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談成合作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有福連忙迴應:“葉會計,插秧機全木料做的不耐用,必須得加上鐵器。”
“這樣吧,我去和軋鋼廠的蕭廠長談談,讓上河村的家具廠跟軋鋼廠合作。”
“這兩款插秧機,上河村負責木料部分,軋鋼廠負責鐵器部分,由你們兩個廠共同合作生產。”
“或者直接由你們向軋鋼廠供應木料部分,你們看怎麽樣?”
葉生友一聽,連忙說道:“那你趕快去和軋鋼廠的蕭廠長說一說吧,看能不能幫咱們上河村家具廠爭取到這筆業務。”
“行,那我現在就迴軋鋼廠。”李有福幹脆利落地應道。
葉生友又接著說:“有福,以後如果這插秧機開始生產了,咱們生產的木料,每一台插秧機給你一定的提成,你看怎麽樣?”
李有福擺了擺手,豪爽地說:“不用了,這算我送給咱們上河村的吧。\"
“上河村光生產插秧機的木料部分,一台插秧機也賺不到多少錢。本身這樣的一台插秧機,價格就不可能太高,太高了農民們根本用不起。”
李有福騎著三輪車迴到他家老房子那裏,再次將兩台插秧機搬到三輪車上放好。
鎖好房門,啟動三輪車,隨著轟隆隆的聲音響起,三輪車的屁股後麵留下一股煙塵飄蕩在馬路上空,久久不散。
沿途有人在路邊看到李有福的三輪車,馬上就遠遠地避開,省得吃上一嘴的灰塵。
當他來到軋鋼廠廠門口,大哥李佑鑫看著三輪車上的兩個簡易插秧機,好奇地問道:“老四,你三輪車上拉的是什麽東西啊!”
“好東西,以後你就知道了,我先去見蕭廠長了。”李有福神秘兮兮地迴了一句,便大步朝著廠裏走去。
李有福停好三輪車,徑直朝著蕭大龍的辦公室走去。
一路上,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各個廠房之間穿梭不停,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來到辦公室門口,他輕輕敲了敲門。“請進!”裏麵傳來蕭大龍爽朗的聲音。
李有福推開門,隻見蕭大龍正坐在辦公桌前,專注地審閱著文件。
“廠長,我有件重要事情向你匯報。”
李有福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難掩的興奮。
蕭大龍抬起頭,看到是李有福,臉上立刻露出熱情的笑容:“喲,有福啊,又是什麽好消息要告訴我啊?”
李有福也不囉嗦,直接切入正題:“蕭廠長,是這樣的,我閑著沒事,琢磨了兩款簡易的插秧機,樣品我都已經做出來了,並且上河村的村民們已經在田地裏試驗過了,非常好用。”
“而且我還拉來了兩款簡易插秧機的樣品,就放在樓下的三輪車裏麵。”
說著,他把兩款簡易插秧機的設計、優勢以及跟上河村家具廠合作生產的想法,一五一十、毫無保留地告訴了蕭大龍。
蕭大龍聽完,饒有興致地站起身,走到窗邊,伸頭看向樓底下三輪車廂裏麵裝著的兩款插秧機,說道:“這想法倒是挺新穎,不過合作生產可不是小事,得好好琢磨琢磨。”
李有福趁熱打鐵:“蕭廠長,您想想,這兩款插秧機一旦投入生產,麵向全國銷售,那市場前景簡直不可估量啊!上河村家具廠負責木料部分,咱們軋鋼廠負責鐵器部分,兩邊優勢互補,絕對是雙贏的局麵。”
“而且,這對改善農民的勞作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也有極大的幫助。”
“以後農民們再也不用那麽辛苦地彎腰插秧了,這可是造福廣大農民的大好事啊!”
蕭大龍點了點頭,認可道:“你說的有道理,隻是在合作細節上,還得仔細商討。比如生產數量、質量把控、成本核算以及利潤分配這些問題。稍有差池,都可能影響到整個合作項目的成敗。”
李有福胸有成竹地說:“這些都好說,生產數量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增加,前期可以先小批量生產,看看市場反饋,再逐步擴大規模;質量把控方麵,咱們軋鋼廠可以專門安排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人員對上河村家具廠運來的木質配件進行嚴格檢測驗收,確保每一個配件都符合標準。
“成本核算,我相信以咱們兩個廠的實力,肯定能把成本控製在合理範圍內,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流程優化,都可以精打細算。
“至於利潤分配,咱們可以找個專業的財務人員,根據各自的投入和貢獻,在整台插秧機上的成本比例,製定一個公平合理、讓雙方都滿意的方案。”
蕭大龍聽了李有福的話,心中暗暗讚賞他的周全考慮。
他拍了拍李有福的肩膀,笑道:“有福啊,你這腦袋瓜就是好使。”
“行,這事我基本同意了,不過還得召開個廠務會議,和其他領導班子成員討論一下,畢竟這是廠裏的大事,關乎著廠裏未來的發展方向,得慎重對待。”
李有福一聽,臉上露出欣喜若狂的笑容:“蕭廠長,我相信,這種不但能夠讓廠裏賺錢,還能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的機器,我相信廠裏麵沒有人會阻攔的。”
“隻要兩個廠攜手合作,這插秧機肯定能大賣!到時候,咱們廠的名聲肯定能傳遍全國,成為造福社會的典範!”
蕭大龍也笑著說:“先別高興得太早,等會議通過了,咱們再好好規劃下一步的工作。對了,你把這兩款插秧機的詳細資料寫下來,我先研究研究。”
李有福立刻走到蕭廠長辦公室的桌前,拿起筆開始在一張本子上快速地寫下兩種插秧機的工作原理,然後將哪些地方使用木質配件、哪些地方使用鐵質配件全都寫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寫好之後,他恭恭敬敬地將寫好的資料遞給蕭大龍:“蕭廠長,這資料裏有兩款插秧機的設計圖、製作工藝以及操作說明,您看看。”
蕭大龍接過資料,認真地翻閱起來。看著看著,他不禁對李有福的設計讚歎不已:“有福,你這設計真是巧妙,既實用又簡單,成本還不高,要是真能大量生產,肯定能造福不少農民。你可真是為農業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啊!”
李有福謙虛地說:“蕭廠長過獎了,我也是想著能為大家做點實事。”
“要是這插秧機能成功上市,那也是咱們兩個廠共同的功勞,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和努力。”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蕭大龍便讓他的秘書緊急通知了廠裏的其他高層人員。隨後,他親自下樓,和廠裏的副廠長、工會主席以及一線車間的老師傅們共同參觀了李有福的這兩款插秧機。
大家圍在插秧機旁,仔細地觀察著,不時地伸手觸摸,對這兩款設計新穎的插秧機讚不絕口。
隨後李有福也隨同大家一起去會議室裏,簡短地開了一個會。
在會上,李有福詳細地介紹了兩款插秧機的優勢和合作方案,每一個人都聽得聚精會神。
當蕭大龍詢問大家的意見時,所有人都毫不猶豫地舉手同意生產這兩款插秧機。
整個會議室裏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氣氛。
在會議上,蕭大龍廠長更是當眾表態:“如果這兩款插秧機生產出來,成功銷售後,咱們廠裏一定要大大獎勵李采購。”
李采購這種創新精神和為大家謀福利的舉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以後,如果其他人也能發明出什麽實用的機械,廠裏同樣也會進行大力的表揚和獎勵。”
“我們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讓我們的軋鋼廠越來越好!”
李有福離開會議室,心中滿是期待。
他知道,這次合作一旦成功,不僅能為上河村和軋鋼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讓更多的農民從繁重的勞作中解脫出來。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插秧機在廣闊的田野裏忙碌地穿梭,農民們站在一旁,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一幅充滿希望的豐收畫卷在他眼前徐徐展開 。
“這樣吧,我去和軋鋼廠的蕭廠長談談,讓上河村的家具廠跟軋鋼廠合作。”
“這兩款插秧機,上河村負責木料部分,軋鋼廠負責鐵器部分,由你們兩個廠共同合作生產。”
“或者直接由你們向軋鋼廠供應木料部分,你們看怎麽樣?”
葉生友一聽,連忙說道:“那你趕快去和軋鋼廠的蕭廠長說一說吧,看能不能幫咱們上河村家具廠爭取到這筆業務。”
“行,那我現在就迴軋鋼廠。”李有福幹脆利落地應道。
葉生友又接著說:“有福,以後如果這插秧機開始生產了,咱們生產的木料,每一台插秧機給你一定的提成,你看怎麽樣?”
李有福擺了擺手,豪爽地說:“不用了,這算我送給咱們上河村的吧。\"
“上河村光生產插秧機的木料部分,一台插秧機也賺不到多少錢。本身這樣的一台插秧機,價格就不可能太高,太高了農民們根本用不起。”
李有福騎著三輪車迴到他家老房子那裏,再次將兩台插秧機搬到三輪車上放好。
鎖好房門,啟動三輪車,隨著轟隆隆的聲音響起,三輪車的屁股後麵留下一股煙塵飄蕩在馬路上空,久久不散。
沿途有人在路邊看到李有福的三輪車,馬上就遠遠地避開,省得吃上一嘴的灰塵。
當他來到軋鋼廠廠門口,大哥李佑鑫看著三輪車上的兩個簡易插秧機,好奇地問道:“老四,你三輪車上拉的是什麽東西啊!”
“好東西,以後你就知道了,我先去見蕭廠長了。”李有福神秘兮兮地迴了一句,便大步朝著廠裏走去。
李有福停好三輪車,徑直朝著蕭大龍的辦公室走去。
一路上,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各個廠房之間穿梭不停,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來到辦公室門口,他輕輕敲了敲門。“請進!”裏麵傳來蕭大龍爽朗的聲音。
李有福推開門,隻見蕭大龍正坐在辦公桌前,專注地審閱著文件。
“廠長,我有件重要事情向你匯報。”
李有福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難掩的興奮。
蕭大龍抬起頭,看到是李有福,臉上立刻露出熱情的笑容:“喲,有福啊,又是什麽好消息要告訴我啊?”
李有福也不囉嗦,直接切入正題:“蕭廠長,是這樣的,我閑著沒事,琢磨了兩款簡易的插秧機,樣品我都已經做出來了,並且上河村的村民們已經在田地裏試驗過了,非常好用。”
“而且我還拉來了兩款簡易插秧機的樣品,就放在樓下的三輪車裏麵。”
說著,他把兩款簡易插秧機的設計、優勢以及跟上河村家具廠合作生產的想法,一五一十、毫無保留地告訴了蕭大龍。
蕭大龍聽完,饒有興致地站起身,走到窗邊,伸頭看向樓底下三輪車廂裏麵裝著的兩款插秧機,說道:“這想法倒是挺新穎,不過合作生產可不是小事,得好好琢磨琢磨。”
李有福趁熱打鐵:“蕭廠長,您想想,這兩款插秧機一旦投入生產,麵向全國銷售,那市場前景簡直不可估量啊!上河村家具廠負責木料部分,咱們軋鋼廠負責鐵器部分,兩邊優勢互補,絕對是雙贏的局麵。”
“而且,這對改善農民的勞作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也有極大的幫助。”
“以後農民們再也不用那麽辛苦地彎腰插秧了,這可是造福廣大農民的大好事啊!”
蕭大龍點了點頭,認可道:“你說的有道理,隻是在合作細節上,還得仔細商討。比如生產數量、質量把控、成本核算以及利潤分配這些問題。稍有差池,都可能影響到整個合作項目的成敗。”
李有福胸有成竹地說:“這些都好說,生產數量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增加,前期可以先小批量生產,看看市場反饋,再逐步擴大規模;質量把控方麵,咱們軋鋼廠可以專門安排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人員對上河村家具廠運來的木質配件進行嚴格檢測驗收,確保每一個配件都符合標準。
“成本核算,我相信以咱們兩個廠的實力,肯定能把成本控製在合理範圍內,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流程優化,都可以精打細算。
“至於利潤分配,咱們可以找個專業的財務人員,根據各自的投入和貢獻,在整台插秧機上的成本比例,製定一個公平合理、讓雙方都滿意的方案。”
蕭大龍聽了李有福的話,心中暗暗讚賞他的周全考慮。
他拍了拍李有福的肩膀,笑道:“有福啊,你這腦袋瓜就是好使。”
“行,這事我基本同意了,不過還得召開個廠務會議,和其他領導班子成員討論一下,畢竟這是廠裏的大事,關乎著廠裏未來的發展方向,得慎重對待。”
李有福一聽,臉上露出欣喜若狂的笑容:“蕭廠長,我相信,這種不但能夠讓廠裏賺錢,還能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的機器,我相信廠裏麵沒有人會阻攔的。”
“隻要兩個廠攜手合作,這插秧機肯定能大賣!到時候,咱們廠的名聲肯定能傳遍全國,成為造福社會的典範!”
蕭大龍也笑著說:“先別高興得太早,等會議通過了,咱們再好好規劃下一步的工作。對了,你把這兩款插秧機的詳細資料寫下來,我先研究研究。”
李有福立刻走到蕭廠長辦公室的桌前,拿起筆開始在一張本子上快速地寫下兩種插秧機的工作原理,然後將哪些地方使用木質配件、哪些地方使用鐵質配件全都寫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寫好之後,他恭恭敬敬地將寫好的資料遞給蕭大龍:“蕭廠長,這資料裏有兩款插秧機的設計圖、製作工藝以及操作說明,您看看。”
蕭大龍接過資料,認真地翻閱起來。看著看著,他不禁對李有福的設計讚歎不已:“有福,你這設計真是巧妙,既實用又簡單,成本還不高,要是真能大量生產,肯定能造福不少農民。你可真是為農業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啊!”
李有福謙虛地說:“蕭廠長過獎了,我也是想著能為大家做點實事。”
“要是這插秧機能成功上市,那也是咱們兩個廠共同的功勞,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和努力。”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蕭大龍便讓他的秘書緊急通知了廠裏的其他高層人員。隨後,他親自下樓,和廠裏的副廠長、工會主席以及一線車間的老師傅們共同參觀了李有福的這兩款插秧機。
大家圍在插秧機旁,仔細地觀察著,不時地伸手觸摸,對這兩款設計新穎的插秧機讚不絕口。
隨後李有福也隨同大家一起去會議室裏,簡短地開了一個會。
在會上,李有福詳細地介紹了兩款插秧機的優勢和合作方案,每一個人都聽得聚精會神。
當蕭大龍詢問大家的意見時,所有人都毫不猶豫地舉手同意生產這兩款插秧機。
整個會議室裏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氣氛。
在會議上,蕭大龍廠長更是當眾表態:“如果這兩款插秧機生產出來,成功銷售後,咱們廠裏一定要大大獎勵李采購。”
李采購這種創新精神和為大家謀福利的舉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以後,如果其他人也能發明出什麽實用的機械,廠裏同樣也會進行大力的表揚和獎勵。”
“我們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讓我們的軋鋼廠越來越好!”
李有福離開會議室,心中滿是期待。
他知道,這次合作一旦成功,不僅能為上河村和軋鋼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讓更多的農民從繁重的勞作中解脫出來。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插秧機在廣闊的田野裏忙碌地穿梭,農民們站在一旁,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一幅充滿希望的豐收畫卷在他眼前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