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於文宏便早早起身。他推開窗戶,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感受著晨風拂麵的涼意。雖然身體還未完全康複,但他的精神已經比前幾日好了許多。
今天是他正式接手糧草事務的第一天,心中既有些緊張,又充滿了期待。
簡單洗漱後,於文宏換上了一身整潔的衣袍,正準備出門,卻見張朝珍已經站在院中等候。張朝珍一身官服,神情肅穆,顯然也是早早起身,特意前來與他商議事務。
“文宏兄,早啊!”張朝珍笑著打招唿,語氣中帶著幾分關切,“昨晚休息得可好?”
於文宏連忙拱手行禮:“多謝大人關心,文宏休息得很好。大人這麽早過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事?”
張朝珍點了點頭,示意於文宏與他一同前往書房。
兩人並肩而行,穿過庭院,來到書房。
書房內陳設簡潔,書架上擺滿了各類典籍,桌上攤開著一卷卷賬冊,顯然是張朝珍早已準備好的。
“文宏兄,請坐。”張朝珍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隨後自己也坐了下來。他拿起桌上的賬冊,遞給於文宏,語氣鄭重地說道:“這些是近年來武昌府糧草事務的賬冊,你先看看,了解一下現狀。”
於文宏接過賬冊,仔細翻閱起來。賬冊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糧草的征收、儲存和發放情況,但其中不乏一些模糊不清的條目,甚至有些地方明顯存在漏洞。他越看眉頭皺得越緊,心中暗自感歎,難怪張朝珍會為此頭痛不已。
張朝珍見於文宏神情凝重,便開口解釋道:“糧草事務看似簡單,無非是一個征收,一個發放。但實際上,其中涉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大亂。尤其是近年來,有些人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導致糧草供應不足,士兵們怨聲載道。”
於文宏點了點頭,合上賬冊,沉聲說道:“大人所言極是。糧草事務看似簡單,實則關係重大。文宏雖不怕辛苦,但此事需要幾日時間好好了解一下,方能正式上任。”
張朝珍聞言,爽快地答應道:“沒問題!等下我就帶你去認識一下負責糧草事務的那些人。他們都是武昌府的官吏,雖然有些人可能不太配合,但你放心,我會全力支持你。”
於文宏感激地拱手道:“多謝大人信任,文宏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兩人又就糧草事務的具體細節商議了許久,直到午時才告一段落。
張朝珍看了看天色,笑著說道:“文宏兄,時間不早了,我們先去用午膳,下午我再帶你去見那些人。”
於文宏點頭應下,跟隨張朝珍一同前往膳廳。午膳雖不算豐盛,但菜肴精致,味道鮮美。兩人邊吃邊聊,氣氛輕鬆愉快。
用完午膳後,張朝珍便帶著於文宏前往武昌府的糧草衙門。一路上,張朝珍向於文宏介紹了武昌府的地理環境和糧草事務的運作流程。
於文宏仔細聆聽,不時點頭,心中對即將接手的事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到了糧草衙門,張朝珍召集了所有負責糧草事務的官吏,當眾宣布了於文宏的任命。
眾人雖然表麵上恭敬應諾,但於文宏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絲不以為然和隱隱的敵意。
張朝珍顯然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拍了拍於文宏的肩膀,低聲說道:“文宏兄,這些人中有些是老油條,你要多加小心。若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
於文宏微微一笑,語氣堅定:“大人放心,文宏自有分寸。”
從於文宏正式接手武昌府的糧草事務開始。
他雷厲風行,整頓吏治,清查賬目,嚴懲貪腐,很快就讓糧草供應恢複了正常。
士兵們的士氣也因此大振,武昌府的軍隊麵貌煥然一新。
張朝珍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當一切都步入正軌後,於文宏的工作輕鬆了許多。糧草事務在他的整頓下井井有條,閑暇之餘,他終於有了時間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一天,於文宏帶著馮二來到了一家老書店。
書店位於武昌府的一條僻靜小巷中,門麵雖不大,但裏麵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古籍和舊書,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
於文宏一向喜歡讀書,尤其是那些記載曆史典故和兵法謀略的書籍,他總覺得這些書能讓人開闊眼界,增長智慧。
他正和書店的掌櫃閑談,討論著一本古籍的來曆和內容,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張朝珍的管家匆匆忙忙地衝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道:“於大人,可算找到您了!趕快迴去吧,我們家老爺找您有急事!”
於文宏見狀,心中一緊,連忙問道:“發生什麽事情了嗎?怎麽如此匆忙?”
管家一邊喘著氣,一邊說道:“聽說和吳三桂有關,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老爺隻說讓您趕緊迴去商議。”
於文宏聽到“吳三桂”三個字,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他知道,吳三桂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任何與他有關的消息都非同小可。
他點了點頭,對馮二說道:“走,我們趕緊迴去。”
兩人匆匆離開書店,快步向衙門趕去。
一路上,於文宏心中思緒萬千,猜測著張朝珍找他究竟是為了何事。他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腳下的步伐越來越快。
剛到衙門口,還未等他行禮,張朝珍便急匆匆地迎了上來,一把拉住他的手臂,語氣急切地說道:“文宏兄,你可算來了!我這裏有一件急事需要你去處理。”
於文宏見張朝珍神情凝重,心中更加不安,連忙說道:“大人請講,隻要是文宏能做的,絕不含糊。”
張朝珍沉聲問道:“劉君孚,你認識吧?”
於文宏聽到這個名字,猛然一愣,試探性地問道:“大人所說的劉君孚,可是黃州的捕快?”
“沒錯,就是他!”張朝珍語氣沉重,“這家夥被吳三桂策反了,組建了一支超過二百人的隊伍,正在黃州附近為非作歹,燒殺搶掠,鬧得民不聊生。我知道他曾經是你的下屬,所以想讓你前去勸降,不知你可願意前往?”
於文宏聽完,一臉不可思議地望著張朝珍。他的腦海中浮現出劉君孚的身影——那個在黃州時為人正直、做事仔細的捕快,怎麽突然就被吳三桂策反了呢?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震驚,忍不住問道:“大人,此事當真?劉君孚一向忠心耿耿,怎麽會……”
張朝珍歎了口氣,搖頭道:“此事千真萬確。”
於文宏沉默片刻,心中思緒萬千。
劉君孚雖然曾是自己的下屬,但如今已經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勸降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任由劉君孚繼續作亂,不僅黃州的百姓會遭殃,朝廷的威信也會受到嚴重打擊。
想到這裏,於文宏抬起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大人,文宏願意前往。”
張朝珍聞言,臉上露出欣慰之色,鄭重地說道:“文宏兄,此事關係重大,你一定要小心行事。若事不可為,切莫勉強,安全第一。”
“大人放心,文宏自有分寸。”
當天下午,於文宏便帶著馮二和幾名隨從,踏上了前往黃州的路。
一路上,他心中思緒萬千,既對劉君孚的叛變感到痛心,又對即將麵對的勸降任務感到壓力重重。
今天是他正式接手糧草事務的第一天,心中既有些緊張,又充滿了期待。
簡單洗漱後,於文宏換上了一身整潔的衣袍,正準備出門,卻見張朝珍已經站在院中等候。張朝珍一身官服,神情肅穆,顯然也是早早起身,特意前來與他商議事務。
“文宏兄,早啊!”張朝珍笑著打招唿,語氣中帶著幾分關切,“昨晚休息得可好?”
於文宏連忙拱手行禮:“多謝大人關心,文宏休息得很好。大人這麽早過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事?”
張朝珍點了點頭,示意於文宏與他一同前往書房。
兩人並肩而行,穿過庭院,來到書房。
書房內陳設簡潔,書架上擺滿了各類典籍,桌上攤開著一卷卷賬冊,顯然是張朝珍早已準備好的。
“文宏兄,請坐。”張朝珍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隨後自己也坐了下來。他拿起桌上的賬冊,遞給於文宏,語氣鄭重地說道:“這些是近年來武昌府糧草事務的賬冊,你先看看,了解一下現狀。”
於文宏接過賬冊,仔細翻閱起來。賬冊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糧草的征收、儲存和發放情況,但其中不乏一些模糊不清的條目,甚至有些地方明顯存在漏洞。他越看眉頭皺得越緊,心中暗自感歎,難怪張朝珍會為此頭痛不已。
張朝珍見於文宏神情凝重,便開口解釋道:“糧草事務看似簡單,無非是一個征收,一個發放。但實際上,其中涉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大亂。尤其是近年來,有些人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導致糧草供應不足,士兵們怨聲載道。”
於文宏點了點頭,合上賬冊,沉聲說道:“大人所言極是。糧草事務看似簡單,實則關係重大。文宏雖不怕辛苦,但此事需要幾日時間好好了解一下,方能正式上任。”
張朝珍聞言,爽快地答應道:“沒問題!等下我就帶你去認識一下負責糧草事務的那些人。他們都是武昌府的官吏,雖然有些人可能不太配合,但你放心,我會全力支持你。”
於文宏感激地拱手道:“多謝大人信任,文宏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兩人又就糧草事務的具體細節商議了許久,直到午時才告一段落。
張朝珍看了看天色,笑著說道:“文宏兄,時間不早了,我們先去用午膳,下午我再帶你去見那些人。”
於文宏點頭應下,跟隨張朝珍一同前往膳廳。午膳雖不算豐盛,但菜肴精致,味道鮮美。兩人邊吃邊聊,氣氛輕鬆愉快。
用完午膳後,張朝珍便帶著於文宏前往武昌府的糧草衙門。一路上,張朝珍向於文宏介紹了武昌府的地理環境和糧草事務的運作流程。
於文宏仔細聆聽,不時點頭,心中對即將接手的事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到了糧草衙門,張朝珍召集了所有負責糧草事務的官吏,當眾宣布了於文宏的任命。
眾人雖然表麵上恭敬應諾,但於文宏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絲不以為然和隱隱的敵意。
張朝珍顯然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拍了拍於文宏的肩膀,低聲說道:“文宏兄,這些人中有些是老油條,你要多加小心。若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
於文宏微微一笑,語氣堅定:“大人放心,文宏自有分寸。”
從於文宏正式接手武昌府的糧草事務開始。
他雷厲風行,整頓吏治,清查賬目,嚴懲貪腐,很快就讓糧草供應恢複了正常。
士兵們的士氣也因此大振,武昌府的軍隊麵貌煥然一新。
張朝珍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當一切都步入正軌後,於文宏的工作輕鬆了許多。糧草事務在他的整頓下井井有條,閑暇之餘,他終於有了時間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一天,於文宏帶著馮二來到了一家老書店。
書店位於武昌府的一條僻靜小巷中,門麵雖不大,但裏麵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古籍和舊書,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
於文宏一向喜歡讀書,尤其是那些記載曆史典故和兵法謀略的書籍,他總覺得這些書能讓人開闊眼界,增長智慧。
他正和書店的掌櫃閑談,討論著一本古籍的來曆和內容,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張朝珍的管家匆匆忙忙地衝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道:“於大人,可算找到您了!趕快迴去吧,我們家老爺找您有急事!”
於文宏見狀,心中一緊,連忙問道:“發生什麽事情了嗎?怎麽如此匆忙?”
管家一邊喘著氣,一邊說道:“聽說和吳三桂有關,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老爺隻說讓您趕緊迴去商議。”
於文宏聽到“吳三桂”三個字,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他知道,吳三桂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任何與他有關的消息都非同小可。
他點了點頭,對馮二說道:“走,我們趕緊迴去。”
兩人匆匆離開書店,快步向衙門趕去。
一路上,於文宏心中思緒萬千,猜測著張朝珍找他究竟是為了何事。他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腳下的步伐越來越快。
剛到衙門口,還未等他行禮,張朝珍便急匆匆地迎了上來,一把拉住他的手臂,語氣急切地說道:“文宏兄,你可算來了!我這裏有一件急事需要你去處理。”
於文宏見張朝珍神情凝重,心中更加不安,連忙說道:“大人請講,隻要是文宏能做的,絕不含糊。”
張朝珍沉聲問道:“劉君孚,你認識吧?”
於文宏聽到這個名字,猛然一愣,試探性地問道:“大人所說的劉君孚,可是黃州的捕快?”
“沒錯,就是他!”張朝珍語氣沉重,“這家夥被吳三桂策反了,組建了一支超過二百人的隊伍,正在黃州附近為非作歹,燒殺搶掠,鬧得民不聊生。我知道他曾經是你的下屬,所以想讓你前去勸降,不知你可願意前往?”
於文宏聽完,一臉不可思議地望著張朝珍。他的腦海中浮現出劉君孚的身影——那個在黃州時為人正直、做事仔細的捕快,怎麽突然就被吳三桂策反了呢?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震驚,忍不住問道:“大人,此事當真?劉君孚一向忠心耿耿,怎麽會……”
張朝珍歎了口氣,搖頭道:“此事千真萬確。”
於文宏沉默片刻,心中思緒萬千。
劉君孚雖然曾是自己的下屬,但如今已經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勸降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任由劉君孚繼續作亂,不僅黃州的百姓會遭殃,朝廷的威信也會受到嚴重打擊。
想到這裏,於文宏抬起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大人,文宏願意前往。”
張朝珍聞言,臉上露出欣慰之色,鄭重地說道:“文宏兄,此事關係重大,你一定要小心行事。若事不可為,切莫勉強,安全第一。”
“大人放心,文宏自有分寸。”
當天下午,於文宏便帶著馮二和幾名隨從,踏上了前往黃州的路。
一路上,他心中思緒萬千,既對劉君孚的叛變感到痛心,又對即將麵對的勸降任務感到壓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