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說道:“據佛經記載,在很久很久以前,月輪國還不叫月輪國的時候,最早之佛初識生死之事,悲傷困惑難言,不知如何解脫,又預知無數年後冥界入侵,黑夜來臨之事,痛苦難言,不知如何解脫,他周遊四方,刻行苦修,於某棵桂樹下靜坐百日,沉默思考解脫之法,試圖令眾生了生脫死,忘卻晝夜之變,最終那佛悟了個法子。”
寧缺好奇問道:“什麽法子?”
夫子看著他微笑說道:“那個法子就是閉嘴。”
寧缺以為自己聽錯了,下意識裏重複問道:“閉嘴?”
夫子說道:“不錯,佛的方法便是教眾生沉默忍耐,視周遭一切皆為虛妄,富貴痛苦親情別離都是假的,如此能夠不以生為樂,自然不覺死為苦,不以光明為樂,自然不覺黑暗為苦,所以我把這法子叫做閉嘴。”
寧缺疑惑問道:“相通之處在於?”
夫子說道:“挨打不喊痛,可不是需要閉嘴?”
寧缺聽的直樂,讚道:“老師果然擅於歸納總結。”
忽然間他想起死在自己刀下的道石僧,又想起那個雪夜來到長安城的佛宗行走七念,皺眉說道:“如果佛宗真的講究忍耐不動,為什麽月輪國白塔寺的那些和尚那般可惡,懸空寺也有人踏足塵世?”
“這就是佛法逆向造成的結果了,當年那佛悟了這樣一門閉嘴的法子,便把這法子傳了下去,佛宗弟子還真就信了,如此一來,佛心越是禪定之輩,意誌越是堅定,冥界入侵又如何?漫漫長夜又如何?他們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麽黑?反過來想,他們連黑都不怕,還怕什麽死?”
夫子微笑說道:“佛宗講究避世,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能入世,而他們一旦入世,甚至要比西陵神殿的那些狂信徒還要麻煩。”
寧缺想著先前夫子話中提到的一段,好奇問道:“那佛居然能夠預知無數年後冥界入侵,那難道他沒有能夠預言到結局?”
夫子說道:“預言如果有用的話,我們還活著做什麽?”
這句話很有深意,然而寧缺此時腦海裏全是與冥界入侵相關的這些大秘密,哪裏能夠讓夫子憑這句玄言便繞了過去,說道:“老師,這可不是講故事的態度。”
夫子微惱說道:“若嫌我講的不好聽,我去學佛法便是。”
寧缺茫然不解問道:“這是何意。”
夫子說道:“閉嘴。”
寧缺無奈說道:“別啊。”
夫子說道:“你求我。”
寧缺毫不猶豫說道:“老師,我求您了,我就想知道佛的預言是什麽。”
夫子忽然發現自己門下終於有了一個堪與自己比較無恥程度的家夥,不禁覺得好生無奈,又覺得老懷安慰,緩緩撫須說道:
“那佛遊曆四方的時候,曾經去過知守觀,受當任觀主之邀看過七卷天書,感受到了昊天的諭示,便把自己預知到的事情,寫在了明字卷上,後來那位光明大神官帶著明字卷去荒原上創立魔宗,便與那些留言有極大關係,而月輪國之所以叫月輪國,也是來自明字卷的那個預言。”
寧缺吃驚說道:“明字卷上麵居然有佛的留言?”
夫子說道:“七卷天書中,最重要的便是天字卷,真正有些意思的,卻是明字卷,至於其餘幾卷不看也罷。”
寧缺忽然想到某種可能,問道:“老師您看過……七卷……天書?”
夫子的迴答那是相當理所當然:“當然。”
寧缺問話的重點不是天書——明字卷一直便在書院,夫子要看隨時能看——而在於七卷,要知道當年蓮生受邀入知守觀,也不過看了兩卷天書國。他真的很難想像,如今世上有人曾經看過七卷天書。
所以當聽到夫子理所當然的迴答之後,他很是震驚無語,心想即便老師你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但道門和書院的關係如此糟糕,知守觀裏的道士們怎麽可能把七卷天書借給你看?
夫子知道他在想些什麽,說道:“我喜歡看書,當年特別想看天書上的內容,總不能說那些道士們不給看,便不看了。”
寧缺聽懂了老師這句話裏隱藏著的意思,倒吸一口冷氣,說道:“難道你闖進知守觀強行看了那七卷天書?這和強盜有什麽分別?”
夫子有些尷尬,說道:“書籍乃是知識之傳承,本就不應該藏諸深山不予人看,讀書的事情,哪有什麽強不強的?”
在世上眼中至高無比的七卷天書,在書院,尤其是在自己老師看來,和普通的書籍似乎也沒有太大差別,既然極想看,那便一定要看到——想著這個事實,寧缺震驚之餘,也不免很是驕傲得意。
身為唐人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身為書院弟子更是如此。小師叔在世間留下的威名,師兄們偶現紅塵便掀起的風雨,尤其是夫子身上那些不為世人所知的佚事,形成了一種很特殊的氛圍,無論你再如何靦腆矜持,在書院這種氛圍裏處的時間長了,最終都會不知不覺驕傲起來。
更何況,寧缺從來就不是一個靦腆矜持的人,他嘖嘖稱奇,然後才想起自己先前想問的那個問題:“佛在明字卷上的留言到底是什麽?”
夫子說道:“我說過,你什麽時候能把那本書看懂,自然便明白了。”
寧缺這才記起自己看過那卷明字卷,想著那卷天書上含渾不清、近乎囈語、什麽日月輪轉之類的文字,隱約猜到便是佛的留言,愈發好奇那個預言到底是什麽,隻是以他如今境界,哪裏看得懂?
書院無論後山還是前院,學習氣氛向來自由隨意,正所謂不恥下問,寧缺自然更不恥上問,直接說道:“老師,我真看不懂。”
夫子歎氣說道:“其實,我也看不懂。”
寧缺看著老師微微飄拂的白眉,很是無措,心想這個世界上怎麽可能有您看不懂的文字,您可不是普通人兒啊。
“法入末時,夜臨,月現。”
寧缺好奇問道:“什麽法子?”
夫子看著他微笑說道:“那個法子就是閉嘴。”
寧缺以為自己聽錯了,下意識裏重複問道:“閉嘴?”
夫子說道:“不錯,佛的方法便是教眾生沉默忍耐,視周遭一切皆為虛妄,富貴痛苦親情別離都是假的,如此能夠不以生為樂,自然不覺死為苦,不以光明為樂,自然不覺黑暗為苦,所以我把這法子叫做閉嘴。”
寧缺疑惑問道:“相通之處在於?”
夫子說道:“挨打不喊痛,可不是需要閉嘴?”
寧缺聽的直樂,讚道:“老師果然擅於歸納總結。”
忽然間他想起死在自己刀下的道石僧,又想起那個雪夜來到長安城的佛宗行走七念,皺眉說道:“如果佛宗真的講究忍耐不動,為什麽月輪國白塔寺的那些和尚那般可惡,懸空寺也有人踏足塵世?”
“這就是佛法逆向造成的結果了,當年那佛悟了這樣一門閉嘴的法子,便把這法子傳了下去,佛宗弟子還真就信了,如此一來,佛心越是禪定之輩,意誌越是堅定,冥界入侵又如何?漫漫長夜又如何?他們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麽黑?反過來想,他們連黑都不怕,還怕什麽死?”
夫子微笑說道:“佛宗講究避世,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能入世,而他們一旦入世,甚至要比西陵神殿的那些狂信徒還要麻煩。”
寧缺想著先前夫子話中提到的一段,好奇問道:“那佛居然能夠預知無數年後冥界入侵,那難道他沒有能夠預言到結局?”
夫子說道:“預言如果有用的話,我們還活著做什麽?”
這句話很有深意,然而寧缺此時腦海裏全是與冥界入侵相關的這些大秘密,哪裏能夠讓夫子憑這句玄言便繞了過去,說道:“老師,這可不是講故事的態度。”
夫子微惱說道:“若嫌我講的不好聽,我去學佛法便是。”
寧缺茫然不解問道:“這是何意。”
夫子說道:“閉嘴。”
寧缺無奈說道:“別啊。”
夫子說道:“你求我。”
寧缺毫不猶豫說道:“老師,我求您了,我就想知道佛的預言是什麽。”
夫子忽然發現自己門下終於有了一個堪與自己比較無恥程度的家夥,不禁覺得好生無奈,又覺得老懷安慰,緩緩撫須說道:
“那佛遊曆四方的時候,曾經去過知守觀,受當任觀主之邀看過七卷天書,感受到了昊天的諭示,便把自己預知到的事情,寫在了明字卷上,後來那位光明大神官帶著明字卷去荒原上創立魔宗,便與那些留言有極大關係,而月輪國之所以叫月輪國,也是來自明字卷的那個預言。”
寧缺吃驚說道:“明字卷上麵居然有佛的留言?”
夫子說道:“七卷天書中,最重要的便是天字卷,真正有些意思的,卻是明字卷,至於其餘幾卷不看也罷。”
寧缺忽然想到某種可能,問道:“老師您看過……七卷……天書?”
夫子的迴答那是相當理所當然:“當然。”
寧缺問話的重點不是天書——明字卷一直便在書院,夫子要看隨時能看——而在於七卷,要知道當年蓮生受邀入知守觀,也不過看了兩卷天書國。他真的很難想像,如今世上有人曾經看過七卷天書。
所以當聽到夫子理所當然的迴答之後,他很是震驚無語,心想即便老師你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但道門和書院的關係如此糟糕,知守觀裏的道士們怎麽可能把七卷天書借給你看?
夫子知道他在想些什麽,說道:“我喜歡看書,當年特別想看天書上的內容,總不能說那些道士們不給看,便不看了。”
寧缺聽懂了老師這句話裏隱藏著的意思,倒吸一口冷氣,說道:“難道你闖進知守觀強行看了那七卷天書?這和強盜有什麽分別?”
夫子有些尷尬,說道:“書籍乃是知識之傳承,本就不應該藏諸深山不予人看,讀書的事情,哪有什麽強不強的?”
在世上眼中至高無比的七卷天書,在書院,尤其是在自己老師看來,和普通的書籍似乎也沒有太大差別,既然極想看,那便一定要看到——想著這個事實,寧缺震驚之餘,也不免很是驕傲得意。
身為唐人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身為書院弟子更是如此。小師叔在世間留下的威名,師兄們偶現紅塵便掀起的風雨,尤其是夫子身上那些不為世人所知的佚事,形成了一種很特殊的氛圍,無論你再如何靦腆矜持,在書院這種氛圍裏處的時間長了,最終都會不知不覺驕傲起來。
更何況,寧缺從來就不是一個靦腆矜持的人,他嘖嘖稱奇,然後才想起自己先前想問的那個問題:“佛在明字卷上的留言到底是什麽?”
夫子說道:“我說過,你什麽時候能把那本書看懂,自然便明白了。”
寧缺這才記起自己看過那卷明字卷,想著那卷天書上含渾不清、近乎囈語、什麽日月輪轉之類的文字,隱約猜到便是佛的留言,愈發好奇那個預言到底是什麽,隻是以他如今境界,哪裏看得懂?
書院無論後山還是前院,學習氣氛向來自由隨意,正所謂不恥下問,寧缺自然更不恥上問,直接說道:“老師,我真看不懂。”
夫子歎氣說道:“其實,我也看不懂。”
寧缺看著老師微微飄拂的白眉,很是無措,心想這個世界上怎麽可能有您看不懂的文字,您可不是普通人兒啊。
“法入末時,夜臨,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