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魏思溫繼續率軍出發,於此同時,徐敬業也南渡長江,到達了潤州城下。
隻聽徐敬業朝著城牆上高聲喊道:“讓潤州刺史李思文出來見我!”城牆上的守軍見徐敬業兵臨城下,已經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這時見他單槍匹馬來到城牆下喊話,心想此人便是揚州十餘萬叛軍的首領,果然有膽量。
他們平時經常聽李思文說起其父故司空李積,這位開國元勳,身經百戰,不僅是位列淩煙閣前茅,而且是碩果僅存的幾位三朝元老,對當今太後武則天也有恩情。但他提到這個徐敬業時,卻是咬牙切齒,說此人腦後長有反骨,居心不良,密謀造反已久,如今起事揚州,更是坐實了反狀,不僅讓李積身後名聲有損,而且家族還被削除屬籍,斫棺戮屍,慘不忍睹。這都是這個豎子造成的。
而潤州守軍聽得更多是,揚州徐敬業自幼隨李積南征北討,素有勇名,不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揚州,旬日內得兵十餘萬,攻盱眙、占都梁,如秋風之掃落葉。如今親率十萬兵馬,兵臨潤州城下,因此俱都膽戰心驚,心中謀劃著,在徐敬業破城之前,如何自求多福,保得性命。
這會兒,見他指名要見他叔父李思文,八成是要與他談判,若是能夠免此一戰,正是他們心中所願,於是連忙有兩個士兵,去城中刺史府告知李思文。
約摸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李思文在一隊人馬的簇擁下,來到潤州城頭,向徐敬業問道:“豎子徐敬業,你找我何事?若要勸降,還是免開尊口吧。”
徐敬業笑道:“叔父何出此言,你我叔侄一場,份屬同族,我不願攻城之時,誤傷你性命,是以才想讓你打開城門,響應義軍。你我叔侄共同起事,成就一番偉業,你意下如何?”
李思文怒道:“虧你還記得我們份屬叔侄,有血緣親情,可你當初謀劃著要造反之時,為何不聽我的勸告?以致如今太後將我族屬籍爵位褫奪,而且你祖父與父親也被斫棺戮屍,你捫心自問,你的做法不是讓他們蒙羞,是我們家族的恥辱麽?他日你有何麵目去見你九泉之下的祖父與父親?”
徐敬業怒道:“先祖為開國元勳,三朝元老,戰功赫赫,李唐能得天下,能享天下,多半也是先祖的功勞。就算他武氏,踐位元後,先祖也是親奉冠冕,她武氏不念及先祖的功勳與恩情,如此對待我們家族,是他不仁不義,待我義軍攻入洛陽之日,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她武氏一族也剖棺鞭屍就是了。如今武氏專製,我奉李賢太子之命,起事揚州,匡複廬陵王之位,為李唐江山社稷盡忠竭力,有何不對?何談密謀造反?”
李思文笑道:“你欺瞞得了天下,卻欺瞞不了我。李賢太子已為丘神績迫害至死,你如何奉他之命,起兵勤王,分明是心懷叵測,擁兵謀反。雖然司空故後,家族再沒有往日輝煌,但你世襲英國公爵位,又兼領眉州刺史,若不是你在朝堂犯逆天顏,也不會被貶柳州司馬,必將世襲罔替,我族人依舊能享尊榮。”
徐敬業笑道:“叔父隻因得了個潤州刺史的肥差,就忘了我們是忠良之後,將李唐江山社稷置諸腦後,一心對武氏阿諛奉承,如你一般,如行屍走肉有何區別,這才是讓先祖蒙羞,這才是族人的恥辱呢!”
李思文道:“你以為滿堂文武對太後臨朝,就沒有任何異議麽?隻是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如今的天下局勢,李唐宗室人人皆有異心,想趁天下怨望,起兵造反。突厥人更是虎視眈眈,時常犯我大唐邊境。若是太後還政中宗皇帝,或是睿宗皇帝,這兩個弱主能夠震懾朝堂,震懾天下麽?他們尚且不動聲色,因為太後已經是花甲之年,過幾年自然會還政唐室,你卻當這個出頭鳥,就算你是有勤王之心,但也是愚蠢之至。”
李思文冷冷一笑,繼續說道:“更何況你欺瞞天下,妄自尊大,準備攻下潤州,在江南一帶稱王稱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誰人會信你是為了勤王而起兵?你沒打下潤州則已,你打下潤州之日,就是你自掘墳墓之時。民心一失,不滅何待?就算朝廷沒有派兵前來增援潤州,我也會固守到底,守城而死,生前身後,也留得個忠烈之名,而你一日是反賊,終生是反賊,我又豈會向你投誠?”
徐敬業這是已經忍無可忍了,厲聲喝道:“好你個李思文,我好話說盡,你始終都是頑固不化,要助紂為虐。那我也隻好下令攻城了!我看城破之日,你被我所擒,跪在我麵前的時候,還是不是如此頑固?”說著正要往迴走。
李思文卻在城牆上大聲叫道:“弓箭手準備,快射死他,別讓他跑了。隻要射死徐敬業,叛軍群龍無首,自會離去的。”
沒等李思文說完,城牆上已經萬箭齊發,本來徐敬業此時還沒有離開城牆上守軍弓箭的射程,但因為此時是初冬時節,沿江吹著強烈的北風,李思文所在的北門正好處在下風口,逆著風向。其中縱有百步穿楊的神箭手,此時也不免失去準頭,更何況曉霧迷蒙,視線又受到影響,隨著徐敬業漸行漸遠,除了一個模糊的背影,根本什麽都看不清楚,更別談射殺他了。
徐敬業迴到軍中,雖然怒氣勃勃,但也沒有立即攻城,他畢竟是大軍統帥,此時也不會因為個人情緒而驟然發難。因為他知道李思文早就得到了義軍來到潤州的消息,況且在此之前,自己也與李思文商量過,一起發動起義。既然他一心阿附武氏,那麽自然早就在潤州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再加上都梁山的守軍也在幾日前奔逃到潤州,助他守城。
眼下義軍千裏奔襲,舟車勞頓,喘息未定,而李思文則兵馬糧草齊備,而且以逸待勞,驟然攻城,義軍定然是徒勞無功。
現在不攻城,而命令將士們趕緊修整,如此一來,李思文一方不知道自己何時攻城,自是一刻也不敢懈怠,待得後半夜我軍得到修整,而潤州守軍疲憊不堪之時,再夜襲潤州,勢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中打定主意,於是便命令大軍就地修整,不設營帳,前軍的攻城設備,炮石雲梯也都準備在最前麵,讓城上的守軍誤認為義軍隨時都有可能攻城的勢頭。
徐敬業畢竟是身經百戰的將領,而李思文雖然決心死守潤州,但隻不過是腦滿腸肥的貪官汙吏,搖尾乞憐的小人罷了,哪裏懂得領兵打仗的道理?
於是果然中了徐敬業反客為主的疑兵之計,命令將士全神戒備,隻要發現叛軍有任何異動,都要向他匯報,然後再商量應對之策。都梁山的幾位將領,聽說當初尉遲昭攻打盱眙城之前,也是如此,於是便對李思文說道:“我們沒必要讓守城士兵,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叛軍很可能又是像攻打盱眙城的前夜一樣,裝裝樣子罷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得到修整,若是對方修整好了,我軍反而疲憊不堪,那麽形勢對守軍將極為不利。”
隻聽李思文說道:“你們懂得什麽,敗軍之將,不要在這裏胡說,他們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攻城了,如果我們不加防備,潤州城將會步盱眙之後塵。還是小心使得萬年船為好,這豎子是我看著長大的,對他極為了解,他從小就膽大包天,不過薑還是老得辣,這次他要想拿下潤州城可沒那麽容易。”於是繼續讓守軍站在高高的城牆上,吹著冷鋒,弓箭拉滿,目光死死盯住前方叛軍軍營。
而徐敬業卻對偏將夏侯瓚笑道:“我這個叔父啊,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確實有一套,是個實打實的政客,可是論到行軍打仗就差遠了。這會兒恐怕正命令守城士兵嚴加防守呢,快傳我命令下去,全軍就地修整,到了後半夜,便對潤州城發起猛攻。”
隻聽徐敬業朝著城牆上高聲喊道:“讓潤州刺史李思文出來見我!”城牆上的守軍見徐敬業兵臨城下,已經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這時見他單槍匹馬來到城牆下喊話,心想此人便是揚州十餘萬叛軍的首領,果然有膽量。
他們平時經常聽李思文說起其父故司空李積,這位開國元勳,身經百戰,不僅是位列淩煙閣前茅,而且是碩果僅存的幾位三朝元老,對當今太後武則天也有恩情。但他提到這個徐敬業時,卻是咬牙切齒,說此人腦後長有反骨,居心不良,密謀造反已久,如今起事揚州,更是坐實了反狀,不僅讓李積身後名聲有損,而且家族還被削除屬籍,斫棺戮屍,慘不忍睹。這都是這個豎子造成的。
而潤州守軍聽得更多是,揚州徐敬業自幼隨李積南征北討,素有勇名,不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揚州,旬日內得兵十餘萬,攻盱眙、占都梁,如秋風之掃落葉。如今親率十萬兵馬,兵臨潤州城下,因此俱都膽戰心驚,心中謀劃著,在徐敬業破城之前,如何自求多福,保得性命。
這會兒,見他指名要見他叔父李思文,八成是要與他談判,若是能夠免此一戰,正是他們心中所願,於是連忙有兩個士兵,去城中刺史府告知李思文。
約摸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李思文在一隊人馬的簇擁下,來到潤州城頭,向徐敬業問道:“豎子徐敬業,你找我何事?若要勸降,還是免開尊口吧。”
徐敬業笑道:“叔父何出此言,你我叔侄一場,份屬同族,我不願攻城之時,誤傷你性命,是以才想讓你打開城門,響應義軍。你我叔侄共同起事,成就一番偉業,你意下如何?”
李思文怒道:“虧你還記得我們份屬叔侄,有血緣親情,可你當初謀劃著要造反之時,為何不聽我的勸告?以致如今太後將我族屬籍爵位褫奪,而且你祖父與父親也被斫棺戮屍,你捫心自問,你的做法不是讓他們蒙羞,是我們家族的恥辱麽?他日你有何麵目去見你九泉之下的祖父與父親?”
徐敬業怒道:“先祖為開國元勳,三朝元老,戰功赫赫,李唐能得天下,能享天下,多半也是先祖的功勞。就算他武氏,踐位元後,先祖也是親奉冠冕,她武氏不念及先祖的功勳與恩情,如此對待我們家族,是他不仁不義,待我義軍攻入洛陽之日,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她武氏一族也剖棺鞭屍就是了。如今武氏專製,我奉李賢太子之命,起事揚州,匡複廬陵王之位,為李唐江山社稷盡忠竭力,有何不對?何談密謀造反?”
李思文笑道:“你欺瞞得了天下,卻欺瞞不了我。李賢太子已為丘神績迫害至死,你如何奉他之命,起兵勤王,分明是心懷叵測,擁兵謀反。雖然司空故後,家族再沒有往日輝煌,但你世襲英國公爵位,又兼領眉州刺史,若不是你在朝堂犯逆天顏,也不會被貶柳州司馬,必將世襲罔替,我族人依舊能享尊榮。”
徐敬業笑道:“叔父隻因得了個潤州刺史的肥差,就忘了我們是忠良之後,將李唐江山社稷置諸腦後,一心對武氏阿諛奉承,如你一般,如行屍走肉有何區別,這才是讓先祖蒙羞,這才是族人的恥辱呢!”
李思文道:“你以為滿堂文武對太後臨朝,就沒有任何異議麽?隻是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如今的天下局勢,李唐宗室人人皆有異心,想趁天下怨望,起兵造反。突厥人更是虎視眈眈,時常犯我大唐邊境。若是太後還政中宗皇帝,或是睿宗皇帝,這兩個弱主能夠震懾朝堂,震懾天下麽?他們尚且不動聲色,因為太後已經是花甲之年,過幾年自然會還政唐室,你卻當這個出頭鳥,就算你是有勤王之心,但也是愚蠢之至。”
李思文冷冷一笑,繼續說道:“更何況你欺瞞天下,妄自尊大,準備攻下潤州,在江南一帶稱王稱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誰人會信你是為了勤王而起兵?你沒打下潤州則已,你打下潤州之日,就是你自掘墳墓之時。民心一失,不滅何待?就算朝廷沒有派兵前來增援潤州,我也會固守到底,守城而死,生前身後,也留得個忠烈之名,而你一日是反賊,終生是反賊,我又豈會向你投誠?”
徐敬業這是已經忍無可忍了,厲聲喝道:“好你個李思文,我好話說盡,你始終都是頑固不化,要助紂為虐。那我也隻好下令攻城了!我看城破之日,你被我所擒,跪在我麵前的時候,還是不是如此頑固?”說著正要往迴走。
李思文卻在城牆上大聲叫道:“弓箭手準備,快射死他,別讓他跑了。隻要射死徐敬業,叛軍群龍無首,自會離去的。”
沒等李思文說完,城牆上已經萬箭齊發,本來徐敬業此時還沒有離開城牆上守軍弓箭的射程,但因為此時是初冬時節,沿江吹著強烈的北風,李思文所在的北門正好處在下風口,逆著風向。其中縱有百步穿楊的神箭手,此時也不免失去準頭,更何況曉霧迷蒙,視線又受到影響,隨著徐敬業漸行漸遠,除了一個模糊的背影,根本什麽都看不清楚,更別談射殺他了。
徐敬業迴到軍中,雖然怒氣勃勃,但也沒有立即攻城,他畢竟是大軍統帥,此時也不會因為個人情緒而驟然發難。因為他知道李思文早就得到了義軍來到潤州的消息,況且在此之前,自己也與李思文商量過,一起發動起義。既然他一心阿附武氏,那麽自然早就在潤州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再加上都梁山的守軍也在幾日前奔逃到潤州,助他守城。
眼下義軍千裏奔襲,舟車勞頓,喘息未定,而李思文則兵馬糧草齊備,而且以逸待勞,驟然攻城,義軍定然是徒勞無功。
現在不攻城,而命令將士們趕緊修整,如此一來,李思文一方不知道自己何時攻城,自是一刻也不敢懈怠,待得後半夜我軍得到修整,而潤州守軍疲憊不堪之時,再夜襲潤州,勢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中打定主意,於是便命令大軍就地修整,不設營帳,前軍的攻城設備,炮石雲梯也都準備在最前麵,讓城上的守軍誤認為義軍隨時都有可能攻城的勢頭。
徐敬業畢竟是身經百戰的將領,而李思文雖然決心死守潤州,但隻不過是腦滿腸肥的貪官汙吏,搖尾乞憐的小人罷了,哪裏懂得領兵打仗的道理?
於是果然中了徐敬業反客為主的疑兵之計,命令將士全神戒備,隻要發現叛軍有任何異動,都要向他匯報,然後再商量應對之策。都梁山的幾位將領,聽說當初尉遲昭攻打盱眙城之前,也是如此,於是便對李思文說道:“我們沒必要讓守城士兵,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叛軍很可能又是像攻打盱眙城的前夜一樣,裝裝樣子罷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得到修整,若是對方修整好了,我軍反而疲憊不堪,那麽形勢對守軍將極為不利。”
隻聽李思文說道:“你們懂得什麽,敗軍之將,不要在這裏胡說,他們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攻城了,如果我們不加防備,潤州城將會步盱眙之後塵。還是小心使得萬年船為好,這豎子是我看著長大的,對他極為了解,他從小就膽大包天,不過薑還是老得辣,這次他要想拿下潤州城可沒那麽容易。”於是繼續讓守軍站在高高的城牆上,吹著冷鋒,弓箭拉滿,目光死死盯住前方叛軍軍營。
而徐敬業卻對偏將夏侯瓚笑道:“我這個叔父啊,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確實有一套,是個實打實的政客,可是論到行軍打仗就差遠了。這會兒恐怕正命令守城士兵嚴加防守呢,快傳我命令下去,全軍就地修整,到了後半夜,便對潤州城發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