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的人走完大溝,來到長江的大堤邊,就看到大溝與節製閘已經銜接好了,現在是枯水季節,堤裏堤外兩邊都沒有水,隻是前幾天豆眼湖幹湖的時候,車出來的水流過,能夠看到流水過渠、經過節製閘的痕跡,從這就可以說明排水溝是能起作用的。
再迴頭看到大溝兩邊有社員的勞動,甘支書就要付隊長向公社檢查組的人解說一下。
付隊長說:“我們在工作組朱同誌的幫助下,計劃好了隊裏明年的方案。現在就是在落實呐,那邊高田以前容易積水,朱同誌建議要我們深挖溝、抬高田壟;這邊的低窪地,原來種了水稻經常會泡在水裏,朱同誌就建議要我們挖出水溝,直接通到現在擴寬的大溝;那邊豆眼湖,男勞力正在挖泥巴,朱同誌幫我們設想的是,把湖邊的淺灘抬高、墊平,明年好栽白蓮藕。深水的地方隔成幾個深潭,明年好喂養魚蝦。”
“那你們明年的計劃的目標是什麽呢?”革委會的領導問。
付隊長迴答說:“我們計劃的是:在高田的地方種棉花,在低窪的水稻田裏試種一部分雙季稻,其餘的種植中稻,等明年的雙季稻試種成功以後,就全部種植雙季稻。那邊的豆眼湖就是栽白蓮藕、養魚。”想了想,接著說,“我們隊裏也沒有蠻大的目標,就是爭取摘掉吃返銷糧的帽子。”
革委會的領導聽了就很高興地說:“看來縣裏下派的工作組對你們8隊,是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啊?”
付隊長和甘支書同時說:“是滴噠,沒有工作組的引路,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搞呐。”
最後,一行人來到8隊的倉庫,就要求大家原地休息一會兒,等待會議組織者把人分成四個組,由新民大隊幹部帶路到其他生產隊看看,規定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看完了都到大隊部匯合,開總結會。
這時有人進了8隊的倉庫,看到了堆積在倉庫裏還沒有賣完的魚蝦,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為幹湖的魚賣出去了一多半,還有一兩千斤堆放在倉庫裏,看了的人都感到驚奇不已。
付隊長說:“我們總共從湖裏撈上來了一萬多斤,把我們倉庫的幾間屋子都堆滿了,這些隻是剩下的很少的了,再過幾天就會全部賣完。”
沒有進去看的人,也擠著進去看,如果不是親眼得見的話,哪個能相信,剛才走過的那片豆眼湖裏能出這麽多魚呢!
休息了一會兒,開會的人就分組檢查驗收了,革委會的主要領導走的是大隊部邊上的兩個隊,相比起8隊來,顯然基礎要好,但是變化卻沒有8隊大。根本就沒有社員在田間勞動了,都在家裏忙過年的食物。
到了預定集中的時候,分組的人都陸陸續續來到了大隊部,大家都在小聲議論著檢查驗收的感受。趁著服務人員倒茶水的空隙,革委會的領導就問甘支書:“你們首先要介紹一下新民大隊的基本做法,然後我們公社再進行總結,你做好了準備嗎?”
甘支書說:“我已經做了準備,如果是說得不好就請駐我們大隊工作組的同誌來補充,您說行不行?”革委會主任就同意這樣開會。
總結會開始後,先由甘支書發言。甘支書把自從工作組來了以後,怎樣組織全大隊幹部和社員學習理論講起,特別重點講了朱同誌從前進大隊請來放映隊,輪流給全大隊所有生產隊放映“農業學大寨”的片子,讓幹部、社員都看到了學習理論見行動的路子。再才有我們大隊後麵一步一步的變化。現在全大隊的幹部、社員都認識到了:隻有集體經濟搞好了,群眾才能過上好日子;隻有聽黨的話,齊心協力搞好生產,才能改變新民大隊落後的麵貌。
公社革委會的主任又要關興在會上作了發言,關興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掏出自己的筆記本,說了自己在新民大隊駐隊的三條感受:一是不怕社員群眾的思想落後,就怕領導幹部看不準方向;第二條是領導幹部看準方向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用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幹起來;第三條就是領導幹部必須要要和群眾一起想辦法,讓社員群眾真正感到領導就是他們的貼心人,隻有和群眾打成一片了,我們才能說成為了真正的領導者。
公社革委會主任聽了就帶頭鼓起掌來,加以評價說:“朱關興同誌雖然很年輕,但是能把從荊州地委短訓班學習來的理論、方法,與新民大隊的實情結合起來,特別是讓新民8隊在短時間內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這是很有說服力的。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把剛才朱關興同誌說的幾點感受記下來,對照我們的日常工作想一想,我們做到了些什麽?我們的差距在哪裏?”
接下來就由公社革委會的副主任做了全麵總結,肯定紅旗公社在工作組的幫助下,圓滿完成了學習和落實的工作,並且著重表揚了新民大隊在這項工作中的創造性,特別要求各大隊、生產隊要向新民8隊學習,在新的一年裏,拿出學大寨、見行動的成績來。
最後,由公社革委會主任安排了年前年後的工作,會議就算結束了。大家走出大隊部休息一會兒,等待服務人員調整會議室的座位,擺上餐具,準備吃飯。
這時,公社革委會的主任就走到關興的身邊,詳細問了關興以前的工作經曆、家庭情況。關興就把自己從縣中學讀書、迴鄉勞動、,在前進大隊擔任團支書,後來跟著當時青山公社、現在縣革委會的陳光明同誌搞調研等經曆,簡要地說給公社革委會的主任聽。主任聽了不停地點頭,並且鼓勵關興說:“像你這樣的年青人很少,像你這樣的年輕幹部更少,希望你要不停止地學習,努力地工作,以後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的。”
關興聽了主任的話,激動不已,表示以後會按照主任提出的要求努力學習和工作的。
公社在新民大隊召開的檢查驗收的會議雖然結束了,但是留給新民大隊的幹部和社員群眾的餘響卻還在各人心裏迴蕩著。
再迴頭看到大溝兩邊有社員的勞動,甘支書就要付隊長向公社檢查組的人解說一下。
付隊長說:“我們在工作組朱同誌的幫助下,計劃好了隊裏明年的方案。現在就是在落實呐,那邊高田以前容易積水,朱同誌建議要我們深挖溝、抬高田壟;這邊的低窪地,原來種了水稻經常會泡在水裏,朱同誌就建議要我們挖出水溝,直接通到現在擴寬的大溝;那邊豆眼湖,男勞力正在挖泥巴,朱同誌幫我們設想的是,把湖邊的淺灘抬高、墊平,明年好栽白蓮藕。深水的地方隔成幾個深潭,明年好喂養魚蝦。”
“那你們明年的計劃的目標是什麽呢?”革委會的領導問。
付隊長迴答說:“我們計劃的是:在高田的地方種棉花,在低窪的水稻田裏試種一部分雙季稻,其餘的種植中稻,等明年的雙季稻試種成功以後,就全部種植雙季稻。那邊的豆眼湖就是栽白蓮藕、養魚。”想了想,接著說,“我們隊裏也沒有蠻大的目標,就是爭取摘掉吃返銷糧的帽子。”
革委會的領導聽了就很高興地說:“看來縣裏下派的工作組對你們8隊,是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啊?”
付隊長和甘支書同時說:“是滴噠,沒有工作組的引路,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搞呐。”
最後,一行人來到8隊的倉庫,就要求大家原地休息一會兒,等待會議組織者把人分成四個組,由新民大隊幹部帶路到其他生產隊看看,規定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看完了都到大隊部匯合,開總結會。
這時有人進了8隊的倉庫,看到了堆積在倉庫裏還沒有賣完的魚蝦,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為幹湖的魚賣出去了一多半,還有一兩千斤堆放在倉庫裏,看了的人都感到驚奇不已。
付隊長說:“我們總共從湖裏撈上來了一萬多斤,把我們倉庫的幾間屋子都堆滿了,這些隻是剩下的很少的了,再過幾天就會全部賣完。”
沒有進去看的人,也擠著進去看,如果不是親眼得見的話,哪個能相信,剛才走過的那片豆眼湖裏能出這麽多魚呢!
休息了一會兒,開會的人就分組檢查驗收了,革委會的主要領導走的是大隊部邊上的兩個隊,相比起8隊來,顯然基礎要好,但是變化卻沒有8隊大。根本就沒有社員在田間勞動了,都在家裏忙過年的食物。
到了預定集中的時候,分組的人都陸陸續續來到了大隊部,大家都在小聲議論著檢查驗收的感受。趁著服務人員倒茶水的空隙,革委會的領導就問甘支書:“你們首先要介紹一下新民大隊的基本做法,然後我們公社再進行總結,你做好了準備嗎?”
甘支書說:“我已經做了準備,如果是說得不好就請駐我們大隊工作組的同誌來補充,您說行不行?”革委會主任就同意這樣開會。
總結會開始後,先由甘支書發言。甘支書把自從工作組來了以後,怎樣組織全大隊幹部和社員學習理論講起,特別重點講了朱同誌從前進大隊請來放映隊,輪流給全大隊所有生產隊放映“農業學大寨”的片子,讓幹部、社員都看到了學習理論見行動的路子。再才有我們大隊後麵一步一步的變化。現在全大隊的幹部、社員都認識到了:隻有集體經濟搞好了,群眾才能過上好日子;隻有聽黨的話,齊心協力搞好生產,才能改變新民大隊落後的麵貌。
公社革委會的主任又要關興在會上作了發言,關興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掏出自己的筆記本,說了自己在新民大隊駐隊的三條感受:一是不怕社員群眾的思想落後,就怕領導幹部看不準方向;第二條是領導幹部看準方向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用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幹起來;第三條就是領導幹部必須要要和群眾一起想辦法,讓社員群眾真正感到領導就是他們的貼心人,隻有和群眾打成一片了,我們才能說成為了真正的領導者。
公社革委會主任聽了就帶頭鼓起掌來,加以評價說:“朱關興同誌雖然很年輕,但是能把從荊州地委短訓班學習來的理論、方法,與新民大隊的實情結合起來,特別是讓新民8隊在短時間內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這是很有說服力的。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把剛才朱關興同誌說的幾點感受記下來,對照我們的日常工作想一想,我們做到了些什麽?我們的差距在哪裏?”
接下來就由公社革委會的副主任做了全麵總結,肯定紅旗公社在工作組的幫助下,圓滿完成了學習和落實的工作,並且著重表揚了新民大隊在這項工作中的創造性,特別要求各大隊、生產隊要向新民8隊學習,在新的一年裏,拿出學大寨、見行動的成績來。
最後,由公社革委會主任安排了年前年後的工作,會議就算結束了。大家走出大隊部休息一會兒,等待服務人員調整會議室的座位,擺上餐具,準備吃飯。
這時,公社革委會的主任就走到關興的身邊,詳細問了關興以前的工作經曆、家庭情況。關興就把自己從縣中學讀書、迴鄉勞動、,在前進大隊擔任團支書,後來跟著當時青山公社、現在縣革委會的陳光明同誌搞調研等經曆,簡要地說給公社革委會的主任聽。主任聽了不停地點頭,並且鼓勵關興說:“像你這樣的年青人很少,像你這樣的年輕幹部更少,希望你要不停止地學習,努力地工作,以後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的。”
關興聽了主任的話,激動不已,表示以後會按照主任提出的要求努力學習和工作的。
公社在新民大隊召開的檢查驗收的會議雖然結束了,但是留給新民大隊的幹部和社員群眾的餘響卻還在各人心裏迴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