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海禁一來,大明水師得到了蓬勃發展,雖然依舊比不上朱元璋時期的巢湖艦隊,但是天津衛的水師已經再一次啟動了大型遠洋艦隊的籌備工作。
不僅如此,1626至1628年間,鄭芝龍以台灣魍港為基地,劫掠福建及廣東數地,使明朝官兵疲於奔命,其間雖有朝廷的招安動作,力度不大,鄭芝龍拒絕,之後幾乎在台海縱橫了近兩年六個月,直到崇禎元年(1628年)年底,海禁大開,鄭芝龍被福建巡撫熊文燦成功招安,成為“海防遊擊”。
因此,大明水師的實力進一步提升。這迎麵而來的一前兩後三艘四桅巨船,便是天津衛新組建的遠洋艦隊。
張清遠雖然不知道來者何人,一見到黃龍旗,卻知道對方的權威遠在他的蜈蚣快船之上,唬得他立刻高聲叫道:“來人!快來人,趕快轉舵讓路!”
蜈蚣快船急急忙忙駛向一邊,眼看著三艘巨船從旁邊駛過,掀起的波浪搖得蜈蚣快船左右晃個不停。張清遠站在船側,疑惑地望著那船喃喃道:“是去杭州的方向?這是誰出了京?”
待他看清楚船頭那個迎風飄揚的“楊”字旗幟時,猛然醒悟,再次高聲叫道:“快,快掉頭追上去,那是楊國公的船!”
在第一艘大船上,艙簾兒一掀,一個身著長袍、頭戴冠巾的翩翩公子走了出來。他麵色如玉,眉清目秀,腰間玉帶上墜著一枚碧色玉佩,隨著他的步子一蕩一蕩的晃動著,整個人顯得玉樹臨風、卓爾不群。
船兩側十多個腰懸樸刀地侍衛見了,立即單膝跪地,抱拳施禮道:“參見楊國公!”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明的國公爺楊樂,他迎著吹來的微風,伸展了一下手臂,擺手叫這些神機營的護衛起來,問道:“到哪裏了?”
一個侍衛上前答道:“迴國公爺,前方三十裏便到山東聊城,山東巡撫孫元化大人方才已著信鴿通知,他已到碼頭恭迎大駕光臨了。”
楊樂點點頭。
就在這時,艙簾兒一掀,諸葛師搖著輪椅走了出來。如今,馬虎被派去了霧靈山訓練新軍,薛雲坐鎮國安局,而且又正值稅收變法的當口,更是脫不開身。楊樂身邊無人可用,為了路上有個照應,不得不帶著諸葛師這位智囊一同前往福王的封地――河南洛陽。
諸葛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道:“今晚在山東停靠一晚,明天順著黃河往西,一路水運可直達洛陽。不過照這速度,恐怕還得走些日子走呢。”
楊樂笑道:“船艙裏悶熱,軍師也出來透透氣?”
諸葛師揶揄笑道:“大人才輸了三局棋,就尥蹶子跑人了,這可不像你的性格和作風啊。”
一路上閑來無事,楊樂便和諸葛師下象棋,楊樂是三局三輸,不得不落荒而逃。
“噢,是嗎?那在軍師眼裏,我是什麽性格?”楊樂撇嘴問道。
“不甘心認輸,睚眥必報吧。”
楊樂搖搖頭,點評道:“睚眥必報,這是個貶義詞,我不太喜歡,我覺得應該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句話概括更確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諸葛師咀嚼著這句話,哈哈笑道,“果真不愧是國公爺,精辟之言,說的好!”
楊樂無比汗顏,這句話可不是他說的,而是那位偉大的領袖說的,他隻不過是借用而已。他長長的歎了口氣,說道:“江南地區,富甲天下,天下稅賦十居六七,三大鎮守太監竟然同時抗法不遵,不交鹽稅,偏偏就在變法之後,這分明是有人給我出的一個難題,但願這一去,問題能迎刃而解,否則,江南不定,人人效仿,變法恐怕又要夭折了!”
諸葛師摸著胡須,道:“這借刀殺人之計雖然高明,不過若是國公爺趁此時機一舉搞定了福王,不但能給天下所有的藩王樹立了一個榜樣,而且還能殺雞儆猴,削藩的事情勢必水到渠成。正可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啊。”
“福王可不是普通的藩王,對待他,我們不能大意。”楊樂沉聲說道。他心裏十分清楚,此行的任務十分艱巨,要想從福王手裏要到稅銀,比登天還難。
福王朱常洵,亦稱福恭王,又俗稱老福王,是明神宗朱翊鈞的第三子,也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父親。
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下長子朱常洛。明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後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是萬曆朝最激烈、最複雜的一起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達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明神宗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議。
為了平息皇儲爭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神宗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為桂王(次子和第四子未成年就去世了),國本之爭事件最終落下帷幕。
這些便是大明末年的皇室藩王了。其中,當然數福王朱常洵的身份最為尊貴。
要從這位藩王手裏拿銀子,何止千難萬難。為了防備不測,楊樂這次出京帶了三百名神機營的士兵,全部都是從營中挑選出來的最曉勇善戰的老兵,每人配樸刀匕首,三百人分成三支小分隊,各隊分別配備連環弩、火銃和長弓,除非有軍隊暴動,否則就憑這三百人,誰也休想傷得楊樂一根寒毛。
這是薛雲親自挑選出來的侍衛,楊樂現在可是國安局、甚至是皇上心中的支柱和靈魂,他怎敢大意?若不是楊樂覺得太過興師動眾,薛雲真想給他配上三千人馬,再派出十艘大船給他保駕護航。
三百人用兩艘巨艦足以承載過來,這第三艘巨艦承載的則是京中豪門運往南方的貨物。京師王公貴族多如牛毛,這些大家族少則數百人,多則上千人,因此需要大量的糧食銀子來養活他們的家人和傭人,而明朝的俸祿是很低的,正是因為這個,所以他們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侵占土地,兼並土地,貪贓枉法,這些都是為了斂財養家糊口。而且在變法之後,達官貴人手裏的土地變得更少,因此,這些人不得不把目光轉到了商業貿易上,利用官方的順風船運載私貨。
楊樂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對這種不妨礙公務、夾帶私貨的貿易並沒有製止。水至清則無魚,變法之後,如果真的不給這些人撈點油水,去養活他們的家人,生活所迫之下,他們恐怕又要惹是生非,阻止變法了。
……
不僅如此,1626至1628年間,鄭芝龍以台灣魍港為基地,劫掠福建及廣東數地,使明朝官兵疲於奔命,其間雖有朝廷的招安動作,力度不大,鄭芝龍拒絕,之後幾乎在台海縱橫了近兩年六個月,直到崇禎元年(1628年)年底,海禁大開,鄭芝龍被福建巡撫熊文燦成功招安,成為“海防遊擊”。
因此,大明水師的實力進一步提升。這迎麵而來的一前兩後三艘四桅巨船,便是天津衛新組建的遠洋艦隊。
張清遠雖然不知道來者何人,一見到黃龍旗,卻知道對方的權威遠在他的蜈蚣快船之上,唬得他立刻高聲叫道:“來人!快來人,趕快轉舵讓路!”
蜈蚣快船急急忙忙駛向一邊,眼看著三艘巨船從旁邊駛過,掀起的波浪搖得蜈蚣快船左右晃個不停。張清遠站在船側,疑惑地望著那船喃喃道:“是去杭州的方向?這是誰出了京?”
待他看清楚船頭那個迎風飄揚的“楊”字旗幟時,猛然醒悟,再次高聲叫道:“快,快掉頭追上去,那是楊國公的船!”
在第一艘大船上,艙簾兒一掀,一個身著長袍、頭戴冠巾的翩翩公子走了出來。他麵色如玉,眉清目秀,腰間玉帶上墜著一枚碧色玉佩,隨著他的步子一蕩一蕩的晃動著,整個人顯得玉樹臨風、卓爾不群。
船兩側十多個腰懸樸刀地侍衛見了,立即單膝跪地,抱拳施禮道:“參見楊國公!”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明的國公爺楊樂,他迎著吹來的微風,伸展了一下手臂,擺手叫這些神機營的護衛起來,問道:“到哪裏了?”
一個侍衛上前答道:“迴國公爺,前方三十裏便到山東聊城,山東巡撫孫元化大人方才已著信鴿通知,他已到碼頭恭迎大駕光臨了。”
楊樂點點頭。
就在這時,艙簾兒一掀,諸葛師搖著輪椅走了出來。如今,馬虎被派去了霧靈山訓練新軍,薛雲坐鎮國安局,而且又正值稅收變法的當口,更是脫不開身。楊樂身邊無人可用,為了路上有個照應,不得不帶著諸葛師這位智囊一同前往福王的封地――河南洛陽。
諸葛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道:“今晚在山東停靠一晚,明天順著黃河往西,一路水運可直達洛陽。不過照這速度,恐怕還得走些日子走呢。”
楊樂笑道:“船艙裏悶熱,軍師也出來透透氣?”
諸葛師揶揄笑道:“大人才輸了三局棋,就尥蹶子跑人了,這可不像你的性格和作風啊。”
一路上閑來無事,楊樂便和諸葛師下象棋,楊樂是三局三輸,不得不落荒而逃。
“噢,是嗎?那在軍師眼裏,我是什麽性格?”楊樂撇嘴問道。
“不甘心認輸,睚眥必報吧。”
楊樂搖搖頭,點評道:“睚眥必報,這是個貶義詞,我不太喜歡,我覺得應該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句話概括更確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諸葛師咀嚼著這句話,哈哈笑道,“果真不愧是國公爺,精辟之言,說的好!”
楊樂無比汗顏,這句話可不是他說的,而是那位偉大的領袖說的,他隻不過是借用而已。他長長的歎了口氣,說道:“江南地區,富甲天下,天下稅賦十居六七,三大鎮守太監竟然同時抗法不遵,不交鹽稅,偏偏就在變法之後,這分明是有人給我出的一個難題,但願這一去,問題能迎刃而解,否則,江南不定,人人效仿,變法恐怕又要夭折了!”
諸葛師摸著胡須,道:“這借刀殺人之計雖然高明,不過若是國公爺趁此時機一舉搞定了福王,不但能給天下所有的藩王樹立了一個榜樣,而且還能殺雞儆猴,削藩的事情勢必水到渠成。正可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啊。”
“福王可不是普通的藩王,對待他,我們不能大意。”楊樂沉聲說道。他心裏十分清楚,此行的任務十分艱巨,要想從福王手裏要到稅銀,比登天還難。
福王朱常洵,亦稱福恭王,又俗稱老福王,是明神宗朱翊鈞的第三子,也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父親。
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下長子朱常洛。明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後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是萬曆朝最激烈、最複雜的一起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達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明神宗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議。
為了平息皇儲爭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神宗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為桂王(次子和第四子未成年就去世了),國本之爭事件最終落下帷幕。
這些便是大明末年的皇室藩王了。其中,當然數福王朱常洵的身份最為尊貴。
要從這位藩王手裏拿銀子,何止千難萬難。為了防備不測,楊樂這次出京帶了三百名神機營的士兵,全部都是從營中挑選出來的最曉勇善戰的老兵,每人配樸刀匕首,三百人分成三支小分隊,各隊分別配備連環弩、火銃和長弓,除非有軍隊暴動,否則就憑這三百人,誰也休想傷得楊樂一根寒毛。
這是薛雲親自挑選出來的侍衛,楊樂現在可是國安局、甚至是皇上心中的支柱和靈魂,他怎敢大意?若不是楊樂覺得太過興師動眾,薛雲真想給他配上三千人馬,再派出十艘大船給他保駕護航。
三百人用兩艘巨艦足以承載過來,這第三艘巨艦承載的則是京中豪門運往南方的貨物。京師王公貴族多如牛毛,這些大家族少則數百人,多則上千人,因此需要大量的糧食銀子來養活他們的家人和傭人,而明朝的俸祿是很低的,正是因為這個,所以他們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侵占土地,兼並土地,貪贓枉法,這些都是為了斂財養家糊口。而且在變法之後,達官貴人手裏的土地變得更少,因此,這些人不得不把目光轉到了商業貿易上,利用官方的順風船運載私貨。
楊樂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對這種不妨礙公務、夾帶私貨的貿易並沒有製止。水至清則無魚,變法之後,如果真的不給這些人撈點油水,去養活他們的家人,生活所迫之下,他們恐怕又要惹是生非,阻止變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