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投降,沿路各縣鎮配合放行,如有必要,還需派出人馬穩定建昌降軍內部,直至建昌降軍到達保寧為止,不得有誤!
鍾無悔本以為明軍攻擊川東在即,萬萬想不到敵軍沒來,降軍倒是來了一支,而且還是實力雄厚的建昌。
有了建昌降軍,川東實力劇增,明軍攻擊川東的計劃,應該也要有所斟酌了。
鍾無悔已經打定主意,等到建昌降軍路過時,一定要截留部分人馬,用作守衛順慶。當然,他不過隻是一個小小遊擊,沒有資格這麽做,可是四川巡撫高民瞻身在城中,若是由他下令的話,建昌降將必定不敢違抗,川陝總督李國英那裏也不好多說什麽。
在守衛疆土麵前,截留一些降兵根本就不算什麽大事。
鍾無悔拿著李國英的信件,急急忙忙的趕到了高民瞻的居所,卻沒能見到高民瞻本人,接待他的隻是一個隨從,說是巡撫大人不見客,鍾無悔又氣又急,高民瞻來到順慶後,幾乎一直都在閉門謝客。
可軍務緊急,又關係到自己的小命,鍾無悔也顧不得太多,讓隨從把信件送去,並轉告了他截留兵馬的想法。
隨從很快就走出了內院,鍾無悔聽他說完後,心中多少有些詫異,高民瞻不僅認同了截留建昌人馬,而且打算全部截留。
巡撫大人很怕死嗎?希望身邊的兵馬越多越好,可既然怕死,為什麽要呆在順慶城中,而非繼續北上,盡可能的遠離戰場?
鍾無悔懶得去想這些,反正有了高民瞻的許可,他會盡可能多的把建昌降兵截留在順慶城中,全部截留下來是不可能的,順慶貧瘠的很,根本養不活這麽多的人馬。
思緒漸安,鍾無悔迴到了自己的府邸,等到了深夜,本以為終於能夠睡上一個安穩覺,還興致頗高的喊來兩個侍婢暖床,結果才剛要一展雄風,一陣焦急的稟告聲,把鍾無悔弄得是萎靡不振,身上某一處搞笑的風光,看的其中一個侍婢忍不住笑出聲來。
侍婢一笑,便知犯下了大錯,一臉驚惶的跪倒請罪。
鍾無悔心中怒極,下令把那個侍婢拖下去斬了,等到人頭奉上,鍾無悔還是不解恨,擔心另一個侍婢把自己剛才的不堪醜事說出去,於是也一並殺了,隨後才黑著張臉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來人是安排在城外警戒的探馬,他一來就看到鍾無悔連殺兩人,神色更顯驚亂,冷汗直冒道:“將軍,東麵哨所傳來消息,明軍大股人馬正朝我們這裏趕來,沿途已經有三個哨所被搗毀,根據逃亡的兵士的話,殺過來的明軍來自於建昌。”
鍾無悔聽了一愣,瞳孔即刻擴大,失聲大喊道:“這是什麽鬼話?建昌兵怎麽可能攻擊沿途哨所?這不可能!”他幾乎要把探馬推出去抽一通鞭子,白天才剛收到李國英的信件,現在本該是降軍的建昌兵竟然攻擊沿途哨所,前後之差簡直就是在顛倒黑白。
探馬一臉的疑惑不解,建昌兵就為什麽不能攻擊哨所?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鍾遊擊這次的反應也太大了。
鍾無悔感到腦海中一片混沌,找出了李國英的信件,整整看了三遍後,確認上麵川陝總督的官印不是假冒的,又把送信的使者喊了過來,仔細盤問亦是沒有任何問題。
李國英難道被建昌騙了?建昌是在詐降?
鍾無悔雖然是吳三桂的部下,但對於李國英還是有所耳聞的,那位川陝總督戰功彪炳,韜略才華享譽朝廷,對他讚頌者不計其數,絕不可能輕易被建昌欺騙,那麽建昌全軍來投,卻攻擊哨所,其中一定有所原因。
另外,建昌真的詐降,又怎麽會為了幾個哨所而暴露,至少也該圖謀幾座大城才對。
鍾無悔怎麽想也得不出結論,隻能把城中的所有探馬斥候派出了城,讓他們盡可能搞清楚情況,自己在等待迴複中,又是一夜無眠。
天亮後,鍾無悔就穿好盔甲,登上了城樓,一個勁的向東北方向眺望。整個上午都還沒有什麽變化,可接近午時,突然看到前方騰起了一柱青煙,筆直的衝上了天際,不久後這股青煙就變成了濃濃的黑煙。
每個哨所都設有烽火台,為的就是傳遞警情,鍾無悔看著那道煙,苦澀地自言自語道:“來的可真是快啊!”他看出了那濃煙是從離順慶最近的哨所升起的,敵軍如果馬不停蹄的趕路,黃昏前就能兵臨順慶城下。
而在這時,昨夜派出的探馬終於有人返迴,鍾無悔急忙喚來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探馬喘著粗氣道:“將軍,小人......遇到了很多建昌兵,他們說......正在被明軍追趕,想讓將軍派兵去接應。”
鍾無悔驚訝道:“建昌兵被明軍追趕?原來是走漏了風聲,建昌降清被偽明發現了!”
這一刻,鍾無悔總算理清了頭緒,可他不知道追擊建昌兵的明軍數量,順慶守軍又十分薄弱,他可沒有出兵接應的實力,最多打開城外,讓建昌兵入城避難,而一旦發現明軍逼近順慶,他會毫不猶豫的再關上城門,沒能逃進城中的建昌兵隻能自求多福了。
沒過一會兒,鍾無悔就看到有一隊騎兵沿著大道向著城下馳來,他眯著眼睛仔細的觀察著,這隊騎兵看上去也就二十個人上下,打著清軍的綠旗,可在穿戴上卻夾雜著明軍的鴛鴦戰襖,想必應該是建昌的降兵。
建昌騎兵們來到城下,嘶聲喊道:“快開城門,我們有川陝總督的令箭!”
為首的一個騎兵把令箭,以及一袋公文一起扔上了城頭,鍾無悔看過確認無誤後,當即命人打開了城門。
剛一進城,為首那人就滿臉憤怒道:“為何不出兵接應,慶陽王要是有個好歹,老子狄三喜要你們全部人頭落地!”
狄三喜當然不是真的狄三喜!
作為一個剛犯過錯的前科人員,秦風可以原諒狄三喜,卻無法立刻信任他,所以狄三喜是由馮雙禮挑選的一人假扮的,年齡和狄三喜相仿,樣貌亦有相似之處。
川東清軍中,或許有人聽說過建昌副將狄三喜的名子,卻很少有見過麵的,分出真假的可能性極低。
鍾無悔本以為明軍攻擊川東在即,萬萬想不到敵軍沒來,降軍倒是來了一支,而且還是實力雄厚的建昌。
有了建昌降軍,川東實力劇增,明軍攻擊川東的計劃,應該也要有所斟酌了。
鍾無悔已經打定主意,等到建昌降軍路過時,一定要截留部分人馬,用作守衛順慶。當然,他不過隻是一個小小遊擊,沒有資格這麽做,可是四川巡撫高民瞻身在城中,若是由他下令的話,建昌降將必定不敢違抗,川陝總督李國英那裏也不好多說什麽。
在守衛疆土麵前,截留一些降兵根本就不算什麽大事。
鍾無悔拿著李國英的信件,急急忙忙的趕到了高民瞻的居所,卻沒能見到高民瞻本人,接待他的隻是一個隨從,說是巡撫大人不見客,鍾無悔又氣又急,高民瞻來到順慶後,幾乎一直都在閉門謝客。
可軍務緊急,又關係到自己的小命,鍾無悔也顧不得太多,讓隨從把信件送去,並轉告了他截留兵馬的想法。
隨從很快就走出了內院,鍾無悔聽他說完後,心中多少有些詫異,高民瞻不僅認同了截留建昌人馬,而且打算全部截留。
巡撫大人很怕死嗎?希望身邊的兵馬越多越好,可既然怕死,為什麽要呆在順慶城中,而非繼續北上,盡可能的遠離戰場?
鍾無悔懶得去想這些,反正有了高民瞻的許可,他會盡可能多的把建昌降兵截留在順慶城中,全部截留下來是不可能的,順慶貧瘠的很,根本養不活這麽多的人馬。
思緒漸安,鍾無悔迴到了自己的府邸,等到了深夜,本以為終於能夠睡上一個安穩覺,還興致頗高的喊來兩個侍婢暖床,結果才剛要一展雄風,一陣焦急的稟告聲,把鍾無悔弄得是萎靡不振,身上某一處搞笑的風光,看的其中一個侍婢忍不住笑出聲來。
侍婢一笑,便知犯下了大錯,一臉驚惶的跪倒請罪。
鍾無悔心中怒極,下令把那個侍婢拖下去斬了,等到人頭奉上,鍾無悔還是不解恨,擔心另一個侍婢把自己剛才的不堪醜事說出去,於是也一並殺了,隨後才黑著張臉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來人是安排在城外警戒的探馬,他一來就看到鍾無悔連殺兩人,神色更顯驚亂,冷汗直冒道:“將軍,東麵哨所傳來消息,明軍大股人馬正朝我們這裏趕來,沿途已經有三個哨所被搗毀,根據逃亡的兵士的話,殺過來的明軍來自於建昌。”
鍾無悔聽了一愣,瞳孔即刻擴大,失聲大喊道:“這是什麽鬼話?建昌兵怎麽可能攻擊沿途哨所?這不可能!”他幾乎要把探馬推出去抽一通鞭子,白天才剛收到李國英的信件,現在本該是降軍的建昌兵竟然攻擊沿途哨所,前後之差簡直就是在顛倒黑白。
探馬一臉的疑惑不解,建昌兵就為什麽不能攻擊哨所?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鍾遊擊這次的反應也太大了。
鍾無悔感到腦海中一片混沌,找出了李國英的信件,整整看了三遍後,確認上麵川陝總督的官印不是假冒的,又把送信的使者喊了過來,仔細盤問亦是沒有任何問題。
李國英難道被建昌騙了?建昌是在詐降?
鍾無悔雖然是吳三桂的部下,但對於李國英還是有所耳聞的,那位川陝總督戰功彪炳,韜略才華享譽朝廷,對他讚頌者不計其數,絕不可能輕易被建昌欺騙,那麽建昌全軍來投,卻攻擊哨所,其中一定有所原因。
另外,建昌真的詐降,又怎麽會為了幾個哨所而暴露,至少也該圖謀幾座大城才對。
鍾無悔怎麽想也得不出結論,隻能把城中的所有探馬斥候派出了城,讓他們盡可能搞清楚情況,自己在等待迴複中,又是一夜無眠。
天亮後,鍾無悔就穿好盔甲,登上了城樓,一個勁的向東北方向眺望。整個上午都還沒有什麽變化,可接近午時,突然看到前方騰起了一柱青煙,筆直的衝上了天際,不久後這股青煙就變成了濃濃的黑煙。
每個哨所都設有烽火台,為的就是傳遞警情,鍾無悔看著那道煙,苦澀地自言自語道:“來的可真是快啊!”他看出了那濃煙是從離順慶最近的哨所升起的,敵軍如果馬不停蹄的趕路,黃昏前就能兵臨順慶城下。
而在這時,昨夜派出的探馬終於有人返迴,鍾無悔急忙喚來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探馬喘著粗氣道:“將軍,小人......遇到了很多建昌兵,他們說......正在被明軍追趕,想讓將軍派兵去接應。”
鍾無悔驚訝道:“建昌兵被明軍追趕?原來是走漏了風聲,建昌降清被偽明發現了!”
這一刻,鍾無悔總算理清了頭緒,可他不知道追擊建昌兵的明軍數量,順慶守軍又十分薄弱,他可沒有出兵接應的實力,最多打開城外,讓建昌兵入城避難,而一旦發現明軍逼近順慶,他會毫不猶豫的再關上城門,沒能逃進城中的建昌兵隻能自求多福了。
沒過一會兒,鍾無悔就看到有一隊騎兵沿著大道向著城下馳來,他眯著眼睛仔細的觀察著,這隊騎兵看上去也就二十個人上下,打著清軍的綠旗,可在穿戴上卻夾雜著明軍的鴛鴦戰襖,想必應該是建昌的降兵。
建昌騎兵們來到城下,嘶聲喊道:“快開城門,我們有川陝總督的令箭!”
為首的一個騎兵把令箭,以及一袋公文一起扔上了城頭,鍾無悔看過確認無誤後,當即命人打開了城門。
剛一進城,為首那人就滿臉憤怒道:“為何不出兵接應,慶陽王要是有個好歹,老子狄三喜要你們全部人頭落地!”
狄三喜當然不是真的狄三喜!
作為一個剛犯過錯的前科人員,秦風可以原諒狄三喜,卻無法立刻信任他,所以狄三喜是由馮雙禮挑選的一人假扮的,年齡和狄三喜相仿,樣貌亦有相似之處。
川東清軍中,或許有人聽說過建昌副將狄三喜的名子,卻很少有見過麵的,分出真假的可能性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