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在算賬時有個小習慣,她會將新收來的金銀銅錢過手一遍,掂掂分量。自從洛陽假幣盛行以來,她嫌分辨輕重麻煩,索性統統當作真錢處理。近來閑著無事,又重新用雙手拈了幾塊銅錢把玩。可她驚訝地發現,市麵上流通的錢幣竟有三種不同的重量。
除卻官方的錢幣外,另兩種劣幣雖然重量相仿,可和錢打了多年交道的敏還是很快就判斷出了這一點。
屋頂的鋪蓋還在,初新卻不見了。敏剛想告訴他關於假幣的新發現,初新倒是總能挑關鍵時刻玩消失。
她很快就望見了城北的煙。
有煙的地方往往有火,有火的地方往往有戰爭。敏知道,洛陽最近並不太平,她也很快猜到初新的消失恐怕與這道黑煙有關係。
“木頭燃燒的煙不至於那麽黑。”敏望著皇宮自言自語道。
黑煙是從皇宮的一處院子裏散發的,飛塵撲鼻,臭氣熏天。大火熊熊燃燒,路過的宦官和宮女紛紛避道,有想看看究竟的也被院子門口的禁軍阻攔。
“是穢物,不得靠近!”
“太後口諭,沾染邪穢者,受火刑。”
兩句固定說辭之後,再無人敢上前。他們遠遠看著濃煙升騰,交頭接耳。
“看,煙多麽黑啊。”宮女們對顏色比較敏感。
“不光黑,而且很臭。”氣味同樣是她們的關注點。
“裏麵的肯定是什麽妖孽,我老家就有這樣的怪事情。”一名宦官總結道。
其實正燃燒的是一具具屍體,赤裸著的屍體。
太極殿東堂,殘酷的對峙仍在繼續。
元詡聞到了殿外隱約傳來的焦臭味,反而有一絲輕鬆的感覺。想到自己日後或許也會化作煙塵,為世人遺忘,此刻的危局竟顯得不那麽可怕了。
“宗玉一直以來都是孩兒的心腹,想不到如此輕易就被收買了。”他不再搜索宗玉的位置,他明白即使自己看到了宗玉,事情也不會有所好轉。
“成為你心腹的前提是,他不必得罪朕,如果他可能因此殞命的話,他的想法就會完全不同。”胡太後說話的語氣就像一個教訓孩子的母親。
“也許世上除了自己,沒人值得相信。”元詡無奈地笑道。
“這個道理朕用了幾十年才明白,你不到二十便懂了,很好。”胡太後的表揚是真心實意的。
“母後打算如何處置我?”
“那要看你如何選擇。”
“我?”
“一個人的選擇,往往決定了很多東西。”
胡太後望著元詡,元詡望著殿內跪拜的諸臣,還有自始至終仿若一直置身事外的元歡。元詡的臉上放射出奇異的光輝,像下了很大的決心。忽然,他拔出了他的劍,架在了太後的脖子上。
群臣大駭,紛紛勸元詡放下寶劍。
“子弑其母?”胡太後輕蔑地笑了笑。她根本不相信軟弱的兒子敢殺她,她甚至根本沒想過某一天元詡膽大到持劍威脅她。
她著重強調了“弑”字,她要傳達一個訊息:如果元詡膽敢殺她,那便是大逆不道。
“錯,是君誅其臣。”元詡的話語針鋒相對,他也要傳達一個意思:太後是有罪之臣,他才是大魏之君。
“別忘了,我如今自稱‘朕’,群臣稱我‘陛下’,你是君,我也是君。”
“一國隻有一君。”元詡的聲音冰冷,他的手在顫抖,他的劍鋒直抵太後的咽喉。
沒有人敢插嘴打斷,因為對話的雙方於他們而言都是天。
誰能高過天呢?
“殺了朕,整個國家都會亂套。”胡太後根本不理會咽喉處的鋒芒。她背後龐大的宗族和勢力是她放話的底氣,由於孝文帝的改革,門閥製度於北魏複興,大族大姓是天子也不敢招惹的力量。
胡太後經營多年,胡姓不光到處有為官者,累積的錢糧銀帛也數不勝數。太後身死,胡姓叛亂,北魏的危局將徹底失控。
元詡明白胡太後絕沒有撒謊。一個人的能力和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決定了那個人的價值。目前就北方各地的叛亂來看,穩定胡太後一方的勢力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元詡在派人給爾朱榮傳遞密詔時提出的口號是“清君側”,除掉太後身邊的如鄭儼、李神軌這樣的麵首和蛀蟲。如果不是太後急於發難,他或許也不會這麽早就設下鴻門宴。
一直沉默的元歡開口了:“諸位,二位陛下的家事,恐怕我等不宜幹涉,還是散席的好。”
跪拜的朝臣如遇大赦,開始緩緩退出殿外,起初三三兩兩,都是些膽大的,或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後來竟似蝗蟲般蜂擁,一股腦地擠到了外麵。
殿內隻留下了若幹宮女太監,一圈甲士,以及元詡、元歡、胡太後、龐故等幾人而已。
元詡不懂元歡的用意,可既然太後在他劍下,他也並無太多顧忌,相反,如果真的不得已要動手弑母,朝臣離開倒是利於他掩蓋消息。
太後也並未出言阻攔,隻因她確信元詡不敢殺她,殿內又已被她的士兵包圍控製,撤走朝臣可以避免意外和變數的發生。
目送最後一名朝臣離去的元歡長長地出了口氣,微笑地望向元詡和胡太後。胡太後和元詡也正瞧著元歡。
胡太後的眼神曖昧,溫柔地喚道:“歡弟,朕知道你自幼胸懷大誌,嫁給你族兄以後,朕始終認為你是拓跋皇族最傑出的人才。”
“太後過譽。”元歡謙虛地說道。
“朕明白,就任中書令一職仍是委屈了你,隻要你願意幫朕脫困,你想要的東西,朕都能給你。”不出所料,客套之後胡太後開始扔出價碼。
“想要的都能給我?”元歡對此似乎很有興趣。
“都能,包括朕。”胡太後笑得很媚。她在元詡麵前從不這樣笑,今天破了例。她必須將元歡爭取過來,元歡的武功很高,隻要他站在自己這一邊,胡太後的勝券便在握了。
元詡也想許諾點什麽,可他開不了口。他是天子,不善於求人,而胡太後這樣的女人卻是天生擅長拜托男人做事的。
“臣不想做清河王元懌。”這是元歡的迴答。
清河王元懌是元詡的叔叔,被胡太後威逼同房,後來慘遭元叉和劉騰的毒手。胡太後麵有慍色,不僅因為元歡提及這段不堪往事,更是由於見到了他臉上鄙夷的微笑。
那種“天下女人死光了都不會選擇你”的嫌惡和嘲諷。
“敬酒不吃吃罰酒,先將元歡拿下!”胡太後的聲調突然變得淩厲尖銳,她完全顧不上脖子處的劍,她現在隻想讓元歡的微笑從她眼底消失。
甲士不動。
黑漆漆的士卒像黑魆魆的影子,他們渾身包裹嚴實,隻露出眼睛。他們沒有嘴,即使有嘴,嘴裏發出的也是另一個人的聲音。
元歡的聲音。
“把這對母子拿下。”
元詡和胡太後周圍迅速聚攏了一層又一層高大的甲士,他們是元歡的手,是元歡的腳,是元歡的眼睛。他們隻完成元歡讓他們完成的事情。
“皇叔,您這是什麽意思?”元詡冷冷地看著元歡道。
“就是字麵上的意思。”元歡微笑著,隨意地站在原處。
字麵上的意思很清楚。元詡的臉色和緩了,也許他冥冥之中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他說:“可能從李神軌的腦袋出現在木盒裏的那一刻我就該明白。”
“明白什麽?”元歡問道。
“禁軍統領早已是你的人了。”元詡答道。
“哦?”
“他不光沒死,而且早已混入了宴席之中。”元詡繼續道。
元歡點點頭,說道:“他麵白無須,長得很像宦官,我就讓他扮作宦官。”
“我早該想到,隻有宴席是最安全的場合,他絕不會於此遭遇不測,而且他能根據現場情況作出判斷,不必另尋他人傳遞消息。”元詡分析得很有道理,這正是元歡的安排。
“你的確不是一個孩子了,我和太後都小瞧了你。”
因為曲折的經曆和敏銳的思維,很多孩子的心智比大人成熟得多。不成熟的大人總將比他們年輕的視作孩子,就像不成熟的孩子總將自己視作大人一樣。
可光有思考是完全不夠的,要做成一件事,你還必須有足夠強大的行動力。
孩子的資本不夠雄厚,人脈不夠寬廣,往往使得他們的行動力大打折扣。
元歡又向目瞪口呆的太後致意道:“至於太後您的士兵,早已化作濃煙,供全洛陽城的人觀看。這道煙還會成為我的信號,喚來我的軍隊。”
他的微笑永遠幹淨純粹,發自內心。
除卻官方的錢幣外,另兩種劣幣雖然重量相仿,可和錢打了多年交道的敏還是很快就判斷出了這一點。
屋頂的鋪蓋還在,初新卻不見了。敏剛想告訴他關於假幣的新發現,初新倒是總能挑關鍵時刻玩消失。
她很快就望見了城北的煙。
有煙的地方往往有火,有火的地方往往有戰爭。敏知道,洛陽最近並不太平,她也很快猜到初新的消失恐怕與這道黑煙有關係。
“木頭燃燒的煙不至於那麽黑。”敏望著皇宮自言自語道。
黑煙是從皇宮的一處院子裏散發的,飛塵撲鼻,臭氣熏天。大火熊熊燃燒,路過的宦官和宮女紛紛避道,有想看看究竟的也被院子門口的禁軍阻攔。
“是穢物,不得靠近!”
“太後口諭,沾染邪穢者,受火刑。”
兩句固定說辭之後,再無人敢上前。他們遠遠看著濃煙升騰,交頭接耳。
“看,煙多麽黑啊。”宮女們對顏色比較敏感。
“不光黑,而且很臭。”氣味同樣是她們的關注點。
“裏麵的肯定是什麽妖孽,我老家就有這樣的怪事情。”一名宦官總結道。
其實正燃燒的是一具具屍體,赤裸著的屍體。
太極殿東堂,殘酷的對峙仍在繼續。
元詡聞到了殿外隱約傳來的焦臭味,反而有一絲輕鬆的感覺。想到自己日後或許也會化作煙塵,為世人遺忘,此刻的危局竟顯得不那麽可怕了。
“宗玉一直以來都是孩兒的心腹,想不到如此輕易就被收買了。”他不再搜索宗玉的位置,他明白即使自己看到了宗玉,事情也不會有所好轉。
“成為你心腹的前提是,他不必得罪朕,如果他可能因此殞命的話,他的想法就會完全不同。”胡太後說話的語氣就像一個教訓孩子的母親。
“也許世上除了自己,沒人值得相信。”元詡無奈地笑道。
“這個道理朕用了幾十年才明白,你不到二十便懂了,很好。”胡太後的表揚是真心實意的。
“母後打算如何處置我?”
“那要看你如何選擇。”
“我?”
“一個人的選擇,往往決定了很多東西。”
胡太後望著元詡,元詡望著殿內跪拜的諸臣,還有自始至終仿若一直置身事外的元歡。元詡的臉上放射出奇異的光輝,像下了很大的決心。忽然,他拔出了他的劍,架在了太後的脖子上。
群臣大駭,紛紛勸元詡放下寶劍。
“子弑其母?”胡太後輕蔑地笑了笑。她根本不相信軟弱的兒子敢殺她,她甚至根本沒想過某一天元詡膽大到持劍威脅她。
她著重強調了“弑”字,她要傳達一個訊息:如果元詡膽敢殺她,那便是大逆不道。
“錯,是君誅其臣。”元詡的話語針鋒相對,他也要傳達一個意思:太後是有罪之臣,他才是大魏之君。
“別忘了,我如今自稱‘朕’,群臣稱我‘陛下’,你是君,我也是君。”
“一國隻有一君。”元詡的聲音冰冷,他的手在顫抖,他的劍鋒直抵太後的咽喉。
沒有人敢插嘴打斷,因為對話的雙方於他們而言都是天。
誰能高過天呢?
“殺了朕,整個國家都會亂套。”胡太後根本不理會咽喉處的鋒芒。她背後龐大的宗族和勢力是她放話的底氣,由於孝文帝的改革,門閥製度於北魏複興,大族大姓是天子也不敢招惹的力量。
胡太後經營多年,胡姓不光到處有為官者,累積的錢糧銀帛也數不勝數。太後身死,胡姓叛亂,北魏的危局將徹底失控。
元詡明白胡太後絕沒有撒謊。一個人的能力和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決定了那個人的價值。目前就北方各地的叛亂來看,穩定胡太後一方的勢力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元詡在派人給爾朱榮傳遞密詔時提出的口號是“清君側”,除掉太後身邊的如鄭儼、李神軌這樣的麵首和蛀蟲。如果不是太後急於發難,他或許也不會這麽早就設下鴻門宴。
一直沉默的元歡開口了:“諸位,二位陛下的家事,恐怕我等不宜幹涉,還是散席的好。”
跪拜的朝臣如遇大赦,開始緩緩退出殿外,起初三三兩兩,都是些膽大的,或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後來竟似蝗蟲般蜂擁,一股腦地擠到了外麵。
殿內隻留下了若幹宮女太監,一圈甲士,以及元詡、元歡、胡太後、龐故等幾人而已。
元詡不懂元歡的用意,可既然太後在他劍下,他也並無太多顧忌,相反,如果真的不得已要動手弑母,朝臣離開倒是利於他掩蓋消息。
太後也並未出言阻攔,隻因她確信元詡不敢殺她,殿內又已被她的士兵包圍控製,撤走朝臣可以避免意外和變數的發生。
目送最後一名朝臣離去的元歡長長地出了口氣,微笑地望向元詡和胡太後。胡太後和元詡也正瞧著元歡。
胡太後的眼神曖昧,溫柔地喚道:“歡弟,朕知道你自幼胸懷大誌,嫁給你族兄以後,朕始終認為你是拓跋皇族最傑出的人才。”
“太後過譽。”元歡謙虛地說道。
“朕明白,就任中書令一職仍是委屈了你,隻要你願意幫朕脫困,你想要的東西,朕都能給你。”不出所料,客套之後胡太後開始扔出價碼。
“想要的都能給我?”元歡對此似乎很有興趣。
“都能,包括朕。”胡太後笑得很媚。她在元詡麵前從不這樣笑,今天破了例。她必須將元歡爭取過來,元歡的武功很高,隻要他站在自己這一邊,胡太後的勝券便在握了。
元詡也想許諾點什麽,可他開不了口。他是天子,不善於求人,而胡太後這樣的女人卻是天生擅長拜托男人做事的。
“臣不想做清河王元懌。”這是元歡的迴答。
清河王元懌是元詡的叔叔,被胡太後威逼同房,後來慘遭元叉和劉騰的毒手。胡太後麵有慍色,不僅因為元歡提及這段不堪往事,更是由於見到了他臉上鄙夷的微笑。
那種“天下女人死光了都不會選擇你”的嫌惡和嘲諷。
“敬酒不吃吃罰酒,先將元歡拿下!”胡太後的聲調突然變得淩厲尖銳,她完全顧不上脖子處的劍,她現在隻想讓元歡的微笑從她眼底消失。
甲士不動。
黑漆漆的士卒像黑魆魆的影子,他們渾身包裹嚴實,隻露出眼睛。他們沒有嘴,即使有嘴,嘴裏發出的也是另一個人的聲音。
元歡的聲音。
“把這對母子拿下。”
元詡和胡太後周圍迅速聚攏了一層又一層高大的甲士,他們是元歡的手,是元歡的腳,是元歡的眼睛。他們隻完成元歡讓他們完成的事情。
“皇叔,您這是什麽意思?”元詡冷冷地看著元歡道。
“就是字麵上的意思。”元歡微笑著,隨意地站在原處。
字麵上的意思很清楚。元詡的臉色和緩了,也許他冥冥之中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他說:“可能從李神軌的腦袋出現在木盒裏的那一刻我就該明白。”
“明白什麽?”元歡問道。
“禁軍統領早已是你的人了。”元詡答道。
“哦?”
“他不光沒死,而且早已混入了宴席之中。”元詡繼續道。
元歡點點頭,說道:“他麵白無須,長得很像宦官,我就讓他扮作宦官。”
“我早該想到,隻有宴席是最安全的場合,他絕不會於此遭遇不測,而且他能根據現場情況作出判斷,不必另尋他人傳遞消息。”元詡分析得很有道理,這正是元歡的安排。
“你的確不是一個孩子了,我和太後都小瞧了你。”
因為曲折的經曆和敏銳的思維,很多孩子的心智比大人成熟得多。不成熟的大人總將比他們年輕的視作孩子,就像不成熟的孩子總將自己視作大人一樣。
可光有思考是完全不夠的,要做成一件事,你還必須有足夠強大的行動力。
孩子的資本不夠雄厚,人脈不夠寬廣,往往使得他們的行動力大打折扣。
元歡又向目瞪口呆的太後致意道:“至於太後您的士兵,早已化作濃煙,供全洛陽城的人觀看。這道煙還會成為我的信號,喚來我的軍隊。”
他的微笑永遠幹淨純粹,發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