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大隊的土石方工程確實完成得很快,成了全縣沙牛湖水利工地的一麵紅旗。
荊州地委李副主任迴到荊州後,向地區革委會作了匯報,並要秘書把鬆河縣團部整理的先進材料遞交到了省裏,荊州地委加上批語:鬆河縣青山公社前進大隊是一麵鮮豔的紅旗,請湖北省領導核實後加以表揚。
就在前進大隊水利工段堤壩準備完工的時候,《湖北日報》派來了記者采訪前進大隊的先進典型事跡。縣裏宣傳部的同誌領著記者,來到前進大隊的工段上,起先大家還不知道,那天刮了風,風沙刮得人眼睛都睜不開,有些大隊的民工都歇著了,隻有前進大隊還在風沙中挖土、運土,而且大隊的廣播裏還在播放著樣板戲的唱段《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鬆》,風聲、廣播聲合著民工互相招唿呐喊的聲音,讓記者看到了難得的一幕。文字記者在采訪本上不停地記錄著,攝影記者用照相機、攝影機在不停拍攝著。可是前進大隊從幹部到民工誰也不知道,等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就到了工地上吃中午飯時,為頭的記者就要求縣宣傳部長帶著他們來到了前進大隊的連部工棚。
關興一看進來了四五個人,一個也不認識,就客氣地問:“您們是不是走錯地方,今天風沙很大,縣團部離我們這裏還有四裏多路,如果你們不知道路的話,我可以帶你們去。長鎖書記到其他生產隊的工棚去了還沒有迴來。”
縣宣傳部長說:“你是前進大隊的幹部嗎?我們是縣裏帶領《湖北日報》記者來采訪你們的。”
關興一聽有些緊張了,省報記者來前進大隊采訪,怎麽區裏、公社都沒有提前給我們露個消息呢!他就一麵給來人搬凳子、到茶水,一麵要放映員趕快去找長鎖書記迴來。
省報記者並沒有閑著,就用照相機和攝影機把圩堤上前進大隊的一溜十幾個工棚拍攝了一遍,還到離大隊部工棚最近的幾個工棚去拍攝,文字記者在和吃飯的民工聊天,問他們一天運多少方土石方?家裏人的生活是怎樣安排的?工地上的飯菜是不是能吃飽?工地上的菜蔬、糧食是不是能及時供應?
民工們因為有生產隊的生活保障,家裏也不用愁,所以就按照實情迴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把民工的情況了解清楚了,就又迴到前進大隊連部工棚,這時長鎖書記也就迴來了。聽了關興介紹棚裏陌生的四五個人的來曆,長鎖書記一麵和大家握手,一麵說:“感謝上級領導對我們前進大隊民工的關懷,我們隻是做了我們分內的任務,離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接著長鎖書記就對宣傳部長說:“現在是吃中午飯的時候,我們連部也沒有準備什麽特別的飯菜,就請你們幾位在我們連部進餐,也表達領導對我們前進大隊的鼓勵吧。”
宣傳部長看了看省報記者,就說:“那好吧,縣團部本來是安排了中午飯的,既然來了我們就隻當與你們同吃、同勞動的體驗吧。”
剛才省報記者已經在其他生產隊的工棚看到了民工們的生活,覺得在水利工地能吃到葷素搭配的飯菜就很不錯了。現在看到連部食堂端出來的飯菜也和生產隊的飯菜差不多,就向長鎖書記提問:“朱支書,你們的民工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這樣的飯菜?”
長鎖書記說:“是的,我們專門組織了一個運輸隊,每天都有拖拉機向工地運送蔬菜和糧食的。”
“那你們這些蔬菜和糧食是從哪裏來的?是各家各戶搜集來的,還是各生產隊自己組織的?”記者問。
長鎖書記說:“我們前進大隊這幾年生產發展得很快,集體的經濟也比開始辦人民公社那幾年壯大了不少,現在每個生產隊除了賣公糧、完成水費外,集體的餘糧就足夠支付這些額外的開支的了。”
宣傳部長就有些驚訝,說:“聽說有些公社的生產隊到了秋收後,就沒有多少餘糧了,你們是怎麽做到這麽富足的呢?”
長鎖書記就把這幾年狠抓農業生產,特別是今年大力推廣水稻矮稈良種試種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並且告訴記者:“我們前進大隊僅早稻一季產量就過了黃河,這是區裏陳光明同誌在雙搶的現場監督驗收過的。”
記者急著問:“那你們前進大隊全年兩季稻是什麽情況?”
“全年兩季稻最好的生產隊畝產就有上千斤,平均起來全大隊畝產跨長江吧。”長鎖書記迴答說。
飯菜端上來了,長鎖就要求大家趕快吃飯吧,因為天氣很冷,不抓緊吃飯菜就涼了。
關興看著幾個記者端著飯碗吃的有滋有味,心裏就覺得踏實了。雖然前進大隊沒有什麽弄虛作假的地方,但是畢竟人家省報記者從老遠的省城來,還是要認真接待的嘛。
吃完飯,記者就又問了一些前進大隊後勤供應的情況,長鎖書記就按照先前開會的決定,把大隊要求成立三個專門小組——一線工地領導小組、宣傳報道服務小組和後勤保障小組一一向記者匯報了。
過了幾天,記者們又來了,這次來的人中有兩個是專門攝製新聞紀錄片的。宣傳部長就告訴長鎖書記說:“上次省報記者采訪了你們的典型事跡,馬上就要在《湖北日報》上報道出來。這次是中央新聞紀錄片駐湖北的記者站,要專門為你們攝製一輯新聞紀錄片,就像你們經常看到的新聞紀錄片一樣,要讓全國的電影觀眾都能看到,我們湖北省荊州地區鬆河縣青山公社前進大隊,是怎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為湖北人民的先進典型的。”
長鎖書記雖然也經曆過縣裏的現場會,公社的表揚什麽的,但是像這樣直接攝成電影讓全國人看,這還是頭一次,他在心裏想:估計鬆河縣裏的領導都還沒有遇到過吧。
荊州地委李副主任迴到荊州後,向地區革委會作了匯報,並要秘書把鬆河縣團部整理的先進材料遞交到了省裏,荊州地委加上批語:鬆河縣青山公社前進大隊是一麵鮮豔的紅旗,請湖北省領導核實後加以表揚。
就在前進大隊水利工段堤壩準備完工的時候,《湖北日報》派來了記者采訪前進大隊的先進典型事跡。縣裏宣傳部的同誌領著記者,來到前進大隊的工段上,起先大家還不知道,那天刮了風,風沙刮得人眼睛都睜不開,有些大隊的民工都歇著了,隻有前進大隊還在風沙中挖土、運土,而且大隊的廣播裏還在播放著樣板戲的唱段《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鬆》,風聲、廣播聲合著民工互相招唿呐喊的聲音,讓記者看到了難得的一幕。文字記者在采訪本上不停地記錄著,攝影記者用照相機、攝影機在不停拍攝著。可是前進大隊從幹部到民工誰也不知道,等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就到了工地上吃中午飯時,為頭的記者就要求縣宣傳部長帶著他們來到了前進大隊的連部工棚。
關興一看進來了四五個人,一個也不認識,就客氣地問:“您們是不是走錯地方,今天風沙很大,縣團部離我們這裏還有四裏多路,如果你們不知道路的話,我可以帶你們去。長鎖書記到其他生產隊的工棚去了還沒有迴來。”
縣宣傳部長說:“你是前進大隊的幹部嗎?我們是縣裏帶領《湖北日報》記者來采訪你們的。”
關興一聽有些緊張了,省報記者來前進大隊采訪,怎麽區裏、公社都沒有提前給我們露個消息呢!他就一麵給來人搬凳子、到茶水,一麵要放映員趕快去找長鎖書記迴來。
省報記者並沒有閑著,就用照相機和攝影機把圩堤上前進大隊的一溜十幾個工棚拍攝了一遍,還到離大隊部工棚最近的幾個工棚去拍攝,文字記者在和吃飯的民工聊天,問他們一天運多少方土石方?家裏人的生活是怎樣安排的?工地上的飯菜是不是能吃飽?工地上的菜蔬、糧食是不是能及時供應?
民工們因為有生產隊的生活保障,家裏也不用愁,所以就按照實情迴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把民工的情況了解清楚了,就又迴到前進大隊連部工棚,這時長鎖書記也就迴來了。聽了關興介紹棚裏陌生的四五個人的來曆,長鎖書記一麵和大家握手,一麵說:“感謝上級領導對我們前進大隊民工的關懷,我們隻是做了我們分內的任務,離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接著長鎖書記就對宣傳部長說:“現在是吃中午飯的時候,我們連部也沒有準備什麽特別的飯菜,就請你們幾位在我們連部進餐,也表達領導對我們前進大隊的鼓勵吧。”
宣傳部長看了看省報記者,就說:“那好吧,縣團部本來是安排了中午飯的,既然來了我們就隻當與你們同吃、同勞動的體驗吧。”
剛才省報記者已經在其他生產隊的工棚看到了民工們的生活,覺得在水利工地能吃到葷素搭配的飯菜就很不錯了。現在看到連部食堂端出來的飯菜也和生產隊的飯菜差不多,就向長鎖書記提問:“朱支書,你們的民工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這樣的飯菜?”
長鎖書記說:“是的,我們專門組織了一個運輸隊,每天都有拖拉機向工地運送蔬菜和糧食的。”
“那你們這些蔬菜和糧食是從哪裏來的?是各家各戶搜集來的,還是各生產隊自己組織的?”記者問。
長鎖書記說:“我們前進大隊這幾年生產發展得很快,集體的經濟也比開始辦人民公社那幾年壯大了不少,現在每個生產隊除了賣公糧、完成水費外,集體的餘糧就足夠支付這些額外的開支的了。”
宣傳部長就有些驚訝,說:“聽說有些公社的生產隊到了秋收後,就沒有多少餘糧了,你們是怎麽做到這麽富足的呢?”
長鎖書記就把這幾年狠抓農業生產,特別是今年大力推廣水稻矮稈良種試種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並且告訴記者:“我們前進大隊僅早稻一季產量就過了黃河,這是區裏陳光明同誌在雙搶的現場監督驗收過的。”
記者急著問:“那你們前進大隊全年兩季稻是什麽情況?”
“全年兩季稻最好的生產隊畝產就有上千斤,平均起來全大隊畝產跨長江吧。”長鎖書記迴答說。
飯菜端上來了,長鎖就要求大家趕快吃飯吧,因為天氣很冷,不抓緊吃飯菜就涼了。
關興看著幾個記者端著飯碗吃的有滋有味,心裏就覺得踏實了。雖然前進大隊沒有什麽弄虛作假的地方,但是畢竟人家省報記者從老遠的省城來,還是要認真接待的嘛。
吃完飯,記者就又問了一些前進大隊後勤供應的情況,長鎖書記就按照先前開會的決定,把大隊要求成立三個專門小組——一線工地領導小組、宣傳報道服務小組和後勤保障小組一一向記者匯報了。
過了幾天,記者們又來了,這次來的人中有兩個是專門攝製新聞紀錄片的。宣傳部長就告訴長鎖書記說:“上次省報記者采訪了你們的典型事跡,馬上就要在《湖北日報》上報道出來。這次是中央新聞紀錄片駐湖北的記者站,要專門為你們攝製一輯新聞紀錄片,就像你們經常看到的新聞紀錄片一樣,要讓全國的電影觀眾都能看到,我們湖北省荊州地區鬆河縣青山公社前進大隊,是怎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為湖北人民的先進典型的。”
長鎖書記雖然也經曆過縣裏的現場會,公社的表揚什麽的,但是像這樣直接攝成電影讓全國人看,這還是頭一次,他在心裏想:估計鬆河縣裏的領導都還沒有遇到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