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皇帝的異常
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 作者:大活絡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鵬舉的猶豫僅僅持續了一秒鍾,
對於選擇誰,其實也沒有多少猶豫,
雖然武媚娘最終成為了女帝,
但那也是她經曆了種種危機後,經曆各種政治鬥爭,
在李治病死,太子失能的情況下,徹底掌握了權勢,強行登臨帝王的存在。
而如今的武媚娘還隻是剛過二十五歲,
即使在未來,也是離開大學,沒多久的女大學生,
她目前還是依附於李治,與宮中的那位皇後隔空鬥法,圖謀著皇後之位。
相較於未來那年老的且權勢滔天的女帝,
此時的武媚娘除了貌美和提供情緒價值外,也沒了其他實際的作用。
至於李治,雖然因為年輕,未能完全掌握皇權,
但已經年過二十二的李治,早已經有了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在一定情況下也能激發自己的權力。
“看樣子,沒有什麽猶豫的了?”
鵬舉畢竟是一位理性的航天員,他舍棄了眼底的含有某種期望的武媚娘,選擇了當今帝王李治。
……
650 年夏,朝中大臣,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自從開春時,李治去過一次北方的黃陵縣,
那裏似乎有什麽奇怪的吸引力,讓李治不時地跑到那裏。
這讓宮中的人,很是奇怪,一些大臣也希望,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限製一下帝王的行為。
可麵對大臣的詢問,李治隻是迴答,前去打獵罷了.
若是換做其他朝代,如此說法定是站不住腳,甚至會引來非議,
但在這前期的李唐卻有些不同,那的李世民便是重度的打獵愛好者,
號稱以人為鏡的魏征都無法勸說李世民打獵的行為,
即使到了晚年,李世民在宮中亦是不安非,他教導宮中女人騎馬,帶領妃子在宮中追獵一些小動物。
而李世民的行為也深刻的影響到了李治,到宮外打獵也是他的愛好。
……
“按照先皇所言,外出乃是為了體察民情,打獵反而是次要的,那些勸誡之人難道是要帝王在宮中當耳路閉塞的慵主!”
“當今皇上也是如此說的,那二位輔政大臣自是沒辦法勸說了。”
一處酒坊中,一群士子聚集在這裏,自然是要討論國家大事,而在議論間,便說到了當今陛下的異常:
“雖是如此,但若是外出遇到危險,那……”
“哈哈,這天下有什麽能威脅的到我大唐的天策軍。”
說到的李世民留下的天策軍,一眾士子皆是點頭認同。
在這些士子熱烈討論中,有人來到了其中一位士子的麵前,低聲詢問道:
“懷英,聽說你外派的官職被留置了?”
聽到有人向自己問話,狄仁傑抬頭望去,卻見一個麵帶憂愁的男子。
看到此人,狄仁傑也認出了這正是在長安幹謁的駱賓王,
他與這駱賓王並不算熟,不知為何會與自己搭話,
見駱賓王詢問,狄仁傑也不好不理,隻能模棱兩可的迴應了一句:
“外放當官之事,我還等消息,不知觀光這裏可有所得。”
聽到狄仁傑詢問駱賓王歎息一聲:
“我比不得那些擁有門閥的大族,至今都無所得,等過幾日我便會返鄉義烏。”
見駱賓王如此消極的模樣,狄仁傑眉頭微皺,對此人他到有所耳聞。
他在孩童時,便有天才之名,其他孩童在哭鬧玩耍時,他已經能做出詠鵝這樣的詩。
等到年長,其詩文才華更是出眾,如此才華,本應該輕易考中科舉,畢竟大唐的科舉科目中便有詩文一項,
擅長作詩的駱賓王,本應該輕易中舉才是,可沒想到,他竟然落榜了。
所幸在這唐朝還有類似察舉製的方式,
將自己的詩文寫在一條木板上,投遞於高官權貴府中,以求富貴,這種形式便是幹謁。
作詩在唐朝,真的可以當官,因此唐詩也開啟了盛世,
隻可惜幹謁的名聲並不好聽,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走正路。
然而,駱賓王的幹謁也沒求得一官半職,
追根溯源,還是駱賓王的出身有問題。
駱賓王既非大族,又來自南方南朝舊地,很難融入這以北方權貴為主的大唐官場。
而狄仁傑與駱賓王的交集,也隻不過是他在科舉後,士子聚會時,見過幾麵。
他與駱賓王隻是點頭之交,狄仁傑有些疑惑,他為何會來主動接觸自己,
走幹謁這條路的大多都是要巴結權貴的,狄仁傑自認為自己的算不得權貴,
唯一有些名望也是進京考取科舉,一次便過,可這又是北方學子的一種隱形福利。
雖然駱賓王在進行著幹謁,但對於駱賓王的狄仁傑倒沒有任何小瞧的心思,
畢竟駱賓王的才華擺在那裏,隻是他出身限製了很多東西,隻能說是懷才不遇。
……
就在狄仁傑迴想著駱賓王的過往,遠處似乎有人在唿喚的駱賓王。
聽到唿喚之人,駱賓王告罪一聲,便匆匆離去。
看著這位離去之人,狄仁傑搖了搖頭,也不再多想。
也就在這時,又有腳步向他靠近,
“懷英,好事啊。”
聽到這聲音,狄仁傑轉頭看去這次到來的倒不是什麽陌生人,
而是他的好友張柬之,
這時的張柬之正一臉高興的看著他,
“外放的消息可已知曉。”
“自然,聽父親好友講,似乎要到某地做一判佐。”
他外放做什麽官,對陌生人自然不好多說什麽,但對於自己的好友張柬之倒也不必隱瞞。
“隻不過到何地為判佐還未定下,據悉可能去汴州。”
“說起來這判佐,還不值得孟將親自報喜吧。”
見張柬之已經坐到了自己對麵,看著如今身份不凡的好友,以及剛才突然湊過來的駱賓王,
他突然反應過來什麽:
“這麽說來,我的任命發生了變化。”
“懷英敏銳,的確如此。”
……
經過張柬之的簡單說明,向來冷靜的狄仁傑也是麵露驚訝之色。
“陛下,竟然欽點我為黃陵縣縣令,這似乎有些逾製了。”
如今的狄仁傑也隻是剛過而二十而已,去當從七品的判佐作為仕途起點,已經算是很高了,
但如今聽聞要去,當一縣縣令,狄仁傑也感到不可思議。
一個剛入仕途的年輕人,從一個縣的司法局辦公室副主任直接提拔到縣令一把手,
這種仕途起點也隻有大唐的五姓七望的嫡長子才有能量做到,
“還不止,那除了縣令之職,陛下似乎還有其他任命。”
“竟然還有其人任命?”
聽聞此話,狄仁傑反而冷靜了下來,他認真的思考著什麽:
“難道說與我們上次探訪黃陵縣有關。”
“可當時是孟將,將黃陵縣中的消息傳迴,為何封賞的是我?“
”懷英,不必想這些,陛下用不了便要召見你。“
”打好腹稿,以應對陛下的策問、“
……
召見來的比張柬之所言還要快
很快的他便接收到,李治傳喚的旨意,這位新皇要見他,
在被宦官帶往宮中的路上,
狄仁傑還是暈暈乎乎的,此時的他還是想不明白,為何自己會獲得提拔,
自己的父親雖然為官,但遠在蜀地,在長安發揮不了多少能量。
父親與這位新皇也不熟悉,不是什麽重要的肱骨之臣。
“到底是因為什麽?”
此時的狄仁傑還十分年輕,並非未來那個見過大世麵的狄閣老,
還未涉足政壇的他,對於當前發生的事情,摸不著頭腦。
皇宮就在眼前,那宦官出示了令符,帶著他直往皇宮而去,
說實話,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份子,在看到皇宮的那一刻,狄仁傑的內心還是產生了劇烈的波動,
隻可惜,這樣的波動,隨著一道目光瞬間降到了冰點。
那目光來自一位身穿官服的老者,那老者看著麵善,但眼中卻透露著一種無形的威嚴。
此人狄仁傑在考取功名時,曾遠遠的見過,正是李世民留下輔佐李治的兩位重要大臣之一的褚遂良。
見到褚遂良,狄仁傑趕忙上前施禮,而這老者沒說什麽,隻是上下打量著狄仁傑。
對於選擇誰,其實也沒有多少猶豫,
雖然武媚娘最終成為了女帝,
但那也是她經曆了種種危機後,經曆各種政治鬥爭,
在李治病死,太子失能的情況下,徹底掌握了權勢,強行登臨帝王的存在。
而如今的武媚娘還隻是剛過二十五歲,
即使在未來,也是離開大學,沒多久的女大學生,
她目前還是依附於李治,與宮中的那位皇後隔空鬥法,圖謀著皇後之位。
相較於未來那年老的且權勢滔天的女帝,
此時的武媚娘除了貌美和提供情緒價值外,也沒了其他實際的作用。
至於李治,雖然因為年輕,未能完全掌握皇權,
但已經年過二十二的李治,早已經有了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在一定情況下也能激發自己的權力。
“看樣子,沒有什麽猶豫的了?”
鵬舉畢竟是一位理性的航天員,他舍棄了眼底的含有某種期望的武媚娘,選擇了當今帝王李治。
……
650 年夏,朝中大臣,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自從開春時,李治去過一次北方的黃陵縣,
那裏似乎有什麽奇怪的吸引力,讓李治不時地跑到那裏。
這讓宮中的人,很是奇怪,一些大臣也希望,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限製一下帝王的行為。
可麵對大臣的詢問,李治隻是迴答,前去打獵罷了.
若是換做其他朝代,如此說法定是站不住腳,甚至會引來非議,
但在這前期的李唐卻有些不同,那的李世民便是重度的打獵愛好者,
號稱以人為鏡的魏征都無法勸說李世民打獵的行為,
即使到了晚年,李世民在宮中亦是不安非,他教導宮中女人騎馬,帶領妃子在宮中追獵一些小動物。
而李世民的行為也深刻的影響到了李治,到宮外打獵也是他的愛好。
……
“按照先皇所言,外出乃是為了體察民情,打獵反而是次要的,那些勸誡之人難道是要帝王在宮中當耳路閉塞的慵主!”
“當今皇上也是如此說的,那二位輔政大臣自是沒辦法勸說了。”
一處酒坊中,一群士子聚集在這裏,自然是要討論國家大事,而在議論間,便說到了當今陛下的異常:
“雖是如此,但若是外出遇到危險,那……”
“哈哈,這天下有什麽能威脅的到我大唐的天策軍。”
說到的李世民留下的天策軍,一眾士子皆是點頭認同。
在這些士子熱烈討論中,有人來到了其中一位士子的麵前,低聲詢問道:
“懷英,聽說你外派的官職被留置了?”
聽到有人向自己問話,狄仁傑抬頭望去,卻見一個麵帶憂愁的男子。
看到此人,狄仁傑也認出了這正是在長安幹謁的駱賓王,
他與這駱賓王並不算熟,不知為何會與自己搭話,
見駱賓王詢問,狄仁傑也不好不理,隻能模棱兩可的迴應了一句:
“外放當官之事,我還等消息,不知觀光這裏可有所得。”
聽到狄仁傑詢問駱賓王歎息一聲:
“我比不得那些擁有門閥的大族,至今都無所得,等過幾日我便會返鄉義烏。”
見駱賓王如此消極的模樣,狄仁傑眉頭微皺,對此人他到有所耳聞。
他在孩童時,便有天才之名,其他孩童在哭鬧玩耍時,他已經能做出詠鵝這樣的詩。
等到年長,其詩文才華更是出眾,如此才華,本應該輕易考中科舉,畢竟大唐的科舉科目中便有詩文一項,
擅長作詩的駱賓王,本應該輕易中舉才是,可沒想到,他竟然落榜了。
所幸在這唐朝還有類似察舉製的方式,
將自己的詩文寫在一條木板上,投遞於高官權貴府中,以求富貴,這種形式便是幹謁。
作詩在唐朝,真的可以當官,因此唐詩也開啟了盛世,
隻可惜幹謁的名聲並不好聽,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走正路。
然而,駱賓王的幹謁也沒求得一官半職,
追根溯源,還是駱賓王的出身有問題。
駱賓王既非大族,又來自南方南朝舊地,很難融入這以北方權貴為主的大唐官場。
而狄仁傑與駱賓王的交集,也隻不過是他在科舉後,士子聚會時,見過幾麵。
他與駱賓王隻是點頭之交,狄仁傑有些疑惑,他為何會來主動接觸自己,
走幹謁這條路的大多都是要巴結權貴的,狄仁傑自認為自己的算不得權貴,
唯一有些名望也是進京考取科舉,一次便過,可這又是北方學子的一種隱形福利。
雖然駱賓王在進行著幹謁,但對於駱賓王的狄仁傑倒沒有任何小瞧的心思,
畢竟駱賓王的才華擺在那裏,隻是他出身限製了很多東西,隻能說是懷才不遇。
……
就在狄仁傑迴想著駱賓王的過往,遠處似乎有人在唿喚的駱賓王。
聽到唿喚之人,駱賓王告罪一聲,便匆匆離去。
看著這位離去之人,狄仁傑搖了搖頭,也不再多想。
也就在這時,又有腳步向他靠近,
“懷英,好事啊。”
聽到這聲音,狄仁傑轉頭看去這次到來的倒不是什麽陌生人,
而是他的好友張柬之,
這時的張柬之正一臉高興的看著他,
“外放的消息可已知曉。”
“自然,聽父親好友講,似乎要到某地做一判佐。”
他外放做什麽官,對陌生人自然不好多說什麽,但對於自己的好友張柬之倒也不必隱瞞。
“隻不過到何地為判佐還未定下,據悉可能去汴州。”
“說起來這判佐,還不值得孟將親自報喜吧。”
見張柬之已經坐到了自己對麵,看著如今身份不凡的好友,以及剛才突然湊過來的駱賓王,
他突然反應過來什麽:
“這麽說來,我的任命發生了變化。”
“懷英敏銳,的確如此。”
……
經過張柬之的簡單說明,向來冷靜的狄仁傑也是麵露驚訝之色。
“陛下,竟然欽點我為黃陵縣縣令,這似乎有些逾製了。”
如今的狄仁傑也隻是剛過而二十而已,去當從七品的判佐作為仕途起點,已經算是很高了,
但如今聽聞要去,當一縣縣令,狄仁傑也感到不可思議。
一個剛入仕途的年輕人,從一個縣的司法局辦公室副主任直接提拔到縣令一把手,
這種仕途起點也隻有大唐的五姓七望的嫡長子才有能量做到,
“還不止,那除了縣令之職,陛下似乎還有其他任命。”
“竟然還有其人任命?”
聽聞此話,狄仁傑反而冷靜了下來,他認真的思考著什麽:
“難道說與我們上次探訪黃陵縣有關。”
“可當時是孟將,將黃陵縣中的消息傳迴,為何封賞的是我?“
”懷英,不必想這些,陛下用不了便要召見你。“
”打好腹稿,以應對陛下的策問、“
……
召見來的比張柬之所言還要快
很快的他便接收到,李治傳喚的旨意,這位新皇要見他,
在被宦官帶往宮中的路上,
狄仁傑還是暈暈乎乎的,此時的他還是想不明白,為何自己會獲得提拔,
自己的父親雖然為官,但遠在蜀地,在長安發揮不了多少能量。
父親與這位新皇也不熟悉,不是什麽重要的肱骨之臣。
“到底是因為什麽?”
此時的狄仁傑還十分年輕,並非未來那個見過大世麵的狄閣老,
還未涉足政壇的他,對於當前發生的事情,摸不著頭腦。
皇宮就在眼前,那宦官出示了令符,帶著他直往皇宮而去,
說實話,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份子,在看到皇宮的那一刻,狄仁傑的內心還是產生了劇烈的波動,
隻可惜,這樣的波動,隨著一道目光瞬間降到了冰點。
那目光來自一位身穿官服的老者,那老者看著麵善,但眼中卻透露著一種無形的威嚴。
此人狄仁傑在考取功名時,曾遠遠的見過,正是李世民留下輔佐李治的兩位重要大臣之一的褚遂良。
見到褚遂良,狄仁傑趕忙上前施禮,而這老者沒說什麽,隻是上下打量著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