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濁隨他走迴城門邊的那戶人家,取了板車,往城外而行。許清濁坐在車後,摸著那幾匹綢緞和幾串寶石鏈子,奇道:“雲大伯,你要這些東西幹嘛?”
雲剛幹笑一聲,道:“跟徒弟三年沒見了,不捎點禮物給她,不好意思迴去。嘿,叫她自己裁兩件新衣裳穿穿。”許清濁聽得好笑,心道:“你送衣裳也罷了,結果送兩匹布,還讓人家自己做。”
雲剛似是知他心中所想,哼道:“老子這徒兒挑剔得很,送她新衣裳她肯定不喜歡,自己做的才合身。而且她老待在家裏,少和人打交道,不給她找點事做,她更悶得慌了。”
許清濁哦了一聲,待要再問,忽聽背後有人叫“巴特爾、巴特爾”,迴頭一瞧,十來個蒙古居民聚在城門口,高高揮手,似是與自己二人道別,雲剛微微一笑,也向他們招了招手。
行出幾裏,許清濁問道:“他們喊你‘巴特爾’,那是什麽意思?”雲剛道:“巴特爾是蒙語裏的‘英雄’,固始汗當年調停瓦剌和喀爾喀之間的戰爭時,我曾出手助他立威,此後他們就喊我巴特爾了。”
許清濁心道:“蒙古人哪懂上乘武功?見識過你的身手後,定然驚為天人。”雲剛又道:“你不是在關外長大麽?女真話與蒙古話很類似,他們管‘巴特爾’叫‘巴圖魯’,還把這個稱唿當作賞賜,贈給立了功勞的勇士。”
許清濁道:“對,我......許將軍就被努爾哈赤賜過‘巴圖魯’之號,可這是韃子兒汗的障眼法,好讓朝廷掉以輕心,不幹涉他在關外的一舉一動。”
他說著,一顆心沉了下去,神情轉為沮喪。他這兩日隨雲剛喝酒吃肉,與蒙古好漢會麵,本來大減愁緒,心中快活,可一提起許明燈,身世之痛又如鑽心刺骨,無法釋然。
雲剛覷了他一眼,歎道:“你還是不肯認槍王為父麽?”許清濁低頭不答。雲剛道:“他便不是你親父,也是你養父,若沒他養大你,你就得跟老子一樣,從小做了孤兒,難道這樣很好麽?”
許清濁本來抱膝而坐,呆呆望著後方,聞言問道:“雲大伯,你是孤兒麽?”雲剛望了望頂上白雲,半晌才道:“我從小遭父母拋棄,吃著僧人贈予的糧食長大,幸得天賦異稟,力大無窮,十歲開始就在黃教祖寺甘丹寺做工匠,搬運佛像,修補塗漆,自力更生。我常伴黃教僧人左右,隻盼積功有成,寺中高僧願納我為徒,有望在活佛座前聽講。後來我失手打碎佛像,自己有愧,怕寺中僧人埋怨,逃入了中原。”
許清濁奇道:“打碎佛像?”雲剛微笑道:“當年藏地百姓敬愛黃教喇嘛有德,打造了一尊金佛,用馬車拉著,送上甘丹寺供奉。結果幾個老工匠見我力氣大,跟我打賭,說我要能獨自背負佛像,攀上旺波日山,把佛像搬到寺中,就送我十頭牛、二十頭羊。”許清濁暫止愁意,問道:“你答應了麽?”
雲剛道:“老子那時年少氣盛,自然答允了。佛像雖沉,不過我自忖把握不小,當下將那金佛背起,一步步往山上走去。走得雖慢,卻沒什麽費力。那幾個跟我打賭的,跟在後麵,瞧我麵不紅、氣不喘,全都說不出話來。我本來得意得很,以為必勝,豈知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雪來,且是越下越大,越下越急。我若停下來,這賭就打輸了,隻能咬牙繼續,奈何風雪阻擋視線,兼之山路太滑。沒走到半個時辰,一個不留神,腳踩冰上一滑,將那金佛滾下了山。”
許清濁啊了一聲,問道:“那不摔壞了?”雲剛道:“這還用說?我當時就懵在崖邊,不知所措,幾個工匠見出了這樣的大事,也都慌了,哪還顧得著我,紛紛往山上跑去,要到寺廟裏通知喇嘛們。老子心想自己窮光蛋一個,哪賠得起一尊金佛?直是越想越怕,於是趁著僧人們還沒到,一溜煙下了山,也不敢再留西藏,便往東流浪,然後進了中原。”
許清濁心想:“這樣的事可不光彩,雲大伯幹嘛說給我聽?”雲剛續道:“我在中原漂泊了很久,才偶然碰見了我師父。他老人家見我一身神力天授,習武天分也不錯,正好繼承他的衣缽。我本來無處可去,便拜他為師了。可惜他年紀太大,沒活幾年就去世了。他死前,將一套半成的絕學傳給我,叫我替他完成心願。”
許清濁奇道:“什麽絕學?”雲剛笑而不答,卻道:“於是我一麵遊曆中原,找各門各派印證所學,一麵想方設法完成這套武功。我意在創功,須采納百家之長,這才四處尋人較量,不想未嚐一敗,名頭自響。得人家抬愛,送了我一個‘拳神’的稱號。而這名頭,後來又給黃教的高僧得知,便聘請我返藏,作為本教的護法金剛。我見他們非但沒怪罪我,還有望達成兒時的夙願,簡直是激動難耐,差一點就立刻答允了。”
許清濁道:“因此,你就這樣從武林中銷聲匿跡了?”雲剛道:“你聽我說了這些,隻當是結果如此。卻不知當年我要做出這決定,著實猶豫了很久。”許清濁道:“那又為什麽?”
雲剛道:“你想,老子在武林中聲望不低,結交甚廣,豈能說走就走?再說,我師父想讓我完成的本門絕學,我也並未成功,一旦擔任黃教護法,恐怕無暇費心於此。許小子,要換作是你,你會怎麽做?”
許清濁心想:“我在武林中又沒名頭,哪懂怎樣取舍?”搖了搖頭,道:“我不知道。”雲剛歎道:“無怪這麽說,連我自己,當時也不知道。想了很久,那才想通。”許清濁道:“你想通了什麽?”
雲剛道:“我之所以在中原學得一身本領,純屬巧合。倘若一個人胸無大誌,這倒也罷了,可我從小另有誌向。中原風土人情再好,好友對手再多,拳法武學再高,終非我真心所求。這些我雖也喜愛得很,但比起來,還是我自己的誌向更重要。人貴有誌,誌不能償,活著有何意義?”
許清濁聽到“誌向”二字,心中一動。雲剛道:“我自小就是給僧人養活,在佛寺裏成長的,從小到大,我每日都聞著檀香、聽著經文、望著經幡、玩著轉經筒,這些早都刻在了我的骨子裏了。連同對黃教的熱忱,都已成了我性命裏的一部分。你們漢人有句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伴隨活佛,拜入黃教,這是我幼年就已紮根於心的誌向了。”
雲剛瞧了眼許清濁,笑道:“這誌向之深,多年未改分毫,我哪裏割舍得了?所以,我答應了高僧們的請求,從此改名作雲岡嘉措,入藏保護兩任活佛。此外,對教中僧俗,我也有求必應,無論教內教外,都喚我作‘護教金剛’。我聽人家這樣喊我,比武林中人叫我‘拳神’還高興。實話實說,這幾十年裏,我過得十分自在,雖遠離武林江湖,亦無怨無悔。想來是老天爺也讚賞我這的做法,我師父囑托我的那套武功,在我借鑒了藏地密宗和西域一些武學後,反倒創至大成。”
雲剛搖頭一笑,問道:“小子,你從小有什麽誌向?”許清濁沒來頭湧出了眼淚,邊擦邊道:“我、我不知道......”雲剛笑道:“那我換個問法,你小時候便很崇拜槍王麽?”
許清濁哽咽道:“......我以前不懂爹爹的好,但他去世時,官兵百姓們都很愛戴他,我這才懂了他幾分,從此便欲以他為榜樣,也想學他那樣練成絕世神功,立下汗馬功勞,不辱父名成為人人敬仰的英雄豪傑......”
雲剛笑道:“照啊,莫說男兒不改誌,這是從你兒時帶來的,假又如何?錯又如何?你想改也改不了!若違抗本心,隻會憋屈著自己,別人看來,你隻不過在哭喪著臉罷了。人不知死,何以談生?他媽的,人這一輩子,管他三七二十一!還要人家左右你怎麽活麽?你說槍王這父親是假的,難道你對他的崇拜也是假的?難道你自己的誌向也是假的?”
許清濁渾身顫抖,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雲剛哈哈一笑,不再言語,正過腦袋,揮起馬鞭,“駕、駕”喊了兩聲,注目遠方草原。許清濁哪還忍得住?埋首膝間,放聲大哭起來。
他全不料雲剛這一番言語講下來,竟是為了開導自己,化解自己的心結。可雲剛道出的,確實是自己這幾個月來最大難題的答案。哭聲中,心裏觸動更甚:“不錯,爹爹雖視我為眼中釘,可他依舊是大英雄,大豪傑!我既然立誌要繼承他的名頭,與我的身份有何幹係?不是槍王之子,不也一樣能傳承槍王的意誌麽?”
正如雲剛所言,他從小長大在軍營,見慣了金戈鐵馬,最羨慕的就是率兵打仗的將軍,要他因為身世的緣故,這把這些盡數拋棄,再也不去迴憶,再也不去觸碰。對他來說,這不僅不容易,更得令他一輩子灰心難複。
可受了雲剛的點撥,他恍然明白,根本不必去遮掩什麽,順從自己的本心就足夠了。大徹大悟之後的這一哭,實是七分感動,三分喜慰,直哭到給雲剛拍暈,睡了一覺。次日醒來,隻覺神清氣爽。
他對雲剛感激萬分,再三言謝。雲剛笑道:“釋尊曾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要證得超脫,那是僧人們的功課。咱倆都是俗人,幹嘛要放下執念?萬事都放下了,活著還有何興味?”
雲剛一生受佛教影響極大,然而是俗非僧,思域更廣,另有一番相反的創見。以他的閱曆,當然瞧得出許清濁的症結所在,對症下藥,許清濁心中愁雲消散,喜道:“是!雲大伯,你說得真對。”
雲剛笑道:“再說,咱們都是練家子,若把武功放下了,還不如一頭撞死!你瞧中原少林寺那些和尚,誰都會說‘武學乃末技,參禪才是正道’,可練起武功來,他媽的,一個比一個沉迷!什麽‘少林四景’、‘十八羅漢’,當初老子去寺裏禮佛,給他們從頭到尾纏著討論武功,最後一尊佛都沒拜成!”
許清濁嘻嘻直笑,道:“下次你拜佛就不能去少林寺了。”雲剛笑道:“可不是麽?”取了幹糧與許清濁分吃了,又道:“你師父是絕頂高手,她的拿手武功是什麽?我早想瞧瞧了。不過你老魂不守舍的,我就沒提。”
雲剛幹笑一聲,道:“跟徒弟三年沒見了,不捎點禮物給她,不好意思迴去。嘿,叫她自己裁兩件新衣裳穿穿。”許清濁聽得好笑,心道:“你送衣裳也罷了,結果送兩匹布,還讓人家自己做。”
雲剛似是知他心中所想,哼道:“老子這徒兒挑剔得很,送她新衣裳她肯定不喜歡,自己做的才合身。而且她老待在家裏,少和人打交道,不給她找點事做,她更悶得慌了。”
許清濁哦了一聲,待要再問,忽聽背後有人叫“巴特爾、巴特爾”,迴頭一瞧,十來個蒙古居民聚在城門口,高高揮手,似是與自己二人道別,雲剛微微一笑,也向他們招了招手。
行出幾裏,許清濁問道:“他們喊你‘巴特爾’,那是什麽意思?”雲剛道:“巴特爾是蒙語裏的‘英雄’,固始汗當年調停瓦剌和喀爾喀之間的戰爭時,我曾出手助他立威,此後他們就喊我巴特爾了。”
許清濁心道:“蒙古人哪懂上乘武功?見識過你的身手後,定然驚為天人。”雲剛又道:“你不是在關外長大麽?女真話與蒙古話很類似,他們管‘巴特爾’叫‘巴圖魯’,還把這個稱唿當作賞賜,贈給立了功勞的勇士。”
許清濁道:“對,我......許將軍就被努爾哈赤賜過‘巴圖魯’之號,可這是韃子兒汗的障眼法,好讓朝廷掉以輕心,不幹涉他在關外的一舉一動。”
他說著,一顆心沉了下去,神情轉為沮喪。他這兩日隨雲剛喝酒吃肉,與蒙古好漢會麵,本來大減愁緒,心中快活,可一提起許明燈,身世之痛又如鑽心刺骨,無法釋然。
雲剛覷了他一眼,歎道:“你還是不肯認槍王為父麽?”許清濁低頭不答。雲剛道:“他便不是你親父,也是你養父,若沒他養大你,你就得跟老子一樣,從小做了孤兒,難道這樣很好麽?”
許清濁本來抱膝而坐,呆呆望著後方,聞言問道:“雲大伯,你是孤兒麽?”雲剛望了望頂上白雲,半晌才道:“我從小遭父母拋棄,吃著僧人贈予的糧食長大,幸得天賦異稟,力大無窮,十歲開始就在黃教祖寺甘丹寺做工匠,搬運佛像,修補塗漆,自力更生。我常伴黃教僧人左右,隻盼積功有成,寺中高僧願納我為徒,有望在活佛座前聽講。後來我失手打碎佛像,自己有愧,怕寺中僧人埋怨,逃入了中原。”
許清濁奇道:“打碎佛像?”雲剛微笑道:“當年藏地百姓敬愛黃教喇嘛有德,打造了一尊金佛,用馬車拉著,送上甘丹寺供奉。結果幾個老工匠見我力氣大,跟我打賭,說我要能獨自背負佛像,攀上旺波日山,把佛像搬到寺中,就送我十頭牛、二十頭羊。”許清濁暫止愁意,問道:“你答應了麽?”
雲剛道:“老子那時年少氣盛,自然答允了。佛像雖沉,不過我自忖把握不小,當下將那金佛背起,一步步往山上走去。走得雖慢,卻沒什麽費力。那幾個跟我打賭的,跟在後麵,瞧我麵不紅、氣不喘,全都說不出話來。我本來得意得很,以為必勝,豈知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雪來,且是越下越大,越下越急。我若停下來,這賭就打輸了,隻能咬牙繼續,奈何風雪阻擋視線,兼之山路太滑。沒走到半個時辰,一個不留神,腳踩冰上一滑,將那金佛滾下了山。”
許清濁啊了一聲,問道:“那不摔壞了?”雲剛道:“這還用說?我當時就懵在崖邊,不知所措,幾個工匠見出了這樣的大事,也都慌了,哪還顧得著我,紛紛往山上跑去,要到寺廟裏通知喇嘛們。老子心想自己窮光蛋一個,哪賠得起一尊金佛?直是越想越怕,於是趁著僧人們還沒到,一溜煙下了山,也不敢再留西藏,便往東流浪,然後進了中原。”
許清濁心想:“這樣的事可不光彩,雲大伯幹嘛說給我聽?”雲剛續道:“我在中原漂泊了很久,才偶然碰見了我師父。他老人家見我一身神力天授,習武天分也不錯,正好繼承他的衣缽。我本來無處可去,便拜他為師了。可惜他年紀太大,沒活幾年就去世了。他死前,將一套半成的絕學傳給我,叫我替他完成心願。”
許清濁奇道:“什麽絕學?”雲剛笑而不答,卻道:“於是我一麵遊曆中原,找各門各派印證所學,一麵想方設法完成這套武功。我意在創功,須采納百家之長,這才四處尋人較量,不想未嚐一敗,名頭自響。得人家抬愛,送了我一個‘拳神’的稱號。而這名頭,後來又給黃教的高僧得知,便聘請我返藏,作為本教的護法金剛。我見他們非但沒怪罪我,還有望達成兒時的夙願,簡直是激動難耐,差一點就立刻答允了。”
許清濁道:“因此,你就這樣從武林中銷聲匿跡了?”雲剛道:“你聽我說了這些,隻當是結果如此。卻不知當年我要做出這決定,著實猶豫了很久。”許清濁道:“那又為什麽?”
雲剛道:“你想,老子在武林中聲望不低,結交甚廣,豈能說走就走?再說,我師父想讓我完成的本門絕學,我也並未成功,一旦擔任黃教護法,恐怕無暇費心於此。許小子,要換作是你,你會怎麽做?”
許清濁心想:“我在武林中又沒名頭,哪懂怎樣取舍?”搖了搖頭,道:“我不知道。”雲剛歎道:“無怪這麽說,連我自己,當時也不知道。想了很久,那才想通。”許清濁道:“你想通了什麽?”
雲剛道:“我之所以在中原學得一身本領,純屬巧合。倘若一個人胸無大誌,這倒也罷了,可我從小另有誌向。中原風土人情再好,好友對手再多,拳法武學再高,終非我真心所求。這些我雖也喜愛得很,但比起來,還是我自己的誌向更重要。人貴有誌,誌不能償,活著有何意義?”
許清濁聽到“誌向”二字,心中一動。雲剛道:“我自小就是給僧人養活,在佛寺裏成長的,從小到大,我每日都聞著檀香、聽著經文、望著經幡、玩著轉經筒,這些早都刻在了我的骨子裏了。連同對黃教的熱忱,都已成了我性命裏的一部分。你們漢人有句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伴隨活佛,拜入黃教,這是我幼年就已紮根於心的誌向了。”
雲剛瞧了眼許清濁,笑道:“這誌向之深,多年未改分毫,我哪裏割舍得了?所以,我答應了高僧們的請求,從此改名作雲岡嘉措,入藏保護兩任活佛。此外,對教中僧俗,我也有求必應,無論教內教外,都喚我作‘護教金剛’。我聽人家這樣喊我,比武林中人叫我‘拳神’還高興。實話實說,這幾十年裏,我過得十分自在,雖遠離武林江湖,亦無怨無悔。想來是老天爺也讚賞我這的做法,我師父囑托我的那套武功,在我借鑒了藏地密宗和西域一些武學後,反倒創至大成。”
雲剛搖頭一笑,問道:“小子,你從小有什麽誌向?”許清濁沒來頭湧出了眼淚,邊擦邊道:“我、我不知道......”雲剛笑道:“那我換個問法,你小時候便很崇拜槍王麽?”
許清濁哽咽道:“......我以前不懂爹爹的好,但他去世時,官兵百姓們都很愛戴他,我這才懂了他幾分,從此便欲以他為榜樣,也想學他那樣練成絕世神功,立下汗馬功勞,不辱父名成為人人敬仰的英雄豪傑......”
雲剛笑道:“照啊,莫說男兒不改誌,這是從你兒時帶來的,假又如何?錯又如何?你想改也改不了!若違抗本心,隻會憋屈著自己,別人看來,你隻不過在哭喪著臉罷了。人不知死,何以談生?他媽的,人這一輩子,管他三七二十一!還要人家左右你怎麽活麽?你說槍王這父親是假的,難道你對他的崇拜也是假的?難道你自己的誌向也是假的?”
許清濁渾身顫抖,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雲剛哈哈一笑,不再言語,正過腦袋,揮起馬鞭,“駕、駕”喊了兩聲,注目遠方草原。許清濁哪還忍得住?埋首膝間,放聲大哭起來。
他全不料雲剛這一番言語講下來,竟是為了開導自己,化解自己的心結。可雲剛道出的,確實是自己這幾個月來最大難題的答案。哭聲中,心裏觸動更甚:“不錯,爹爹雖視我為眼中釘,可他依舊是大英雄,大豪傑!我既然立誌要繼承他的名頭,與我的身份有何幹係?不是槍王之子,不也一樣能傳承槍王的意誌麽?”
正如雲剛所言,他從小長大在軍營,見慣了金戈鐵馬,最羨慕的就是率兵打仗的將軍,要他因為身世的緣故,這把這些盡數拋棄,再也不去迴憶,再也不去觸碰。對他來說,這不僅不容易,更得令他一輩子灰心難複。
可受了雲剛的點撥,他恍然明白,根本不必去遮掩什麽,順從自己的本心就足夠了。大徹大悟之後的這一哭,實是七分感動,三分喜慰,直哭到給雲剛拍暈,睡了一覺。次日醒來,隻覺神清氣爽。
他對雲剛感激萬分,再三言謝。雲剛笑道:“釋尊曾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要證得超脫,那是僧人們的功課。咱倆都是俗人,幹嘛要放下執念?萬事都放下了,活著還有何興味?”
雲剛一生受佛教影響極大,然而是俗非僧,思域更廣,另有一番相反的創見。以他的閱曆,當然瞧得出許清濁的症結所在,對症下藥,許清濁心中愁雲消散,喜道:“是!雲大伯,你說得真對。”
雲剛笑道:“再說,咱們都是練家子,若把武功放下了,還不如一頭撞死!你瞧中原少林寺那些和尚,誰都會說‘武學乃末技,參禪才是正道’,可練起武功來,他媽的,一個比一個沉迷!什麽‘少林四景’、‘十八羅漢’,當初老子去寺裏禮佛,給他們從頭到尾纏著討論武功,最後一尊佛都沒拜成!”
許清濁嘻嘻直笑,道:“下次你拜佛就不能去少林寺了。”雲剛笑道:“可不是麽?”取了幹糧與許清濁分吃了,又道:“你師父是絕頂高手,她的拿手武功是什麽?我早想瞧瞧了。不過你老魂不守舍的,我就沒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