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在王大山的帶領下,一次次突破困境,各項事業穩步前行。


    但王大山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深知,村子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王大山把村裏的年輕人召集到了文化室,打算和他們探討村子未來的發展方向。


    文化室裏,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熱烈。


    王大山清了清嗓子,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們,咱們翠穀村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大家的努力。但咱們不能滿足於此,得想想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如今外麵的世界變化日新月異,咱們得緊跟時代步伐。”


    年輕的小李率先發言,他手裏擺弄著一支鋼筆,眼神中透著一股衝勁:“大山叔,我覺得咱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把咱們村的旅遊資源和手工藝品更廣泛地宣傳出去。現在城裏人都愛上網,咱們多拍些好看的照片和視頻,放到網上,肯定能吸引更多人來。”


    王大山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的神色:“小李,你這想法不錯。但咱們村裏懂互聯網的人不多,這方麵還得加強學習。我聽說縣裏有互聯網培訓班,咱們可以派人去學學。”


    這時,一直坐在角落裏的曉妍輕聲說道:“大山叔,我覺得咱們還可以挖掘村裏的曆史文化故事,把它們融入到旅遊項目裏。遊客來咱們這兒,不光能看風景、做手工,還能了解咱們村的過去,這樣旅遊體驗就更豐富了。”


    王大山眼前一亮,興奮地說:“曉妍,你這主意好啊!咱們村曆史悠久,肯定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咱們可以組織一些老人,讓他們把這些故事講出來,整理成冊,以後遊客來了,就發給他們。”


    討論持續了很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想法。


    王大山認真地聽著,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


    會議結束後,王大山根據大家的建議,製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


    首先,他挑選了幾個有基礎的年輕人,包括小李,去縣裏參加互聯網培訓班。


    這些年輕人滿懷期待地踏上了學習之旅,在培訓班裏,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互聯網知識,從網站建設到社交媒體運營,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放過。


    小李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題,像網站代碼的編寫,總是讓他頭疼不已。


    但他沒有放棄,晚上迴到宿舍,還在反複研究。


    他給王大山打電話,聲音裏帶著幾分苦惱:“大山叔,這代碼太難了,我感覺腦子都不夠用了。”


    王大山在電話那頭鼓勵道:“小李,別著急,慢慢學。遇到不懂的就問老師,你們幾個互相也多交流交流。這互聯網可是咱們村未來發展的重要工具,一定要學好。”


    在王大山的鼓勵下,小李和同伴們咬牙堅持,經過一個月的刻苦學習,他們終於掌握了基本的互聯網技能,滿懷信心地迴到了翠穀村。


    與此同時,曉妍和幾個小夥伴開始走村串戶,拜訪村裏的老人,收集曆史文化故事。


    他們來到張大爺家,張大爺已經八十多歲了,精神矍鑠。


    曉妍坐在張大爺身邊,笑著說:“張大爺,您給我們講講咱們村以前的事兒唄。”


    張大爺眯著眼,陷入了迴憶:“那時候啊,咱們村窮,大家都靠種地為生。有一年鬧旱災,莊稼都快旱死了,大家齊心協力,從很遠的河裏挑水澆地,才保住了收成。還有一次,村裏來了個流浪的手藝人,教大家編竹籃,這才有了咱們現在的竹編手藝。”


    曉妍和小夥伴們認真地記錄著,這些故事雖然樸實,但充滿了翠穀村人堅韌不拔的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整理出了一本厚厚的《翠穀村故事集》。


    在年輕人忙著學習和收集故事的時候,王大山也沒閑著。


    他和村裏的幹部們一起,對村裏的旅遊設施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


    他們在村子的主要景點設置了詳細的指示牌,上麵不僅有景點介紹,還有村裏曆史文化故事的簡要概括。


    王大山還聯係了一些文化專家,邀請他們來翠穀村指導,如何將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旅遊項目。


    專家們來到翠穀村後,對村裏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讚不絕口。


    一位專家說:“王支書,你們村的資源很豐富,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比如可以在旅遊線路中設置一些互動環節,讓遊客親身體驗當年村民們的生活場景。”


    王大山聽後,深受啟發。


    他和村裏的幹部們商量後,決定在村子的一片空地上,搭建一個模擬的傳統農耕場景,讓遊客可以體驗耕地、播種等農事活動。


    同時,還在村裏的手工藝品製作場地,增加了一些曆史文化展示區,展示過去手藝人的工具和作品。


    一切準備就緒後,翠穀村迎來了新的旅遊旺季。


    這一天,村口停滿了車輛,一群遊客在導遊的帶領下走進了村子。


    小李和他的同伴們早已在網上對這次旅遊旺季進行了充分的宣傳,吸引了不少遊客。


    遊客們首先來到了模擬農耕場景,他們好奇地拿起農具,在農民伯伯的指導下,嚐試耕地。


    一個小男孩興奮地說:“爸爸媽媽,我從來沒幹過這個,太好玩了!”


    接著,遊客們來到了手工藝品製作場地。


    曉妍站在曆史文化展示區,熱情地給遊客們講解著翠穀村的手工藝品發展曆程。


    遊客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讚歎聲。


    在旅遊過程中,遊客們還收到了《翠穀村故事集》,他們一邊遊覽,一邊閱讀著村裏的故事,仿佛穿越時空,迴到了過去。


    這次旅遊旺季,翠穀村的遊客接待量比以往增加了不少,旅遊收入也大幅提升。


    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們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王大山的帶領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然而,王大山並沒有被眼前的成績衝昏頭腦。


    他知道,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村裏的環境衛生和服務質量麵臨著新的挑戰。


    王大山再次召集村民們開會,他表情嚴肅地說:“鄉親們,咱們村現在越來越受歡迎了,但這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咱們要保持村子的幹淨整潔,給遊客留下好印象。還有,大家在服務遊客的時候,要熱情周到,不能敷衍了事。”


    一位村民說:“大山啊,遊客多了,垃圾也多了,咱們的保潔人員有點忙不過來。”


    王大山思考片刻後說:“這樣,咱們發動村裏的誌願者,成立一個環保小組,每天幫忙清理垃圾。另外,我們再對服務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提高大家的服務水平。”


    在王大山的組織下,環保小組很快成立了。


    村裏的年輕人紛紛報名參加,他們每天拿著垃圾袋和工具,在村子裏巡邏,清理垃圾。


    同時,服務人員的培訓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大家學習著如何與遊客溝通、如何處理遊客的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翠穀村的環境衛生得到了明顯改善,服務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遊客們對翠穀村的評價越來越好,很多遊客離開後,還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旅遊經曆,為翠穀村做了免費的宣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