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春節是鬆河縣最有新氣象的,因為全縣都牽上了電線,家家戶戶都點上了電燈,這是幾十年來人們盼望的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一個方麵。


    聽說有好多鄉下家庭在年三十這天夜裏,都是把電燈亮著整夜不熄的。因為以前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那是因為點燈要用食油或是煤油,現在好了,有電燈照著,既亮堂還不要上供銷社打煤油呐。


    過了年關和就要準備去上學,姆媽翠英就要給他準備上學用的行李、生活用品。胡理芬就對她的婆婆說:“姆媽,你不要買太多的東西了,隻需要把被子衣物準備全就行了,其他的小東西就讓他自己到武漢去買吧。”


    翠英心想:到武漢買不知道容不容易,再說,武漢的東西是不是要比鬆河這裏貴呢?所以雖然聽胡理芬說了,但是還是同關和一起上街幫他不停地買。


    後來關和看到買的東西好像有些多了,這才直接對他的姆媽說:“姆媽,您不要再給我買了,除了我手邊用的生活用品,其他的我想買了帶去都可能是多餘的,而且還沒有地方放呢!”


    “這你就不知道吧,老人說:在家千般好,出門時時難,你去了就會知道的。”姆媽勸他說。


    關興就說:“他也是成人了,您就不要事事幫他想了,也讓他出去後再操點心吧。您看以前我出門讀書、做事的時候,還不就是一些簡單的行李一背就出門了。”


    聽了關興說的話好像是這個道理,那個時候她翠英在朱家鋪出工,根本就不知道外麵是怎樣的,所以當時要想為關興操心也是無能為力呐。現在雖然跟著關興他們來到了縣城,但是對於到武漢去讀書的關和,也是一樣的不知道。


    關和上學的時間是正月底,翠英要關興送關和去,說怕他沒有出過遠門。胡理芬說:“完全不需要的,隻需同物資局到武漢去的人說一下,要他們把關和帶領去,還可以直接把他送到學校。”


    關興聽了就說:“這個辦法很好,以後我們再到武漢去,再去看望關和就是了。”


    關興又轉而向他的姆媽說:“您要想,長恆那個時候出去當兵,還沒有到關和現在的年紀,他家裏哪個替他想過,人家長恆還立了功迴來的。您替他擔心是很好的,但是比不上學校和政府的安排呐。”


    關興他們反複的勸說,這才打消了他的姆媽的顧慮。關和臨走的時候,他的姆媽翠英隻是在房裏悄悄地流淚,她不敢當麵表現出來,因為他怕關和又要批評她。


    關和去了第二天就打電話迴來,詳細介紹了學校的生活情況,他說免得他的姆媽在家裏放不下心。


    正月以後,關興和胡理芬就更加忙了。因為各地除了春耕生產外,還有一個興辦鄉鎮企業的活動,公社方方麵麵的人都來找縣裏,要人、要物資,還有要計委牽線搭橋的,整天來來往往是絡繹不絕。


    胡理芬因為年前生娃兒沒有上班,年後剛一上班,突然來辦事的人就比以前多了不少。一個是年前壓下來沒有辦的,二個是新增要辦鄉鎮企業的,所有的大小物資供應基本都要從這裏出,所以有時候連迴家給孩子喂奶都沒有時間。


    她的婆婆翠英看到這個情況,就對胡理芬說:“以後你就不要兩頭跑了,我就把亮亮背著,到了時間就到你的單位去。”


    胡理芬想了想說:“這也是個很好的法子,你到了十點多鍾,就把他背到我們那裏去,一是我好趁休息的時候給他喂奶,再就是您也不需要在家裏做飯,就在我們食堂裏吃。”


    再就是胡嬸白天一個人在家也沒有什麽事做,就每天來幫助翠英料理。有一天,胡理芬就對她的兩個姆媽說:“現在我們就一個亮亮,您們就忙得不開交,如果是哪天巧玲也有了,那該怎麽辦咯!”


    這話還沒有說幾天,突然胡嬸就傳來話說:“巧玲過了年就懷上了,隻是她沒有說出來的。”從此,胡嬸就要到師範學校去照顧巧玲了。


    荊州教育局組織的現場會在鬆河縣召開,主要就是讓各地教育局的領導來看看鬆河縣的一攬子學校。會場就設在西嶺中學,因為這樣可以從生產隊的幼兒班,看到大隊的小學校,再可以參觀公社聯辦的中學,最主要是西嶺中學更有特色,它是服務農業、工業、企業為一條龍的縣辦中職學校,完全體現了教育為工農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思想。


    雖然高考恢複了,但是從鬆河的現場會,讓大家看到了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


    為了表現縣領導的重視,李主任帶領革委會的主要領導出席了現場會。主管教育的副主任在會上介紹了經驗,教育局的幾個主任帶著參觀的人,到各個學校去參觀。


    胡局長主要是陪同荊州教育局的領導,深入到附近的西台大隊看那裏的小學和托兒班。就在參觀的時候,荊州教育局長就對胡局長說:“老胡啊,你們這裏確實是辦出了特色,真正是一攬子學校呐,你也快到退休的年齡了,是不是到荊州去幫我們也搞點特色出來吧?”


    胡局長從來沒有想到離開鬆河縣,現在聽局長這麽一說,自己就沒有什麽心理準備,當然就不知道怎麽迴答好。過了一會兒就說:“這是您高看我了,如果您覺得我有能耐的話,我保證聽從安排,發揮最後的力量。”


    這話說過以後,胡局長也就隻是在自己心裏有了這個想法,也沒有向任何人說。後來有一天荊州那邊來電話,找主管教育的副主任,說要商量把鬆河的胡局長調到荊州去。


    當時隻是商量的口氣,主管教育的副主任把這話匯報給李主任,李主任就向關興通了氣,大家都在想:如果荊州要調走胡局長的話,鬆河是留不住的,那就要趕緊物色新的人選。


    關興迴家後就到石板坡去找他的嶽父胡老師,關興要聽聽胡老師本人的意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