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若無其事地離開了,出了驛站,他立刻命令祖大壽把遼西海灣的船,尤其是覺華島上的船,全部收了起來,不論船隻大小,不論官員漁民,一律不準私自出海,違者嚴懲不貸。


    楊樂這些天一直很納悶,一連十幾天,寧遠渡口海岸線上竟然一艘船都沒有。這是一件很蹊蹺的事情。因為這裏與對麵的覺華島隔海相望,不足十八裏遠。覺華島作為軍事重地,明朝於其上以國寧府督設水兵,由遊擊金冠統領。其作用:一是守衛島上的糧料、器械;二是配合陸師進圖恢複遼東失地;三是策應寧遠之城守。


    天啟六年(1626)年,寧錦大捷,袁承煥雖然擊退了皇太極,卻是慘勝。皇太極進攻寧遠失敗,撤退時正值隆冬,海麵被冰封住,後金騎兵履冰馳進,從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糧城北門,猛烈廝殺,衝進城中。覺華島上明軍7000餘名和商民7000餘丁口都被後金軍殺戮。遊擊金冠陣亡。


    如今覺華島重新建設,組建了海軍,不可能沒有船艦巡邏經過。而且楊樂原本的計劃就是從這裏坐船去覺華島,然後再轉乘去皮島。略微思索,他便知道肯定是袁崇煥做得手腳,好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既斷絕了自己去皮島的路,又能讓皇上留在寧遠。


    說不定現在袁崇煥已經在去皮島的海麵上了。想到此處,楊樂心急如焚,匆匆來到了諸葛師的住處。諸葛師雖然是他的軍師,但沒有明麵上的官員身份,隻能和士兵們一起駐紮在校場之上。


    諸葛師摸著山羊胡須,不緊不慢地給楊樂沏了一杯茶水,笑道:“將軍莫急,既然我為您的智囊軍師,連這點兒小事都考慮不周,恐怕會惹人恥笑。”


    楊樂眼睛一亮,急切道:“軍師有何良策或者知道哪裏有船隻,趕緊告訴我呀。”


    諸葛師嗬嗬一笑,道:“將軍隻管迴去品茶聽曲。現在離開春已不遠,再等些時日,等海上冰凍完全化開,自然會有船來接應。”


    “可……袁都督說不定已經出發了,我怕再遲就來不及了!”


    “如今海麵冰凍雖然化開變薄,如此行船,畢竟速度很慢。將軍放心,咱們的船很快的,說不定能搶先一步到達皮島呢。”


    楊樂瞧見諸葛師一副高人模樣,就想上去狠狠地給他一拳,省的他整天打啞迷,惹得自己心裏跟小貓撓似的,癢癢的。見諸葛師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楊樂隻好怏怏作罷。


    ……


    昨曰楊樂已派人知會了那位動不動就發大脾氣的袁大都督,將校場裏的五千精兵拉到城牆上去,一方麵可以協助防禦,二是可以練練兵。


    守城將官見是楊樂駕到,立刻迎了上來。躬身行禮道:“末將孫元化參見欽差大人!”


    楊樂瞄了此人一眼,麵貌普通,長得黑不溜秋的,衣冠不整,臉上還有一些炮灰,不知道是怎麽弄的。


    楊樂曾經和徐光啟老大人聊天的時候,徐光啟提起過此人,說孫元化是他的學生,也十分喜歡西方科學,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火炮專家。


    孫元化見欽差大人麵無表情,還以為怠慢了他,趕緊笑道:“末將聽恩師說駙馬爺一表人才,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啊!”


    楊樂對孫元化拍馬屁的話一點兒都不感冒,他感興趣地是孫元化到底有何本事讓徐老爺子刮目相看。


    他提著馬來到城牆底下,抬頭向上望去,不由讚歎出聲:“寧遠果真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城池啊!”


    寧遠城修建的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各種城防設施齊備,堪稱大明牢不可破的典範,當然,它的這個“牢”,還有待商榷。


    城牆高約三丈(一丈約3米),正牆上砌上磚垛,磚垛間的垛口是守禦將士的了望孔和射擊口,城牆上還建有雄偉的城樓、角樓和了望樓。樓頂是九脊歇山式的重簷,外有廊柱圍繞,下方臨著四馬車道。


    這些高高低低的建築在城牆上構築起了一道立體防線,在上麵不僅可以觀察、隱蔽、機動、射擊、接應,還可以為將官居高指揮提供便利。


    城牆一律是用整齊的石條、石板、石方、石柱等為地基,牆體用“三合土”之法逐段逐層夯成,外圍再砌以青磚。中等型號的城磚一塊就重達十五公斤,大塊的石磚更是由一整塊一米高的方石構成,由此可見城牆的堅固和建築的艱辛。當然,修築如此堅固的城池所花費的銀兩也是巨大的,據曆史記載,明朝在遼東一年消耗的銀兩高達五百萬兩。


    在孫元化的帶領指揮下,五千精兵臨時在城東頭的一處城牆上方協助布防。


    此時,驛館內,崇禎小皇帝坐在一張厚絨緞子的大椅上,懷裏捧著一大堆的水果點心,悶悶不樂地吃著,為了安全起見,楊樂這十幾天都不讓他出門,和呆在皇宮裏別無二致,他早就厭倦了。


    他把手裏的點心一扔,站起身來,對身邊侍衛親兵道:“帶上武器,跟朕走!”


    大內侍衛一片愕然,王承恩忙悄聲道:“皇上,您這是要去哪兒?”


    崇禎把眼一瞪,笑罵道:“笨啊,楊大人今天去了城牆,朕也去瞧瞧,說不定還能看到咱們的邊關將士是如何和韃子開戰的。”


    眾侍衛臉色一變,吃驚地道:“皇上,楊大人再三囑咐,請皇上萬萬不可離開驛館,韃子正在邊境,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殺來,皇上萬金之體,可萬萬去不得呀!”


    崇禎不以為然地道:“楊大人的吩咐你們就聽,朕的吩咐你們就不肯聽了?你們難道想抗旨不成?哼!他口口聲聲說要輔佐朕做個英明神武的皇帝,瞧這架勢,明顯是哄著朕玩呢,真氣人!甭廢話,王公公,朕就問你,你是聽朕的,還是聽他楊樂的?”


    王承恩聽慣了皇上的命令,他哪敢抗旨不遵,不過還是有些擔心,仍喃喃地勸說道:“皇上,您的安危可是大意不得,您要是真有什麽閃失,把我們都活剮了也挽不迴啊。咱們還是小心為妙。”


    崇禎笑嘻嘻地道:“你猜不到朕要去,楊愛卿也猜不到朕要去,韃子更不可能猜到朕會在城牆之上,朕扮作一個小小的校尉,隱藏在千軍萬馬之中,頭頂上既沒有黃羅傘蓋,額頭上又沒寫“皇帝”二字,誰能認得出來?”


    “而且城上還有兩萬雄兵,韃子尤在幾十裏之外,朕這就怕得不敢出門兒了?這還不是縮頭烏龜嗎?少囉嗦,快點兒走!”


    崇禎為了摘掉“縮頭烏龜”的名號,要徹底蛻變了。


    於是,城中數十名佩著長刀和利箭的大內侍衛在崇禎強迫之下風馳電掣般衝向城門。


    ……


    赫圖阿拉,俗稱老寨,是努爾哈赤修建的後金第一座都城。


    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就設了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努爾哈赤死時,皇太極被推舉繼承大汗位置。


    此時,大殿裏曾經的四大貝勒齊聚一堂。皇太極坐在大汗之位,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坐在他的下方。


    皇太極看著這幾位哥哥,笑道:“豪格昨日派人迴報,朵顏部落的柰曼、敖漢二位可汗願意歸順,並簽訂了合議盟約。對於科爾沁部,我準備今年二月出征,糧草、士兵都要快速征集籌備,不知幾位有何意見?”


    “大汗的謀略就是高,先統一科爾沁,然後繞道喜峰口,盡管關寧防線牢不可破,可那有什麽用,我們可以直驅北京,到時候大明江山唾手可得!哈哈哈,我要第一個衝鋒在前,殺進城去,錢財美女都要歸我!哈哈哈……”莽古爾泰哈哈大笑道。


    阿敏微微一笑,略微沉思,道:“大汗,如今我們大肆招兵買馬,恐怕大明那邊已經獲悉,會不會已經有所猜測,此事我們應如何對待?”


    代善眼中精光一閃,朗聲道:“我們應該想一個迷惑之計,不如假裝和袁承煥議和,來給我們贏取準備南下的時間。”


    皇太極似乎早已經想好了對策,信口說道:“嗯,要訓練出十萬鐵騎需要很長的時間,議和之前,需要讓大明知道咱們的厲害,這樣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袁崇煥一直和毛文龍相互敵對,不如借他的手殺掉毛文龍,我知道,盡管不太可能,我們也可以提出來試一試。另外,豪格正好在寧遠外和朵顏結盟,不如讓他狠狠地打一下寧遠城。”


    莽古爾泰聽後一拍大腿,豎起大拇指道:“大汗果真精通謀略,這樣一來,大明誤以為我們要攻打寧遠,從而掩蓋了我們的真正目的,是不是這樣?”


    “三哥這次說對了。沒想到以前那個隻知道衝鋒在前的愣頭青也開始懂謀略了,不簡單啊!”皇太極開心地笑道。


    代善笑道:“以後誰再敢說三弟是個莽夫,我就拿馬刀剁了他!”


    “大哥,“莽夫”來源於“莽古爾泰”,這個詞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沒必要殺人,自家兄弟可不能動刀啊。”莽古爾泰一板一眼地說道。


    眾人聽到莽古爾泰竟然真以為代善要砍人的時候,忍不住都笑了起來。


    莽古爾泰的眼珠子骨碌碌轉動,想不起自己那裏又惹笑話了,低下頭去,之後便不在說話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昌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夢江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夢江山並收藏昌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