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兒的姆媽起先沒有看見屋裏的人,因為對關興有些麵生,就隻是笑了笑。等到進屋裏看到甘支書了,才知道是大隊來人了。


    娃兒的姆媽就問:“甘支書,您們來了,是來找我們家啟賢的吧?”甘支書說:“是啊,你看我們到隊裏倉庫去找他沒找到,又派人到田裏去找,都沒有找見呢。”


    娃兒的姆媽聽了就有些為難,說:“他大早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現今個在哪,就隻能等到吃午飯看迴不迴來了。”


    甘支書說:“今兒一大早公社朱副主任和李幹事就來了,說是要看你們隊裏的知青點,結果我們去知青點也沒有看到知青,所以才來你家裏找他。”


    李世前就在旁邊插話說:“聽倉庫的保管員說,是有哪家裏今兒過生日,請他去了,您聽說過沒有?”


    娃兒的姆媽想了想就說:“我也不是很清透,要不然就是隊裏上頭住的水庫移民來的肖倉滿他們家裏。因為前天他來過我們家裏,說是他家裏打從移民到我們隊裏來了後,就一直受隔壁三家的欺負,希望我們家裏的去幫他調和一下。”


    甘支書聽了就說:“好吧,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自己去看看。”


    這時,娃兒的姆媽就看見女娃兒手裏拿著一支鋼筆在寫字,連忙問:“蓮兒,你手裏是哪裏來的鋼筆啊?”被叫蓮兒的女娃就不敢說,隻是用眼睛朝關興看看。


    關興就連忙過來說:“您家裏女娃兒手上的筆是我送給她的,因為我看她用一根竹簽削的竹枝筆寫字,感覺她是很喜歡讀書寫字的,聽她說現在要在家裏帶弟妹,不能上學去,我就把我身上的筆給她了。”


    娃兒的姆媽就趕緊說:“這個不行的,我們家蓮兒以後還能不能上學也不知道,您是要用鋼筆幹工作的,這是不能要的。”


    甘支書說:“朱副主任今兒來我們大隊,就是專門來看娃兒們上學的事的。像你們家裏蓮兒已經上了學,現在又因為要迴家帶娃兒,退了學,這是不符合黨的政策的,得要想辦法迴到學校去。”頓了頓又說,“你沒有看出來嗎?朱副主任把鋼筆送給你的娃兒,其實也是鼓勵娃兒去讀書的。”


    娃兒的姆媽聽了甘支書的話,就再不好說什麽了,她生怕因為她說的話牽扯到了他的男人,受到大隊的批判,就紅著臉把小娃兒從搖窩裏抱出來,打開衣襟的扣袢給小娃兒喂奶了。


    甘支書就一邊站起身朝外走,一邊寬慰隊長的婆娘說:“你也不要擔心我們去找你家男人的麻煩,你家裏的實際情況我們也看到了,我們大隊和生產隊會想辦法幫你們解決好的。”甘支書帶著關興和李世前就往隊長婆娘講的肖倉滿家裏去。


    肖倉滿家住在四隊的最頂頭,因為是早先修大岩咀水庫移民來的,所以隊裏就把他家的住宅地劃到了最邊上。可是後來隊裏有了分家戶,又在他家的前後都建了房子,這樣他們隔壁三家就經常出現一些小矛盾。


    比如有時候是小娃兒之間打了架,有時候是老人在家裏關錯了雞鴨,還有的時候是哪家裏丟失了東西,都可能因為互相猜疑而指桑罵槐說些閑話。


    隊裏也沒有少到這幾家去調解,可是因為肖倉滿家是外來戶,而且還是大山裏搬來的,隔壁的幾戶就有些看不起。但是山裏搬來的人也有他們的優勢,那就是他們建房子的木料好,都是整板條縫的好鬆木做的檁條,而且還不用茅草蓋房頂,全部是用的瓦片,這在平原湖區居住的人來說,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這也是相互之間產生矛盾的一個方麵。後來肖倉滿就想了一個辦法:要他的娃兒老大寄拜隊長為幹爹,因為他的老大在學校裏讀小學,老師還很看重,所以在學生娃兒中很有名氣。當然這也隻是表麵的支撐,不可能解決根本的問題。今兒一早隊長甘啟賢安排完隊裏社員的活路,就被肖倉滿拉到他家裏去喝茶了,對外人說是他家裏有人過生日,專門請娃兒的幹爹到家裏去做客的。


    甘支書帶著關興和李世前就直接找到了肖倉滿家,肖倉滿看到甘支書帶著兩個人來他家裏,心裏還有些不安靜。等到屋裏的隊長與甘支書和關興打了招唿,肖倉滿才明白這一行人是來找隊長有事的。


    隊長一邊與甘支書他們打招唿,就準備要領著他們往外走,還不斷地向甘支書解釋說:“昨兒肖倉滿找到我,說他們隔壁三家經常有點小矛盾,希望我抽點時間來他家裏幫忙調解一下。這不我今兒安排好了社員的活路,就想來幫他們調解一下呐。”


    甘支書說:“你作為隊長就應該要關心隊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呐,既然你已經來了,你要幫助他們調解的事情還沒有做,那就做完了再走吧。”頓了一下接著說,“我們今兒來找你,是要向你了解你們隊裏的插隊知青的情況的。”


    關興看到甘啟賢有些不明白,就接過甘支書的話頭說:“是這樣的,國家號召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落戶也有了一些年頭了。但是各個地方對待知識青年的方式也有不同,現在上麵要求我們要到各個知青點上了解他們的生活、勞動和學習情況。因為新民大隊的知青都放在你們隊裏,所以我們就從倉庫到你家裏,再到這裏才找到你。你說說你們隊裏的知青現在大致是個什麽情況吧。”


    甘啟賢聽了就迴答說:“我們隊裏的知青一共是六個,三男三女。有兩個女娃兒是縣城的,有一個是沙市的,其他的都是沙道觀的。開始的時候,他們都還是在隊裏參加勞動,我們隊裏也沒有給他們安排什麽太重的活路。後來沙市的哪個男娃兒就向隊裏請了病假,說是肺上有毛病,要迴家治病,就有大半年沒有在隊裏了。其他的人也是斷斷續續地請假或是迴家,反正隊裏也不缺少他們這幾個勞動力,隻要他們不出現打架鬥毆、鬧矛盾的事情,我們也就沒有過份地追究他們的勞動了。”


    關興再問:“他們居住的房屋和日常生活還怎樣呢?”


    甘啟賢迴答說:“這些方麵我們都是按照上麵的政策要求做的,按月給他們分口糧,他們不會整糧食,我們就專門安排人給他們把米麵整好了送到知青點去的。”


    聽了甘隊長的介紹,關興就放心了,隻要知青們不出現像中央文件中說的情形,那就算是大好事了。了解完知青的情況,關興就站起身來要走,甘支書和李世前就隨著關興一起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