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共克時艱展宏圖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 作者:看雨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翠穀村在王大山的帶領下,憑借著鄉村旅遊、農產品銷售以及新興的手工藝品產業,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然而,在這看似一片繁榮的背後,一些潛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麵。
這天清晨,王大山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準備去村裏各處轉轉。
他剛走出家門,就看見村口方向圍了一群人,還傳來陣陣爭吵聲。
王大山心裏一緊,趕忙快步走了過去。
原來是村裏的幾個年輕人和一位遊客起了爭執。
遊客手裏拿著一個剛買的竹編工藝品,大聲說道:“你們這東西質量也太差了吧,我才拿了沒一會兒,這竹條就斷了,你們這不是坑人嗎?”
其中一個年輕村民滿臉通紅,著急地解釋道:“不可能,我們做的時候都是好好的,肯定是你自己不小心弄壞的。”
王大山見狀,趕緊上前拉開雙方,先安撫遊客的情緒:“同誌,實在不好意思,給您帶來不好的體驗了。您先消消氣,這事兒我們一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複。”
然後轉頭對年輕村民說:“都別吵了,有話好好說。”
王大山把遊客請到一旁,仔細查看了損壞的竹編工藝品,發現確實是有一根竹條斷裂了。
他誠懇地對遊客說:“同誌,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這個工藝品我們給您退換,再送您一個小禮物表示歉意。我們翠穀村一直都很重視信譽,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遊客見王大山態度誠懇,氣也消了不少,說道:“其實我也挺喜歡你們這兒的東西,就是這質量問題讓人心裏不舒服。”
王大山點點頭:“您說得對,我們一定加強質量把控。您要是還有什麽建議,也盡管提,我們一定改進。”
解決完遊客的問題,王大山陷入了沉思。
他意識到,隨著手工藝品產業規模的擴大,質量把控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不及時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王大山立刻召集手工藝製作小組的成員們開會。
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有些凝重。
王大山把早上發生的事情跟大家說了一遍,然後嚴肅地說:“鄉親們,咱們的手工藝品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這是好事。但質量是咱們的生命線,要是質量出了問題,咱們這好不容易做起來的產業可就毀了。”
劉大爺歎了口氣說:“大山啊,我也知道質量重要。可現在訂單越來越多,大家為了趕工,難免會有些疏忽。”
一位年輕的木雕師傅也說:“是啊,有時候為了多做幾個,就沒那麽仔細了。”
王大山思考了一會兒,說:“我覺得咱們得製定一套嚴格的質量標準,每個工藝品都要經過檢查才能出廠。另外,咱們可以把製作工序再細化一下,每個人負責一個環節,這樣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證質量。”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在王大山的帶領下,大家一起討論製定了詳細的質量標準和製作流程。
為了確保質量標準的嚴格執行,王大山還安排了專人負責質量檢查。
每天,製作完成的手工藝品都要經過仔細檢查,合格的才能進入銷售環節,不合格的則返工或者報廢。
除了質量問題,翠穀村還麵臨著另一個挑戰 —— 市場競爭。
隨著翠穀村手工藝品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周邊一些村子也開始效仿,生產類似的手工藝品。
這使得市場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王大山深知,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創新。
他決定組織一次手工藝創新大賽,鼓勵村民們發揮創意,設計出更具特色的手工藝品。
在大賽動員會上,王大山對村民們說:“鄉親們,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咱們不能總是吃老本。這次大賽,就是要大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更吸引人的手工藝品。不管是在造型、功能還是材料上,都可以大膽創新。”
一位年輕的刺繡姑娘興奮地說:“大山叔,我一直想嚐試把一些現代元素融入到刺繡裏,這次終於有機會了。”
一位擅長編織的大爺也說:“我也琢磨著能不能用一些新的材料,讓編織品更耐用、更好看。”
王大山笑著說:“好啊,大家都大膽去嚐試。隻要是好的創意,咱們都支持。”
大賽開始後,村民們都積極投入到創作中。
他們查閱資料、互相交流,不斷嚐試新的設計和工藝。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件件精美的創新手工藝品呈現在大家麵前。
有結合了現代簡約風格的木雕擺件,有融入了時尚圖案的刺繡手帕,還有用新型環保材料製作的竹編燈具……王大山看著這些充滿創意的作品,心中充滿了欣慰。
他挑選了一些優秀作品,帶到城裏參加手工藝品展銷會。
在展銷會上,翠穀村的創新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目光。
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翠穀村的手工藝品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
然而,就在翠穀村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一場自然災害突然降臨。
連續的暴雨引發了山體滑坡,村裏的部分道路和農田被衝毀,無土栽培基地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王大山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組織村民們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他站在雨中,大聲指揮著:“大家別慌,先把被困的鄉親們救出來,然後趕緊搶修道路和農田。”
村民們紛紛響應,冒著大雨投入到搶險救災中。
大家齊心協力,用沙袋堵住滑坡的地方,清理被衝毀的道路和農田。
劉大爺年紀大了,王大山讓他在一旁休息,可劉大爺堅決不肯:“大山,我雖然年紀大了,但還能出一份力。咱們翠穀村是一家人,現在村子有難,我怎麽能袖手旁觀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困的鄉親們都被安全救出,道路和農田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搶修。
無土栽培基地的工作人員則日夜守護,采取各種措施保護裏麵的作物。
雖然這場自然災害給翠穀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也讓王大山和村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團結的力量。
在困難麵前,大家沒有退縮,而是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經過這次災害,王大山開始思考如何提高翠穀村的防災減災能力。
他向上級政府申請了資金支持,組織村民們修建了排水係統,加固了山體防護設施。
同時,王大山還帶領村民們開展了農業保險工作,為村裏的農業生產和手工藝品產業購買了保險,降低了未來可能麵臨的風險。
在王大山的努力下,翠穀村逐漸從災害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各項事業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看著村裏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景象,王大山知道,翠穀村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然而,在這看似一片繁榮的背後,一些潛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麵。
這天清晨,王大山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準備去村裏各處轉轉。
他剛走出家門,就看見村口方向圍了一群人,還傳來陣陣爭吵聲。
王大山心裏一緊,趕忙快步走了過去。
原來是村裏的幾個年輕人和一位遊客起了爭執。
遊客手裏拿著一個剛買的竹編工藝品,大聲說道:“你們這東西質量也太差了吧,我才拿了沒一會兒,這竹條就斷了,你們這不是坑人嗎?”
其中一個年輕村民滿臉通紅,著急地解釋道:“不可能,我們做的時候都是好好的,肯定是你自己不小心弄壞的。”
王大山見狀,趕緊上前拉開雙方,先安撫遊客的情緒:“同誌,實在不好意思,給您帶來不好的體驗了。您先消消氣,這事兒我們一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複。”
然後轉頭對年輕村民說:“都別吵了,有話好好說。”
王大山把遊客請到一旁,仔細查看了損壞的竹編工藝品,發現確實是有一根竹條斷裂了。
他誠懇地對遊客說:“同誌,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這個工藝品我們給您退換,再送您一個小禮物表示歉意。我們翠穀村一直都很重視信譽,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遊客見王大山態度誠懇,氣也消了不少,說道:“其實我也挺喜歡你們這兒的東西,就是這質量問題讓人心裏不舒服。”
王大山點點頭:“您說得對,我們一定加強質量把控。您要是還有什麽建議,也盡管提,我們一定改進。”
解決完遊客的問題,王大山陷入了沉思。
他意識到,隨著手工藝品產業規模的擴大,質量把控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不及時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王大山立刻召集手工藝製作小組的成員們開會。
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有些凝重。
王大山把早上發生的事情跟大家說了一遍,然後嚴肅地說:“鄉親們,咱們的手工藝品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這是好事。但質量是咱們的生命線,要是質量出了問題,咱們這好不容易做起來的產業可就毀了。”
劉大爺歎了口氣說:“大山啊,我也知道質量重要。可現在訂單越來越多,大家為了趕工,難免會有些疏忽。”
一位年輕的木雕師傅也說:“是啊,有時候為了多做幾個,就沒那麽仔細了。”
王大山思考了一會兒,說:“我覺得咱們得製定一套嚴格的質量標準,每個工藝品都要經過檢查才能出廠。另外,咱們可以把製作工序再細化一下,每個人負責一個環節,這樣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證質量。”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在王大山的帶領下,大家一起討論製定了詳細的質量標準和製作流程。
為了確保質量標準的嚴格執行,王大山還安排了專人負責質量檢查。
每天,製作完成的手工藝品都要經過仔細檢查,合格的才能進入銷售環節,不合格的則返工或者報廢。
除了質量問題,翠穀村還麵臨著另一個挑戰 —— 市場競爭。
隨著翠穀村手工藝品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周邊一些村子也開始效仿,生產類似的手工藝品。
這使得市場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王大山深知,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創新。
他決定組織一次手工藝創新大賽,鼓勵村民們發揮創意,設計出更具特色的手工藝品。
在大賽動員會上,王大山對村民們說:“鄉親們,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咱們不能總是吃老本。這次大賽,就是要大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更吸引人的手工藝品。不管是在造型、功能還是材料上,都可以大膽創新。”
一位年輕的刺繡姑娘興奮地說:“大山叔,我一直想嚐試把一些現代元素融入到刺繡裏,這次終於有機會了。”
一位擅長編織的大爺也說:“我也琢磨著能不能用一些新的材料,讓編織品更耐用、更好看。”
王大山笑著說:“好啊,大家都大膽去嚐試。隻要是好的創意,咱們都支持。”
大賽開始後,村民們都積極投入到創作中。
他們查閱資料、互相交流,不斷嚐試新的設計和工藝。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件件精美的創新手工藝品呈現在大家麵前。
有結合了現代簡約風格的木雕擺件,有融入了時尚圖案的刺繡手帕,還有用新型環保材料製作的竹編燈具……王大山看著這些充滿創意的作品,心中充滿了欣慰。
他挑選了一些優秀作品,帶到城裏參加手工藝品展銷會。
在展銷會上,翠穀村的創新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目光。
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翠穀村的手工藝品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
然而,就在翠穀村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一場自然災害突然降臨。
連續的暴雨引發了山體滑坡,村裏的部分道路和農田被衝毀,無土栽培基地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王大山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組織村民們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他站在雨中,大聲指揮著:“大家別慌,先把被困的鄉親們救出來,然後趕緊搶修道路和農田。”
村民們紛紛響應,冒著大雨投入到搶險救災中。
大家齊心協力,用沙袋堵住滑坡的地方,清理被衝毀的道路和農田。
劉大爺年紀大了,王大山讓他在一旁休息,可劉大爺堅決不肯:“大山,我雖然年紀大了,但還能出一份力。咱們翠穀村是一家人,現在村子有難,我怎麽能袖手旁觀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困的鄉親們都被安全救出,道路和農田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搶修。
無土栽培基地的工作人員則日夜守護,采取各種措施保護裏麵的作物。
雖然這場自然災害給翠穀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也讓王大山和村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團結的力量。
在困難麵前,大家沒有退縮,而是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經過這次災害,王大山開始思考如何提高翠穀村的防災減災能力。
他向上級政府申請了資金支持,組織村民們修建了排水係統,加固了山體防護設施。
同時,王大山還帶領村民們開展了農業保險工作,為村裏的農業生產和手工藝品產業購買了保險,降低了未來可能麵臨的風險。
在王大山的努力下,翠穀村逐漸從災害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各項事業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看著村裏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景象,王大山知道,翠穀村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