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水公社在鬆河縣的西北邊,沙牛湖在東南邊,正好是要橫穿過鬆河縣境。小車沿著公路往南邊行走,廖主任他們在車上看到沿路的鄉鎮企業、紡織廠和農田,心裏真是很爽。因為在以前,他們隻是聽到了縣裏的幹部給他們匯報的情況,現在實地看了覺得比他們匯報的還要好。


    小車經過大岩咀的時候,關興就叫小車拐進去,專門看看大岩咀的洈水水庫。到了高山大隊,就要小車停在路邊,指著山上的一片片果樹說,這些地方以前都是荒山,是幾年前他在這裏工作時,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試驗栽種的果樹,現在都分包到各家各戶了,以前的生產隊分成了三種人:一種是在集鎮上經營小買賣的;一種是辦砂石材料廠的;再一種就是在生產隊種植果樹的。他們原來是一個生產隊,現在都是各自經營,勞動積極性特別高,以前很落後,現在比一般生產隊社員都要發富。


    小車開到洈水水庫大壩下麵,隻看到大壩上行走著一溜四輛手扶拖拉機,關興就介紹說:“這是北山大隊運送煙葉到大岩咀集鎮上集並的,集並以後便於武漢卷煙廠來汽車拉走。”


    小車繼續往前走就到了北山大隊,關興就要車子停在小學校門前,關興介紹說:“這裏以前沒有學校,學生上學要到大岩咀集鎮上去。後來辦了個教學點,現在在小學的基礎上還辦了初中班。”


    這時看到楊支書走來了,關興就大聲招唿楊支書。楊支書走過來說:“我看到三輛小車開過來,我就知道是縣裏朱主任他們來了。”


    關興就把廖主任他們介紹給楊支書,楊支書很熱情地與廖主任他們握手、說話。關興就問:“楊支書,今年我們這裏的情況怎麽樣?”


    楊支書匯報說:“現在正在把各隊的煙葉拉到集鎮上去,漁業隊這幾天都在拉網,因為現在水庫裏的魚正是打撈的季節。”


    關興就說:“您能不能把我們帶去看看漁業隊的情況?”


    楊支書說:“那就把小車往迴開,在那個分岔路上拐進去就能看到他們下網打撈的情況。”


    小車掉了頭,楊支書也擠上了車,來到水庫的一處山灣邊,隻見湖麵上幾艘小船在下網。大家下了車來到水邊,廖主任看到水庫裏的水清澈見底,就說:“像這樣的水養出來的魚肯定味道是很好的吧?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麽清澈的水喲。”


    說話間,就看到那邊正在起網。網上兜著的魚還真不少,大家走過去,就看到了有桂花魚、翹嘴魚,還有大白鰱和草魚。


    熊主任說:“如果是離我們那裏近的話,我們要帶些魚迴去,嚐嚐鮮呐!”


    楊支書說:“這個不打緊的,現在剛起來的魚,您就是放在車上,到晚上也不會變味的,如果是怕不鮮了的話,可以把魚剖了用少量的鹽摸一下,就不會怕變味了。”


    雷主任就說:“楊支書,那就按照你說的辦法給幾位領導剖幾條魚帶上吧。”


    楊支書叫一條小漁船靠了岸,要打魚的人按照說的辦法,製作好了裝在小蛇皮袋子裏,放到車上,大家這才往迴走。


    小車開到沙牛湖良種農場剛好是吃中飯的時候,農場場部是新建的,就在一個小山邊上。


    黃明天早上就來這裏等著了,關興把廖主任、熊主任介紹給了黃明天。黃明天就自我介紹說:“我是農業局的,聽說您們要來,我們專門來向您們介紹我們農場的情況的。”


    黃明天把大家讓進一間小餐廳,隻見桌椅都擺放好了。這時,關興就說:“時間比較緊,你們就一邊上飯菜,一邊說情況吧。”


    黃明天就向廖主任他們匯報說:“我們這裏是農場的總部,往下麵去有兩個分場,一分場是以繁殖雜交水稻種子為主的,二分場就是以培育棉花新品種為主的。”


    飯菜端上來了,黃明天就拿起桌上的白雲邊說:“這是我們鬆河縣的白雲邊,味道很純正。”


    說著就要酌酒,廖主任說:“我不能喝酒,你給熊主任斟上吧。”


    黃明天給其他人酌了酒,就說:“我們這裏出產的洈水河的翹嘴魚很鮮,請您們嚐嚐。”


    關興就說:“這就是像剛才在水庫打上來的那種魚,就是魚刺多一點,味道很鮮美。”


    大家吃著、喝著不斷地讚美著,廖主任說:“一路來看到的確實是不錯,現在又品嚐了洈水的魚,我們就隻等著看你們的農場稻田了。”


    吃完飯稍事休息後,就開著車到下麵的製種田去看。廖主任他們看到製種的水稻正準備收割,隻見幾行穀穗衝著天上好像沒有米粒,就問這是怎麽迴事?


    旁邊的技術員就解釋說:“這是父本,它們隻是揚花,不需要它們長成穀粒的。”並指著旁邊幾行說,“它們旁邊的就是母本,這些穀穗就是我們培育的雜交稻,作為下一年大田複壯的種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大田複壯的田塊,隻見滿田齊刷刷的一點雜樣的稻稈都沒有。技術員說:“這些田塊裏的稻穀,就是我們下一年給農村大田用的水稻種子。”


    熊主任問:“你們估計這樣的雜交種子,大田種植的話,一畝能打多少斤稻穀?”


    技術員迴答說:“一般都能打到一千多斤吧,如果培育好的話,現在有打到一千二百多斤的呐。”


    雷主任說:“我們縣裏自從去年開始,就有三分之一的稻田種植了這種雜交水稻,所以縣裏的糧食產量就上來了。”


    黃明天說:“有了沙牛湖良種農場的種子,明年就可以滿足全縣所有的水稻田種植了。以後我們這裏的田塊都種上的話,那還可以向外地、外縣出售。”


    熊主任就問:“那你們這裏的社員是怎麽記工分的呢?”


    黃明天說:“我們一開始就是按照分包的方式把田塊分給了員工,並且給每塊田核定了產量,隻要員工能夠按照核定的產量上交種子,就可以得到應有的報酬。”


    關興說:“你就舉個例子吧,假設一個家庭。”


    黃明天說:“比如一個家庭分包了五畝水稻田,一畝地核定的產量是三百斤種子,那麽隻要他們達到了產量,我們預先每個月給他們每人發放工資25元,再等到全部產量出來以後,就按照每斤種子八毛錢計算,剩餘的部分都會算給他們的。”


    熊主任說:“他們感覺怎麽樣呢?”


    “那肯定比一般生產隊的社員收入要好得多,這一季稻種收割後,他們又會栽種油菜,油菜籽的收入就可以抵消全年稻田的農藥、化肥的開銷。”黃明天迴答說。


    關興算了一下說:“那一個員工家裏一年的純收入應該在千元以上了,是吧?”


    大家聽了這個數字,都覺得這就屬於高收入了。大家邊看邊聽邊走,隻看到稻田的那一邊有很多人正在新建房子,看得出來這裏的試驗項目是很成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