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和朵顏部的會盟十分順利,迅速簽訂了歸順合約,這讓他很高興,然而正準備凱旋迴歸的時候,他卻收到了皇太極的密信。
看到密信後,豪格若有所思,下令大軍立刻埋鍋造飯,準備攻打寧遠城。
寧遠城牆之上,孫元化還不知道馬上就要爆發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此時,他正領著楊樂參觀他的炮營陣地。
“欽差大人,這個是虎尊炮,因為它前方有兩條腿撐地,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而得名。”
“這個呢,就是咱們大明有名的大將軍炮,炮身用生鐵鑄造,長約三尺,重達幾百公斤,前有照星,後有照門,裝藥一斤以上,鉛子(炮彈)重三至五斤,射程可達一裏之外。”
“這是紅衣大炮,這是碗口銃,這是單耳軸炮,還有龍耳炮、鐵裏炮……”
孫元化一一介紹著,在這個炮兵陣地中多達十種火炮,但楊樂對它們不感興趣,他一直往前走,始終都沒有看到著名的“佛郎機炮”。
佛郎機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相對紅夷大炮而言,佛郎機大炮的炮管較薄,口徑小(最大的一種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輕。完全可以裝備到戰船之上。
佛郎機大炮是子母炮,獨有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對於子母炮的概念,大家可以想象成槍與子彈的關係,以現代的定裝藥槍彈為對照,空的子炮相當於彈殼,火門相當於底火,當子炮內裝入火藥與彈丸後就和子彈的功能一樣了,此外炮腹可視為槍支的彈膛。佛郎機大炮的結構可以概括為兩點:一個它是後裝炮,二是彈藥可以定裝,一般一個母炮配四個子炮。我們可以認為:佛郎機大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也是近代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
這些正是楊樂尋找佛郎機大炮的原因,有了它就可以改進現有的子彈,嚐試製造更加先進的後膛槍。
孫元化看著欽差大人隻顧往前走,對他的大炮不屑一顧,細細一琢磨,這才想起身前這位欽差大人曾經是武庫司的掌門人,而且準確炮擊過豪格,自己剛才很可能班門弄斧了。
城牆快要轉了一圈,楊樂依舊沒發現佛郎機大炮的蹤影,他略微有些失望,迴過頭忍不住詢問道:“孫大人,你知不知道“佛郎機”這種大炮?”
孫元化被問的一愣,立刻迴答道:“知道,這種火炮咱們庫裏就有。”孫元化當然知道佛郎機大炮,佛朗機炮最先由歐洲發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因為那個時候,西班牙、葡萄牙被稱為“佛朗機”,所以這種大炮也就叫“佛郎機”了。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當然,在寧遠這所重要的軍事城池自然裝備有“佛郎機大炮”,那些大炮都是孫元化的寶貝疙瘩,除了戰事,其他時候都藏在武器庫裏。所以,楊樂在城牆之上才沒有看到。
“快,抬一門出來我看看。”楊樂一聽,趕緊讓孫元化抬了一門大炮過來。
孫元化這才知道欽差大人原來是要看“佛郎機炮”。立刻讓人抬了出來,就在眾人觀看大炮的時候,崇禎帶著數十名大內侍衛湧上城來。
楊樂看到崇禎,然後朝他施了一個眼色,意思是說:皇上,你怎麽來了?
崇禎嘻嘻一笑,用手指了指楊樂然後又指了指他自己,意思是說:你能來,朕為何來不得?
就在兩人打啞語的時候,忽聞遠處一聲嘹亮急促的號響,楊樂一愕,孫元化立即趴到城牆上往遠處看去,而幾名大內侍衛立刻護在了崇禎身前。
隻見遠處烽火台飄起濃煙,城牆上的士兵們一陣搔動,西北方向有大隊鐵騎正疾馳而來,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楊樂駭然,這是發生了什麽事?難道韃子進攻了?
待看清那麵代表後金八旗之一的藍色旗幟時,他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想破腦袋他也想不明白豪格為什麽會在這裏出現,怎麽會這麽巧偏偏在崇禎來寧遠的時候入侵了。
豪格也不會想到,他誤打誤撞,再一次撞到了楊樂的槍口之上。
孫元化畢竟見識過多次的韃子進攻,毫不慌亂,立刻組織人馬進行防禦。然後立刻把楊樂請到了了望樓上。
而楊樂也立刻對王承恩施了一個眼色,王承恩立刻簇擁著崇禎到了後方的城樓之上。
戰馬嘶嘯,烽火四起,一團團泥土到處飛揚,濃煙中不斷有踏中城下早埋下的地雷,戰馬連人帶馬一起炸飛。但是衝鋒的洪流沒有絲毫停歇,即使有受驚的戰馬偏離了衝鋒方向,馬上的騎士也盡全力將它拉迴來。
成千上萬匹戰馬一路疾馳,形成的慣性足以摧毀擋在他們麵前的一切,騎術再高超的戰士在這個時候也沒有能力勒住自已的戰馬,即使有停下來的戰馬也會立刻被毫不留情的踩為一攤肉泥。
藍旗翻飛,無數騎士滾滾而來。槍戟密集如林,雪亮的馬刀透著刺骨的寒氣,如雷的蹄聲震耳欲聾。
孫元化臉色鐵青、額上青筋暴起,他提著刀死死盯著不斷靠近的蒙古騎兵,衝在最前邊的騎兵已摘弓搭箭,他仍不下令放炮。
“刷刷刷……”,如同一團烏雲升空,羽箭帶著嗜血的唿嘯聲從空中撲射過來,鋪天蓋地,黑壓壓的一片,所有的士兵都迅速地避入一人高的巨盾後麵,同時揚起手提圓盾防護頭頂。
“篤篤篤篤……”,盾麵上已布滿一層箭矢,一些箭矢從盾縫中穿過,射中士兵的身體,有人慘唿倒下。片刻功夫,“篤篤篤”的聲音再次響起,第二撥利箭又已經射至。
騎射是後金騎兵的拿手本事,他們中的許多戰士都可以在最初的一息之內連射十幾箭。如果有大隊的騎兵,可以在第一時間射出密集的快箭,又遠又準,兇狠無比。
孫元化守城多年,不僅參加過寧錦大戰,還參加過更早的寧遠大戰,據說當初就是他發出的一炮打到了努爾哈赤,使努爾哈赤身受重傷,七個月後病死,史稱“寧遠大捷”。
因此,他熟悉後金的戰法,火炮正適宜對付這樣的密集衝鋒,但火炮也有缺點,那就是射程不遠,如果不能在大隊敵騎闖入射程之內時開炮,空放炮彈雖可驚嚇一部分戰馬脫離衝鋒方向,但重新裝填彈丸的過程中快捷如風的騎兵可能就已經衝到城牆下方,大炮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直到第三波箭矢如暴雨般傾瀉在巨盾上,騎兵已經衝到火炮射程範圍之內,這個時候,孫元化才一聲大吼:“開炮!”
闖過地雷陣的後金騎兵剛剛衝鋒到離城牆三十丈的距離,一排黑黝黝的大炮頓時噴出一道道火舌,在一片震耳欲聾的怒吼聲中,成千上萬粒鉛彈、石子、鐵釘噴射出去,橫掃豪格鐵騎大軍。
大炮之威盡顯,縱是最驍勇的後金戰士也同樣難以用血肉之軀去抵擋如此猛烈的炮火,一時間人仰馬翻,木盾碎裂,鐵盾牌也被打成了無數孔眼的篩子,隻著皮袍、皮甲的士兵在密集的炮火下象卷進了一台巨大的絞肉機,鮮血噴發,慘叫連連,有的甚至連一點兒骨頭都沒有剩下,全部被燒成了灰燼。
這一波大炮轟殺實在是太狠了,對麵密集的衝鋒隊形使大炮產生了最大的傷害效果,足足有近千名勇士喪生,幾百匹戰馬倒了下去,勢不可阻的騎兵大軍為之一頓。
豪格萬萬沒有想到孫元化會這麽狠,所有的大炮都用了上去。這都是因為楊樂在場的緣故,而且孫元化隻知道駙馬爺在城牆之上,要是讓他知道當今皇上也在這裏,他肯定連他的寶貝“佛郎機”都得拿出來用上。
崇禎在城樓裏看的是熱血沸騰,忍不住拍手叫好。楊樂看著也連連點頭,孫元化已經把大炮的威力運用的爐火純青。
豪格無奈,立即下令鳴金收兵。第一輪攻擊結束。
看到密信後,豪格若有所思,下令大軍立刻埋鍋造飯,準備攻打寧遠城。
寧遠城牆之上,孫元化還不知道馬上就要爆發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此時,他正領著楊樂參觀他的炮營陣地。
“欽差大人,這個是虎尊炮,因為它前方有兩條腿撐地,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而得名。”
“這個呢,就是咱們大明有名的大將軍炮,炮身用生鐵鑄造,長約三尺,重達幾百公斤,前有照星,後有照門,裝藥一斤以上,鉛子(炮彈)重三至五斤,射程可達一裏之外。”
“這是紅衣大炮,這是碗口銃,這是單耳軸炮,還有龍耳炮、鐵裏炮……”
孫元化一一介紹著,在這個炮兵陣地中多達十種火炮,但楊樂對它們不感興趣,他一直往前走,始終都沒有看到著名的“佛郎機炮”。
佛郎機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相對紅夷大炮而言,佛郎機大炮的炮管較薄,口徑小(最大的一種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輕。完全可以裝備到戰船之上。
佛郎機大炮是子母炮,獨有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對於子母炮的概念,大家可以想象成槍與子彈的關係,以現代的定裝藥槍彈為對照,空的子炮相當於彈殼,火門相當於底火,當子炮內裝入火藥與彈丸後就和子彈的功能一樣了,此外炮腹可視為槍支的彈膛。佛郎機大炮的結構可以概括為兩點:一個它是後裝炮,二是彈藥可以定裝,一般一個母炮配四個子炮。我們可以認為:佛郎機大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也是近代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
這些正是楊樂尋找佛郎機大炮的原因,有了它就可以改進現有的子彈,嚐試製造更加先進的後膛槍。
孫元化看著欽差大人隻顧往前走,對他的大炮不屑一顧,細細一琢磨,這才想起身前這位欽差大人曾經是武庫司的掌門人,而且準確炮擊過豪格,自己剛才很可能班門弄斧了。
城牆快要轉了一圈,楊樂依舊沒發現佛郎機大炮的蹤影,他略微有些失望,迴過頭忍不住詢問道:“孫大人,你知不知道“佛郎機”這種大炮?”
孫元化被問的一愣,立刻迴答道:“知道,這種火炮咱們庫裏就有。”孫元化當然知道佛郎機大炮,佛朗機炮最先由歐洲發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因為那個時候,西班牙、葡萄牙被稱為“佛朗機”,所以這種大炮也就叫“佛郎機”了。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當然,在寧遠這所重要的軍事城池自然裝備有“佛郎機大炮”,那些大炮都是孫元化的寶貝疙瘩,除了戰事,其他時候都藏在武器庫裏。所以,楊樂在城牆之上才沒有看到。
“快,抬一門出來我看看。”楊樂一聽,趕緊讓孫元化抬了一門大炮過來。
孫元化這才知道欽差大人原來是要看“佛郎機炮”。立刻讓人抬了出來,就在眾人觀看大炮的時候,崇禎帶著數十名大內侍衛湧上城來。
楊樂看到崇禎,然後朝他施了一個眼色,意思是說:皇上,你怎麽來了?
崇禎嘻嘻一笑,用手指了指楊樂然後又指了指他自己,意思是說:你能來,朕為何來不得?
就在兩人打啞語的時候,忽聞遠處一聲嘹亮急促的號響,楊樂一愕,孫元化立即趴到城牆上往遠處看去,而幾名大內侍衛立刻護在了崇禎身前。
隻見遠處烽火台飄起濃煙,城牆上的士兵們一陣搔動,西北方向有大隊鐵騎正疾馳而來,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楊樂駭然,這是發生了什麽事?難道韃子進攻了?
待看清那麵代表後金八旗之一的藍色旗幟時,他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想破腦袋他也想不明白豪格為什麽會在這裏出現,怎麽會這麽巧偏偏在崇禎來寧遠的時候入侵了。
豪格也不會想到,他誤打誤撞,再一次撞到了楊樂的槍口之上。
孫元化畢竟見識過多次的韃子進攻,毫不慌亂,立刻組織人馬進行防禦。然後立刻把楊樂請到了了望樓上。
而楊樂也立刻對王承恩施了一個眼色,王承恩立刻簇擁著崇禎到了後方的城樓之上。
戰馬嘶嘯,烽火四起,一團團泥土到處飛揚,濃煙中不斷有踏中城下早埋下的地雷,戰馬連人帶馬一起炸飛。但是衝鋒的洪流沒有絲毫停歇,即使有受驚的戰馬偏離了衝鋒方向,馬上的騎士也盡全力將它拉迴來。
成千上萬匹戰馬一路疾馳,形成的慣性足以摧毀擋在他們麵前的一切,騎術再高超的戰士在這個時候也沒有能力勒住自已的戰馬,即使有停下來的戰馬也會立刻被毫不留情的踩為一攤肉泥。
藍旗翻飛,無數騎士滾滾而來。槍戟密集如林,雪亮的馬刀透著刺骨的寒氣,如雷的蹄聲震耳欲聾。
孫元化臉色鐵青、額上青筋暴起,他提著刀死死盯著不斷靠近的蒙古騎兵,衝在最前邊的騎兵已摘弓搭箭,他仍不下令放炮。
“刷刷刷……”,如同一團烏雲升空,羽箭帶著嗜血的唿嘯聲從空中撲射過來,鋪天蓋地,黑壓壓的一片,所有的士兵都迅速地避入一人高的巨盾後麵,同時揚起手提圓盾防護頭頂。
“篤篤篤篤……”,盾麵上已布滿一層箭矢,一些箭矢從盾縫中穿過,射中士兵的身體,有人慘唿倒下。片刻功夫,“篤篤篤”的聲音再次響起,第二撥利箭又已經射至。
騎射是後金騎兵的拿手本事,他們中的許多戰士都可以在最初的一息之內連射十幾箭。如果有大隊的騎兵,可以在第一時間射出密集的快箭,又遠又準,兇狠無比。
孫元化守城多年,不僅參加過寧錦大戰,還參加過更早的寧遠大戰,據說當初就是他發出的一炮打到了努爾哈赤,使努爾哈赤身受重傷,七個月後病死,史稱“寧遠大捷”。
因此,他熟悉後金的戰法,火炮正適宜對付這樣的密集衝鋒,但火炮也有缺點,那就是射程不遠,如果不能在大隊敵騎闖入射程之內時開炮,空放炮彈雖可驚嚇一部分戰馬脫離衝鋒方向,但重新裝填彈丸的過程中快捷如風的騎兵可能就已經衝到城牆下方,大炮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直到第三波箭矢如暴雨般傾瀉在巨盾上,騎兵已經衝到火炮射程範圍之內,這個時候,孫元化才一聲大吼:“開炮!”
闖過地雷陣的後金騎兵剛剛衝鋒到離城牆三十丈的距離,一排黑黝黝的大炮頓時噴出一道道火舌,在一片震耳欲聾的怒吼聲中,成千上萬粒鉛彈、石子、鐵釘噴射出去,橫掃豪格鐵騎大軍。
大炮之威盡顯,縱是最驍勇的後金戰士也同樣難以用血肉之軀去抵擋如此猛烈的炮火,一時間人仰馬翻,木盾碎裂,鐵盾牌也被打成了無數孔眼的篩子,隻著皮袍、皮甲的士兵在密集的炮火下象卷進了一台巨大的絞肉機,鮮血噴發,慘叫連連,有的甚至連一點兒骨頭都沒有剩下,全部被燒成了灰燼。
這一波大炮轟殺實在是太狠了,對麵密集的衝鋒隊形使大炮產生了最大的傷害效果,足足有近千名勇士喪生,幾百匹戰馬倒了下去,勢不可阻的騎兵大軍為之一頓。
豪格萬萬沒有想到孫元化會這麽狠,所有的大炮都用了上去。這都是因為楊樂在場的緣故,而且孫元化隻知道駙馬爺在城牆之上,要是讓他知道當今皇上也在這裏,他肯定連他的寶貝“佛郎機”都得拿出來用上。
崇禎在城樓裏看的是熱血沸騰,忍不住拍手叫好。楊樂看著也連連點頭,孫元化已經把大炮的威力運用的爐火純青。
豪格無奈,立即下令鳴金收兵。第一輪攻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