上的一員


    作為一種奇醜無比的海產,若是隻論長相,真不敢想第一個吃下它的人是抱著怎樣的心態,不過它的鮮美卻能征服每一位食客。味道或許是它價格昂貴,卻依然被很多藤壺獵手摘來賣錢的重大原因吧。


    吃藤壺一般都是清水氽湯鮮吃,其法很簡單,放點薑芽,放點鹽,將水燒開了,再放入藤壺燒開就可以了,其味鮮美可口,無須再放味精,撒點蔥花,則色香味俱全。當然,也可以“重鹽醃之,能久藏”,醃了吃,味道各有千秋,也可鮮吃。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進化論的創立人達爾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藤壺控,在出版《物種起源》以前,達爾文曾花費好幾年時間在研究藤壺上,為此他還專門出版過一本關於藤壺的著作。


    “你們說這輪子還能用嗎?都泡海水了!”


    “不知道,迴去之後交給老舅拆開檢查一下。”


    “我覺得夠嗆,怕是裏麵的電路板腐蝕了,拿迴去基本就是殼能用。”


    “也不見得,萬一掉下去的時候還沒開機呢?”


    “我覺得你小看了海水的腐蝕力……”


    “先收了吧,如果是好的,瑩姐你這一趟賺大了!”


    就在五個人蹲那兒研究釣上來的輪子時,敖海源這邊兒悄咪咪的下竿釣上了!


    “中魚了!”


    卷線的電機聲引起了五個人的注意。


    “好哇,我們還研究輪子呢,你都釣上了,老師你太不厚道了!”


    “切,我又沒說我要和你們研究輪子,是你們自己不釣的。”


    釣組很快收了上來。


    “咦?這魚怎麽有點兒發紅啊!臥槽,這這這,這不是黑魚!”


    提上船的魚不大,最多有個七八兩的樣子,但是外觀和之前釣上來的黑頭有很大的區別。


    許氏平鮋的幼魚體色多為金黃色,成魚以茶色居多,但是一旦到了老成魚的階段,渾身就開始呈現黑褐色。


    而敖海源剛釣上來的這條就不一樣,體表是明顯的紅褐色,且白色斑塊明顯。


    “我勒個去,這是條石九公啊!”


    根據魚類分類學,全球優質的野生海魚,大多數集中在少數幾個科屬:


    1)鮋形目的平鮋科(紅魚、黑鮶魚、石狗公、喜知次)


    2)鱸形目的花鱸科(海鱸魚)


    3)鱸形目的笛鯛科和鯛科(真鯛、黑鯛、黃鯛)


    4)鱸形目的鮨科石斑魚屬(各種石斑魚)


    5)鱸形目的石首魚科(大黃魚、黃唇魚、褐毛鱨)


    6)鱸形目的鯖科鯖屬(各種馬鮫魚)和鯖科鮪屬(各種金槍魚)


    實際上,平鮋科名魚輩出,很多著名的高檔海魚都出自這個科!


    平鮋科下屬七個屬,重點是:鮶鮋屬(喜知次魚)、無鰾鮋屬(深水石狗公)、平鮋屬(深海紅魚、黑鮶魚)、菖鮋屬(石狗公)!


    鮶鮋屬下屬三個品種:阿拉斯加鮶鮋、長棘鮶鮋和大翅鮶鮋。大翅鮶鮋就是中國吃貨非常熟悉的喜知次魚。


    現在日本海鮮禁止進口,中國吃貨要吃它隻能去日本一嚐美味。


    這種魚在日本非常昂貴,是高檔會席料理的必備,妥妥的野生海魚中的白富美!


    菖鮋屬也是三個品種:其中的褐菖鮋就是沿海漁民和釣魚迷們非常熟悉的石狗公,也稱石九公、石頭鱸;其中的白斑菖鮋和三色菖鮋就是漁民們熟悉的白條紋石狗公和三色石狗公!


    所以,漁民們通常說的石狗公可以是三種菖鮋魚的統稱,也可以特指褐菖鮋!


    這三種海魚都非常美味,漁民們最喜歡用來煮湯,可惜產量不高,不能形成商業漁業,但卻是海釣的優良品種!


    特別說明:石狗公不是石頭魚!石頭魚一般指鮋形目、毒鮋科、鬼鮋屬的日本鬼鮋(inimicus japonicus)。


    石頭魚為海洋危險刺毒魚類,但味道非常鮮美,在日本和中國香港的價格昂貴,媲美喜知次魚!


    “哎不對啊!為什麽我在近海以前也釣上過石九公,可不是這個顏色啊?”


    “那是因為褐菖鮋的體色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近海的種群體色會相對深一些,越到深海,體色也向紅色變化。”


    敖海源耐心的給幾人解釋著。


    “不說了不說了,抓緊開幹!”


    5個人紛紛跑迴自己的釣位,開始下竿子。


    一般來說釣這種魚很簡單,上下提幾下而已,然後繃直線,隻要杆線有大的顫動就抽杆,多半會中魚,在一個點如果釣上幾條後就要左右移位了,因為石九公不喜歡聚堆生活,而是分散棲息,所以常常說的“釣石九,要靠走”。


    船在海麵慢慢的漂著,不時的會有人上魚,但是大多還都是許氏平鮋黑頭,極少有褐菖鮋石九公這類的上船。


    “看來魚的種群還是太少了。”


    陳傑豪晃著竿子倚在船頭無奈的說道。


    “沒法,這種魚隻有野生,你指望現在的濫捕和過度開發能有多少資源。”


    另外一邊兒的劉浩民也沒迴頭說道。


    “那這種魚就沒法養殖嗎?”


    陳傑豪放下竿子,“晃累了,歇會兒!”


    “你還真別說,之前石九公養殖產業就已經有了,一般使用近海網箱養殖為主,網箱裏投放大量活體藻類模擬自然環境,供石九公棲息覓食。”


    船中間的敖海源收線換餌,插了一句話。


    “還真有啊老師?”


    “有,必須有,在國人的眼中,隻要能吃,啥都給你養出來,但是養的質量怎麽樣,量夠不夠就難說了。”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率先開始對石九公進行了係統的生物學研究,而且還成功突破了人工繁育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規模化養殖。”


    “我國老一輩的水產專家從60年代就開始對沿海的石九公展開了資源調查,當時就發現東海和南海是石九公的主要分布區,資源量頗為可觀。”


    據資料記載,在1966年前後浙江中山街列島的漁場中有大量的石九公資源,但由於手釣和延繩釣的捕撈強度逐漸升高,野生石九公的資源也逐漸減少。到了80年代初,沿岸的小型漁船開始轉型捕撈烏賊(中國四大海產之一),手釣和延繩釣的船隻開始減少,石九公又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資源又開始逐漸上升。


    據東亭山、北亭山以及東福山一帶的老漁民迴憶,過去每年的1-3月份,每天最多能夠捕獲100多公斤的石九公,市場價格比石斑魚還貴。到了4-6月份,石九公的產量開始減少,每艘漁船一般能捕獲10-20公斤左右,運氣好的話能捕獲50公斤。


    “僅僅依靠捕撈並不是長久之計,很難滿足市場需求。從效率上講,捕撈野生的石九公遠遠不如人工養殖,後者的產量更穩定,也符合商業化的需求。”


    “在2008年前後,國內的研究團隊在近海的網箱中嚐試性地養殖了石九公,所有的苗種都是用地籠捕撈的,避免了釣捕的物理傷害。為了提高成活率,養殖人員還進一步篩選出了體質健壯、外表無損傷的健康苗種,所有苗種都經過高錳酸鉀消毒後再被投放到了網箱中。”


    “那次試驗的地點選在了福建省寧德市的三都澳海區,這裏水質優良,餌料豐富,是著名的大黃魚產區。養殖區海水的透明度在0.5~0.8米左右,溶解氧的含量常年都在6毫克\/升以上,這些都為石九公的養殖提供了絕佳的天然條件。”


    “然而在養殖初期,石九公的攝食並不積極,即便投放充足的餌料也不會馬上攝食。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食性馴化,石九公才開始正常進食,生長速度也逐漸加快。”


    據統計,這批幼苗的初始體重為23克,經過150天的養殖之後,石九公的體重增加到了44~53克;經過300天的人工飼養,大多數個體的體重達到了71~87克;養殖一年後,石九公的體重達到了85~104克的規格,那時就可以開始起捕上市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石九公和大黃魚混養在一起,生長速度反而比單養更快(可以參考上圖的生長曲線),成活率也能達到72.8%——而在單養情況下,石九公的成活率卻隻有67.1%。”


    “因此,可行性最高的方式就是將大黃魚作為主養魚,將石九公作為配養魚,主副搭配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餌料資源和水體空間,還節省了時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對養殖戶來說,在養殖大黃魚等主流海水魚的同時,順便投放一些石九公苗種即可,操作簡便,省事省心,一舉多得。


    因此,要想實現高產量,最具性價比的方式就是人工養殖(而不是捕撈)——但問題是,現階段國內的養殖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養殖成本還很高,並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尤其是在每年的6~9月,海水溫度過高往往會導致石九公的死亡率飆升。當水溫高於26c時,石九公容易患上腸炎病,眼睛發白、鰭條潰爛的症狀時有發生,即便是健康的魚,攝食率也會明顯降低。”


    “和以上這些不利因素相比,最“卡脖子”的問題還是人工繁育技術。無法突破人工繁育技術就意味著無法獲得大量的苗種,想要人工養殖也就成了天方夜譚。”


    敖海源邊說邊釣,也沒少上魚。


    反而是陳傑豪竿子都放下了,手輕輕地劃過自己的脖子,嘴裏呢喃著。


    “卡脖子嗎?就這麽難嗎?”


    “中!這條不小啊!”


    船頭的劉浩民又中了,貌似這條不小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漁歌海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漁歌海韻並收藏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