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晚,付隊長來告訴關興說:“我今兒又去了信用社,貸款的事情已經辦好了,我準備迴去把隊裏安排一下了,就和財經隊長一起到縣裏去買手扶拖拉機呐。”
關興就問:“你們買了沒有開車的司機怎麽辦?還要請人開迴來嗎?”
付隊長說:“隊裏早就派了個年青小夥子學習去了,就是他在催我們呐。買好了拖拉機就要他直接開迴來了,您有不有時間幫我們聯係一下?”
關興說:“我們明兒要到你們大隊去調查走訪學校的事,你們可以直接去縣農機站買吧,估計那個學開車的娃兒也會知道地方的。如果有什麽問題,你再打電話迴來告訴我。”
付隊長聽了就說好,關興又問:“今兒早晨那個買魚的後來怎麽樣呢?是不是等到送魚來了才買的?”
付隊長說:“他其實就是個喜歡挑刺的大社員(荊州人把喜歡鬧毛的人稱為‘大社員’),進魚行以後,我就說明我們隊裏離複興場有近十裏地,昨兒夜裏又下了雨,肯定送魚來的人還在路上,我把情況又向他講了一遍,他就覺得我把他當了人,後來他就等到快吃早飯的時候,見送魚的還沒有來,就買了一些昨兒的大鰱魚迴去了。”
李世前就說:“如果沒有我們當時在那裏緩和氣氛,沒有您及時給他下場的話,僅憑唐隊長她們兩人,我估計還要出麻煩的。”
“所以,我們一個是要趕緊更換送魚的設備,二個是還要讓他們在接待顧客的時候多說幾句好聽的話,讓買魚的稱心滿意。”付隊長說。
關興說:“是啊,這是雙方的事情,一個要買,一個要賣,隻有把買賣做到大家都喜歡的時候,生意才能成交,才能興旺發達的。”
付隊長看時間不早了,就起身出門迴家去了。
第二天關興和李世前一早就出門往新民大隊去,沿途看到路邊的小麥已經一片焦黃色了,看來馬上就要開鐮收割小麥;遠處水稻田裏新插的早稻秧苗已經蓋住了水稻田,一大早就有人在田埂上巡看田裏的秧苗。關興感到了農村人民公社的活力,心裏就有說不出來的高興勁。
快到新民大隊部的時候,關興說:“這個時候,大隊部可能還沒有來人,我們騎車先到附近生產隊去看看。”李世前就跟在關興的後麵往大隊部旁邊的5隊騎去。
關興他們騎到生產隊的倉庫,就把自行車停下來,裏外找人都沒有看見,關興就覺得有些奇怪了,按照一般生產隊的安排,都是夜裏有人看守倉庫的,早晨倉庫保管員會趕早來開門做事的。
後來他們又在倉庫周邊的農田裏邊轉了一圈,發現他們隊裏種的小麥與別個隊裏的不同,走到田裏去看,才知道小麥早先在雨季就得了病,天晴高溫一來,小麥就全部蔫了,用手一捏麥穗就知道不飽滿。關興心裏想,看來這個隊裏沒把農業技術當迴事,社員群眾就要靠小麥接早的,那小麥減產了,社員不就要餓肚子嗎?
李世前看關興沒有說話,也就不好問他心裏的疑問。關興就主動地對他說:“這個隊裏小麥出了問題,還不知道早稻秧苗怎麽樣呐!”
他們就直接騎車往大隊部去,這時就看到甘支書已經來了。關興他們停好車走進大隊部,甘支書就很驚訝地說:“朱副主任,李同誌,您們這是什麽時候來的?怎麽這麽早啊?”
李世前就迴答說:“我們從公社來的,因為公社下達了要調查各大隊小學校的情況,我們就趕早來了。”
接著李世前就把公社下發的文件和表格都拿了出來,遞給甘支書看。甘支書大致看了一下,就問:“朱副主任,您說怎麽做吧?我來做安排。”
關興說:“我們等會兒就到大隊辦的小學校去看看,您就把這些表格帶上,要學校的校長按照學生的實際人數,把表格填了,我們再迴來要大隊會計填寫全大隊的適齡兒童的數字。”
甘支書說:“那就按照您說的辦吧,這個時候估計小娃們才出門上學去,我們是不是要在這裏等會兒?”
“可以的,那您就大致說說小學生入學的情況吧,因為上麵要求落實‘五七指示’,絕大多數小娃兒都要求上學的,如果是家裏確實有困難,小娃兒不能上學的,還要學校與家裏商量想個辦法的,一句話就是從現在起,新一代的娃兒們不能出現文盲呐。”關興強調說。
甘支書雖然對於小娃們上學的事情一下子不能說得很具體,但是基本的現狀他還是知道的,就說:“現在能夠上學的娃兒估計也就是七成左右吧,我們大隊的小學校各個年級都有,學生人數不是很多,主要問題是家裏娃兒多的,都要大的帶小的,大人要出工不能在家裏照看娃兒;再就是普遍認為女娃兒不需要讀書,讀了書也是人家屋裏的人;還有就是一個學期要交五塊錢的學費,很多家長覺得有五塊錢,還不如買一雙鞋穿呐。”
關興和李世前聽了就一邊記一邊問:“那對於這些錯誤的認識,我們大隊做了哪些思想工作?”
甘支書就說:“對於重點的家庭學校就上門去做了工作,大隊也對於確實交不起學費的娃兒,減免了學費,但是效果還是不很明顯。”
聽到這裏,關興就說:“那我們現在就去學校看看吧,具體學校需要我們幫助解決什麽問題,去了就知道了。”
三個人就一起往大隊小學校走去,路上還能看到有些小學生才往學校去。到了學校,關興就和李世前裏裏外外把教室看了一遍,就看到前一天夜裏下雨還有漏雨的痕跡,而且進了校門的學生也沒有老師組織學習,還在等沒有到的學生。
甘支書把關興他們領進老師的辦公室,看到桌上的鬧鍾已經是十點了,老師也還沒有來全,校長和主任在忙不迭的倒茶水。關興就很和藹地說:“你們先不要管我們,你們先去管學生上課吧。”
關興就問:“你們買了沒有開車的司機怎麽辦?還要請人開迴來嗎?”
付隊長說:“隊裏早就派了個年青小夥子學習去了,就是他在催我們呐。買好了拖拉機就要他直接開迴來了,您有不有時間幫我們聯係一下?”
關興說:“我們明兒要到你們大隊去調查走訪學校的事,你們可以直接去縣農機站買吧,估計那個學開車的娃兒也會知道地方的。如果有什麽問題,你再打電話迴來告訴我。”
付隊長聽了就說好,關興又問:“今兒早晨那個買魚的後來怎麽樣呢?是不是等到送魚來了才買的?”
付隊長說:“他其實就是個喜歡挑刺的大社員(荊州人把喜歡鬧毛的人稱為‘大社員’),進魚行以後,我就說明我們隊裏離複興場有近十裏地,昨兒夜裏又下了雨,肯定送魚來的人還在路上,我把情況又向他講了一遍,他就覺得我把他當了人,後來他就等到快吃早飯的時候,見送魚的還沒有來,就買了一些昨兒的大鰱魚迴去了。”
李世前就說:“如果沒有我們當時在那裏緩和氣氛,沒有您及時給他下場的話,僅憑唐隊長她們兩人,我估計還要出麻煩的。”
“所以,我們一個是要趕緊更換送魚的設備,二個是還要讓他們在接待顧客的時候多說幾句好聽的話,讓買魚的稱心滿意。”付隊長說。
關興說:“是啊,這是雙方的事情,一個要買,一個要賣,隻有把買賣做到大家都喜歡的時候,生意才能成交,才能興旺發達的。”
付隊長看時間不早了,就起身出門迴家去了。
第二天關興和李世前一早就出門往新民大隊去,沿途看到路邊的小麥已經一片焦黃色了,看來馬上就要開鐮收割小麥;遠處水稻田裏新插的早稻秧苗已經蓋住了水稻田,一大早就有人在田埂上巡看田裏的秧苗。關興感到了農村人民公社的活力,心裏就有說不出來的高興勁。
快到新民大隊部的時候,關興說:“這個時候,大隊部可能還沒有來人,我們騎車先到附近生產隊去看看。”李世前就跟在關興的後麵往大隊部旁邊的5隊騎去。
關興他們騎到生產隊的倉庫,就把自行車停下來,裏外找人都沒有看見,關興就覺得有些奇怪了,按照一般生產隊的安排,都是夜裏有人看守倉庫的,早晨倉庫保管員會趕早來開門做事的。
後來他們又在倉庫周邊的農田裏邊轉了一圈,發現他們隊裏種的小麥與別個隊裏的不同,走到田裏去看,才知道小麥早先在雨季就得了病,天晴高溫一來,小麥就全部蔫了,用手一捏麥穗就知道不飽滿。關興心裏想,看來這個隊裏沒把農業技術當迴事,社員群眾就要靠小麥接早的,那小麥減產了,社員不就要餓肚子嗎?
李世前看關興沒有說話,也就不好問他心裏的疑問。關興就主動地對他說:“這個隊裏小麥出了問題,還不知道早稻秧苗怎麽樣呐!”
他們就直接騎車往大隊部去,這時就看到甘支書已經來了。關興他們停好車走進大隊部,甘支書就很驚訝地說:“朱副主任,李同誌,您們這是什麽時候來的?怎麽這麽早啊?”
李世前就迴答說:“我們從公社來的,因為公社下達了要調查各大隊小學校的情況,我們就趕早來了。”
接著李世前就把公社下發的文件和表格都拿了出來,遞給甘支書看。甘支書大致看了一下,就問:“朱副主任,您說怎麽做吧?我來做安排。”
關興說:“我們等會兒就到大隊辦的小學校去看看,您就把這些表格帶上,要學校的校長按照學生的實際人數,把表格填了,我們再迴來要大隊會計填寫全大隊的適齡兒童的數字。”
甘支書說:“那就按照您說的辦吧,這個時候估計小娃們才出門上學去,我們是不是要在這裏等會兒?”
“可以的,那您就大致說說小學生入學的情況吧,因為上麵要求落實‘五七指示’,絕大多數小娃兒都要求上學的,如果是家裏確實有困難,小娃兒不能上學的,還要學校與家裏商量想個辦法的,一句話就是從現在起,新一代的娃兒們不能出現文盲呐。”關興強調說。
甘支書雖然對於小娃們上學的事情一下子不能說得很具體,但是基本的現狀他還是知道的,就說:“現在能夠上學的娃兒估計也就是七成左右吧,我們大隊的小學校各個年級都有,學生人數不是很多,主要問題是家裏娃兒多的,都要大的帶小的,大人要出工不能在家裏照看娃兒;再就是普遍認為女娃兒不需要讀書,讀了書也是人家屋裏的人;還有就是一個學期要交五塊錢的學費,很多家長覺得有五塊錢,還不如買一雙鞋穿呐。”
關興和李世前聽了就一邊記一邊問:“那對於這些錯誤的認識,我們大隊做了哪些思想工作?”
甘支書就說:“對於重點的家庭學校就上門去做了工作,大隊也對於確實交不起學費的娃兒,減免了學費,但是效果還是不很明顯。”
聽到這裏,關興就說:“那我們現在就去學校看看吧,具體學校需要我們幫助解決什麽問題,去了就知道了。”
三個人就一起往大隊小學校走去,路上還能看到有些小學生才往學校去。到了學校,關興就和李世前裏裏外外把教室看了一遍,就看到前一天夜裏下雨還有漏雨的痕跡,而且進了校門的學生也沒有老師組織學習,還在等沒有到的學生。
甘支書把關興他們領進老師的辦公室,看到桌上的鬧鍾已經是十點了,老師也還沒有來全,校長和主任在忙不迭的倒茶水。關興就很和藹地說:“你們先不要管我們,你們先去管學生上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