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全起見,秦風沒有在建昌城中過多逗留,馮雙禮親自送他們出城,一行人暢通無阻,沿路的建昌兵觀望過來,依舊把秦風等人當成了押糧兵,隻是看到多日未曾露麵的馮雙禮時,全都欣喜異常,隻當馮雙禮大病痊愈,他們也好放下心來。
秦風看在眼裏,沒想到馮雙禮如此得部下們愛戴,他若是提出投效蒙山軍,相信不用遇到多大阻力,建昌兵們應該會欣然接受。
馮雙禮一路把秦風等人送離了建昌,又繼續南下了好一段路,直到遇見親自過來接應的李來亨,他才停下腳步,上前施禮道:“臨國公,久仰!”
臨國公是李來亨的封號,他看到馮雙禮,以及數名建昌將領裝扮的人,一時有些弄不清楚情況,秦風去建昌前,說過馮雙禮可能打算降清,可現在看來,雙方似乎並無敵意,李來亨不敢怠慢,拱手道:“慶陽王,有禮了。”
馮雙禮和李來亨不過才幾麵之緣,行禮過後連簡單的閑聊都沒有,馮雙禮就主動向秦風告別道:“漢王,吾等誠摯之心,還望您切莫辜負。”
秦風目送馮雙禮遠去,才和李來亨迴到了大軍駐紮的營地,狄三喜望著周圍無數兵士,心中暗自僥幸,還好得到了漢王的原諒,衙門裏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否則李來亨的大軍隨時都會對建昌發起攻擊,後果必然一發不可收拾。
李來亨讓人把狄三喜幾個建昌將領帶下去安置,隨後和秦風一起鑽進了帥帳,人還未坐定,已忍不住問道:“漢王,建昌到底怎麽迴事?”
秦風如實說了一遍,建昌想要歸附自己也沒有隱瞞,而建昌的態度勢必會讓四川的一些小股勢力也跟風投向蒙山軍,秦風在四川站穩腳跟已是指日可待。
李來亨聽完後,麵色大為驚異道:“末將恭喜漢王了。”
秦風微笑道:“暫時還不知文督師的意思,本王需要去重慶一趟,希望文督師還沒有返迴奉節,得不到文督師首肯的話,建昌之事多少容易惹人詬病。”
李來亨點頭道:“漢王說的不錯,末將立刻派人送你迴重慶,得到文督師授權之後,漢王需要立刻接手建昌,免得夜長夢多。”
秦風目光一閃,低聲念道:“夜長夢多?”
李來亨一臉嚴肅的解釋道:“韃子開出的價碼確實豐厚,建昌未必能夠擋住誘惑,人心難測,不到最後難以做出結論。”
秦風臉色變幻不定,似乎並沒有把李來亨的提醒放在心上,而是在考慮其它的事情,沉嚀許久才道:“吳三桂和李國英應該也知道建昌的難處,又開出了這麽誘人的條件,何況建昌在半年前就向清廷傳達過投降的意願,如果現在答應投降的話,吳三桂和李國英想必不會感到意外,自然也就......”
李來亨也是一個聰明人,聽到一半,已經反應過來,驚訝道:“漢王是想讓建昌詐降嗎?”
秦風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沉聲說道:“攻破重慶後,本王從清軍守將王明德的口中得知,原來在我軍發動攻擊的前幾日,川陝總督李國英,四川巡撫高民瞻先後離開了重慶,有了譚詣和譚弘作為內應,他們應該不用擔心重慶失守才對。”
李來亨隻是叫了聲可惜,隻當李國英和高民瞻運氣好罷了。
秦風又道:“本王一直對李國英和高民瞻兩條大魚,僥幸從重慶逃過一劫而耿耿於懷,因此對他們的行蹤十分關注。而根據情報,二賊離開重慶後,全都去了順慶,在重慶城破之後,高民瞻呆在順慶未動,李國英則前往了保寧。”
話音剛落,李來亨一下子來了精神,語氣之中帶著一絲興奮道:“漢王計劃收複川東,順慶和保寧都是我軍接下去要攻打的地方,說不定有機會抓住高民瞻和李國英二賊。”
秦風淡淡道:“本王就怕我大軍一到,二賊自知不敵,會選擇棄城遠遁。”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道:“可如果建昌詐降,借口全軍投奔李國英,那麽不僅擒獲二賊的機會大增,光複川東也會變得事半功倍。”
李來亨用力一揮手,振奮道:“漢王,事不宜遲,不要再去管文督師的意見了,先接管建昌再說,詐降之事沒你領頭,馮雙禮可做不成。”
秦風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點了點頭。
建昌要詐降,做戲一定要做足,秦風又返迴建昌向馮雙禮說明來意,得到了對方毫無保留的支持,二人商議了一夜,做出了周密詳細的計劃。
*****************************************************
遊擊將軍鍾無悔站在烽火台上,背影略顯落魄的向著東北方向眺望,他跟著吳三桂一路從陝西,四川殺到雲南,然後又被派到順慶來鎮守,無奈的以為失去了立功的機會,可當吳三桂在磨盤山慘敗的消息傳來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那麽的幸運。
不過隨著重慶的陷落,幸運似乎又要離他遠去,鍾無悔用屁股想也知道,順慶距離重慶不過八十裏地,明軍攻破重慶,士氣大漲,沒有理由放過順慶不打,往川東擴張隻是時間問題,而順慶無疑會首當其衝。
而明軍若是來攻,鍾無悔拿什麽守住順慶,憑借城中的八百老弱殘兵?還是那位像是喪家之犬的四川巡撫高民瞻?
想到高民瞻,鍾無悔就是一頭的霧水,前段日子他和川陝總督先後來到順慶,二人的出現讓鍾無悔大為震驚,他怎麽也想不到順慶這個彈丸之地會同時迎來兩位朝廷重臣。
李國英隻在順慶逗留了一日,鍾無悔才明白原來隻是路過而已,可高民瞻竟然沒有離去的意思,他難道不知道順慶很快就會成為戰場?而且守住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嗎?
鍾無悔怎麽也想不明白,他地位卑微,沒有資格詢問究竟,隻能盡可能把順慶守將的工作做好,幾日來玩命的加固城防,現在所處的烽火台就是新搭建的。
烽火台可以用來求援,鍾無悔卻根本不指望會有援兵,純粹隻是死馬當活馬醫,援兵沒有至少也能給臨近的縣鎮示警。
在一聲自嘲的歎息下,鍾無悔緩慢轉身正欲走下城樓,一個兵士急匆匆的走來,跪倒在地道:“將軍,總督大人的急信。”
鍾無悔接過書信,打開看了一眼,臉色微變,等把信仔細讀完後,他的臉上盡是激動之色。
秦風看在眼裏,沒想到馮雙禮如此得部下們愛戴,他若是提出投效蒙山軍,相信不用遇到多大阻力,建昌兵們應該會欣然接受。
馮雙禮一路把秦風等人送離了建昌,又繼續南下了好一段路,直到遇見親自過來接應的李來亨,他才停下腳步,上前施禮道:“臨國公,久仰!”
臨國公是李來亨的封號,他看到馮雙禮,以及數名建昌將領裝扮的人,一時有些弄不清楚情況,秦風去建昌前,說過馮雙禮可能打算降清,可現在看來,雙方似乎並無敵意,李來亨不敢怠慢,拱手道:“慶陽王,有禮了。”
馮雙禮和李來亨不過才幾麵之緣,行禮過後連簡單的閑聊都沒有,馮雙禮就主動向秦風告別道:“漢王,吾等誠摯之心,還望您切莫辜負。”
秦風目送馮雙禮遠去,才和李來亨迴到了大軍駐紮的營地,狄三喜望著周圍無數兵士,心中暗自僥幸,還好得到了漢王的原諒,衙門裏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否則李來亨的大軍隨時都會對建昌發起攻擊,後果必然一發不可收拾。
李來亨讓人把狄三喜幾個建昌將領帶下去安置,隨後和秦風一起鑽進了帥帳,人還未坐定,已忍不住問道:“漢王,建昌到底怎麽迴事?”
秦風如實說了一遍,建昌想要歸附自己也沒有隱瞞,而建昌的態度勢必會讓四川的一些小股勢力也跟風投向蒙山軍,秦風在四川站穩腳跟已是指日可待。
李來亨聽完後,麵色大為驚異道:“末將恭喜漢王了。”
秦風微笑道:“暫時還不知文督師的意思,本王需要去重慶一趟,希望文督師還沒有返迴奉節,得不到文督師首肯的話,建昌之事多少容易惹人詬病。”
李來亨點頭道:“漢王說的不錯,末將立刻派人送你迴重慶,得到文督師授權之後,漢王需要立刻接手建昌,免得夜長夢多。”
秦風目光一閃,低聲念道:“夜長夢多?”
李來亨一臉嚴肅的解釋道:“韃子開出的價碼確實豐厚,建昌未必能夠擋住誘惑,人心難測,不到最後難以做出結論。”
秦風臉色變幻不定,似乎並沒有把李來亨的提醒放在心上,而是在考慮其它的事情,沉嚀許久才道:“吳三桂和李國英應該也知道建昌的難處,又開出了這麽誘人的條件,何況建昌在半年前就向清廷傳達過投降的意願,如果現在答應投降的話,吳三桂和李國英想必不會感到意外,自然也就......”
李來亨也是一個聰明人,聽到一半,已經反應過來,驚訝道:“漢王是想讓建昌詐降嗎?”
秦風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沉聲說道:“攻破重慶後,本王從清軍守將王明德的口中得知,原來在我軍發動攻擊的前幾日,川陝總督李國英,四川巡撫高民瞻先後離開了重慶,有了譚詣和譚弘作為內應,他們應該不用擔心重慶失守才對。”
李來亨隻是叫了聲可惜,隻當李國英和高民瞻運氣好罷了。
秦風又道:“本王一直對李國英和高民瞻兩條大魚,僥幸從重慶逃過一劫而耿耿於懷,因此對他們的行蹤十分關注。而根據情報,二賊離開重慶後,全都去了順慶,在重慶城破之後,高民瞻呆在順慶未動,李國英則前往了保寧。”
話音剛落,李來亨一下子來了精神,語氣之中帶著一絲興奮道:“漢王計劃收複川東,順慶和保寧都是我軍接下去要攻打的地方,說不定有機會抓住高民瞻和李國英二賊。”
秦風淡淡道:“本王就怕我大軍一到,二賊自知不敵,會選擇棄城遠遁。”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道:“可如果建昌詐降,借口全軍投奔李國英,那麽不僅擒獲二賊的機會大增,光複川東也會變得事半功倍。”
李來亨用力一揮手,振奮道:“漢王,事不宜遲,不要再去管文督師的意見了,先接管建昌再說,詐降之事沒你領頭,馮雙禮可做不成。”
秦風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點了點頭。
建昌要詐降,做戲一定要做足,秦風又返迴建昌向馮雙禮說明來意,得到了對方毫無保留的支持,二人商議了一夜,做出了周密詳細的計劃。
*****************************************************
遊擊將軍鍾無悔站在烽火台上,背影略顯落魄的向著東北方向眺望,他跟著吳三桂一路從陝西,四川殺到雲南,然後又被派到順慶來鎮守,無奈的以為失去了立功的機會,可當吳三桂在磨盤山慘敗的消息傳來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那麽的幸運。
不過隨著重慶的陷落,幸運似乎又要離他遠去,鍾無悔用屁股想也知道,順慶距離重慶不過八十裏地,明軍攻破重慶,士氣大漲,沒有理由放過順慶不打,往川東擴張隻是時間問題,而順慶無疑會首當其衝。
而明軍若是來攻,鍾無悔拿什麽守住順慶,憑借城中的八百老弱殘兵?還是那位像是喪家之犬的四川巡撫高民瞻?
想到高民瞻,鍾無悔就是一頭的霧水,前段日子他和川陝總督先後來到順慶,二人的出現讓鍾無悔大為震驚,他怎麽也想不到順慶這個彈丸之地會同時迎來兩位朝廷重臣。
李國英隻在順慶逗留了一日,鍾無悔才明白原來隻是路過而已,可高民瞻竟然沒有離去的意思,他難道不知道順慶很快就會成為戰場?而且守住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嗎?
鍾無悔怎麽也想不明白,他地位卑微,沒有資格詢問究竟,隻能盡可能把順慶守將的工作做好,幾日來玩命的加固城防,現在所處的烽火台就是新搭建的。
烽火台可以用來求援,鍾無悔卻根本不指望會有援兵,純粹隻是死馬當活馬醫,援兵沒有至少也能給臨近的縣鎮示警。
在一聲自嘲的歎息下,鍾無悔緩慢轉身正欲走下城樓,一個兵士急匆匆的走來,跪倒在地道:“將軍,總督大人的急信。”
鍾無悔接過書信,打開看了一眼,臉色微變,等把信仔細讀完後,他的臉上盡是激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