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小食物是五花八門的,有的是炒熟了豌豆,有的是幾隻小菱角,有的是小甜瓜,有的是小餅幹,最不濟也得有幾個飯團子,或是用一個小瓶子裝點炒麵。


    當然炒麵也很有講究的,有的炒麵是大麥炒熟以後磨成的,就比較一般;有的炒麵是小麥炒熟以後磨的麵,那就很細膩了;最好的炒麵要數用糯米炒熟後磨成麵,荊州人叫做仙米子麵( “仙米子”它是與“陰米子”相對的一種不同的做法)。


    一般仙米子麵食用是加豬油、紅糖,再用熱水衝調成糊糊了吃。可是學生在學校就沒有家裏的那個條件,就隻能把瓶子打開,倒一點在手心,再往嘴裏喂。就是在這一開、一倒、一喂的過程中,那個香味的影響力是傳播特別快的。如果是在教室裏的話,就可以彌漫整個教室,如果是在樹蔭下或是球台邊,那就引得大家扭頭尋找這香味的來源、方向,並在心裏仔細辨別這種香味的小食物屬於什麽東西。


    雖然那個時候物質條件差,但是農村家庭會用夏秋收獲到的糧食,千方百計地把它們做成可口的食物的,除非家裏人口多,家裏的主要婦女不會製作,那就另當別論了。


    能成為交換分享食物的同學,那也是有些講究的。比如同是男生,喜歡打乒乓球,或者喜歡打籃球,或者喜歡看小說,再比如同是女生,喜歡跳繩,或是喜歡唱歌,或是喜歡在一起互相紮辮子,隻要有相同的喜好,就可以在一起分享小食物,再做他們或她們喜歡的事情。


    也有男女生相好的,一般是同一個村子、或是親友關係的,因此這種在學校生成的原始的關係,要比一個家庭的弟兄姐妹都還要記憶深刻,都還要影響長遠。


    吃過飯了,帶班的李老師就來到關和的課桌邊,對關和說:“朱關和,你們朱家鋪的朱巧玲,好像沒來呀?”


    關和說:“我今天上學的時候去約她,她說她家裏有事不能來了,要我給您帶個話、請個假呐。”


    “那她明天會來嗎?”李老師問。


    “這個我可不知道,我迴去問問她吧。”關和迴答。


    放學迴家,關和就把李老師問她為什麽沒有上學的事,告訴了巧玲。


    巧玲說:“你怎麽替我說的呢?”


    “我說你家裏有事,要我幫著向老師請個假。”關和說。


    “那李老師不是還要指望我哪天去嗎?你為什麽不直接跟老師說,就說我不去了。”


    “我想那樣說,是不是太讓老師難受了。”


    “這有什麽難受的呢?你想我們開始的兩個班,現在一個班的人數都不到了,那些老師不天天處在難受中嗎?我看他們一個個都還好好的嘛。”巧玲好像總結似的說。


    “那李老師問你幾時去?我怎麽替你迴答?”關和問。


    “你就說,我不願意上學了,因為天天開門辦事,幫人家生產隊收稻穀、撿棉花,沒有意思。你就直接說。”巧玲語氣很決斷。


    關和聽了就好像心裏很不舒服,剛才他對巧玲說,老師聽說學生不上學心裏會很難受,其實就是他關和心裏站在老師的角度,覺得很難受的表現。他也沒有什麽話再好勸巧玲,就隻是點點頭離開迴家去。


    正好他姆媽翠英出來找他迴去吃晚飯,翠英就問關和:“你又去找巧玲說她上學的事了?”


    “是的,今天李老師專門向我問了巧玲為什麽沒上學的事,要我迴來問清楚巧玲的情況,明天上學去告訴他。”關和迴答說。


    “那巧玲是怎麽講的?她該不會說她要在家做家務吧。”翠英問。


    “她還能怎麽說呢?她就是要我直接迴話:她再也不去了,因為她不願意天天開門辦學,去幫別的生產隊收稻穀、撿棉花。”


    “現在也真是的,有書讀卻不讀,不是學校不要學生,而是學生不要學校!”翠英很感歎地說。


    “是啊,我們前進8隊有個小學同學,因為沒有被貧下中農推薦上,每天我們經過他的門前,他都會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們。為什麽就有人推薦上了不去,有人沒推薦上卻想去?”關和還在想他沒有搞明白的問題。


    關和吃了晚飯就看書去了,翠英還得要等關興迴來才能收拾灶間。今天關興迴來很遲,進門就問關和迴來沒有。


    關和聽到了就從裏屋走出來,說:“我每天放學還是有準點的,早就迴來了。哥哥,你有什麽事找我嗎??”


    “當然是有事找你啊,縣裏已經下了文件:要在元旦搞全縣樣板戲比賽匯演,區裏和公社都問到我們前進大隊的宣傳隊還能不能演出,我當時沒有直接迴答,我說要了解一下再迴話。”


    關興說完看著關和,“我就是問你和巧玲,你們能不能一邊上學,一邊在大隊部訓練以前的選段,元旦時好代表我們前進大隊去縣裏參加表演呢?”


    關和想了想說:“我是沒有問題,巧玲已經沒去上學了,我想她就更是沒有問題了。”


    關興的臉上立刻就露出了喜悅之色,連連說:“這就好,這就好,還是要靠子弟兵才能打頭陣呢!”


    翠英從灶間裏把熱好的飯菜給關興端出來,聽關興最後一句話,沒搞明白,怎麽就講打仗去了呢?


    關興就告訴翠英說:“縣裏下文件要元旦節舉行全縣樣板戲比賽匯演,區裏、公社希望我們前進大隊的宣傳隊能作為代表隊,去參加比賽。我就問關和他們是不是能一邊上學,一邊在大隊部訓練,到了元旦節作為前進大隊的宣傳隊去比賽。關和認為可以,聽說巧玲已經沒去上學了。您說我們的前進大隊宣傳隊的事情不就成了嗎?”


    翠英聽了是一喜一憂,喜的是關興有了辦事的能力,憂的是巧玲不讀書了,這就再也沒有辦法了。她爹爹、姆媽好像也沒有把這當迴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