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過後,崇禎愁眉不展地喝過幾口茶水,把杯子放迴茶幾上,煩躁而又威嚴地向一個太監詢問道:“高起潛來了麽?”
“皇上您不是說要在文華殿召見他嗎,他已經在那裏恭候聖駕了。”
“楊嗣昌怎麽還沒有到?”
“他正在齊化門一帶的城上巡視,已經派人去召他進宮,馬上就到。”
“不等他們了,起駕,朕親自去找他們!”
當崇禎乘著皇輦來到文華門外的時候,高起潛趕緊跪在甬道的一旁,用尖尖的嗓音高聲喊道:“奴婢高起潛奉旨接駕!”
崇禎沒有理他,下了輦,穿過前殿,一直走進文華後殿,在東頭一間裏的一隻鋪著黃墊子的雕龍靠椅上坐下。
高起潛跟了進來,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如果是一般大監,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當然用不著這樣多的禮節。
但他現在不是在宮中侍候皇上的太監,而是皇帝特派的總監軍,監督天下勤王軍隊對清兵的作戰。
“聽炮聲好像又近了,今天邊關的消息如何了?”崇禎問道。
高起潛跪著迴答道:“韃虜兵勢甚銳,今天已經過了通州,看情形會再次進犯京師。”
有片刻的工夫,崇禎默不做聲。其實,外邊的軍情他隨時都能夠得到報告,用不著詢問高起潛。
不過為保持他的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出來他急於要知道的那個問題。
“昌平要緊,”他慢吞吞地說道,“那是祖宗的陵寢所在,務必好生防守。”
“請皇爺放心。盧象升的宣大、山西軍隊已經有一部分增援昌平。依奴婢看,昌平是不要緊的。”
崇禎又沉默一陣,從一位宮女手裏接過來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輕輕地啄了一口,若有所思地端詳著這一隻青花色的宣窯雕龍杯,欣賞著精美的圖案。
高起潛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著皇上自己先提起來那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免得日後皇上的主意一變,自己會吃罪不起。
站在旁邊侍候的幾個宮女和太監都沒有一點聲音,偷偷地打量著皇上的麵部表情和他的端詳茶杯的細微動作。他們都知道皇上會向高起潛討論什麽機密大事,但是他們沒看見皇上的任何指示,不敢擅自迴避出去。
這些宮女和太監們平日不需要等待皇上開口,他們會根據他的眉毛、嘴唇或者眼角的任何輕微動作行事,完全合乎皇上的心意才行。
當皇上的眼睛剛剛離開茶杯,掃視左右的時候,一位宮女立刻走前一步,用雙手捧著一個金盤子把茶杯接過來,然後小心地退了出去,其餘的宮女和太監們都在一兩秒鍾之內躡著腳跟著一起退了出去。
現在文華殿裏隻剩下皇上和高起潛兩個人了。
崇禎站起身來,在暖閣裏來迴踱了幾步,然後用沉重的低聲說:“高起潛,你這幾年常常出外監軍,還有一些閱曆。朕叫你總監天下兵馬,這擔子可不輕啊。你可得小心辦事,驅逐韃虜,保衛京師,萬萬不可辜負了朕的期望。”
高起潛很明白皇上隻是希望他“小心辦事”,並不希望他勇猛作戰,而且他自己也確實很怕勇猛的清軍,但他還是用慷慨激昂的聲調迴答道:“皇上,臣甘願赴湯蹈火,戰死沙場,決不辜負了皇上對臣的提攜之恩!”
崇禎點點頭,在龍椅上坐下去,道:“起來吧!”
高起潛又叩了一個頭,然後從地上站起來,等候皇上同他談那個機密的問題。
就在這時候,在明亮的宮燈下邊,才看清高起潛是一個身材魁梧,沒有胡須的中年人,雖然他已經四十多歲,但由於保養得極好,麵皮紅潤,看起來隻像有三十出頭的年紀。
同崇禎皇帝蒼白、疲倦和憂鬱的麵容相比,完全是兩種情形。
“勤王兵馬雖然到了幾萬,”崇禎突然把談話轉入了正題,“但我們既要安內,又要攘外,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二者不可兼得。曆年用兵,國家元氣損傷很大,如無必勝的把握,還是以持滿不發為上策。你是總監軍,總要相機進止,不可浪戰。”
他把“浪戰”兩個字說得慢一些,響一些,生怕高起潛不明白,然後停頓片刻,接著說道:“與其將這幾萬人馬孤注一擲,不如留下這點兒家當,日後說不定還有其他用處。”
高起潛哪裏還不明白,趕快跪下說道:“皇上深謀遠慮,說得極是。奴婢一定相機進止,不敢激進浪戰。”
“嗯,這就對了。中原腹地的流寇才是禍亂之源。”崇禎把話說完,向高起潛的臉上掃了一眼,小聲問道:“你真的明白了嗎?”
高起潛深知道皇上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關於那個問題隻能點到這裏,以下的謎底必須由他親口揭開,於是趕快放低聲音說道:“皇上勤勤懇懇,日夜操勞,自然希望國民強大,隻因今日形勢逼迫,既要內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和財力兩麵交困,都不好辦。如果與清朝議和……”
“外廷可有什麽意見?”沒等高起潛把話說完,崇禎打斷了他,詢問道。
“外廷百官似乎沒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潛毫不遲疑地撒謊道。
其實由皇帝和兵部尚書楊嗣昌秘密主持向滿洲試圖議和的消息,不但朝廷文武百官都已經知道,連滿城百姓也都在議論紛紛,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連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隻是他們沒有抓到證據,不敢貿然上疏力爭。
聽了高起潛的迴答,崇禎有些放心了,小聲囑咐道:“這事要與楊嗣昌迅速進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使密議未成,先遭非議。”
“奴婢知道。”
“還有,對韃虜,且不可莽,要撫,一定得撫!”皇帝用堅決的口氣說道,故意用了一個“撫”字,以掩飾向滿洲求和的實際,在怎麽樣也不能失去了他大明皇帝的無上尊嚴。
“倘若撫事可成,”他接著說道,“國家即可無東顧之憂,又可抽調關寧鐵騎與宣大勁旅,全力剿賊,一舉蕩平內亂。”
“皇上深謀遠慮,說的極是。”楊嗣昌拍了一句馬屁。
“盧象升今夜可到?”
“是,今夜可到。”
“你要囑咐他務須持重謹慎,不可輕敵輕戰。”
“奴婢遵旨。”
說罷,小太監匆匆過來稟告,“皇上,楊嗣昌楊閣老已到。”
“皇上您不是說要在文華殿召見他嗎,他已經在那裏恭候聖駕了。”
“楊嗣昌怎麽還沒有到?”
“他正在齊化門一帶的城上巡視,已經派人去召他進宮,馬上就到。”
“不等他們了,起駕,朕親自去找他們!”
當崇禎乘著皇輦來到文華門外的時候,高起潛趕緊跪在甬道的一旁,用尖尖的嗓音高聲喊道:“奴婢高起潛奉旨接駕!”
崇禎沒有理他,下了輦,穿過前殿,一直走進文華後殿,在東頭一間裏的一隻鋪著黃墊子的雕龍靠椅上坐下。
高起潛跟了進來,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如果是一般大監,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當然用不著這樣多的禮節。
但他現在不是在宮中侍候皇上的太監,而是皇帝特派的總監軍,監督天下勤王軍隊對清兵的作戰。
“聽炮聲好像又近了,今天邊關的消息如何了?”崇禎問道。
高起潛跪著迴答道:“韃虜兵勢甚銳,今天已經過了通州,看情形會再次進犯京師。”
有片刻的工夫,崇禎默不做聲。其實,外邊的軍情他隨時都能夠得到報告,用不著詢問高起潛。
不過為保持他的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出來他急於要知道的那個問題。
“昌平要緊,”他慢吞吞地說道,“那是祖宗的陵寢所在,務必好生防守。”
“請皇爺放心。盧象升的宣大、山西軍隊已經有一部分增援昌平。依奴婢看,昌平是不要緊的。”
崇禎又沉默一陣,從一位宮女手裏接過來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輕輕地啄了一口,若有所思地端詳著這一隻青花色的宣窯雕龍杯,欣賞著精美的圖案。
高起潛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著皇上自己先提起來那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免得日後皇上的主意一變,自己會吃罪不起。
站在旁邊侍候的幾個宮女和太監都沒有一點聲音,偷偷地打量著皇上的麵部表情和他的端詳茶杯的細微動作。他們都知道皇上會向高起潛討論什麽機密大事,但是他們沒看見皇上的任何指示,不敢擅自迴避出去。
這些宮女和太監們平日不需要等待皇上開口,他們會根據他的眉毛、嘴唇或者眼角的任何輕微動作行事,完全合乎皇上的心意才行。
當皇上的眼睛剛剛離開茶杯,掃視左右的時候,一位宮女立刻走前一步,用雙手捧著一個金盤子把茶杯接過來,然後小心地退了出去,其餘的宮女和太監們都在一兩秒鍾之內躡著腳跟著一起退了出去。
現在文華殿裏隻剩下皇上和高起潛兩個人了。
崇禎站起身來,在暖閣裏來迴踱了幾步,然後用沉重的低聲說:“高起潛,你這幾年常常出外監軍,還有一些閱曆。朕叫你總監天下兵馬,這擔子可不輕啊。你可得小心辦事,驅逐韃虜,保衛京師,萬萬不可辜負了朕的期望。”
高起潛很明白皇上隻是希望他“小心辦事”,並不希望他勇猛作戰,而且他自己也確實很怕勇猛的清軍,但他還是用慷慨激昂的聲調迴答道:“皇上,臣甘願赴湯蹈火,戰死沙場,決不辜負了皇上對臣的提攜之恩!”
崇禎點點頭,在龍椅上坐下去,道:“起來吧!”
高起潛又叩了一個頭,然後從地上站起來,等候皇上同他談那個機密的問題。
就在這時候,在明亮的宮燈下邊,才看清高起潛是一個身材魁梧,沒有胡須的中年人,雖然他已經四十多歲,但由於保養得極好,麵皮紅潤,看起來隻像有三十出頭的年紀。
同崇禎皇帝蒼白、疲倦和憂鬱的麵容相比,完全是兩種情形。
“勤王兵馬雖然到了幾萬,”崇禎突然把談話轉入了正題,“但我們既要安內,又要攘外,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二者不可兼得。曆年用兵,國家元氣損傷很大,如無必勝的把握,還是以持滿不發為上策。你是總監軍,總要相機進止,不可浪戰。”
他把“浪戰”兩個字說得慢一些,響一些,生怕高起潛不明白,然後停頓片刻,接著說道:“與其將這幾萬人馬孤注一擲,不如留下這點兒家當,日後說不定還有其他用處。”
高起潛哪裏還不明白,趕快跪下說道:“皇上深謀遠慮,說得極是。奴婢一定相機進止,不敢激進浪戰。”
“嗯,這就對了。中原腹地的流寇才是禍亂之源。”崇禎把話說完,向高起潛的臉上掃了一眼,小聲問道:“你真的明白了嗎?”
高起潛深知道皇上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關於那個問題隻能點到這裏,以下的謎底必須由他親口揭開,於是趕快放低聲音說道:“皇上勤勤懇懇,日夜操勞,自然希望國民強大,隻因今日形勢逼迫,既要內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和財力兩麵交困,都不好辦。如果與清朝議和……”
“外廷可有什麽意見?”沒等高起潛把話說完,崇禎打斷了他,詢問道。
“外廷百官似乎沒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潛毫不遲疑地撒謊道。
其實由皇帝和兵部尚書楊嗣昌秘密主持向滿洲試圖議和的消息,不但朝廷文武百官都已經知道,連滿城百姓也都在議論紛紛,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連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隻是他們沒有抓到證據,不敢貿然上疏力爭。
聽了高起潛的迴答,崇禎有些放心了,小聲囑咐道:“這事要與楊嗣昌迅速進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使密議未成,先遭非議。”
“奴婢知道。”
“還有,對韃虜,且不可莽,要撫,一定得撫!”皇帝用堅決的口氣說道,故意用了一個“撫”字,以掩飾向滿洲求和的實際,在怎麽樣也不能失去了他大明皇帝的無上尊嚴。
“倘若撫事可成,”他接著說道,“國家即可無東顧之憂,又可抽調關寧鐵騎與宣大勁旅,全力剿賊,一舉蕩平內亂。”
“皇上深謀遠慮,說的極是。”楊嗣昌拍了一句馬屁。
“盧象升今夜可到?”
“是,今夜可到。”
“你要囑咐他務須持重謹慎,不可輕敵輕戰。”
“奴婢遵旨。”
說罷,小太監匆匆過來稟告,“皇上,楊嗣昌楊閣老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