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關興把情況通報弄完,已經是吃中飯的時候了。陳光明同誌就說:“我們去吃飯吧,下午我們還要去沒去過的最後一個大隊看看。”


    關興跟著陳同誌來到食堂,簡單吃了午飯,迴到辦公室休息了一下,就出門了。


    今天去的是靠近公安縣邊界的紅星大隊,關興以前隻是上學的時候經過那裏,具體各小隊的分布不很清楚。在路上,陳光明同誌就事先向他說了紅星大隊的具體位置。


    陳同誌說:“這個紅星大隊,與公安縣的窯星大隊是近鄰,隻是因為一條洈水把他們分開了,所以在行政區劃上就把他們分成了兩個縣的交界。”


    關興說:“那不我們走過紅星大隊,就到了公安縣嗎?”


    “是的,就像我們走過南大山就到了湖南澧縣一樣,這也是我們鬆河縣的特點,荊州的最南邊嘛,所以我們青山公社做得好不好,就直接讓人看到荊州地區的情況呐。”


    關興聽到陳同誌這樣說,又感到了他和一般幹部的不同。雖然他隻是一個公社的副主任,但是他想到的是他的工作與整個荊州地區的關係。


    走了大概四五裏地,就進入了紅星大隊的範圍。陳同誌說:“我們先不到他們的大隊部去,先去看看洈水邊上的紅星7隊。”陳同誌也沒有說為什麽要先去那個小隊看看。


    關興跟著陳同誌繼續往前走,就穿過幾片連戶的竹林。這裏因為以前經常鬧水災,所以每戶人家建房子時,首先是挑土壘個高高的土台子,再就是等房子建好後,在房前屋後栽上竹子。因為竹子在這裏長得很好,還不怕水澇,所以既能起到保護房屋台基的作用,又能成為維修房屋的材料,還可以加工成竹篾用具。以前關興在書上讀到的詩文中,是把竹子描繪成文雅高潔的雅士,但是現在看到竹子成了各家農戶遮風擋雨、添補家用的實用材料,就感到還是農民實在,他們為了生存和生活才選擇栽種竹子。


    經過連片的竹林,關興眼前就看到了一條彎曲斜橫著的大堤,想必這就是陳同誌說的洈水大堤了。


    關興跟著陳同誌來到大堤上,再看來路上的紅星大隊和第7小隊,就明白了這個小隊的重要,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是洈水的邊沿。有洪水的時候,他們首先要麵臨危險;幹旱時,他們就是爭搶水源的第一線。


    關興看到在大堤拐彎的地方,修了一道比較寬大的護壩,護壩的基礎是用石頭壘成的。而且在護壩的旁邊修了一個水閘,一看就知道這是起防洪抗澇作用的。


    陳同誌引著關興來到護壩邊上,看了看洈水的水位,又到水閘邊上下看看。


    這時就見到有個人坐在水閘的陰涼處休息,陳同誌就走近那個人的身邊,小聲咳了一下。那個人聽到聲音轉過頭來,睜眼看了看走過來的人,沒有打招唿也沒有說什麽話。


    陳同誌就走到那個人的身邊,蹲下身來說:“您在這裏守護這個水閘有幾年了?”


    那個人看了看陳同誌,迴答說:“你認識我嗎?怎麽知道我是這裏守閘的?”


    “我知道啊,以前我從這裏經過,聽你說過這道水閘的事情呐。”陳同誌說,“今年經曆了春上的桃花水,汛期還好吧?現在雙搶的時候,洈水兩邊不缺水吧?”說著陳同誌就順著坐在地上,跟那人聊起來。


    守閘的人說:“你知道我們這裏小地名叫什麽嗎?我們這裏小地名叫撮箕口(荊州人說‘撮箕’就是北方人說的‘簸箕’),洈水在這裏拐了個彎向對岸挺出去了,這樣有洪澇的時候,那邊的堤岸就經不住衝刷,經常決口。後來不知是哪個高人指點他們,就在堤角下埋了很多石塊,那不就是我們說的磯頭嗎?”


    “磯頭是做什麽用的?”陳同誌問。


    “磯頭就是用來擋住直衝堤岸的激流,讓激流拐向對岸。”


    “哦,我明白了,就是要讓這個拐彎的激流衝向我們這邊來。”


    “哦火啦,最厲害的是三年前,因為這個事,兩邊險些鬧出人命來。後來還是公鬆兩縣的領導,找荊州地區的水利站的領導來解決:那邊才撤除磯頭,加寬堤壩,把大堤的坡度放平。我們這邊用塊石護坡。”


    “那今年春夏兩季沒有出現麻煩吧?”


    “今年開春的時候,公社水利站的人來了,測量了我們這裏的淤泥,接著就派人把閘門兩邊的淤泥清除運走了。前幾天眼看洈水快斷流,兩邊都在搶水、抽水,水利站和大隊的人來了說,我們紅星7隊的雙搶差不多了,就停兩天不抽水,讓對岸抽水。”


    “後來呢?那邊知道了嗎?”


    “我們通知了那邊,他們很感激,還給我們大隊送來了錦旗,說是我們大隊發揚了‘龍江精神’呐。”


    關興明白什麽是“龍江精神”,那不就是樣板戲《龍江頌》裏麵讓水的故事嗎?看來陳同誌要先到紅星7隊來看看,他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就是要了解紅星大隊在雙搶抗旱中,是怎樣做好對裏對外的協調的。


    陳同誌聽了守閘人的話,很開心的又和他說些他在這裏生活、待遇問題,覺得放心了,才站起來告訴他要往大隊去看看。那人好像想起來了什麽,就拍著腦袋說:“你就是以前來過這裏的公社書記吧?”


    陳同誌已經轉身走了,聽了他的話,轉頭向他招了招手,和關興一起向紅星大隊部走去。


    迴去的路上,陳同誌就領著關興走田邊的小路,一邊走一邊看紅星大隊雙搶的情況。關興心裏想:像這樣實地了解查看,根本就不需要再聽大隊幹部的匯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公社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仁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仁義並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