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裏的知青迴城安置考試和招工、招生分配結果公布了,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這事,說政府把我們的娃兒招迴來了,這是好事。可是家裏還得要安排生活,娃兒們出去插隊的時候還小,現在迴來要單獨分床睡,真是沒有想到!
是的,雖然知青們是迴來了,但是家裏、街上都沒有準備他們的生活設施,又成了各家各戶的難題。
關興知道這些情況後,又走訪了幾處街道、居委會,了解了大致的情況。比如有一家三個子女下鄉,迴來了兩個大的,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娃。原來下鄉前是大的帶小的,現在都成大人了。眼看著老三也要馬上迴來,家裏的父母都快愁死了。家裏還有兩個小的,沒有辦法,晚上睡覺隻能打地鋪。
關興迴到安置辦就把這些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了一個條文式的匯報材料,交給了革委會的雷副主任,希望縣革委會研究出個大致的解決意見,下發給街道、居委會,請他們按照實際情況幫助解決。比如利用以前街道的會議室、小禮堂,或是小館子,幫忙解決迴城知青有困難家庭的衣食住行問題。
雷副主任看了覺得關興他們反映的情況是要亟待解決,但是就縣革委會下個文件不一定能落到實處。
就把這個匯報材料轉給陳光明同誌,陳同誌看了就說:“我看還是要找朱關興他們來,既然他們深入到了街道和居委會,他們就要幫縣裏想出個妥善解決的辦法。”
雷副主任就按照陳同誌的想法來到了知青安置辦公室,找關興和餘副主任商量。首先是把他的想法和顧慮說出來,然後再征求關興他們的意見。
餘副主任說:“我覺得以縣革委會的名義,下文件是有作用的,不然的話,街道和居委會幫不幫就成了街坊鄰居之間的事了。”
關興也同意餘副主任的意見,想了想又說:“我看是不是像以前給各公社派工作組的辦法,就按照我們各局委辦現在的所在地,按照就近負責的原則把任務分給他們,並要求各局委辦派出工作小組,深入到街道和居委會了解、解決這些事。”
“限定在一周之內弄完,結束後要寫成工作報告的形式,上報給縣革委會,你看怎麽樣?”
雷副主任邊聽在邊記錄,放下筆就說:“你這個辦法很好,這就是老辦法新用途。我們以前隻想到給大隊和生產隊派工作組,其實像你說的給街道、居委會派工作組的做法,以後遇到這樣的事都可以用。”
雷副主任迴到辦公室就把關興他們的建議,向陳光明同誌做了匯報。陳同誌就很高興地點頭稱是,說:“朱關興這個娃兒腦子靈,大事小事都會辦,我看就按照他說的辦法。你馬上找革委會辦公室,要他們起草文件,並對各局委辦下發通知。在通知中要把各街道和居委會落實到單位,限期他們派工作小組一周內解決這事。”
關興過了兩天,就又到先前走訪過那幾家去迴訪,一問大家都說附近局裏來的工作小組,幫他們解決了困難。都很感謝縣革委會,幫他們及時解決了問題。
由知青迴城引發的事情還不止這些,接著就是縣城裏的用人單位,向各上級單位反映,知青是給安置了,可是原本一個人幹的事現在分給兩個人、三個人甚至多人幹了,這樣下去隻會帶來懶散拖拉的後果,不利於生產和工作的發展。
各局委辦又把這事反映到縣革委會,這下各個係統的革委會主要負責人都坐不住了。
陳光明同誌這天上午就把關興叫到辦公室,對他說:“現在你們把知青招迴來了,你們是不是很安寧了?”
關興說:“是的,隻要把人安置下去了,我們就基本完成了任務。”
陳同誌說:“你們的任務是完成了,可是那些被安置了知青的單位的任務才開始呐。你看這幾天大家都在向我們反映人多不幹事的問題,你說這該怎麽辦?”
關興想了想說:“這個我們也沒有辦法,就是把這些人重新組織起來學習培訓,也得要有地方,有人手,還得要有錢啊。他們每天得要有生活費,培訓的組織者得需要培訓費用呐。”
關興想到這裏,就反問陳同誌說:“您應該是有了大致的想法的,這樣的事不是我們做下屬的單位能考慮的。”
陳同誌看了看關興說:“嗨,你現在學得精了,學會把問題又反過來給我了。那我問你,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想什麽辦法來解決這個事?”
關興以前確實是沒有這個習慣,隻是這段時間遇到的事情太多,一時間也反應不過來,就用這個說法來應付了。
關興想了一會兒就說:“這個問題是一個大的工程,一個是要給新上崗的知青進行培訓,最好是由各局委辦,根據他們各自行業的特點和要求,對新安置的知青進行培訓。知青在培訓期間隻能拿最基本的生活補貼費,要在培訓時拿到上崗的結業證以後,再返迴單位時才能拿青工的工資。”
“那是一個方麵,你再繼續說吧,還能有什麽其他辦法。”陳同誌繼續問。
關興就順著自己的思路說:“再一個就是要給各單位擴大生產的一些政策或是辦法,要鼓勵他們多搞農工商經濟聯合體,不要把眼光隻看到以前自己的那點小圈子。隻要是集體單位出麵經營的事情,都可以考慮。我這也是在漢陽縣實習的時候遇到過的,他們那裏早就遇到了這些問題。”
“你具體舉個例子吧,以前聽你說過這個想法,究竟在具體工作中怎麽開展經營呢?”陳同誌追問。
“比如說,縣化肥廠就可以找農業技術員了解化肥的推廣應用,再由他們結合起來到下麵生產隊去,了解生產隊需要什麽樣的肥料,這樣一結合,就可以開發出新的化肥品種。”關興說。
陳同誌聽了沉吟一會兒說:“那按你的話說,凡是生產、經營的單位都可以采用你的這個思路,去找適合他們聯合的方式?”
關興說:“就是這樣,還有像街道、居委會就可以利用他們的優勢,多在城區、街道經營上下功夫。我們以前在紅旗公社的複興場就是這樣搞的,現在我們在大岩咀也是這樣搞的。這樣就可以把一個相對死板的地方經營搞活,至少是大家都有事做吧。”
陳同誌聽了就高興地說:“你這一年多在外麵學習,真是長進不小,看來得要給你安排大的事做了。”
關興說:“我聽您的安排,聽從組織的安排。”
是的,雖然知青們是迴來了,但是家裏、街上都沒有準備他們的生活設施,又成了各家各戶的難題。
關興知道這些情況後,又走訪了幾處街道、居委會,了解了大致的情況。比如有一家三個子女下鄉,迴來了兩個大的,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娃。原來下鄉前是大的帶小的,現在都成大人了。眼看著老三也要馬上迴來,家裏的父母都快愁死了。家裏還有兩個小的,沒有辦法,晚上睡覺隻能打地鋪。
關興迴到安置辦就把這些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了一個條文式的匯報材料,交給了革委會的雷副主任,希望縣革委會研究出個大致的解決意見,下發給街道、居委會,請他們按照實際情況幫助解決。比如利用以前街道的會議室、小禮堂,或是小館子,幫忙解決迴城知青有困難家庭的衣食住行問題。
雷副主任看了覺得關興他們反映的情況是要亟待解決,但是就縣革委會下個文件不一定能落到實處。
就把這個匯報材料轉給陳光明同誌,陳同誌看了就說:“我看還是要找朱關興他們來,既然他們深入到了街道和居委會,他們就要幫縣裏想出個妥善解決的辦法。”
雷副主任就按照陳同誌的想法來到了知青安置辦公室,找關興和餘副主任商量。首先是把他的想法和顧慮說出來,然後再征求關興他們的意見。
餘副主任說:“我覺得以縣革委會的名義,下文件是有作用的,不然的話,街道和居委會幫不幫就成了街坊鄰居之間的事了。”
關興也同意餘副主任的意見,想了想又說:“我看是不是像以前給各公社派工作組的辦法,就按照我們各局委辦現在的所在地,按照就近負責的原則把任務分給他們,並要求各局委辦派出工作小組,深入到街道和居委會了解、解決這些事。”
“限定在一周之內弄完,結束後要寫成工作報告的形式,上報給縣革委會,你看怎麽樣?”
雷副主任邊聽在邊記錄,放下筆就說:“你這個辦法很好,這就是老辦法新用途。我們以前隻想到給大隊和生產隊派工作組,其實像你說的給街道、居委會派工作組的做法,以後遇到這樣的事都可以用。”
雷副主任迴到辦公室就把關興他們的建議,向陳光明同誌做了匯報。陳同誌就很高興地點頭稱是,說:“朱關興這個娃兒腦子靈,大事小事都會辦,我看就按照他說的辦法。你馬上找革委會辦公室,要他們起草文件,並對各局委辦下發通知。在通知中要把各街道和居委會落實到單位,限期他們派工作小組一周內解決這事。”
關興過了兩天,就又到先前走訪過那幾家去迴訪,一問大家都說附近局裏來的工作小組,幫他們解決了困難。都很感謝縣革委會,幫他們及時解決了問題。
由知青迴城引發的事情還不止這些,接著就是縣城裏的用人單位,向各上級單位反映,知青是給安置了,可是原本一個人幹的事現在分給兩個人、三個人甚至多人幹了,這樣下去隻會帶來懶散拖拉的後果,不利於生產和工作的發展。
各局委辦又把這事反映到縣革委會,這下各個係統的革委會主要負責人都坐不住了。
陳光明同誌這天上午就把關興叫到辦公室,對他說:“現在你們把知青招迴來了,你們是不是很安寧了?”
關興說:“是的,隻要把人安置下去了,我們就基本完成了任務。”
陳同誌說:“你們的任務是完成了,可是那些被安置了知青的單位的任務才開始呐。你看這幾天大家都在向我們反映人多不幹事的問題,你說這該怎麽辦?”
關興想了想說:“這個我們也沒有辦法,就是把這些人重新組織起來學習培訓,也得要有地方,有人手,還得要有錢啊。他們每天得要有生活費,培訓的組織者得需要培訓費用呐。”
關興想到這裏,就反問陳同誌說:“您應該是有了大致的想法的,這樣的事不是我們做下屬的單位能考慮的。”
陳同誌看了看關興說:“嗨,你現在學得精了,學會把問題又反過來給我了。那我問你,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想什麽辦法來解決這個事?”
關興以前確實是沒有這個習慣,隻是這段時間遇到的事情太多,一時間也反應不過來,就用這個說法來應付了。
關興想了一會兒就說:“這個問題是一個大的工程,一個是要給新上崗的知青進行培訓,最好是由各局委辦,根據他們各自行業的特點和要求,對新安置的知青進行培訓。知青在培訓期間隻能拿最基本的生活補貼費,要在培訓時拿到上崗的結業證以後,再返迴單位時才能拿青工的工資。”
“那是一個方麵,你再繼續說吧,還能有什麽其他辦法。”陳同誌繼續問。
關興就順著自己的思路說:“再一個就是要給各單位擴大生產的一些政策或是辦法,要鼓勵他們多搞農工商經濟聯合體,不要把眼光隻看到以前自己的那點小圈子。隻要是集體單位出麵經營的事情,都可以考慮。我這也是在漢陽縣實習的時候遇到過的,他們那裏早就遇到了這些問題。”
“你具體舉個例子吧,以前聽你說過這個想法,究竟在具體工作中怎麽開展經營呢?”陳同誌追問。
“比如說,縣化肥廠就可以找農業技術員了解化肥的推廣應用,再由他們結合起來到下麵生產隊去,了解生產隊需要什麽樣的肥料,這樣一結合,就可以開發出新的化肥品種。”關興說。
陳同誌聽了沉吟一會兒說:“那按你的話說,凡是生產、經營的單位都可以采用你的這個思路,去找適合他們聯合的方式?”
關興說:“就是這樣,還有像街道、居委會就可以利用他們的優勢,多在城區、街道經營上下功夫。我們以前在紅旗公社的複興場就是這樣搞的,現在我們在大岩咀也是這樣搞的。這樣就可以把一個相對死板的地方經營搞活,至少是大家都有事做吧。”
陳同誌聽了就高興地說:“你這一年多在外麵學習,真是長進不小,看來得要給你安排大的事做了。”
關興說:“我聽您的安排,聽從組織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