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新居新綠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在這個破除迷信的時代,人們依然對搬新居這件事格外重視。
私下裏,大家也紛紛找人精心挑選了一個好日子,才鄭重其事地開始搬家。
李有福站在自己的新家門前,心中滿是感慨。他終於擁有了一套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空間,更是他努力奮鬥的見證。
而且,因為李有福的積極推動和影響,四九城內城外的新房子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比起上一世不知多了多少棟。
畢竟,對於每一位手握權力的廠長、副廠長來說,誰不想在自己的廠裏修建一棟氣派的宿舍樓,然後為自己和家人分上一套舒適的新房呢?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冒著冰天雪地去外麵上公共廁所,在家裏就可以享受便捷的生活,這是多麽大的改變啊!
新房子不僅配備了獨立的衛生間,還有專門的廚房,更貼心的是,家家戶戶都擁有一個寬敞明亮的陽台,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溫馨與愜意。
李有福的房子和他父親李君豪分的房子緊緊相鄰。
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在兩個房子的陽台上,用從空間裏編織的竹筐裝滿肥沃的土壤,還特意摻入了一些從燕窩洞收集來的燕子糞便作為天然肥料。
趁著家中無人的時候,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竹筐從空間裏搬出來,整齊地擺放在陽台上。
在空間裏,他就已經精心地在這些竹筐裏種下了大蔥、大蒜、番茄、辣椒和黃瓜。
為了讓黃瓜藤蔓能夠茁壯成長,他還特意找來兩根兩米長的木棍,搭起了簡易而又實用的架子,方便黃瓜藤蔓攀爬。
這些竹筐裏栽種的蔬菜苗,他巧妙地控製著生長速度,隻催生到和當前外麵種植的菜苗差不多的高度,僅僅比外麵的菜苗稍微高上那麽一點點,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其中的差異。
很快,李有福家陽台上的綠色小天地就被兩邊的鄰居發現了。
鄰居們一看到這些生機勃勃的蔬菜苗,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他們紛紛讚歎,這樣在陽台上種些蔬菜,不僅讓整個陽台變得綠意盎然、賞心悅目,關鍵是等蔬菜成熟後,還能為家裏增添一份新鮮的綠色蔬菜,實在是太實用了!
於是,兩家鄰居毫不猶豫地有樣學樣,也跟著在自己家的陽台上種起了蔬菜。
就這樣,以李有福家兩邊鄰居為起點,一場陽台種植的熱潮迅速在整個軋鋼廠新宿舍區蔓延開來。
短短幾天時間,新宿舍區的家家戶戶都在陽台上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
其中,大蔥、大蒜、辣椒和番茄是最受歡迎的品種,當然,也有不少人家選擇種植小白菜、小青菜等其他蔬菜。
這股陽台種植的熱潮就像一陣強勁的春風,迅速從軋鋼廠的新宿舍區域吹向四九城的各個角落。
有條件的人家,家家戶戶都開始在陽台上開辟自己的小菜園,淘米水、洗臉水、洗菜水都被充分利用起來,用來澆灌這些充滿希望的蔬菜。
即使在幹旱的季節,陽台上的蔬菜也從不缺水,因為每一滴水都被人們珍惜地使用著。
甚至,一些聰明的居民舉一反三,在陽台上搭建起了多層的木架子,在架子上擺滿了一盆盆的蔬菜,有白菜、青菜、空心菜、小蔥、香菜等等,將陽台的空間充分利用到了極致。
陽台種植蔬菜這一現象迅速傳開後,在四九城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轟動。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往擁有一套帶有陽台的新房子,想要在自家的陽台上打造屬於自己的綠色小世界。
李有福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一個無心之舉,竟然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將四九城的房地產事業再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曾經上河村、下河村修建的新房子,那些原本空著的陽台,也在這股熱潮的影響下,迅速被種滿了各種綠色的蔬菜。
李有福當初在設計新房子時,依照前世的記憶,將其設計成一長排的長條形,每一層前麵一家,後麵一家,總共兩家。
這樣的設計,使得兩家都能夠擁有陽台和窗戶,采光極佳,為陽台種植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今,漫步在兩棟房子之間的道路上,抬頭望去,不管是左邊的陽台還是右邊的陽台上,都能看到那些茁壯成長的綠色植株。
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勃勃生機,成為了新宿舍區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線,為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增添了一抹溫暖而又充滿希望的色彩。
今年生產隊在李有福小院那裏獲得的玉米種子夠多 ,所以今年上河村的 玉米種植,全部都是用的 李有福那裏獲得的種子。
對於 這種玉米種子, 當時 前去李有福家小院的村裏麵的幾個領導層,對這種玉米種子可是深具信心。
小院裏的這種玉米棒子 ,可是長得又粗又長 ,比起普通的玉米棒子,長了近三分之一 ,同時也要粗大的多。
據他們的估計 ,今年的玉米,村裏麵至少會增產三分之一。
同樣,今年村裏麵的紅薯種植,也全部都是李有福那裏獲得的 紅薯。
這種紅薯 ,當時他們可是挖了幾天 ,每一株都有三十多斤重。
紅薯的種植用量 並不需要多少,但是 上河村 王海遠 隊長,李君義副隊長和 會計葉生友商量過後,將從李有福那裏獲得的紅薯全部都培育成了 紅薯秧苗。
同時他們在整個沿河大隊放出風去,說上河村有一批高產量的紅薯秧苗, 有需要的可以前去購買。
這種紅薯秧苗比普通的紅薯秧苗價格貴了一倍,要是其他生產隊這麽說 ,未必有人相信,他這麽多紅薯秧苗 ,想要以翻一倍的價格賣出去 ,根本就不可能。
可是這樣的消息出自屢屢創造奇跡的上河村, 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就是下河村 馬上來 購買了大量的紅薯藤 秧苗。
緊接著秦家村 ,沿河村 ,陳家村 都來將 上河村的所有幾茬紅薯秧苗全部包圓,讓其他附近的村莊想要來買紅薯秧苗都沒有 機會買到。
這讓上河村 因為這一批紅薯 ,剛剛開始就 賺了一波快錢,算是 來了個開門紅。
私下裏,大家也紛紛找人精心挑選了一個好日子,才鄭重其事地開始搬家。
李有福站在自己的新家門前,心中滿是感慨。他終於擁有了一套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空間,更是他努力奮鬥的見證。
而且,因為李有福的積極推動和影響,四九城內城外的新房子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比起上一世不知多了多少棟。
畢竟,對於每一位手握權力的廠長、副廠長來說,誰不想在自己的廠裏修建一棟氣派的宿舍樓,然後為自己和家人分上一套舒適的新房呢?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冒著冰天雪地去外麵上公共廁所,在家裏就可以享受便捷的生活,這是多麽大的改變啊!
新房子不僅配備了獨立的衛生間,還有專門的廚房,更貼心的是,家家戶戶都擁有一個寬敞明亮的陽台,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溫馨與愜意。
李有福的房子和他父親李君豪分的房子緊緊相鄰。
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在兩個房子的陽台上,用從空間裏編織的竹筐裝滿肥沃的土壤,還特意摻入了一些從燕窩洞收集來的燕子糞便作為天然肥料。
趁著家中無人的時候,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竹筐從空間裏搬出來,整齊地擺放在陽台上。
在空間裏,他就已經精心地在這些竹筐裏種下了大蔥、大蒜、番茄、辣椒和黃瓜。
為了讓黃瓜藤蔓能夠茁壯成長,他還特意找來兩根兩米長的木棍,搭起了簡易而又實用的架子,方便黃瓜藤蔓攀爬。
這些竹筐裏栽種的蔬菜苗,他巧妙地控製著生長速度,隻催生到和當前外麵種植的菜苗差不多的高度,僅僅比外麵的菜苗稍微高上那麽一點點,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其中的差異。
很快,李有福家陽台上的綠色小天地就被兩邊的鄰居發現了。
鄰居們一看到這些生機勃勃的蔬菜苗,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他們紛紛讚歎,這樣在陽台上種些蔬菜,不僅讓整個陽台變得綠意盎然、賞心悅目,關鍵是等蔬菜成熟後,還能為家裏增添一份新鮮的綠色蔬菜,實在是太實用了!
於是,兩家鄰居毫不猶豫地有樣學樣,也跟著在自己家的陽台上種起了蔬菜。
就這樣,以李有福家兩邊鄰居為起點,一場陽台種植的熱潮迅速在整個軋鋼廠新宿舍區蔓延開來。
短短幾天時間,新宿舍區的家家戶戶都在陽台上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
其中,大蔥、大蒜、辣椒和番茄是最受歡迎的品種,當然,也有不少人家選擇種植小白菜、小青菜等其他蔬菜。
這股陽台種植的熱潮就像一陣強勁的春風,迅速從軋鋼廠的新宿舍區域吹向四九城的各個角落。
有條件的人家,家家戶戶都開始在陽台上開辟自己的小菜園,淘米水、洗臉水、洗菜水都被充分利用起來,用來澆灌這些充滿希望的蔬菜。
即使在幹旱的季節,陽台上的蔬菜也從不缺水,因為每一滴水都被人們珍惜地使用著。
甚至,一些聰明的居民舉一反三,在陽台上搭建起了多層的木架子,在架子上擺滿了一盆盆的蔬菜,有白菜、青菜、空心菜、小蔥、香菜等等,將陽台的空間充分利用到了極致。
陽台種植蔬菜這一現象迅速傳開後,在四九城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轟動。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往擁有一套帶有陽台的新房子,想要在自家的陽台上打造屬於自己的綠色小世界。
李有福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一個無心之舉,竟然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將四九城的房地產事業再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曾經上河村、下河村修建的新房子,那些原本空著的陽台,也在這股熱潮的影響下,迅速被種滿了各種綠色的蔬菜。
李有福當初在設計新房子時,依照前世的記憶,將其設計成一長排的長條形,每一層前麵一家,後麵一家,總共兩家。
這樣的設計,使得兩家都能夠擁有陽台和窗戶,采光極佳,為陽台種植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今,漫步在兩棟房子之間的道路上,抬頭望去,不管是左邊的陽台還是右邊的陽台上,都能看到那些茁壯成長的綠色植株。
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勃勃生機,成為了新宿舍區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線,為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增添了一抹溫暖而又充滿希望的色彩。
今年生產隊在李有福小院那裏獲得的玉米種子夠多 ,所以今年上河村的 玉米種植,全部都是用的 李有福那裏獲得的種子。
對於 這種玉米種子, 當時 前去李有福家小院的村裏麵的幾個領導層,對這種玉米種子可是深具信心。
小院裏的這種玉米棒子 ,可是長得又粗又長 ,比起普通的玉米棒子,長了近三分之一 ,同時也要粗大的多。
據他們的估計 ,今年的玉米,村裏麵至少會增產三分之一。
同樣,今年村裏麵的紅薯種植,也全部都是李有福那裏獲得的 紅薯。
這種紅薯 ,當時他們可是挖了幾天 ,每一株都有三十多斤重。
紅薯的種植用量 並不需要多少,但是 上河村 王海遠 隊長,李君義副隊長和 會計葉生友商量過後,將從李有福那裏獲得的紅薯全部都培育成了 紅薯秧苗。
同時他們在整個沿河大隊放出風去,說上河村有一批高產量的紅薯秧苗, 有需要的可以前去購買。
這種紅薯秧苗比普通的紅薯秧苗價格貴了一倍,要是其他生產隊這麽說 ,未必有人相信,他這麽多紅薯秧苗 ,想要以翻一倍的價格賣出去 ,根本就不可能。
可是這樣的消息出自屢屢創造奇跡的上河村, 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就是下河村 馬上來 購買了大量的紅薯藤 秧苗。
緊接著秦家村 ,沿河村 ,陳家村 都來將 上河村的所有幾茬紅薯秧苗全部包圓,讓其他附近的村莊想要來買紅薯秧苗都沒有 機會買到。
這讓上河村 因為這一批紅薯 ,剛剛開始就 賺了一波快錢,算是 來了個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