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胡理想就說:“我們雖然是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但是希望大隊和生產隊還要想到我們的情況:我們是離開家、不會做生活,不會做農活的年青娃兒,希望隊裏要有人專門幫助我們,指導和教育我們。”
長鎖就把他說的要點記在筆記本上,接著下一個洪文華說:“我和蔡宏斌一起做了對不起社員的事,希望隊裏幹部和社員們不要把我們看作是遊手好閑的人。”
朱家鋪的熊彬英說:“我上次下雨天,夜裏因為上廁所鬧病了,感謝翠英嬸幫我料理,感謝隊裏安排關興他們把我及時抬到衛生院去看病。”
關春紅說:“我們隊裏幹部對我們幾個知青,就像自家娃兒一樣看待,我們大家都從內心裏很感動。”
三隊的隊長聽了知青們的發言,就想到了自個兒隊裏的問題,說:“大隊把五個男知青放到我們隊裏,是對我們三隊的信任,但是我們對上麵的政策和要求領會得不好,認為隻要給他們房子住,給他們提供生活用品,能安排他們做事就行了。經過這幾個月的事情,我感到我們完全是沒有盡到的責任,我們以後也要把知青當做我們的娃兒一樣看待。”
長鎖聽了,就覺得大家都說得很好,因為他是從朱家鋪來的,朱家鋪是怎樣對待四個女知青的,他心裏很清楚,就要翠英說說朱家鋪的做法。
翠英就按照長鎖的要求,把朱家鋪村從接待四個女知青的第一天說起,如何安排人專門打掃衛生,如何幫她們安置床鋪,如何教她們做第一頓飯,如何安排年紀大的婦女社員教她們做一個月的飯,如何組織她們整菜園、種菜,出現了問題又是如何幫她們一點點解決的。雖然翠英講的是實情,但是在三隊的幹部聽了,就像是在做經驗介紹一樣,一邊聽還在一邊認真地記著筆記。
長鎖看到會議上大家要說的話都說得差不多了,就說:“今天這個會雖然還有人沒有到,但是到了的人都能圍繞會議的要求說,我聽了很受啟發。”
接著就翻看著筆記本說:“我想我們以後要做好這樣幾點:一是隊裏要把知青生活上的困難,像對待我們自家的娃兒一樣解決好;二是隊裏要專門安排好知青生活和生產的老師;三是凡是過年、過節要安排好知青們探親、留守的事情;四是生產隊要及時把你們發現了、又不能解決的問題告訴我們。”想了想又說,“我們生產隊、大隊也要想些怎樣發揮知青們的作用的辦法,讓他們的特長發揮出來。”
知青們聽了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翠英在旁邊感到心裏很高興,因為她對女知青們的關心,得到了知青們的認可。也認為長鎖說的最後一點很重要,他們這些知青都是讀了中學的娃兒,如果有哪個能像讓關興做事一樣,有人引導著做,那這些娃兒們不就有了奔頭了嗎?
想到這裏,翠英就接過長鎖的話說:“我感到朱支書的話對我啟發很大,我們迴去以後要向隊長建議:在隊裏社員大會上,讓知青們教我們社員唱革命歌曲,還可以教社員家裏沒有上學的孩子認字。”頓了頓說,“其實,知青們勞動不是主要的,他們隻要學會就行了,就像朱支書說的,如果他們把特長發揮出來,就比在隊裏種田更有效果。”
大家聽了翠英的發言,都鼓起掌來。長鎖說:“如果是像翠英同誌說的那樣,我們兩個隊裏的知青就成了寶貝了,其他隊裏沒有住知青,他們還會羨慕得不行呢!”
最後長鎖就要求八個知青留下來,大隊部準備了中午飯的,一起在大隊部吃飯了再迴生產隊去,主要是彌補上次中秋節大隊的失誤。
後來公社專管知青安置工作的知青辦公室來人,了解大隊落實知青政策的情況,前進大隊的做法,當場就受到了知青辦主任的肯定,並說要把前進大隊的做法匯報上去。
這年的秋季,公社按照上麵的要求,把原來的公社中心小學辦成了第一所農村中學。關和他們很幸運地成為了第一批被貧下中農推薦的學生,老師也是剛從中學畢業的、迴鄉知青當中選拔的。開學一個多月後,旺生也就是朱長學,也被選拔到公社中學去教農業技術這門課了。
隊裏的手扶拖拉機就由長恆接手開,關興就按照文迎隊長和他姆媽的要求,在每次開社員大隊前,都請一個知青給社員教唱一支革命歌曲。長恆特別積極,因為以前他就恨自己沒有上學,就怕跟這些讀了書的知青們在一起說話,現在他也參加了隊裏組織的、沒有讀過書的、大小娃兒們的掃盲班。這些知青就是他們的老師,好多社員還請知青到他們家裏做客,有時候遇到兩家同時請,知青還要分開去的情況呐。
過了一段時間,上麵要落實五七指示的精神,大隊也要擴大辦小學的規模,要動員社員家裏沒有把娃兒們送到學校的,都把娃兒們送到學校去。這樣一來,學校的校舍就少了,老師也很缺。大隊就要求朱家鋪和三隊,把知青中做事認真,表現好的知青推薦到大隊小學去教課。首先推薦的就是胡理想、熊彬英、胡麗芳三個人,雖然他們去教課也是大娃兒帶小娃兒,但是對於沒有選上的其他知青來說,就有些壓力了。因為無論現在做什麽事是一迴事,畢竟貧下中農推薦去做大隊小學校的老師,那就是表現很好的了,以後如果有什麽機會,那不就要讓他們優先嗎?所以這樣一來,知青之間也有了一個暗著使勁,努力表現的心理了。
後來大隊又要擴大醫務室,而且這次是要由縣裏培訓一些赤腳醫生,所以大隊首先考慮的就是這些讀了書的知識青年。
男生中就選了蔡宏斌,女生中就選了關春紅,大隊的想法是:他們都是武漢的知青,畢竟比荊州和縣城的知青,要見多識廣,培訓起來肯定要容易一些,以後如果再有需要,那就再找其他的知識青年。
長鎖就把他說的要點記在筆記本上,接著下一個洪文華說:“我和蔡宏斌一起做了對不起社員的事,希望隊裏幹部和社員們不要把我們看作是遊手好閑的人。”
朱家鋪的熊彬英說:“我上次下雨天,夜裏因為上廁所鬧病了,感謝翠英嬸幫我料理,感謝隊裏安排關興他們把我及時抬到衛生院去看病。”
關春紅說:“我們隊裏幹部對我們幾個知青,就像自家娃兒一樣看待,我們大家都從內心裏很感動。”
三隊的隊長聽了知青們的發言,就想到了自個兒隊裏的問題,說:“大隊把五個男知青放到我們隊裏,是對我們三隊的信任,但是我們對上麵的政策和要求領會得不好,認為隻要給他們房子住,給他們提供生活用品,能安排他們做事就行了。經過這幾個月的事情,我感到我們完全是沒有盡到的責任,我們以後也要把知青當做我們的娃兒一樣看待。”
長鎖聽了,就覺得大家都說得很好,因為他是從朱家鋪來的,朱家鋪是怎樣對待四個女知青的,他心裏很清楚,就要翠英說說朱家鋪的做法。
翠英就按照長鎖的要求,把朱家鋪村從接待四個女知青的第一天說起,如何安排人專門打掃衛生,如何幫她們安置床鋪,如何教她們做第一頓飯,如何安排年紀大的婦女社員教她們做一個月的飯,如何組織她們整菜園、種菜,出現了問題又是如何幫她們一點點解決的。雖然翠英講的是實情,但是在三隊的幹部聽了,就像是在做經驗介紹一樣,一邊聽還在一邊認真地記著筆記。
長鎖看到會議上大家要說的話都說得差不多了,就說:“今天這個會雖然還有人沒有到,但是到了的人都能圍繞會議的要求說,我聽了很受啟發。”
接著就翻看著筆記本說:“我想我們以後要做好這樣幾點:一是隊裏要把知青生活上的困難,像對待我們自家的娃兒一樣解決好;二是隊裏要專門安排好知青生活和生產的老師;三是凡是過年、過節要安排好知青們探親、留守的事情;四是生產隊要及時把你們發現了、又不能解決的問題告訴我們。”想了想又說,“我們生產隊、大隊也要想些怎樣發揮知青們的作用的辦法,讓他們的特長發揮出來。”
知青們聽了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翠英在旁邊感到心裏很高興,因為她對女知青們的關心,得到了知青們的認可。也認為長鎖說的最後一點很重要,他們這些知青都是讀了中學的娃兒,如果有哪個能像讓關興做事一樣,有人引導著做,那這些娃兒們不就有了奔頭了嗎?
想到這裏,翠英就接過長鎖的話說:“我感到朱支書的話對我啟發很大,我們迴去以後要向隊長建議:在隊裏社員大會上,讓知青們教我們社員唱革命歌曲,還可以教社員家裏沒有上學的孩子認字。”頓了頓說,“其實,知青們勞動不是主要的,他們隻要學會就行了,就像朱支書說的,如果他們把特長發揮出來,就比在隊裏種田更有效果。”
大家聽了翠英的發言,都鼓起掌來。長鎖說:“如果是像翠英同誌說的那樣,我們兩個隊裏的知青就成了寶貝了,其他隊裏沒有住知青,他們還會羨慕得不行呢!”
最後長鎖就要求八個知青留下來,大隊部準備了中午飯的,一起在大隊部吃飯了再迴生產隊去,主要是彌補上次中秋節大隊的失誤。
後來公社專管知青安置工作的知青辦公室來人,了解大隊落實知青政策的情況,前進大隊的做法,當場就受到了知青辦主任的肯定,並說要把前進大隊的做法匯報上去。
這年的秋季,公社按照上麵的要求,把原來的公社中心小學辦成了第一所農村中學。關和他們很幸運地成為了第一批被貧下中農推薦的學生,老師也是剛從中學畢業的、迴鄉知青當中選拔的。開學一個多月後,旺生也就是朱長學,也被選拔到公社中學去教農業技術這門課了。
隊裏的手扶拖拉機就由長恆接手開,關興就按照文迎隊長和他姆媽的要求,在每次開社員大隊前,都請一個知青給社員教唱一支革命歌曲。長恆特別積極,因為以前他就恨自己沒有上學,就怕跟這些讀了書的知青們在一起說話,現在他也參加了隊裏組織的、沒有讀過書的、大小娃兒們的掃盲班。這些知青就是他們的老師,好多社員還請知青到他們家裏做客,有時候遇到兩家同時請,知青還要分開去的情況呐。
過了一段時間,上麵要落實五七指示的精神,大隊也要擴大辦小學的規模,要動員社員家裏沒有把娃兒們送到學校的,都把娃兒們送到學校去。這樣一來,學校的校舍就少了,老師也很缺。大隊就要求朱家鋪和三隊,把知青中做事認真,表現好的知青推薦到大隊小學去教課。首先推薦的就是胡理想、熊彬英、胡麗芳三個人,雖然他們去教課也是大娃兒帶小娃兒,但是對於沒有選上的其他知青來說,就有些壓力了。因為無論現在做什麽事是一迴事,畢竟貧下中農推薦去做大隊小學校的老師,那就是表現很好的了,以後如果有什麽機會,那不就要讓他們優先嗎?所以這樣一來,知青之間也有了一個暗著使勁,努力表現的心理了。
後來大隊又要擴大醫務室,而且這次是要由縣裏培訓一些赤腳醫生,所以大隊首先考慮的就是這些讀了書的知識青年。
男生中就選了蔡宏斌,女生中就選了關春紅,大隊的想法是:他們都是武漢的知青,畢竟比荊州和縣城的知青,要見多識廣,培訓起來肯定要容易一些,以後如果再有需要,那就再找其他的知識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