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托孤大臣,褚遂良是李世民用以限製長孫無忌的重要人物,


    無論是狄仁傑還是他在蜀地的父親,這位都是值得仰望的政壇巨擘。


    這位巨擘的突然出現,讓狄仁傑有種手足無措的感覺,他有種預感,這褚遂良可能是為他而來。


    然而,讓狄仁傑奇怪的是,


    這位大人物並未與自己說什麽,也未將他攔下,而是目送著他與宦官繼續向宮內而去。


    恍惚間,狄仁傑想起了之前在酒坊中聽到的某些風言風語:


    “聽聞,這褚公與長孫無忌互有齷齪,如今正處於下風。”


    “難道這次任職之事,這兩人產生了爭執。”


    年輕的狄仁傑輕輕的搖了搖腦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壓製著一些可怕的想法。


    ……


    在宦官的帶領下,幾人穿越了數座宮廷院落,


    終於宦官停留在一處院落的大門外,那宦官讓狄仁傑稍作等待,便進去稟告。


    很快,那宦官便從裏麵走了出來,招他進去。


    待進入院落中狄仁傑發現,這裏似乎是一處宮廷花園,


    正有幾人聚集在一處陰涼的亭台中做著什麽。


    這時宦官讓的狄仁傑再次停留,又進去稟告了一次。


    在等待了片刻後,狄仁傑也終於被領進了這處亭台中。


    這時他才注意到,裏麵正有兩人在對弈,


    一位是麵帶嚴肅的老者,而另一位則是身穿皇服的年輕男子。


    那身穿皇服的人自然不需要辨認,大唐能穿這種等級服飾的也隻有新皇李治。


    對於那位老者,狄仁傑心中暗自猜測,恐怕那人便是另一位輔政大臣長孫無忌。


    宦官在李治耳邊低聲說了些什麽,


    李治與對麵的老者放下了手中的棋子,看向了狄仁傑。


    此時年近二十的狄仁傑,畢竟沒有經曆過大風大浪,也沒有泰山崩於麵前而沉著的本事。


    他有些緊張的按照剛才宦官叮囑的禮儀施禮。


    那李治還未說些什麽,一旁的長孫無忌卻有些不滿道:


    “竟然如此年輕,陛下此舉的有違官製,有些不妥啊!”


    聽到長孫無忌的話,狄仁傑脊背發寒,雖然他還沒有涉足官場,但他父親可是在大唐官場混跡多年。


    在前往長安科考時,他父親便告誡他,當今的大唐唯一不可得罪之人,便是這長孫無忌,


    雖然他的父親認為,以他身份地位難以接觸到這位大唐霍光,更何談得罪長孫無忌,


    但還是要狄仁傑注意,不要得罪圍繞在長孫無忌身邊的奸佞小人。


    如今小人倒是沒遇到,但他卻是,直接讓這位大佬不滿了.


    他當不當官倒是無所謂,若是影響到了父親,狄仁傑可是內心難安。


    所幸,李治的開口,消解了這冰冷的氣氛:


    “舅父,此次隻是例外,那黃陵縣也隻是偏遠小縣,上次帶迴之物,舅父也用了,是那位親點這位去黃陵縣為官。”


    “那位親點?”


    原本很是不滿的長孫無忌,聽聞此話,嚴肅的神情頓時收斂,而後用驚奇的目光打量這眼前的狄仁傑。


    長孫無忌,看著這位年輕且英俊的麵龐,盯著看了足足數個唿吸,他似乎想要看出狄仁傑的獨特之處。


    可想到狄仁傑的身份信息,又看不到什麽特殊的地方。


    這狄仁傑的父親隻是一個夔州長史。


    在一般人看來,這市委辦公廳主任的職位已經是難以觸摸的級別。


    但對於已經稱霸的大唐政壇的長孫無忌來說,那隻能算是中下層的官員。


    至於狄仁傑,除了之前考舉中刑論過人外,此人身似乎並無特殊優點。


    那位為何會點此人?


    長孫無忌有些想不明白,但既然是那位的意思,他也不再繼續阻攔。


    不過,在這之前長孫無忌還是對其進行了考量。


    在一番對問下,長孫無忌輕輕的搖了搖頭。


    “之前的任命的確恰當,”


    “此人在刑文上卻有才能,大理寺的那位,願意提拔他去當判佐也是得才適用。”


    “可為縣一尊,此人還是欠缺一些。”


    “陛下,不如在朝中選幾位,才俊幹傑作為典官,輔佐其前往黃陵縣上任。”


    聽聞此話,李治眉頭未皺,雖然他還年輕,但長孫無忌打的什麽主意他自然清楚,


    他是要將自己的勢力安插到黃陵縣,而後探查些什麽。


    他想要拒絕,但看著長孫無忌那淡然的神色最終歎息了一聲,


    ……


    三日後,隨著朝中外放的名單公布出來,


    整個長安掀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


    隨著大唐局勢穩定,已經很少有人因為軍功而出現官階躍遷,


    到了李世民統治的後期,官員的晉升通道開始固化。


    剛過二十的狄仁傑,竟然出任了七品縣令,在此時的大唐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


    要知道大唐的官位品階的價值在曆朝曆代中是最高的,


    因為李世明和李淵當過多個一品官和二品官,為了避諱,大唐的一二品官絕大多數都是虛職,


    重要的實權三品已經是頂格了,


    在如此國情下,狄仁傑如此年輕,便獲得如此起點,人們似乎看到了一位政壇新星在大唐冉冉升起。


    ……


    “太離譜了!”


    “天道不公啊!”


    館驛前的駱賓王聽著士子們的議論,仰天長歎了一聲,


    想他年過三十,卻無法獲得一官半職,


    但如此年輕之人,竟得如此青睞,何其不公。


    駱賓王有種想要罵人得衝動,可想到他接觸過得狄仁傑,那的確是一位年輕的俊傑。


    他最終還是將唾罵得心思壓到了心底。


    但總有一天,他要將心底得怒火發出,將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化作一篇千古檄文,唾罵那可惡的掌權者。


    也就在駱賓王難受之時,有一匹快馬而來,


    隻見一騎聽在館驛前,唿喊道:


    “駱賓王可在此處。“


    聽到有人唿喚自己,駱賓王神情一震,他這段時間在長安到各個府上幹謁,卻無人迴複,


    “難道真的有迴信了”


    也果然如駱賓王猜測得那樣,他幹謁有迴複了,他竟然得到了李積府上得迴信,


    李積何許人也,那是於李靖齊名得存在,乃是大唐的戰神。


    然而看到迴信的內容,激動的心情,消失了一半,


    迴信的並非是李積而是他的孫子李敬業。


    見竟然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給他迴信,駱賓王心中有種難以言說的感情,


    而且,對麵也不是要他去李府上做事,


    而是推介他去道王的那裏做事。


    “道王!”


    “也罷,終究是一位王爵”。


    “總比一無所獲,迴鄉強上許多。”


    駱賓王最終還是收下了這份介紹信改變了行進方向。


    因為調轉方向,駱賓王再次返迴了長安,


    而當他即將到達長安時,卻看到了一群年輕的士子在送別一個人。


    這種場麵他見過多次,也參與過多次,也幻想過自己成為主角。


    這是一場標準的送好友外出為官的送別會。


    而等他到了近前,看到送別的人,原本羨慕的神色變得有些複雜:


    “是狄仁傑啊!”


    “也不知我我未來的仕途如何?”


    二人擦肩而過,就像原本的曆史一樣,二人並無多少交集,


    狄仁傑此時也告別了好友,帶著幾騎向著北方而去,


    此時他的身旁除了他外,還有幾位年過三十的文士,


    經過父親在朝中好友的點撥,狄仁傑十分清楚,


    這些人即是來輔佐他的,也是來監視他的,他需要小心應付。


    而且,父親的好友也告訴他,


    這些人大概率也是為了黃陵縣那未知的存在,


    那裏可能是皇帝與長孫無忌交鋒的矛盾點,他要盡量避免參與其中。


    “也不知黃陵縣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想到這些異常,喜歡刑文的狄仁傑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好奇之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活絡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活絡丸並收藏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