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的農產品展銷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讓村裏的農產品銷量大增,還進一步提高了翠穀村的知名度。


    然而,王大山並沒有被眼前的成功衝昏頭腦,他深知,村子的發展不能隻依靠旅遊和農產品銷售,還需要在其他方麵尋找新的突破。


    這一天,王大山收到了一封來自城裏的信。


    信是一位在農業科研單位工作的老同學寄來的,信中提到現在有一種新的農業技術,叫做無土栽培,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且不受土地條件的限製。


    王大山看完信後,心中一動,他覺得這可能是翠穀村發展的又一個新機遇。


    王大山立刻召集村裏的幹部和一些有經驗的農民開會,討論無土栽培技術在村裏的可行性。


    “鄉親們,我收到一封信,是我一個在農業科研單位的老同學寄來的。他說現在有一種無土栽培技術,很先進,能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咱們村能不能試試這種技術呢?”


    王大山把信的內容簡單說了一下。


    一位老農民皺著眉頭說:“大山啊,無土栽培?這聽起來太玄乎了吧,沒有土怎麽能種莊稼呢?我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聽說過這種事兒。”


    王大山笑著解釋道:“大叔,這無土栽培啊,就是不用傳統的土壤,用一些特殊的營養液來給植物提供養分。這樣可以控製植物生長的環境,讓它們長得更好。”


    另一位村民也有些擔心:“大山,這技術聽起來是挺好,但咱們從來沒接觸過,能行嗎?萬一搞砸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王大山點點頭:“我知道大家有擔心,畢竟這是一種新的技術。但咱們不能總是害怕嚐試新東西啊。我想先派幾個人去城裏學習一下這種技術,看看人家是怎麽搞的,迴來再教給大家。”


    經過一番討論,大家最終同意了王大山的提議。


    王大山決定派小虎和另外兩個年輕力壯、頭腦靈活的村民去城裏學習無土栽培技術。


    小虎他們走後,王大山開始在村裏尋找適合進行無土栽培的場地。


    他看中了村子旁邊一塊閑置的空地,那裏陽光充足,水源也方便。


    “就這兒吧,等小虎他們迴來,咱們就在這兒建無土栽培基地。”


    王大山看著那塊空地,心中充滿了期待。


    過了幾天,小虎他們從城裏學習迴來了。


    “大山叔,這無土栽培技術還真挺複雜的,不過我們都學了個大概。”


    小虎興奮地對王大山說。


    王大山笑著說:“好啊,你們辛苦了。那你們快給我講講,具體都學了些什麽。”


    小虎把在城裏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詳細地給王大山講了一遍,還拿出了一些資料和圖紙。


    王大山聽完後,說:“嗯,聽起來是可行的。咱們就按照學到的技術,先建一個小型的無土栽培試驗基地,看看效果怎麽樣。”


    在王大山的帶領下,村民們開始動手建設無土栽培試驗基地。


    大家按照圖紙的要求,搭建大棚,安裝設備,配製營養液。


    “大山,這營養液的配方可一定要弄準啊,不然植物可長不好。”


    一位村民提醒道。


    王大山認真地說:“沒錯,大家都要仔細點,不能馬虎。這可是咱們村的新希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無土栽培試驗基地終於建成了。


    王大山和村民們小心翼翼地把幼苗種進了無土栽培設備裏,開始了緊張的等待。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順利。


    沒過幾天,一些幼苗就出現了葉子發黃、生長緩慢的問題。


    王大山心急如焚,他趕緊和小虎他們一起查看設備,檢查營養液的配方,尋找問題的原因。


    “小虎,你仔細想想,是不是我們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王大山著急地問道。


    小虎皺著眉頭,仔細迴憶著:“大山叔,我覺得我們的操作應該沒有問題啊。會不會是這營養液的成分不太對?”


    王大山說:“那我們再重新檢查一下營養液的配方,看看是不是哪裏搞錯了。”


    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原來是在配製營養液的時候,一種關鍵的元素添加量少了。


    找到問題後,他們趕緊調整了營養液的配方。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幼苗終於逐漸恢複了生機,開始茁壯成長。


    看著綠油油的幼苗,王大山和村民們都鬆了一口氣。


    隨著無土栽培試驗的成功,王大山決定擴大規模,在村裏建設更大的無土栽培基地。


    他向上級政府申請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也發動村民們集資。


    “鄉親們,咱們的無土栽培試驗成功了,這是個好機會啊。我們可以擴大規模,種更多的蔬菜和水果,以後就能賺更多的錢。大家再出點力,一起把這個基地建起來。”


    王大山在村民大會上說道。


    村民們紛紛響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無土栽培基地很快就擴大了規模,各種蔬菜和水果長勢喜人。


    就在翠穀村的無土栽培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襲擊了村子。


    氣溫驟降,無土栽培大棚麵臨著被凍壞的危險。


    王大山得知消息後,立刻組織村民們采取措施。


    “大家趕緊去大棚裏,把保暖的東西都拿出來,給大棚加厚保溫層。”


    王大山一邊指揮著,一邊和村民們一起搬運棉被、草簾等保暖物品。


    “大山,這寒流來得太突然了,不知道咱們的大棚能不能挺過去。”


    一位村民擔心地說。


    王大山堅定地說:“大家別怕,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保住大棚的。”


    在王大山的帶領下,村民們奮戰了幾個晝夜,終於保住了無土栽培大棚裏的作物。


    寒流過後,翠穀村的無土栽培基地迎來了大豐收。


    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擺滿了倉庫,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大山,多虧了你啊,要不是你帶著我們搞這些,咱們村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一位村民感激地對王大山說。


    王大山笑著說:“咱們是一家人,要一起努力,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未來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但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能難倒我們。”


    在六十年代的風雨中,翠穀村在王大山的帶領下,不斷地創新求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書寫著屬於翠穀村的輝煌篇章。


    王大山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但他堅信,隻要村民們團結一心,翠穀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