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傳旨的黃門就遇到了李傕的斥候,戰戰兢兢的被斥候帶到李傕麵前。李傕見獻帝派人前來服軟,頓時覺得很有麵子。黃門慌忙宣讀了聖旨,李傕見獻帝不光赦免了自己,還將長安和司隸其他地方封給了自己,頓時喜出望外。樊稠、郭汜見李傕得了最大的好處,都眼紅不已。
李傕得意的對樊稠和郭汜道:“既然陛下已經赦免了我們,而且將司隸交給我們治理,明陛下已經幡然悔悟。既然如此,我們不必再追,還是按照陛下的旨意,前去接管司隸吧。”李傕並不想向董卓那樣將劉協綁在身邊,處處有人管著,哪怕是名義上的,終歸不自在。樊稠和郭汜也讚同李傕的看法。於是三人下令,率軍轉向,迴長安而去。
李儒見李傕竟然如此短視,不禁氣憤不已。但是李傕正在馬車上和樊稠、郭汜喝酒慶祝,李儒沒找到機會單獨和他商議,隻好跟在軍中,返迴長安。迴到長安之後李儒找個機會攔住了正要設宴慶祝的李傕。
李儒道:“將軍難道這樣就滿足了嗎?”
李傕意氣風發的道:“這樣有什麽不好,當初我攻打長安,不就是為了消除身上反賊的標記嗎?現在陛下已經下旨赦免我等,更是委任我為司隸郡守。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李儒千辛萬苦藏在暗處自然不隻是為了將李傕洗白,而是要禍亂大漢!他本計劃唆使李傕拿下獻帝,然後在趁機殺了劉協,從此下無主,大漢必然大亂。沒想到李傕走到一半,不幹了,李儒心有不甘的勸道:“將軍,當初若是能拿下獻帝,將獻帝控製在手中,整個下都是您了算,豈不美哉?”
李傕望著李儒,搖了搖頭道:“董相國何等人物?將劉協牢牢控製在手中,非但沒有得到下,還引來關東諸侯合夥討伐。現在更是被人刺殺致死!我不如董相國遠矣,萬萬不敢有此野心。”
李儒再勸道:“將軍此言差矣,我嶽父大人隻是貪圖享樂,所以才誤了軍事、國事。將軍隻要有此抱負,我必會助將軍一臂之力!”
李傕疑惑的看著李儒,突然笑道:“文優平日絕不多言,今日怎麽會苦苦勸我攻打陛下?莫不是想借機挑起與陛下的戰爭,然後趁勢為你嶽父和家人報仇?”
李儒一驚,知道今日的相勸一驚讓李傕產生懷疑。於是假裝鎮定,淡淡的道:“我隻是為將軍著想罷了,將軍既然不願更進一步,我告退便是!”完,李儒慢慢的轉過身去,頭也不迴的離開了。李傕見李儒離開,也沒有多想,徑直去準備宴會去了。
再劉協一封聖旨直接退了追擊的西涼軍,在呂布等饒保護下,終於抵達了弘農。皇甫嵩等人連忙將劉協接到早已準備好的庭院內,雖然不如長安城的皇宮,但劉協恢複了自由,心情愉悅,對皇甫嵩等人大加讚賞。黃琬建議道:“陛下如今已經還政弘農,應當宣告下,召集下心向大漢的能人異士,輔助陛下重掌山河!”
劉協欣喜不已,連忙下令傳詔下。這時伏完出列道:“陛下,當日在長安,老臣已經答應陛下將女送進宮中,服侍陛下。如今雖然脫離虎口,但是宮女、太監卻遺留到了長安,不如讓女早日進宮,也省的陛下缺少服侍的人手。”伏完本計劃讓女兒做內應,沒想到事發突然,如今做內應倒是不必了,不過能成為劉協的第一位妃子,將來若是能再母憑子貴,自然可以帶領伏氏家族更上一層。
劉協自從見了伏壽一麵之後,對她也是念念不忘,如今進伏完再次提起,自然是心花怒放,連忙答應,道:“伏愛卿與危難之中,不顧自身安危,欲將女兒送進宮,以便能在朕被脅迫之時,及時得到消息。朕銘記在心,定會不服伏愛卿的一片忠心。”伏完表示感謝,劉協又道:“上次在長安,朕原本想立伏壽為後。伏愛卿為了不引起賊饒懷疑,堅持讓朕冊封伏壽為美人,朕隻好答應。如今我身邊有皇甫將軍和朱將軍兩位大漢的功臣在側,卻也不擔心什麽賊人。所以朕決定,冊封伏壽為皇後,擇日於朕完婚!並傳告下,普同慶。”
伏完聽了之後,喜出望外,跪地謝恩。其他大臣也紛紛湊上前來祝賀。鄭泰一聲令下,劉協即將迎娶伏完的女兒伏壽為後的消息頓時傳遍了整個大漢。
戲忠一臉苦笑的拿著情報去找張飛,張飛正在院子中練武,戲忠趁他停下來歇息的空隙,連忙上前道:“主公,這是關於陛下的最新情報。”
張飛擦了一把汗,接過戲忠手中的情報,看了一眼,苦笑著道:“這個劉協也太奇葩了吧?好歹我也算是功臣,如今李傕等人都擺脫了反賊的身份,卻想不到給我平反嗎?而且剛剛抵達弘農,不思安定民心,卻要娶後,真是不堪”張飛無奈搖搖頭。
戲忠道:“主公,看來我們需要派人前往弘農一趟了。”
張飛點點頭,道:“我們不去,劉協想不到我這個‘反賊’啊!不過我們距離弘農,路途遙遠。且要經過曹操和袁紹的地盤,我們如何能平安抵達弘農?”
戲忠道:“曹操一向以忠臣自居,我們隻需是為陛下慶賀,想必他不會難為我們。袁紹雖然野心勃勃,但現在正與公孫瓚大戰,不會有多餘的兵力阻攔我們。我們隻需派出水軍,沿河而上,便能抵達弘農。主公若是不放心可以派蔣欽率三千破風軍執行此次任務!”
張飛點頭道:“好,就讓蔣欽護送吧。”兩人商議完畢,張飛令人傳訊蔣欽,率三千破風軍,並攜帶五萬石糧食、一萬兩黃金、十箱奇珍異寶和六百壇美酒,前去弘農,慶賀劉協大婚。
不過五日,蔣欽就帶著錢糧、珍寶和三千名士卒,駕乘十艘樓船,到達了青州。張飛將書寫好的禮單交給蔣欽,叮囑他無論如何也要討來給張飛平反的詔書。並告誡他一定要大張旗鼓,如果能弄得整個大漢都知道最好。蔣欽領命,請了數個鼓樂隊,不停的吹打,沒到人數眾多的地方或者沿途的村莊,就命士卒們齊聲高唿:“冠軍侯張飛派人前去弘農恭賀陛下大婚!”
不多久,黃河沿岸的百姓們就全知道了獻帝劉協已經逃離虎口,冠軍侯張飛率先表示慶賀的消息。並且伴隨著商賈等饒傳播,越來越多的百姓都知道了此事。蔣欽尚未到達弘農,光祿大夫楊彪就收到消息‘張飛派人前來慶賀。’楊彪急忙‘進宮’將此事告知劉協。
劉協驕傲的道:“這明我大漢還是有忠臣的、朕還是有些威望的!”
楊彪正要附和,突然想起一件事,一臉糾結的對劉協道:“陛下,好像張飛現在還是反賊的身份。”
劉協一愣,頓時反應過來,尷尬的笑道:“是朕疏忽了。朕這就下詔宣布當初乃是董卓擅自下的聖旨。張飛為大漢開疆擴土、保境安民立下赫赫功勞,當恢複冠軍侯的稱號。”
楊彪提醒道:“如今張飛已經平定了青州,陛下還可以,令其兼領青州牧!”
劉協對於第一個對自己示好的諸侯當然不會吝嗇,於是便點頭同意。
曹操得知張飛的做法,連忙招來手下謀臣商議,欲要親自去弘農拜見劉協,得到荀彧的大力支持。並且荀彧建議曹操也要攜帶不少於張飛供奉的錢糧數目的物品,以表示曹操的忠心。
曹操苦笑道:“文若,遼州財大氣粗。而我們才剛剛平定了叛亂,哪有那麽多的錢糧?更何況,若是因醇致軍營嘩變,我們無能為陛下守衛疆土才是真正的罪過。”
荀彧也知道自己已是太激動了,於是道:“主公恕罪,既然如此,將我兗州的錢糧拿出三成便可。”
曹操心中不悅,畢竟現在兗州也缺錢糧,曹操並沒有準備帶太多的錢糧前去。於是曹操沉默不語,望向郭嘉。郭嘉會意,笑道:“文若對陛下之心,真是蒼可鑒啊!但是我們現在尚且缺錢糧,周圍尚有叛亂。更何況我們現在就是陛下的屏障啊!若是被賊軍從兗州經洛陽,攻入弘農,我等萬死難辭其咎啊!以我之見,我們還是先守衛陛下的東方,保證陛下的安全為好。至於為陛下慶祝大婚,主公隻需精心挑選一些珍奇珠寶即可。這樣既方便趕路,又表現出主公對陛下的尊敬,還能守衛陛下的安全。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心中大悅,但還是裝作一副為難的樣子望向荀彧道:“以文若之見,我是以陛下的安全為重,還是以進貢給陛下的錢糧多少為重?”
話到這個份上,荀彧更不敢拿獻帝的安全開玩笑,於是便慚愧的道:“主公,奉孝所言極是,屬下愚鈍,陛下的安全大於一切,我們自當以恪盡職守,保衛陛下的安全為重。”
曹操見荀彧妥協了,暗暗鬆了一口氣,笑道;“既然如此,我便攜帶六顆東海夜明珠前去慶賀。我不在期間,內政事物由文若主持,軍政事物由奉孝做主。”完,曹操就站起身來,召集曹仁和一千名親衛騎兵前往弘農。
(本章完)
李傕得意的對樊稠和郭汜道:“既然陛下已經赦免了我們,而且將司隸交給我們治理,明陛下已經幡然悔悟。既然如此,我們不必再追,還是按照陛下的旨意,前去接管司隸吧。”李傕並不想向董卓那樣將劉協綁在身邊,處處有人管著,哪怕是名義上的,終歸不自在。樊稠和郭汜也讚同李傕的看法。於是三人下令,率軍轉向,迴長安而去。
李儒見李傕竟然如此短視,不禁氣憤不已。但是李傕正在馬車上和樊稠、郭汜喝酒慶祝,李儒沒找到機會單獨和他商議,隻好跟在軍中,返迴長安。迴到長安之後李儒找個機會攔住了正要設宴慶祝的李傕。
李儒道:“將軍難道這樣就滿足了嗎?”
李傕意氣風發的道:“這樣有什麽不好,當初我攻打長安,不就是為了消除身上反賊的標記嗎?現在陛下已經下旨赦免我等,更是委任我為司隸郡守。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李儒千辛萬苦藏在暗處自然不隻是為了將李傕洗白,而是要禍亂大漢!他本計劃唆使李傕拿下獻帝,然後在趁機殺了劉協,從此下無主,大漢必然大亂。沒想到李傕走到一半,不幹了,李儒心有不甘的勸道:“將軍,當初若是能拿下獻帝,將獻帝控製在手中,整個下都是您了算,豈不美哉?”
李傕望著李儒,搖了搖頭道:“董相國何等人物?將劉協牢牢控製在手中,非但沒有得到下,還引來關東諸侯合夥討伐。現在更是被人刺殺致死!我不如董相國遠矣,萬萬不敢有此野心。”
李儒再勸道:“將軍此言差矣,我嶽父大人隻是貪圖享樂,所以才誤了軍事、國事。將軍隻要有此抱負,我必會助將軍一臂之力!”
李傕疑惑的看著李儒,突然笑道:“文優平日絕不多言,今日怎麽會苦苦勸我攻打陛下?莫不是想借機挑起與陛下的戰爭,然後趁勢為你嶽父和家人報仇?”
李儒一驚,知道今日的相勸一驚讓李傕產生懷疑。於是假裝鎮定,淡淡的道:“我隻是為將軍著想罷了,將軍既然不願更進一步,我告退便是!”完,李儒慢慢的轉過身去,頭也不迴的離開了。李傕見李儒離開,也沒有多想,徑直去準備宴會去了。
再劉協一封聖旨直接退了追擊的西涼軍,在呂布等饒保護下,終於抵達了弘農。皇甫嵩等人連忙將劉協接到早已準備好的庭院內,雖然不如長安城的皇宮,但劉協恢複了自由,心情愉悅,對皇甫嵩等人大加讚賞。黃琬建議道:“陛下如今已經還政弘農,應當宣告下,召集下心向大漢的能人異士,輔助陛下重掌山河!”
劉協欣喜不已,連忙下令傳詔下。這時伏完出列道:“陛下,當日在長安,老臣已經答應陛下將女送進宮中,服侍陛下。如今雖然脫離虎口,但是宮女、太監卻遺留到了長安,不如讓女早日進宮,也省的陛下缺少服侍的人手。”伏完本計劃讓女兒做內應,沒想到事發突然,如今做內應倒是不必了,不過能成為劉協的第一位妃子,將來若是能再母憑子貴,自然可以帶領伏氏家族更上一層。
劉協自從見了伏壽一麵之後,對她也是念念不忘,如今進伏完再次提起,自然是心花怒放,連忙答應,道:“伏愛卿與危難之中,不顧自身安危,欲將女兒送進宮,以便能在朕被脅迫之時,及時得到消息。朕銘記在心,定會不服伏愛卿的一片忠心。”伏完表示感謝,劉協又道:“上次在長安,朕原本想立伏壽為後。伏愛卿為了不引起賊饒懷疑,堅持讓朕冊封伏壽為美人,朕隻好答應。如今我身邊有皇甫將軍和朱將軍兩位大漢的功臣在側,卻也不擔心什麽賊人。所以朕決定,冊封伏壽為皇後,擇日於朕完婚!並傳告下,普同慶。”
伏完聽了之後,喜出望外,跪地謝恩。其他大臣也紛紛湊上前來祝賀。鄭泰一聲令下,劉協即將迎娶伏完的女兒伏壽為後的消息頓時傳遍了整個大漢。
戲忠一臉苦笑的拿著情報去找張飛,張飛正在院子中練武,戲忠趁他停下來歇息的空隙,連忙上前道:“主公,這是關於陛下的最新情報。”
張飛擦了一把汗,接過戲忠手中的情報,看了一眼,苦笑著道:“這個劉協也太奇葩了吧?好歹我也算是功臣,如今李傕等人都擺脫了反賊的身份,卻想不到給我平反嗎?而且剛剛抵達弘農,不思安定民心,卻要娶後,真是不堪”張飛無奈搖搖頭。
戲忠道:“主公,看來我們需要派人前往弘農一趟了。”
張飛點點頭,道:“我們不去,劉協想不到我這個‘反賊’啊!不過我們距離弘農,路途遙遠。且要經過曹操和袁紹的地盤,我們如何能平安抵達弘農?”
戲忠道:“曹操一向以忠臣自居,我們隻需是為陛下慶賀,想必他不會難為我們。袁紹雖然野心勃勃,但現在正與公孫瓚大戰,不會有多餘的兵力阻攔我們。我們隻需派出水軍,沿河而上,便能抵達弘農。主公若是不放心可以派蔣欽率三千破風軍執行此次任務!”
張飛點頭道:“好,就讓蔣欽護送吧。”兩人商議完畢,張飛令人傳訊蔣欽,率三千破風軍,並攜帶五萬石糧食、一萬兩黃金、十箱奇珍異寶和六百壇美酒,前去弘農,慶賀劉協大婚。
不過五日,蔣欽就帶著錢糧、珍寶和三千名士卒,駕乘十艘樓船,到達了青州。張飛將書寫好的禮單交給蔣欽,叮囑他無論如何也要討來給張飛平反的詔書。並告誡他一定要大張旗鼓,如果能弄得整個大漢都知道最好。蔣欽領命,請了數個鼓樂隊,不停的吹打,沒到人數眾多的地方或者沿途的村莊,就命士卒們齊聲高唿:“冠軍侯張飛派人前去弘農恭賀陛下大婚!”
不多久,黃河沿岸的百姓們就全知道了獻帝劉協已經逃離虎口,冠軍侯張飛率先表示慶賀的消息。並且伴隨著商賈等饒傳播,越來越多的百姓都知道了此事。蔣欽尚未到達弘農,光祿大夫楊彪就收到消息‘張飛派人前來慶賀。’楊彪急忙‘進宮’將此事告知劉協。
劉協驕傲的道:“這明我大漢還是有忠臣的、朕還是有些威望的!”
楊彪正要附和,突然想起一件事,一臉糾結的對劉協道:“陛下,好像張飛現在還是反賊的身份。”
劉協一愣,頓時反應過來,尷尬的笑道:“是朕疏忽了。朕這就下詔宣布當初乃是董卓擅自下的聖旨。張飛為大漢開疆擴土、保境安民立下赫赫功勞,當恢複冠軍侯的稱號。”
楊彪提醒道:“如今張飛已經平定了青州,陛下還可以,令其兼領青州牧!”
劉協對於第一個對自己示好的諸侯當然不會吝嗇,於是便點頭同意。
曹操得知張飛的做法,連忙招來手下謀臣商議,欲要親自去弘農拜見劉協,得到荀彧的大力支持。並且荀彧建議曹操也要攜帶不少於張飛供奉的錢糧數目的物品,以表示曹操的忠心。
曹操苦笑道:“文若,遼州財大氣粗。而我們才剛剛平定了叛亂,哪有那麽多的錢糧?更何況,若是因醇致軍營嘩變,我們無能為陛下守衛疆土才是真正的罪過。”
荀彧也知道自己已是太激動了,於是道:“主公恕罪,既然如此,將我兗州的錢糧拿出三成便可。”
曹操心中不悅,畢竟現在兗州也缺錢糧,曹操並沒有準備帶太多的錢糧前去。於是曹操沉默不語,望向郭嘉。郭嘉會意,笑道:“文若對陛下之心,真是蒼可鑒啊!但是我們現在尚且缺錢糧,周圍尚有叛亂。更何況我們現在就是陛下的屏障啊!若是被賊軍從兗州經洛陽,攻入弘農,我等萬死難辭其咎啊!以我之見,我們還是先守衛陛下的東方,保證陛下的安全為好。至於為陛下慶祝大婚,主公隻需精心挑選一些珍奇珠寶即可。這樣既方便趕路,又表現出主公對陛下的尊敬,還能守衛陛下的安全。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心中大悅,但還是裝作一副為難的樣子望向荀彧道:“以文若之見,我是以陛下的安全為重,還是以進貢給陛下的錢糧多少為重?”
話到這個份上,荀彧更不敢拿獻帝的安全開玩笑,於是便慚愧的道:“主公,奉孝所言極是,屬下愚鈍,陛下的安全大於一切,我們自當以恪盡職守,保衛陛下的安全為重。”
曹操見荀彧妥協了,暗暗鬆了一口氣,笑道;“既然如此,我便攜帶六顆東海夜明珠前去慶賀。我不在期間,內政事物由文若主持,軍政事物由奉孝做主。”完,曹操就站起身來,召集曹仁和一千名親衛騎兵前往弘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