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槍戈入耳聲聲急,長城勉拒夷汗。可憐造化拆仙鸞。別離揮淚易,往後再逢難。
閑雲野馬江湖險,癡心填補虛丹。花開非折月非殘。竹林遠濁世,此去憶清歡。
涼風陣陣,吹得草地上黃影浮動,相鄰的河水也隨之起皺。這一年是大明萬曆四十二年,時當秋末,地處遼東,雖未落雪,但草枯風冷,鮮有行客來往,隻有幾個獵戶在河邊尋獵。
這條河連綿三十裏,當地的女真民族稱之蘇克素護畢拉,意為“魚鷹河”。此河在春夏時景色美麗,魚獸成群,可現在實是冷冷清清,獵戶們忙活半日,竟都一無所獲。
突然,最東的一個獵戶急急伸直了身軀,遠眺了幾眼,繼而大驚失色,迴首衝同伴叫嚷了幾聲,一夥人匆匆地收起獵具,須臾間走得連影子都沒了。
果然不到一會兒,金戈聲迭起荒野,兩股人馬一趕一退,已來到近前。邊打邊退的軍隊不過三四百人,半數騎馬,人人腦門剃得鋥亮,頭發結成一條辮子拋在腦後,或盤在脖頸間,雖是敗退之勢,士氣尤旺,拚死抗衡之外,喝罵不絕於口。
追擊的軍隊將近千數,一半也是光額結辮的漢子,但盔甲、武器均比對方精良得多。另一半士兵則個個罩甲紅襖,頭戴紅笠軍帽,手持紅纓長槍,打扮完全不同,顯然是大明軍兵。
隻見長槍明兵在前衝鋒,槍尖如林,敵人不敢正麵迎擊,唯有不斷後縮,已被逼到河畔。這會兒,便聽後陣一聲令下,明軍兩邊散開,數十騎披甲大漢揮刀踏馬而前,仿佛猛虎衝進羊群,登時砍得敵人前排血肉橫飛,屍墜河底,水麵染紅一片。
後軍當中,一個坐跨壯馬、穿著華貴盔甲的結辮漢子望見此景,不由仰天大笑,忽然轉過頭,向旁邊一位大明將軍打扮的中年男子笑著嚷了幾句,說的並非是漢語。
那將軍懂得他說的是女真話,意思是瞧他麾下勇士是否悍勇,可比得上自己的鐵槍軍?聽在耳裏,那將軍隻淡然一笑,不置可否,招手喚來親隨,吩咐道:“傳我號令,所有人沿河而動,將敵軍趕往河裏,但勿下水追擊。”
那親隨應了一聲,驅馬傳令去了,結辮漢子不懂漢語,自顧箭出連珠,射殺了幾名敵人,忽見友軍陣勢收縮,忙問那將軍道:“你這是幹嘛?不追了?要放他們走?”
那將軍鞭指對岸,用女真話解釋道:“兵法雲:窮寇莫追。揚古利,你且看那對麵草長林深,未必沒有伏兵等候,我等已追出十裏,與大軍遠隔,若接敵人主力,恐不能再勝一場。而且如今這天氣,河水極冷,渡河兵馬難免患感風寒,放他們去,不過漏了些病軀殘兵罷了;若讓我方士兵因追敵受凍,損傷了都督精銳,怕是頗為不值。”
揚古利聽這將軍不疾不徐一篇軍論,將信將疑,打量對岸,渾不覺有敵埋伏。但強令淌水渡河,己方人馬長途追殺,早已精疲力盡,被冰冷的河水一浸,迴去還真沒準病了百十個去,要再有戰事豈不耽擱了?
於是他點了點頭,強笑道:“你們漢人打仗,顧慮太多,畏手畏腳的!”也命一個手下傳話,叫麾下女真族勇士也不可窮追下水,一並學明軍陣勢。
兩將一齊眺望過去,隻見己方士兵提刀豎槍,城牆般沿河守立。敵軍唯有跳進河裏,一個個泡得渾身濕透,凍得直哆嗦。他們發現對方不追,求生心切,全沒了戰意,隻拚命湧上對岸,連滾帶爬地逃了。
眼看敵人去得盡了,揚古利意興闌珊,勒馬迴首道:“便宜了這群葉赫,唉!咱們走,收兵迴去找貝勒領賞。”女真勇士們打了勝仗,人人興高采烈,挑著戰利品,唱著歌兒快步迴行,騎馬的則唿喝連連,在草地上快意馳騁。
那將軍等他們走出半裏,才令自己的兵士徐徐跟在後麵,他親隨見他一臉凝重,問道:“將軍,你怎麽了?”那將軍輕歎一聲,眼望遠方,暗想:“那人掃盡異己,便要潛龍出海,哪是朝廷封一個都督就能管束得了啊!”
他心中所思的那人,即是揚古利口中的“貝勒”,叫做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是宋代時建立金國政權的女真民族中一支的後裔。後來他祖上因應明朝招撫,受封建州衛指揮使,並子孫世襲,這一支便喚作“建州女真”。
建州衛後擴為建州三衛,努爾哈赤家裏是左衛的領袖,但努爾哈赤從小受繼母欺負,不得父祖寵愛,早早分家,以挖人參、采蘑菇等活計為生,因常往撫順關馬市買賣,學習過蒙古語和漢語,也結交了不少漢蒙朋友。
後來更有奇遇,為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收作侍從,學了不少用兵韜略,年紀輕輕,已是女真族少有的軍事人才。他本欲在外豪傑一生,奈何他外祖父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殺官反明,被李成梁誅滅。更慘的是,王杲之子阿太為報父仇,繼續反明,努爾哈赤的父祖塔克世、覺昌安入其城勸說,卻被同族的尼堪外蘭設計破城,在李成梁的屠城令下賠作了亡魂。
努爾哈赤父祖之死,純屬誤殺,責任既在暴怒之下心狠手辣的李成梁,也在奸猾惡毒的尼堪外蘭。然而李成梁於努爾哈赤有栽培之恩,更兼明朝勢力強大,努爾哈赤敢怒不敢言,唯有將恨意撒在尼堪外蘭身上。
他向明朝控訴尼堪外蘭的殺父殺祖之仇,卻遭無視,尼堪外蘭反倒被明朝認為建有大功,被封作了建州國主。仇人得勢,努爾哈赤數次差點死於尼堪外蘭之手,僥幸逃脫後盛怒不已,以十三副甲胄起兵,開始了征討仇敵的曆程。
努爾哈赤出色的膽識和軍事才能,為愛新覺羅氏族贏得了一場場勝利,也吸納了眾多的女真及蒙古勇士,不僅滅掉了仇人尼堪外蘭的勢力,更進一步征服了建州八部,成為真真正正的建州女真之主。
明朝見他勢力逐步壯大,不得不安撫之,先是歸還了他父祖的遺體,令他繼承建州左衛指揮使,後來又封建州衛都督僉事,再後來又封“龍虎將軍”。努爾哈赤便與明朝修好,稱臣入貢,兩方相安無事。
然而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以來,遭到了其他女真部族的嫉恨,竟聯合九部勢要除掉他,連她妻子娘家的海西女真葉赫那拉氏也在其內。其時努爾哈赤已是曆經百戰的一方首領,自不會向群敵屈服,他發起了長達二十年的征戰,先後滅掉哈達、輝發、烏拉等大小部,葉赫部也屢戰屢敗,不得不求大明朝廷從中調停,灰溜溜地退縮北方。
方才魚鷹河一戰,正是緣起於葉赫部的一支兵馬誤踏建州地盤,被努爾哈赤視作入侵,得理不饒人,派兵追殺數十裏,其中一股潰軍,則被猛將揚古利和明朝遊擊將軍許明燈聯手逼趕至魚鷹河畔,終得苟延殘喘地逃了。
可是這許明燈許將軍是大明的軍官,為何也介入了女真部族之間的糾紛?原來那女真民族的勇士,頗有古夷部落之風,男人們剃光了前額頭發,後麵結成長辮,常常裸衣與人廝殺,打起仗來更是兇悍殘忍。明朝在遼東諸城多設馬市,漢人分布很廣,若由得女真人無拘無束互相攻伐,殺紅了眼,各處城內的漢人們不倒了大黴?
於是有為民著想的邊官,便時常派一支明軍,相隨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軍隊,名曰相助平亂,其實是暗中勸誡約束。那努爾哈赤份屬大明朝治下的建州都督,此法合情合理,唯有“欣然從命”了。
即便如此,許多明朝將官也不願參與兇險的女真部族之戰,搞不好丟了腦袋可沒處兒尋理。隻有這許明燈身懷絕技,武藝高超,十年來數度奉命出兵,毫無懼色,跟隨努爾哈赤大軍征戰,不過少殺傷,多護民,有時更兼調解之事。
對於這麽個絆腳石一般的漢人將軍,建州女真上下對他自然殊少好感,但也有極少人佩服他的武藝,把他視作異族的勇士英雄。尤其是努爾哈赤也很愛惜他,甚至以兄弟相稱,邀他參加自己的家宴。
揚古利是努爾哈赤麾下一員猛將,久聞許明燈武藝高強,猶如鬼神,但從未親見。此役好不容易與他並肩作戰,卻也隻瞧他坐鎮軍中,調令指揮,壓根沒有出手。
女真人的將領打仗,講究一個身先士卒,自己不勇武,何能令部下的勇士欽服?就連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們,萬金之軀,也經常在戰事中一騎當先。揚古利瞧許明燈坐享其成,心裏如何不鄙視?
他故意率軍走在前麵,讓許明燈的人馬像部下一樣跟在屁股後麵,也是出一口氣。他抖了抖馬韁,跟旁邊一個佐領冷笑道:“這男人便是貝勒器重的漢人將軍?呸!我看是徒有虛名!”
那佐領迴笑道:“那自然跟大人比不了!當年大人活捉哈達部孟格布祿,大破烏拉部、輝發部,威風凜凜,是我女真族裏一等一的大豪傑,怎麽是區區漢人軍官比得了的?”
揚古利笑道:“說得不錯!漢人沒什麽勇士,隻會使陰謀詭計,你提到孟格布祿,說起他我就來氣!當年他背信棄義,反打我們一軍,我抓了他,貝勒沒立刻殺掉,囚了他問為何背叛,他居然說是聽了明朝邊官的話,讓他殺了貝勒,明朝便扶他當建州國主!嘿,後來貝勒再一打聽,那狗官卻是先被葉赫買通了!這群漢人,隻配去做賊!”
他越說越起勁,不覺嗓門越來越大,待說罷最後一字,忽然麵前刮起陣冷風,跟著右頰被什麽東西沉沉地打了一下,登時紅腫了半邊。他又驚又怒,連忙伸手往臉上摸去,拿在掌心一瞧,卻隻是一片枯葉子,整個人不由呆住了。
便聽有人以女真話喝道:“無禮蠻夷,口出狂言!再敢胡說半句,叫你留不得這顆腦袋!”揚古利急往前方一看,隻見不遠道旁的一棵枯樹下麵,立著四男一女,男人均頭戴四方巾,穿寬邊袍子,女子羅裙裹身,全是漢人打扮。
定睛一看,出聲喝罵自己的人是個麵如冠玉、須如柳條的中年男子,四十五六歲年紀,穿的是讀書人常見的青袍,比餘人站得靠前,似為首領。後麵三名男子,一穿白,一穿藍,一穿麻,氣度各都不凡。
那女子與為首男人站得極近,似是夫妻,或是兄妹,一身對襟小袖罩著粉色長裙,頭上珍珠寶釵熠熠生輝,香囊玉帶同係腰邊,雖然年過四十,這副裝扮卻絲毫不顯矯情,反添出一股嬌蠻少女的氣質。最令人驚訝的還是她的秀麗容貌,揚古利見過努爾哈赤最漂亮的寵妾阿巴亥,可也遠遠及不上此婦。
槍戈入耳聲聲急,長城勉拒夷汗。可憐造化拆仙鸞。別離揮淚易,往後再逢難。
閑雲野馬江湖險,癡心填補虛丹。花開非折月非殘。竹林遠濁世,此去憶清歡。
涼風陣陣,吹得草地上黃影浮動,相鄰的河水也隨之起皺。這一年是大明萬曆四十二年,時當秋末,地處遼東,雖未落雪,但草枯風冷,鮮有行客來往,隻有幾個獵戶在河邊尋獵。
這條河連綿三十裏,當地的女真民族稱之蘇克素護畢拉,意為“魚鷹河”。此河在春夏時景色美麗,魚獸成群,可現在實是冷冷清清,獵戶們忙活半日,竟都一無所獲。
突然,最東的一個獵戶急急伸直了身軀,遠眺了幾眼,繼而大驚失色,迴首衝同伴叫嚷了幾聲,一夥人匆匆地收起獵具,須臾間走得連影子都沒了。
果然不到一會兒,金戈聲迭起荒野,兩股人馬一趕一退,已來到近前。邊打邊退的軍隊不過三四百人,半數騎馬,人人腦門剃得鋥亮,頭發結成一條辮子拋在腦後,或盤在脖頸間,雖是敗退之勢,士氣尤旺,拚死抗衡之外,喝罵不絕於口。
追擊的軍隊將近千數,一半也是光額結辮的漢子,但盔甲、武器均比對方精良得多。另一半士兵則個個罩甲紅襖,頭戴紅笠軍帽,手持紅纓長槍,打扮完全不同,顯然是大明軍兵。
隻見長槍明兵在前衝鋒,槍尖如林,敵人不敢正麵迎擊,唯有不斷後縮,已被逼到河畔。這會兒,便聽後陣一聲令下,明軍兩邊散開,數十騎披甲大漢揮刀踏馬而前,仿佛猛虎衝進羊群,登時砍得敵人前排血肉橫飛,屍墜河底,水麵染紅一片。
後軍當中,一個坐跨壯馬、穿著華貴盔甲的結辮漢子望見此景,不由仰天大笑,忽然轉過頭,向旁邊一位大明將軍打扮的中年男子笑著嚷了幾句,說的並非是漢語。
那將軍懂得他說的是女真話,意思是瞧他麾下勇士是否悍勇,可比得上自己的鐵槍軍?聽在耳裏,那將軍隻淡然一笑,不置可否,招手喚來親隨,吩咐道:“傳我號令,所有人沿河而動,將敵軍趕往河裏,但勿下水追擊。”
那親隨應了一聲,驅馬傳令去了,結辮漢子不懂漢語,自顧箭出連珠,射殺了幾名敵人,忽見友軍陣勢收縮,忙問那將軍道:“你這是幹嘛?不追了?要放他們走?”
那將軍鞭指對岸,用女真話解釋道:“兵法雲:窮寇莫追。揚古利,你且看那對麵草長林深,未必沒有伏兵等候,我等已追出十裏,與大軍遠隔,若接敵人主力,恐不能再勝一場。而且如今這天氣,河水極冷,渡河兵馬難免患感風寒,放他們去,不過漏了些病軀殘兵罷了;若讓我方士兵因追敵受凍,損傷了都督精銳,怕是頗為不值。”
揚古利聽這將軍不疾不徐一篇軍論,將信將疑,打量對岸,渾不覺有敵埋伏。但強令淌水渡河,己方人馬長途追殺,早已精疲力盡,被冰冷的河水一浸,迴去還真沒準病了百十個去,要再有戰事豈不耽擱了?
於是他點了點頭,強笑道:“你們漢人打仗,顧慮太多,畏手畏腳的!”也命一個手下傳話,叫麾下女真族勇士也不可窮追下水,一並學明軍陣勢。
兩將一齊眺望過去,隻見己方士兵提刀豎槍,城牆般沿河守立。敵軍唯有跳進河裏,一個個泡得渾身濕透,凍得直哆嗦。他們發現對方不追,求生心切,全沒了戰意,隻拚命湧上對岸,連滾帶爬地逃了。
眼看敵人去得盡了,揚古利意興闌珊,勒馬迴首道:“便宜了這群葉赫,唉!咱們走,收兵迴去找貝勒領賞。”女真勇士們打了勝仗,人人興高采烈,挑著戰利品,唱著歌兒快步迴行,騎馬的則唿喝連連,在草地上快意馳騁。
那將軍等他們走出半裏,才令自己的兵士徐徐跟在後麵,他親隨見他一臉凝重,問道:“將軍,你怎麽了?”那將軍輕歎一聲,眼望遠方,暗想:“那人掃盡異己,便要潛龍出海,哪是朝廷封一個都督就能管束得了啊!”
他心中所思的那人,即是揚古利口中的“貝勒”,叫做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是宋代時建立金國政權的女真民族中一支的後裔。後來他祖上因應明朝招撫,受封建州衛指揮使,並子孫世襲,這一支便喚作“建州女真”。
建州衛後擴為建州三衛,努爾哈赤家裏是左衛的領袖,但努爾哈赤從小受繼母欺負,不得父祖寵愛,早早分家,以挖人參、采蘑菇等活計為生,因常往撫順關馬市買賣,學習過蒙古語和漢語,也結交了不少漢蒙朋友。
後來更有奇遇,為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收作侍從,學了不少用兵韜略,年紀輕輕,已是女真族少有的軍事人才。他本欲在外豪傑一生,奈何他外祖父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殺官反明,被李成梁誅滅。更慘的是,王杲之子阿太為報父仇,繼續反明,努爾哈赤的父祖塔克世、覺昌安入其城勸說,卻被同族的尼堪外蘭設計破城,在李成梁的屠城令下賠作了亡魂。
努爾哈赤父祖之死,純屬誤殺,責任既在暴怒之下心狠手辣的李成梁,也在奸猾惡毒的尼堪外蘭。然而李成梁於努爾哈赤有栽培之恩,更兼明朝勢力強大,努爾哈赤敢怒不敢言,唯有將恨意撒在尼堪外蘭身上。
他向明朝控訴尼堪外蘭的殺父殺祖之仇,卻遭無視,尼堪外蘭反倒被明朝認為建有大功,被封作了建州國主。仇人得勢,努爾哈赤數次差點死於尼堪外蘭之手,僥幸逃脫後盛怒不已,以十三副甲胄起兵,開始了征討仇敵的曆程。
努爾哈赤出色的膽識和軍事才能,為愛新覺羅氏族贏得了一場場勝利,也吸納了眾多的女真及蒙古勇士,不僅滅掉了仇人尼堪外蘭的勢力,更進一步征服了建州八部,成為真真正正的建州女真之主。
明朝見他勢力逐步壯大,不得不安撫之,先是歸還了他父祖的遺體,令他繼承建州左衛指揮使,後來又封建州衛都督僉事,再後來又封“龍虎將軍”。努爾哈赤便與明朝修好,稱臣入貢,兩方相安無事。
然而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以來,遭到了其他女真部族的嫉恨,竟聯合九部勢要除掉他,連她妻子娘家的海西女真葉赫那拉氏也在其內。其時努爾哈赤已是曆經百戰的一方首領,自不會向群敵屈服,他發起了長達二十年的征戰,先後滅掉哈達、輝發、烏拉等大小部,葉赫部也屢戰屢敗,不得不求大明朝廷從中調停,灰溜溜地退縮北方。
方才魚鷹河一戰,正是緣起於葉赫部的一支兵馬誤踏建州地盤,被努爾哈赤視作入侵,得理不饒人,派兵追殺數十裏,其中一股潰軍,則被猛將揚古利和明朝遊擊將軍許明燈聯手逼趕至魚鷹河畔,終得苟延殘喘地逃了。
可是這許明燈許將軍是大明的軍官,為何也介入了女真部族之間的糾紛?原來那女真民族的勇士,頗有古夷部落之風,男人們剃光了前額頭發,後麵結成長辮,常常裸衣與人廝殺,打起仗來更是兇悍殘忍。明朝在遼東諸城多設馬市,漢人分布很廣,若由得女真人無拘無束互相攻伐,殺紅了眼,各處城內的漢人們不倒了大黴?
於是有為民著想的邊官,便時常派一支明軍,相隨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軍隊,名曰相助平亂,其實是暗中勸誡約束。那努爾哈赤份屬大明朝治下的建州都督,此法合情合理,唯有“欣然從命”了。
即便如此,許多明朝將官也不願參與兇險的女真部族之戰,搞不好丟了腦袋可沒處兒尋理。隻有這許明燈身懷絕技,武藝高超,十年來數度奉命出兵,毫無懼色,跟隨努爾哈赤大軍征戰,不過少殺傷,多護民,有時更兼調解之事。
對於這麽個絆腳石一般的漢人將軍,建州女真上下對他自然殊少好感,但也有極少人佩服他的武藝,把他視作異族的勇士英雄。尤其是努爾哈赤也很愛惜他,甚至以兄弟相稱,邀他參加自己的家宴。
揚古利是努爾哈赤麾下一員猛將,久聞許明燈武藝高強,猶如鬼神,但從未親見。此役好不容易與他並肩作戰,卻也隻瞧他坐鎮軍中,調令指揮,壓根沒有出手。
女真人的將領打仗,講究一個身先士卒,自己不勇武,何能令部下的勇士欽服?就連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們,萬金之軀,也經常在戰事中一騎當先。揚古利瞧許明燈坐享其成,心裏如何不鄙視?
他故意率軍走在前麵,讓許明燈的人馬像部下一樣跟在屁股後麵,也是出一口氣。他抖了抖馬韁,跟旁邊一個佐領冷笑道:“這男人便是貝勒器重的漢人將軍?呸!我看是徒有虛名!”
那佐領迴笑道:“那自然跟大人比不了!當年大人活捉哈達部孟格布祿,大破烏拉部、輝發部,威風凜凜,是我女真族裏一等一的大豪傑,怎麽是區區漢人軍官比得了的?”
揚古利笑道:“說得不錯!漢人沒什麽勇士,隻會使陰謀詭計,你提到孟格布祿,說起他我就來氣!當年他背信棄義,反打我們一軍,我抓了他,貝勒沒立刻殺掉,囚了他問為何背叛,他居然說是聽了明朝邊官的話,讓他殺了貝勒,明朝便扶他當建州國主!嘿,後來貝勒再一打聽,那狗官卻是先被葉赫買通了!這群漢人,隻配去做賊!”
他越說越起勁,不覺嗓門越來越大,待說罷最後一字,忽然麵前刮起陣冷風,跟著右頰被什麽東西沉沉地打了一下,登時紅腫了半邊。他又驚又怒,連忙伸手往臉上摸去,拿在掌心一瞧,卻隻是一片枯葉子,整個人不由呆住了。
便聽有人以女真話喝道:“無禮蠻夷,口出狂言!再敢胡說半句,叫你留不得這顆腦袋!”揚古利急往前方一看,隻見不遠道旁的一棵枯樹下麵,立著四男一女,男人均頭戴四方巾,穿寬邊袍子,女子羅裙裹身,全是漢人打扮。
定睛一看,出聲喝罵自己的人是個麵如冠玉、須如柳條的中年男子,四十五六歲年紀,穿的是讀書人常見的青袍,比餘人站得靠前,似為首領。後麵三名男子,一穿白,一穿藍,一穿麻,氣度各都不凡。
那女子與為首男人站得極近,似是夫妻,或是兄妹,一身對襟小袖罩著粉色長裙,頭上珍珠寶釵熠熠生輝,香囊玉帶同係腰邊,雖然年過四十,這副裝扮卻絲毫不顯矯情,反添出一股嬌蠻少女的氣質。最令人驚訝的還是她的秀麗容貌,揚古利見過努爾哈赤最漂亮的寵妾阿巴亥,可也遠遠及不上此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