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的變法步入正軌,國安局日進鬥金,有些人心裏開始不滿起來,眼紅起來。溫體仁來到周廷儒的府上,又差人去請來了高起潛,三人沒有絲毫地寒暄,直接落座商議。
溫體仁開門見山說道:“高公公,周大人,如今國安局的業務發展很快,可謂是日進鬥金,楊樂的權力也是水漲船高,我們不得不想些法子遏製一下,否則,我們在皇上心裏的地位肯定會被比下去,兩位以為呢?”
高起潛與楊樂沒有什麽矛盾,暫時也沒有明顯地利益衝突,隻是他在對付東林黨的時候和溫體仁湊到了一起,此時才又讓溫體仁拉了過來。他嗬嗬一笑,道:“溫大人,你是不是考慮的太多了些。楊樂怎麽樣,似乎和我們並沒有什麽關係吧?他走他的陽關道,我們走我們的獨木橋,是兩不相幹的事情。”
周廷儒和溫體仁對視一眼,陰惻惻地笑道:“高公公,你知道你為什麽不討皇上喜歡嗎?就是因為你不把別人擠下去,踹下去,就突出不了你自己,這個道理很簡單吧?”
高起潛立刻明白了周廷儒的意思,暗想麵前的這兩位真是一肚子的壞水,皮笑肉不笑的問道:“兩位到底想怎麽辦?”
溫體仁惡狠狠地說道:“權力這條路,隻要你站到了那頂尖上,就算你自己不想,也必須得往更高的地方爬,不然你就會被人踹下去。楊樂為何實行變法,還不是圖謀手裏的權力嗎?如今他增加了商業稅、鹽稅、礦稅,這些稅收都由國安局進行管控,你說說,這大把大把的銀子進了別人的口袋,高公公真的就不眼紅?”
周廷儒也對高起潛說道:“高公公可是掌管的稅禮監,這些稅收本來就由你管控,如今卻被楊樂搶了去,你真的不惱怒嗎?”
高起潛聽了有些動了心,遲疑了一下,他從溫體仁、周廷儒臉上一一掃視過去,問道:“怎麽著?咱們都是給皇上辦差的,而且楊樂的身份地位都比咱家的大,難不成咱家再和他掐起來?到時候撕破了臉麵,如何跟皇上交代?”
溫體仁笑著解釋道:“公公誤會了,直接硬碰硬對著幹,那不叫計謀,借刀殺人才是最上乘的選擇。”
高公公茫然問道:“如何借刀殺人?”
溫體仁笑道:“楊樂變法不就是為了增加稅銀嗎?那位富商願意往外拿銀子?我們隻需要稍加點撥一下,稅賦就收不上來,今年朝廷的銀子可是花地可跟流水似的,收不上來稅賦,他如何跟皇上交代?
何況,我聽說,蘇杭的三大鎮守稅監都與福王有密切聯係。福王朱常洵在諸藩王中最是富有,土地富饒,據說擁有三百萬畝良田,而且還有幾座有色金屬礦、鹽礦場。你說,要是這位財神爺拒絕交稅,楊樂該當如何?”
高公公似乎弄懂了溫體仁的意思。隻要呈上三大鎮守稅監不肯交稅的奏折,楊樂這個案子是辦還是不辦?不辦,那麽江南各大商賈必然會紛紛效法,必然直接導致變法失敗。而要是辦案要稅,那就要得罪福王。無論如何,楊樂將會再一次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周廷儒興奮地拍案道:“此計甚妙,我們兵不血刃,就可以讓楊樂曉得我們的厲害。高公公,奏折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
經過層層考核和選拔,五萬士兵被秘密招募到霧靈山集結待命。
霧靈山,曆史上曾稱伏淩山、孟廣硎山、五龍山,明代始稱霧靈山。地處河北,是我國古代山戎、東胡、拓跋、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與幽燕漢族交往之地,為邊關重地。
馬虎臨時受命為大將軍,在霧靈山峽穀內訓練五萬新軍。與此同時,工部也是日夜不停地為新軍加緊打造裝備。
新軍這邊的事情交給馬虎全權負責,楊樂這邊收到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今年江南的鹽稅沒有收上來。
楊樂的稅收變法,降低了農業稅收,同時增加了商業稅、鹽稅和礦稅。
如今,張清遠身為杭州鹽運使,也是國安局漕運稅收的負責人,卻是很受窩囊氣,因為今年的鹽稅沒有收上來。而領頭不交稅的,卻是他惹不起的福王。
這個消息一直發送到京城。崇禎十分惱怒,卻是無可奈何,因為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皆尊之以禮。迫不得已,隻能由楊樂親自出麵斡旋解決。
……
河水滔滔,浪花朵朵,藍色的天空上,一行大雁翩然而過。兩岸的平原上,莊稼已經開始成熟,辛勤的農民赤著曬得黝黑的胳膊在田地裏揮舞著鐮刀,汗珠兒一顆顆的掉在肥沃的土地上。
徐風吹過,河麵上泛著白鱗鱗的浪花兒,遠處傳來一陣陣清脆的歌聲,漁夫歡笑地將魚網撒進水裏。
大運河北抵京師,南至杭州,但是因為沿途河流流向不定,這條大運河並非直貫南北,而是連貫各地河流的航行水係,一路下來,彎彎曲曲的時而向西、時而向東。
一艘船體漆成紅色的單桅快船正逆流而上,船速極快。這是一艘驛舟,可載人六十上下,同時有貨艙可乘載重要的物品。這種驛船順風使帆,逆風使槳,船上備有八到十二枝長槳,伸出船外,像蜈蚣的腳,民間俗稱蜈蚣快艇。
水麵上但凡有漁船、商舟見了這紅色的傳驛快艇,都趕緊地避到一邊。這是官府的規矩,河上航行,任何船隻必須對專驛快船迴避讓出航道。
蜈蚣快船駛過一片三角形的緩灘,忽然有人高聲喊道:“鹽運使大人,不好了,前方有三艘巨船迎麵駛來,快通知艙底減速讓路。”
正在艙中自斟自飲、喝酒逍遙的杭州鹽運使張清遠大人一步兩晃地走上船頭,笑罵道:“你不知道嗎?咱們是什麽船?是國安局的專驛快船,還給他人讓路?笑話!”
船頭那個驛卒漲紅了臉道:“大人,可……可是得給人家讓路啊!您仔細瞧瞧,對麵那些是什麽船?”
聽他說的急切,張清遠趕忙到船欄杆上向前望去,隻見前方寬闊的河麵上,一前兩後三艘四桅巨船,張足了十二張帆,鼓足了風駛來,船底激得浪花翻騰,船後形成一條白線,遠遠瞧去,氣勢驚人。
巨船比快驛飛艇大了足足三倍,第一艘剛剛拐過前邊的彎道,隻見船上裝飾華麗,兩側舷上密密麻麻開了幾十個設槳架的小門。船頭豎了三根高高矗立的旗杆,中間一麵黃旗,繡著金燦燦的團龍圖案。
張清遠嚇了一跳,酒意頓時醒了幾分,玄黃天子龍旗,隻有大明皇室人員或奉旨欽差才有權懸掛,這到底是誰的船?
隻見龍旗兩側各懸一麵旗幟,左邊的是一個狼頭圖案,右側是飛虎圖案,像是兩麵軍旗,可是又有些不同,中間的旗杆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楊”字。
……
溫體仁開門見山說道:“高公公,周大人,如今國安局的業務發展很快,可謂是日進鬥金,楊樂的權力也是水漲船高,我們不得不想些法子遏製一下,否則,我們在皇上心裏的地位肯定會被比下去,兩位以為呢?”
高起潛與楊樂沒有什麽矛盾,暫時也沒有明顯地利益衝突,隻是他在對付東林黨的時候和溫體仁湊到了一起,此時才又讓溫體仁拉了過來。他嗬嗬一笑,道:“溫大人,你是不是考慮的太多了些。楊樂怎麽樣,似乎和我們並沒有什麽關係吧?他走他的陽關道,我們走我們的獨木橋,是兩不相幹的事情。”
周廷儒和溫體仁對視一眼,陰惻惻地笑道:“高公公,你知道你為什麽不討皇上喜歡嗎?就是因為你不把別人擠下去,踹下去,就突出不了你自己,這個道理很簡單吧?”
高起潛立刻明白了周廷儒的意思,暗想麵前的這兩位真是一肚子的壞水,皮笑肉不笑的問道:“兩位到底想怎麽辦?”
溫體仁惡狠狠地說道:“權力這條路,隻要你站到了那頂尖上,就算你自己不想,也必須得往更高的地方爬,不然你就會被人踹下去。楊樂為何實行變法,還不是圖謀手裏的權力嗎?如今他增加了商業稅、鹽稅、礦稅,這些稅收都由國安局進行管控,你說說,這大把大把的銀子進了別人的口袋,高公公真的就不眼紅?”
周廷儒也對高起潛說道:“高公公可是掌管的稅禮監,這些稅收本來就由你管控,如今卻被楊樂搶了去,你真的不惱怒嗎?”
高起潛聽了有些動了心,遲疑了一下,他從溫體仁、周廷儒臉上一一掃視過去,問道:“怎麽著?咱們都是給皇上辦差的,而且楊樂的身份地位都比咱家的大,難不成咱家再和他掐起來?到時候撕破了臉麵,如何跟皇上交代?”
溫體仁笑著解釋道:“公公誤會了,直接硬碰硬對著幹,那不叫計謀,借刀殺人才是最上乘的選擇。”
高公公茫然問道:“如何借刀殺人?”
溫體仁笑道:“楊樂變法不就是為了增加稅銀嗎?那位富商願意往外拿銀子?我們隻需要稍加點撥一下,稅賦就收不上來,今年朝廷的銀子可是花地可跟流水似的,收不上來稅賦,他如何跟皇上交代?
何況,我聽說,蘇杭的三大鎮守稅監都與福王有密切聯係。福王朱常洵在諸藩王中最是富有,土地富饒,據說擁有三百萬畝良田,而且還有幾座有色金屬礦、鹽礦場。你說,要是這位財神爺拒絕交稅,楊樂該當如何?”
高公公似乎弄懂了溫體仁的意思。隻要呈上三大鎮守稅監不肯交稅的奏折,楊樂這個案子是辦還是不辦?不辦,那麽江南各大商賈必然會紛紛效法,必然直接導致變法失敗。而要是辦案要稅,那就要得罪福王。無論如何,楊樂將會再一次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周廷儒興奮地拍案道:“此計甚妙,我們兵不血刃,就可以讓楊樂曉得我們的厲害。高公公,奏折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
經過層層考核和選拔,五萬士兵被秘密招募到霧靈山集結待命。
霧靈山,曆史上曾稱伏淩山、孟廣硎山、五龍山,明代始稱霧靈山。地處河北,是我國古代山戎、東胡、拓跋、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與幽燕漢族交往之地,為邊關重地。
馬虎臨時受命為大將軍,在霧靈山峽穀內訓練五萬新軍。與此同時,工部也是日夜不停地為新軍加緊打造裝備。
新軍這邊的事情交給馬虎全權負責,楊樂這邊收到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今年江南的鹽稅沒有收上來。
楊樂的稅收變法,降低了農業稅收,同時增加了商業稅、鹽稅和礦稅。
如今,張清遠身為杭州鹽運使,也是國安局漕運稅收的負責人,卻是很受窩囊氣,因為今年的鹽稅沒有收上來。而領頭不交稅的,卻是他惹不起的福王。
這個消息一直發送到京城。崇禎十分惱怒,卻是無可奈何,因為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皆尊之以禮。迫不得已,隻能由楊樂親自出麵斡旋解決。
……
河水滔滔,浪花朵朵,藍色的天空上,一行大雁翩然而過。兩岸的平原上,莊稼已經開始成熟,辛勤的農民赤著曬得黝黑的胳膊在田地裏揮舞著鐮刀,汗珠兒一顆顆的掉在肥沃的土地上。
徐風吹過,河麵上泛著白鱗鱗的浪花兒,遠處傳來一陣陣清脆的歌聲,漁夫歡笑地將魚網撒進水裏。
大運河北抵京師,南至杭州,但是因為沿途河流流向不定,這條大運河並非直貫南北,而是連貫各地河流的航行水係,一路下來,彎彎曲曲的時而向西、時而向東。
一艘船體漆成紅色的單桅快船正逆流而上,船速極快。這是一艘驛舟,可載人六十上下,同時有貨艙可乘載重要的物品。這種驛船順風使帆,逆風使槳,船上備有八到十二枝長槳,伸出船外,像蜈蚣的腳,民間俗稱蜈蚣快艇。
水麵上但凡有漁船、商舟見了這紅色的傳驛快艇,都趕緊地避到一邊。這是官府的規矩,河上航行,任何船隻必須對專驛快船迴避讓出航道。
蜈蚣快船駛過一片三角形的緩灘,忽然有人高聲喊道:“鹽運使大人,不好了,前方有三艘巨船迎麵駛來,快通知艙底減速讓路。”
正在艙中自斟自飲、喝酒逍遙的杭州鹽運使張清遠大人一步兩晃地走上船頭,笑罵道:“你不知道嗎?咱們是什麽船?是國安局的專驛快船,還給他人讓路?笑話!”
船頭那個驛卒漲紅了臉道:“大人,可……可是得給人家讓路啊!您仔細瞧瞧,對麵那些是什麽船?”
聽他說的急切,張清遠趕忙到船欄杆上向前望去,隻見前方寬闊的河麵上,一前兩後三艘四桅巨船,張足了十二張帆,鼓足了風駛來,船底激得浪花翻騰,船後形成一條白線,遠遠瞧去,氣勢驚人。
巨船比快驛飛艇大了足足三倍,第一艘剛剛拐過前邊的彎道,隻見船上裝飾華麗,兩側舷上密密麻麻開了幾十個設槳架的小門。船頭豎了三根高高矗立的旗杆,中間一麵黃旗,繡著金燦燦的團龍圖案。
張清遠嚇了一跳,酒意頓時醒了幾分,玄黃天子龍旗,隻有大明皇室人員或奉旨欽差才有權懸掛,這到底是誰的船?
隻見龍旗兩側各懸一麵旗幟,左邊的是一個狼頭圖案,右側是飛虎圖案,像是兩麵軍旗,可是又有些不同,中間的旗杆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楊”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