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興安所預言的那樣,石彪的陛見時間非常短暫,景泰帝命他當日啟程,遠赴威遠衛戍守,出宮後,武清侯石亨叫住自己的侄兒,當著興安的麵,狠狠訓斥了石彪一頓。
這樣的當眾訓斥無異於演戲,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堂堂武清侯,京營總兵,權勢炙手可熱,犯不著教導自己的侄兒成天夾著尾巴做人。
石彪為人驕橫怎麽啦?屢次出生入死,親手殺過許多韃子,他有底氣驕橫!其他勳貴子弟寸功未立,不也在恣意驕橫麽?
興安居然放得下首席太監的架子,親自迴到南宮這邊,將石彪即將離京的消息告知卓軒。
卓軒已養成一副商人脾性,學會了情緒管控,好在世界很大,與敵視者碰麵的機會十分有限,由此造成的不適非常短暫,他不會讓糟糕經曆破壞滾滾財源帶給他的美好憧憬。
他明白自己的存在極具價值,至少,對景泰帝而言是如此,震懾周邊宵小,令朝中不少人心存忌憚,一介庶民,沒擔任任何官職,其潛在影響力就發揮到了驚人的程度,這是景泰帝玩牌玩出的新花樣。
而卓軒也從中收獲了某種安全保障,還能不時接觸顯赫人物,從廟堂動向中解讀內幕消息,捕捉不為人知的巨大商機,換來白花花的銀子。
人是社會性動物,大抵都是這麽共生共存的,若不想做屌絲,就隻能適應此道,大不了蟄伏數年,待局勢明朗,他的利用價值顯著降低後,擇機遠離京師。
“公公,周貴妃托我給皇太子送衣,還望公公給予方便。”
“這······”
興安臉上笑色未褪,隻是遲疑的語氣表明他的心情難言淡定。
卓軒心頭一緊,立馬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過於草率。
如今皇室正主共有七位,景泰帝、上皇、上聖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上皇後、皇太子,隻有麵對這七位正主時,文武百官才會稱臣。
卓軒已經見到了七位正主中的五位,假以時日,多半還能見到上聖皇太後、皇太後,,可是,這一切都源於奉旨行事,而此番受周貴妃之托,給皇太子送衣,則是地地道道的自行其是!
上皇一家人幾乎全部幽居南宮,隻有他的長子、皇太子朱見深作為國之儲君,居住在自己的宮殿中,以便隨時參與各種禮儀活動。
此時擅自在南宮與東宮之間充當快遞員,著實犯忌。
“好吧,隨灑家去見皇太子。唉,也就卓將軍敢接這樣的活!”興安答應得有點勉強。
卓軒低頭看看手中那件難看的鬥篷,整個人漸漸鎮定下來。
一介素人,且行事磊落,想必不會掀起什麽風波,大可在興安麵前證明自己的動機其實很單純!
朱見深年滿三周歲,按虛歲計算,他的官方年齡應該是五歲,雖然懵懂無知,卻不再是土木堡事變前後,那個還沒斷奶的奶巴子。
平時見不到親生父母,常跟在景泰帝、汪皇後身邊,漸漸的,對自己的叔嬸多了分親近感,盡管聽不懂政事,也不妨礙他總以近乎崇拜的目光望著叔父,暗中將景泰帝視為神一般的存在。
可是,尷尬的身份,宮中的各種傳言,讓他模模糊糊的意識到自己的儲君地位岌岌可危。
小小年紀,早早領略到宮廷政治的決絕無情,於是性格變得日益敏感、多疑,開始消沉。
隻有景泰帝、汪皇後的到來才能讓他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其他人在他眼中,大概形同空氣。
今天朝中沒有禮儀活動,汪皇後在乾清宮近侍景泰帝,沒來東宮督學,朱見深用罷早膳,就一直躺在床榻上,睜眼望著屋頂,一躺就是半天,根本不想起身。
“卓軒參見皇太子殿下。”
“殿下。”
懶懶的側過頭,瞥見卓軒站在那裏躬身施禮,一旁站著同樣在施禮的興安,朱見深的目光亮了一下,很快又黯淡下來。
“免禮。”這道聲音透著海枯石爛般的慵懶勁,像是從極為悠遠的地方,越過千山萬水傳來的,聽起來有些失真。
興安柔聲勸道:“已近午膳時分,還請殿下移動尊駕,正身受禮。”
朱見深望著屋頂眨了半天眼睛,淡淡的道:“我即便是條鹹魚,也不想翻身。”
“咳咳咳······”卓軒不禁咳嗽起來。
如此消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勢,這特麽就是無可救藥的頹廢!
“南宮的周貴妃娘娘命臣給殿下捎來一件鬥篷,請殿下過目。”
一名宮女上前從卓軒手上接過鬥篷,躬身送至床榻前。
朱見深的雙眼停止眨動,扭過頭很迷惑的看著那件鬥篷,久久一言不發。
弓著身子、伸長雙臂的宮女此刻很難受,雖然她訓練有素,但人不是雕塑,長久保持如此吃力的姿勢,換了誰也挺不過一炷香的功夫。
好在朱見深終於緩緩欠起身來,雙腿一擺,順勢坐在塌沿上,宮女乘機將鬥篷放在案上,躬身退至遠處。
朱見深盯著那件鬥篷,目光仍有些迷惑,或許,他心中還沒來得及將周貴妃與生母畫上等號,抑或明知周貴妃是他生母,卻不明白生母對他意味著什麽。
生活中有景泰帝、汪皇後好像已經足夠了,其他人仿佛活在另一個世界,與他無關。
“卓將軍,再過幾年,我能隨你征戰疆場麽?”朱見深突然問起這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他的注意力顯然偏離了鬥篷。
想要逃避?卓軒覺得朱見深正遭受著遠遠超出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所能承受的心靈煎熬。
“殿下乃國之儲君,不宜涉足武事。”
“武清侯石亨不是在力諫皇帝陛下易儲麽?過些日子,本宮恐怕不再是皇太子了。”
興安微微吃了一驚,卓軒的反應則比興安強烈得多。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信號,對景泰帝而言,易儲並非必選項,卻是備選項,一旦易儲,就表明景泰帝將會與朝中重臣達成某種妥協。
而武清侯石亨的價值隨之凸顯出來,有石彪帶頭站隊,景泰帝易儲會少去許多顧慮,至少軍方會堅定的站在景泰帝一邊,屆時即便朝中吵翻天也不會生亂。
“富國強兵,報仇雪恥”,這八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麵對大明積重難返的流弊,景泰帝若不想重走正統年間的老路,就隻剩兩條路可走,要麽大刀闊斧革除時弊,不惜觸動許多顯要的利益,猛藥治頑症;要麽與重臣達成妥協,選擇一條漸進、緩慢的變革之路。
這樣的當眾訓斥無異於演戲,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堂堂武清侯,京營總兵,權勢炙手可熱,犯不著教導自己的侄兒成天夾著尾巴做人。
石彪為人驕橫怎麽啦?屢次出生入死,親手殺過許多韃子,他有底氣驕橫!其他勳貴子弟寸功未立,不也在恣意驕橫麽?
興安居然放得下首席太監的架子,親自迴到南宮這邊,將石彪即將離京的消息告知卓軒。
卓軒已養成一副商人脾性,學會了情緒管控,好在世界很大,與敵視者碰麵的機會十分有限,由此造成的不適非常短暫,他不會讓糟糕經曆破壞滾滾財源帶給他的美好憧憬。
他明白自己的存在極具價值,至少,對景泰帝而言是如此,震懾周邊宵小,令朝中不少人心存忌憚,一介庶民,沒擔任任何官職,其潛在影響力就發揮到了驚人的程度,這是景泰帝玩牌玩出的新花樣。
而卓軒也從中收獲了某種安全保障,還能不時接觸顯赫人物,從廟堂動向中解讀內幕消息,捕捉不為人知的巨大商機,換來白花花的銀子。
人是社會性動物,大抵都是這麽共生共存的,若不想做屌絲,就隻能適應此道,大不了蟄伏數年,待局勢明朗,他的利用價值顯著降低後,擇機遠離京師。
“公公,周貴妃托我給皇太子送衣,還望公公給予方便。”
“這······”
興安臉上笑色未褪,隻是遲疑的語氣表明他的心情難言淡定。
卓軒心頭一緊,立馬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過於草率。
如今皇室正主共有七位,景泰帝、上皇、上聖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上皇後、皇太子,隻有麵對這七位正主時,文武百官才會稱臣。
卓軒已經見到了七位正主中的五位,假以時日,多半還能見到上聖皇太後、皇太後,,可是,這一切都源於奉旨行事,而此番受周貴妃之托,給皇太子送衣,則是地地道道的自行其是!
上皇一家人幾乎全部幽居南宮,隻有他的長子、皇太子朱見深作為國之儲君,居住在自己的宮殿中,以便隨時參與各種禮儀活動。
此時擅自在南宮與東宮之間充當快遞員,著實犯忌。
“好吧,隨灑家去見皇太子。唉,也就卓將軍敢接這樣的活!”興安答應得有點勉強。
卓軒低頭看看手中那件難看的鬥篷,整個人漸漸鎮定下來。
一介素人,且行事磊落,想必不會掀起什麽風波,大可在興安麵前證明自己的動機其實很單純!
朱見深年滿三周歲,按虛歲計算,他的官方年齡應該是五歲,雖然懵懂無知,卻不再是土木堡事變前後,那個還沒斷奶的奶巴子。
平時見不到親生父母,常跟在景泰帝、汪皇後身邊,漸漸的,對自己的叔嬸多了分親近感,盡管聽不懂政事,也不妨礙他總以近乎崇拜的目光望著叔父,暗中將景泰帝視為神一般的存在。
可是,尷尬的身份,宮中的各種傳言,讓他模模糊糊的意識到自己的儲君地位岌岌可危。
小小年紀,早早領略到宮廷政治的決絕無情,於是性格變得日益敏感、多疑,開始消沉。
隻有景泰帝、汪皇後的到來才能讓他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其他人在他眼中,大概形同空氣。
今天朝中沒有禮儀活動,汪皇後在乾清宮近侍景泰帝,沒來東宮督學,朱見深用罷早膳,就一直躺在床榻上,睜眼望著屋頂,一躺就是半天,根本不想起身。
“卓軒參見皇太子殿下。”
“殿下。”
懶懶的側過頭,瞥見卓軒站在那裏躬身施禮,一旁站著同樣在施禮的興安,朱見深的目光亮了一下,很快又黯淡下來。
“免禮。”這道聲音透著海枯石爛般的慵懶勁,像是從極為悠遠的地方,越過千山萬水傳來的,聽起來有些失真。
興安柔聲勸道:“已近午膳時分,還請殿下移動尊駕,正身受禮。”
朱見深望著屋頂眨了半天眼睛,淡淡的道:“我即便是條鹹魚,也不想翻身。”
“咳咳咳······”卓軒不禁咳嗽起來。
如此消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勢,這特麽就是無可救藥的頹廢!
“南宮的周貴妃娘娘命臣給殿下捎來一件鬥篷,請殿下過目。”
一名宮女上前從卓軒手上接過鬥篷,躬身送至床榻前。
朱見深的雙眼停止眨動,扭過頭很迷惑的看著那件鬥篷,久久一言不發。
弓著身子、伸長雙臂的宮女此刻很難受,雖然她訓練有素,但人不是雕塑,長久保持如此吃力的姿勢,換了誰也挺不過一炷香的功夫。
好在朱見深終於緩緩欠起身來,雙腿一擺,順勢坐在塌沿上,宮女乘機將鬥篷放在案上,躬身退至遠處。
朱見深盯著那件鬥篷,目光仍有些迷惑,或許,他心中還沒來得及將周貴妃與生母畫上等號,抑或明知周貴妃是他生母,卻不明白生母對他意味著什麽。
生活中有景泰帝、汪皇後好像已經足夠了,其他人仿佛活在另一個世界,與他無關。
“卓將軍,再過幾年,我能隨你征戰疆場麽?”朱見深突然問起這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他的注意力顯然偏離了鬥篷。
想要逃避?卓軒覺得朱見深正遭受著遠遠超出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所能承受的心靈煎熬。
“殿下乃國之儲君,不宜涉足武事。”
“武清侯石亨不是在力諫皇帝陛下易儲麽?過些日子,本宮恐怕不再是皇太子了。”
興安微微吃了一驚,卓軒的反應則比興安強烈得多。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信號,對景泰帝而言,易儲並非必選項,卻是備選項,一旦易儲,就表明景泰帝將會與朝中重臣達成某種妥協。
而武清侯石亨的價值隨之凸顯出來,有石彪帶頭站隊,景泰帝易儲會少去許多顧慮,至少軍方會堅定的站在景泰帝一邊,屆時即便朝中吵翻天也不會生亂。
“富國強兵,報仇雪恥”,這八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麵對大明積重難返的流弊,景泰帝若不想重走正統年間的老路,就隻剩兩條路可走,要麽大刀闊斧革除時弊,不惜觸動許多顯要的利益,猛藥治頑症;要麽與重臣達成妥協,選擇一條漸進、緩慢的變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