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關興搭車到武漢剛好是吃晚飯的時候,雖然是五一節,但是大家都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按時返校了。在食堂吃飯的時候,男女學員見著了都像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有的拉著手不放,有的還擁抱在一起,互相輕聲地問詢著離開後的情況。
管班老師就在食堂大致說了近幾天的安排,最強調的是五一節後有省裏的領導要來學校看望大家,請各位同學要記得著裝整好容貌。
關興聽了就感到了國家可能對人才政策有了新的要求,心想:無論政策怎樣變化,隻要不是真有什麽特殊需要,他還是願意迴到生他養他、幫他成長的鬆河縣去。
上課後,就有專門老師指導他們怎麽樣搜集材料、怎樣確定文章的重點方向、怎樣思考文章寫作大綱的課程。其實,這個老師就是像現在的導師指導寫論文一樣,隻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這樣說明而已。最後要求他們:這種文章不是匯報材料,也不是工作簡報、會議記錄什麽,而是一種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進行總結、而又能指導實際工作的政論性的文章。
老師說,這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就叫做策論,是專門寫給閱卷的老師看的,閱卷老師看了覺得有實用價值的話,就會送到皇上那裏禦覽的。大家就可以想到這樣的文章的重要性了。
大家聽了老師的指導,很多人就有些不敢動筆了。關興就按照老師的指導步驟,先是把自己迴縣裏後記下的日記一篇篇的讀,因為他覺得隻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都一一地理一遍,這就是他搜集材料的方法。
在這個基礎上,他就把這些材料歸納成幾個大的方向性的想法。比如如何發揮地區優勢發展集體生產的問題,如何依靠幹部和群眾的力量發展集體經濟的問題,如何在正確理解上級精神的同時,發揮各級組織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再比如還有他新近最有感觸的建立農工商聯合體的問題等等。
他把這些帶有規律的方向性問題列出來以後,就按照自己日記上所寫的事情,分門別類的歸屬到各個大問題下麵,有些材料或事情有時候是相通的,既可以在這個問題上運用,也可以做另一個問題的證據。
他把這些整理好以後,就用稿紙把它謄寫出來,利用上課結束的時候,就要老師看了給他指點。老師看了他所列的這些大綱,就有些驚訝。說:“朱關興,你這些大綱是可以寫出很多文章來的,你不會要把這些都寫出來吧?”
關興對老師說:“我就是把我平時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羅列出來,並且按照這些想法把我的日記材料歸攏在這些想法下麵了,並不是想把它們都寫出來。”
老師說:“那你現在給我看的目的是什麽?”
“我就是想請老師幫我指點一下,我現在列出來的這些想法,是不是有用處,或者有意義?您認為哪些是最值得寫出來的?”關興說。
“按照你所列的文章大綱,我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一個是能運用到實際工作的工作方法;一類是能指導幹部如何做好組織領導工作的;再一類就是可以作為新的時代組合經濟發展的策略性思考的。”老師想了想說,“前兩類的內容別的學員有可能寫,但是你後麵列的關於建立農工商聯合經濟體的想法,我認為這才是最新的、最有創見的想法。就目前來看,我隻是在《人民日報》上看到過有記者提到過這麽一種新的經濟形式,至於這種農工商聯合的經濟體,究竟是個什麽樣子?要用什麽方法如何建立?它有什麽樣的好處和優勢?這些都還沒有誰個談到呐。”
關興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就是說其他學員可能寫的內容盡量少寫或不寫,最好選擇別人沒有選到的、而且是有新的、創見性的內容寫。
想到這裏,關興就問老師:“您說,我如果要寫關於農工商聯合經濟體的文章,您看我所列的這些材料能不能有說服力?”
“你現在所列的材料也隻是一些梗概的東西,究竟他們與你將要說明、論述的觀點聯係得怎麽樣,能不能說服別人,我還很難判斷。”老師分析判斷說。
關興就對老師再次說明自己的考慮:“老師,我不是怕寫不出來,也不是怕寫了不中用,勞力費神,我就是怕寫了覺得很空洞,把一個好的想法浪費了。”
老師說:“寫這樣的文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一篇文章可能需要多次實踐——摸索——總結才能完成的。既然你有這種不怕勞神費力、不怕失敗的思想準備,那你就寫吧,有力量不夠的時候,我來幫你。”
關興聽了老師的指點和鼓勵,就比較有信心了。剩下的時間他就一邊找報刊雜誌看有關這方麵的材料和內容,一邊就思考老師講的大致思路:農工商聯合經濟體究竟應該是個什麽樣子?怎樣才能建立起農工商經濟聯合體?這種經濟聯合體究竟有什麽好處和優勢?
有幾個學員在課餘的時候,就找關興問:“朱關興,你準備寫什麽內容的文章呢?我們好像就是一些很普通的想法哦,那有什麽像指導老師說的很有價值、很有見解的內容!”
關興就說:“我也是慢慢在想呐,以前的理論課學到了一些,後來迴去又經曆了一些事情,隻要我們把學的理論和經曆的事情聯係起來想,就可能有指導老師說的價值和見解了。”
關興的說法好像對這些同學有了觸動,因為大家可能大都還是在就事論事,沒有把學到的理論和自己經曆的事情聯係起來。
後來,指導老師就要關興在課堂上,談談自己是如何謀劃文章的想法。關興就說:“我的做法就是這樣的,在社會實踐中,哪些事情使我觸動很大,哪些事情做得很滿意,再聯係以前學習的理論知識,想想這樣做是符合哪方麵的理論的,如果再用這樣的方法去做其他同類的事情,會不會有成功的可能,我就是這樣想問題的,不知道對不對,請老師和各位同學批評指正。”
大家聽了關興的發言,認為關興的方法就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老師也肯定了關興思考謀劃文章的方法。
有了老師的指導和關興與同學們的討論,後麵大家寫起文章來快多了。
管班老師就在食堂大致說了近幾天的安排,最強調的是五一節後有省裏的領導要來學校看望大家,請各位同學要記得著裝整好容貌。
關興聽了就感到了國家可能對人才政策有了新的要求,心想:無論政策怎樣變化,隻要不是真有什麽特殊需要,他還是願意迴到生他養他、幫他成長的鬆河縣去。
上課後,就有專門老師指導他們怎麽樣搜集材料、怎樣確定文章的重點方向、怎樣思考文章寫作大綱的課程。其實,這個老師就是像現在的導師指導寫論文一樣,隻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這樣說明而已。最後要求他們:這種文章不是匯報材料,也不是工作簡報、會議記錄什麽,而是一種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進行總結、而又能指導實際工作的政論性的文章。
老師說,這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就叫做策論,是專門寫給閱卷的老師看的,閱卷老師看了覺得有實用價值的話,就會送到皇上那裏禦覽的。大家就可以想到這樣的文章的重要性了。
大家聽了老師的指導,很多人就有些不敢動筆了。關興就按照老師的指導步驟,先是把自己迴縣裏後記下的日記一篇篇的讀,因為他覺得隻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都一一地理一遍,這就是他搜集材料的方法。
在這個基礎上,他就把這些材料歸納成幾個大的方向性的想法。比如如何發揮地區優勢發展集體生產的問題,如何依靠幹部和群眾的力量發展集體經濟的問題,如何在正確理解上級精神的同時,發揮各級組織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再比如還有他新近最有感觸的建立農工商聯合體的問題等等。
他把這些帶有規律的方向性問題列出來以後,就按照自己日記上所寫的事情,分門別類的歸屬到各個大問題下麵,有些材料或事情有時候是相通的,既可以在這個問題上運用,也可以做另一個問題的證據。
他把這些整理好以後,就用稿紙把它謄寫出來,利用上課結束的時候,就要老師看了給他指點。老師看了他所列的這些大綱,就有些驚訝。說:“朱關興,你這些大綱是可以寫出很多文章來的,你不會要把這些都寫出來吧?”
關興對老師說:“我就是把我平時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羅列出來,並且按照這些想法把我的日記材料歸攏在這些想法下麵了,並不是想把它們都寫出來。”
老師說:“那你現在給我看的目的是什麽?”
“我就是想請老師幫我指點一下,我現在列出來的這些想法,是不是有用處,或者有意義?您認為哪些是最值得寫出來的?”關興說。
“按照你所列的文章大綱,我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一個是能運用到實際工作的工作方法;一類是能指導幹部如何做好組織領導工作的;再一類就是可以作為新的時代組合經濟發展的策略性思考的。”老師想了想說,“前兩類的內容別的學員有可能寫,但是你後麵列的關於建立農工商聯合經濟體的想法,我認為這才是最新的、最有創見的想法。就目前來看,我隻是在《人民日報》上看到過有記者提到過這麽一種新的經濟形式,至於這種農工商聯合的經濟體,究竟是個什麽樣子?要用什麽方法如何建立?它有什麽樣的好處和優勢?這些都還沒有誰個談到呐。”
關興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就是說其他學員可能寫的內容盡量少寫或不寫,最好選擇別人沒有選到的、而且是有新的、創見性的內容寫。
想到這裏,關興就問老師:“您說,我如果要寫關於農工商聯合經濟體的文章,您看我所列的這些材料能不能有說服力?”
“你現在所列的材料也隻是一些梗概的東西,究竟他們與你將要說明、論述的觀點聯係得怎麽樣,能不能說服別人,我還很難判斷。”老師分析判斷說。
關興就對老師再次說明自己的考慮:“老師,我不是怕寫不出來,也不是怕寫了不中用,勞力費神,我就是怕寫了覺得很空洞,把一個好的想法浪費了。”
老師說:“寫這樣的文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一篇文章可能需要多次實踐——摸索——總結才能完成的。既然你有這種不怕勞神費力、不怕失敗的思想準備,那你就寫吧,有力量不夠的時候,我來幫你。”
關興聽了老師的指點和鼓勵,就比較有信心了。剩下的時間他就一邊找報刊雜誌看有關這方麵的材料和內容,一邊就思考老師講的大致思路:農工商聯合經濟體究竟應該是個什麽樣子?怎樣才能建立起農工商經濟聯合體?這種經濟聯合體究竟有什麽好處和優勢?
有幾個學員在課餘的時候,就找關興問:“朱關興,你準備寫什麽內容的文章呢?我們好像就是一些很普通的想法哦,那有什麽像指導老師說的很有價值、很有見解的內容!”
關興就說:“我也是慢慢在想呐,以前的理論課學到了一些,後來迴去又經曆了一些事情,隻要我們把學的理論和經曆的事情聯係起來想,就可能有指導老師說的價值和見解了。”
關興的說法好像對這些同學有了觸動,因為大家可能大都還是在就事論事,沒有把學到的理論和自己經曆的事情聯係起來。
後來,指導老師就要關興在課堂上,談談自己是如何謀劃文章的想法。關興就說:“我的做法就是這樣的,在社會實踐中,哪些事情使我觸動很大,哪些事情做得很滿意,再聯係以前學習的理論知識,想想這樣做是符合哪方麵的理論的,如果再用這樣的方法去做其他同類的事情,會不會有成功的可能,我就是這樣想問題的,不知道對不對,請老師和各位同學批評指正。”
大家聽了關興的發言,認為關興的方法就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老師也肯定了關興思考謀劃文章的方法。
有了老師的指導和關興與同學們的討論,後麵大家寫起文章來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