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品製作大賽的成功舉辦,讓翠穀村和周邊村子的關係更加緊密,手工藝品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然而,王大山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村裏的文化建設。


    在六十年代,文化生活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


    王大山覺得,翠穀村不僅要在物質生活上富裕起來,還要在文化生活上豐富起來。


    這天,王大山把村裏的文藝骨幹們召集到了一起,說:“鄉親們,咱們村現在日子好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跟上。我想在村裏建一個文化室,平時可以讓大家看看書、唱唱歌、跳跳舞,還能給孩子們辦一些文化講座。”


    文藝骨幹們聽了都很興奮,李嬸子笑著說:“大山啊,你這個想法太好了,我們平時排練節目都沒個像樣的地方,有了文化室就方便多了。”


    王大山點點頭:“嗯,我也是這麽想的。咱們還可以把文化室辦成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邀請外麵的文化人來給咱們講講外麵的世界。”


    說幹就幹,王大山帶領著村民們開始清理村裏的一間舊房子,準備把它改造成文化室。


    大家齊心協力,搬桌子、挪椅子、打掃衛生,忙得不亦樂乎。


    在改造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比如資金不足,購買圖書和文化用品的錢不夠。


    王大山又開始四處奔波,向政府申請文化建設資金,還發動村民們捐款捐物。


    村民們都很支持,你捐一本書,我捐一幅畫,很快就湊齊了不少物資。


    王大山還聯係了一些城裏的單位和學校,他們也紛紛伸出援手,捐贈了一批圖書和文化用品。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文化室終於建成了。


    王大山請來了村裏的老書法家,為文化室題寫了牌匾。


    看著嶄新的文化室,村民們都開心地笑了。


    文化室建成後,王大山又組織了一係列的文化活動。


    他邀請了城裏的作家來給村民們舉辦文學講座,讓大家了解文學創作的魅力;還請來了戲曲演員,給大家表演精彩的戲曲節目。


    在一次文化講座上,王大山對村民們說:“鄉親們,文化是咱們的根,是咱們的精神支柱。咱們不能隻知道幹活賺錢,還要懂得欣賞美、創造美。希望大家能多來文化室,多學習,多交流,讓咱們的村子充滿文化氣息。”


    村民們聽了都深受鼓舞,紛紛表示會積極參加文化活動。


    文化室裏每天都熱鬧非凡,有看書的、有下棋的、有排練節目的,充滿了歡聲笑語。


    隨著文化室的活動越來越豐富,翠穀村的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孩子們在文化室裏學到了很多知識,開闊了眼界;年輕人在文化室裏交流思想,激發了創新的靈感;老人們在文化室裏迴憶過去,感受著時代的變遷。


    然而,就在翠穀村各項事業都蓬勃發展的時候,一場新的挑戰又來臨了。


    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內的經濟政策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翠穀村的手工藝品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些訂單被取消,村裏的手工藝品產業麵臨著困境。


    王大山得知這個消息後,心裏很著急。


    他再次召集村民們開會,說:“鄉親們,咱們遇到困難了。手工藝品的出口訂單少了,咱們得想辦法把市場轉迴國內,拓展國內的銷售渠道。”


    手工藝人們都有些發愁,劉大爺說:“大山啊,國內市場咱們也不熟悉,咋拓展啊?”


    王大山思考了一會兒說:“我想咱們可以和國內的一些大商場、超市合作,把咱們的手工藝品擺到他們的貨架上。還有,咱們可以利用現在的線上銷售平台,加大宣傳力度,多搞一些促銷活動。”


    為了打開國內市場,王大山親自帶著手工藝品樣品,去了國內的幾個大城市,和商場、超市的負責人洽談合作。


    在洽談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有些負責人對翠穀村的手工藝品不了解,有些則擔心銷量不好。


    但王大山沒有放棄,他耐心地給他們介紹翠穀村手工藝品的特色和優勢,還拿出了之前的銷售數據和客戶評價。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有幾家大商場願意和翠穀村合作,簽訂了銷售合同。


    同時,村裏的年輕人也在網上加大了宣傳力度,製作了精美的宣傳視頻和圖片,吸引了很多國內消費者的關注。


    翠穀村的手工藝品在國內市場上逐漸打開了銷路,訂單也越來越多。


    在應對手工藝品產業困境的同時,王大山也沒有忘記農業的發展。


    他發現,隨著村裏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旅遊和手工藝品產業中,農田裏的勞動力有些不足了。


    王大山又開始思考如何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他向上級政府申請了農業機械化扶持資金,購買了一些小型的農業機械,如收割機、播種機等。


    王大山還組織村裏的年輕人學習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術,讓他們既能在旅遊和手工藝品產業中發揮作用,又能在農忙時節幫助家裏幹農活。


    在王大山的帶領下,翠穀村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堅守和奮進。


    無論是文化建設還是產業發展,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翠穀村的農田裏一片金黃,收割機在田野裏歡快地奔跑著。


    手工藝品店裏,顧客們來來往往,挑選著精美的工藝品。


    文化室裏,傳出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和村民們的歡聲笑語。


    王大山站在村子的高處,望著這一片繁榮的景象,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感慨。


    他知道,翠穀村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村民的努力,也離不開時代的機遇。


    在未來的日子裏,還會有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但他堅信,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鄉親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了翠穀村的明天,加油!”


    王大山對著村子大聲唿喊著,聲音在山穀中久久迴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