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清流開會,有什麽用
大明1566勝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看人家說我們嚴家現在權勢滔天,但是盯著我們的人也多,
我們也隻是得了皇上的聖眷,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算算我們嚴家也已經在河邊走了二十年了,
若是真有一天,聖心不在,那我們恐怕下場難免淒慘。”
其實祁東樓已經明白,在王世貞這裏,父親的性命應該要比自己家的權勢重要,
但是這話也要先說清楚,正所謂先小人後君子,無論王世貞救父親是出於一片孝心,還是想保王家的權勢,
祁東樓也不想自己去琢磨,這樣的選擇和話擺在麵前,隻需要看王世貞怎麽做便知道了。
至於最後說這些,假裝自己嚴家好似風中殘燭的話,也隻不過是勸退那種為了嚴家權勢而來的人。
很多人投奔嚴家都是因為嚴家的權勢,這種人便是樹倒猢猻散的人,根本沒有用,
當你散盡家財搭上一個大人物,以為自己能平步青雲,結果那個人跟你分析一下,說我的權勢馬上要沒了,
無論你信不信,這話從這人口裏說出來,你頭腦裏也會冷靜幾分,會下意識的思考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你但凡此刻露出些許猶豫,便能看出你的心思。
王世貞沒有,王世貞立刻又跪下了。
“隻要能救我父親,王某這條命就交給小閣老了。”
“起來,何必跪我,都說了叫我東樓兄即可。”
祁東樓麵帶笑容的扶起王世貞,語言試探這關,王世貞過了,接下來就要考驗他的行為了。
裕王府這邊,清流們開會把這件改稻為桑的落地方針又重新理順,找到幾個可以擊穿浙江改稻為桑的落腳點,大體上定下來如何阻止嚴黨,話題便又迴到了給祥瑞寫賀表的事情。
馮保給各位大人和裕王行了禮,然後把在宮中看見的祥瑞給在座的描述了一下,便站在一旁,迴答其他幾位隨時的問題,順便加以對祥瑞的補充。
張居正:“既然是真祥瑞,那確實應該好好寫一篇賀表恭賀皇上,隻是這祥瑞是天降的,是因為聖上有德,不能把尋到祥瑞的功勞,讓嚴世蕃獨占了去。”
張居正出手便著於細處,既然祥瑞的事情是板上釘釘的,那麽大家聯合上賀表,就要突出皇上有德,淡化嚴世蕃的功勞。
最好寫這祥瑞早有預兆,根本不是嚴世蕃所說的他夜觀天象得到的啟示,找出其他證據,證明這祥瑞是早有預兆的。
張居正說這話,其他人自然也都讚同,又敲定了一些共識,詢問了馮保更多關於祥瑞的細節。
“這篇賀表,我們要寫的比嚴世蕃好,祥瑞雖然是他僥幸找到,但這賀表我們一定要比嚴世蕃他寫得更得聖心,徐閣老,這個事情就靠你和你的弟子了。”
這話是高拱說的,所謂徐閣老的弟子也就是張居正,但是高拱沒稱唿張居正的名字,而是對著徐階說的。
徐階這人寫清詞也是一把好手,不亞於嚴嵩,而張居正文采更是斐然,上次勸海瑞出山,也是隨口寫出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話語——
“公夙有澄清天下之誌,拯救萬民之心。然公四十尚未仕,抱璧向隅,天下果無識和氏者乎?其蒼天有意使大器成於今日乎?今淳安數十萬生民於水火中望公如大旱之望雲霓,如孤兒之望父母!豺虎遍地,公之寶劍尚沉睡於鞘中,抑或寧斷於猛獸之頸歟!公果殉國於浙,則公之母實為天下人之母!公之女實為天下人之女!孰雲海門無後,公之香火,海門之姓字,必將綿延於廟堂而千秋萬代不熄!”
這段話不得不說,大義凜然。
當然,是張居正大義,海瑞凜然。
裕王聽了高拱說的這段話,也是十分讚同:“那就要辛苦兩位了,以徐閣老和太嶽的文辭,必然能得到聖上的傾心。”
高拱和裕王的話讓徐階和張居正很受用,雖然表麵推辭,但是哪個文官不喜歡別人這種對於自己文采的奉承。
嚴嵩的文采好,但是嚴世蕃的文采,徐階和張居正還是不放在眼裏的。
在一旁站著的馮保聽到這裏,忽然想起來自己在宮裏看到嚴世蕃給皇上寫的那封賀表被謄抄,自己還細心記了幾句。
眼下看著情況,不知道該不該講。
張居正看到了馮保的異狀:“馮公公可是又想起了什麽關於祥瑞的細節?”
馮保沒先答張居正,而是看了一眼裕王,裕王點頭:“說仔細,也好讓各位大人們寫好。”
馮保這才張口說:“小的在宮裏看見了小閣老嚴世蕃給皇上寫的賀表,”
“這麽快?也是,畢竟是他們先發現的祥瑞,賀表恐怕早已備好,可看清或是記住了幾句?”
裕王微微詫異,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
“迴王爺的話,太過匆忙,小的隻記住幾句。”
馮保低聲迴答。
“無妨,念來聽聽,知道了他們怎麽寫的,徐閣老和太嶽才好超越他們。”
裕王大手一揮,顯然對己方清流的文采尤其是徐階和張居正十分有信心。
馮保認真迴想了一下,開始念到自己看到的那封正在被抄錄的賀表
“臣謹按圖牒,再紀道詮。乃知麋鹿之群,別有神仙之品:曆一千歲始化而蒼,又五百年乃更為白,自茲以往,其壽無疆……”
這句話馮保背完,張居正先變了臉色,又聽馮保繼續背:
“……必有聖明之君,躬修玄默之道,保和牲命,契合始初,然後斯祥可得而致……
恭惟皇上,凝神湯穆,抱性清真。
不言而時以行,無為而民自化。
德邁羲皇之上,齡齊天地之長。
乃致仙麋,遙呈海嶠……是蓋……是蓋神靈之所召,夫豈虞羅之可羈!”
後邊馮保便記不大清楚了,背的也有些磕磕絆絆,於是便說:
“小的也隻記得這些。”
馮保說完,卻沒聽見有人搭理他,剛才氣氛火熱的廳堂內,仿佛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冷卻下來。
他也不敢抬頭看,就低頭在一旁繼續站著。
裕王雖然政治目光低,但是文采不差,馮保背到這裏就知道,這篇文章恐怕拍他爹馬屁拍到心坎裏去了。
他看向徐階和張居正,這二人也不複剛才信誓旦旦的模樣,一人低頭摸著胡子,一個人歪頭看著地。
裕王再傻也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這時候自然不能去問徐階和張居正,有沒有把握寫的比這賀表更好,隻得也拿起茶杯喝茶。
隻有高拱性子急,率先打破了沉默,問向馮保:“你是不是看錯了,這是嚴世蕃寫的?不是他爹嚴嵩寫的?”
“迴大人的話,是署的小閣老嚴世蕃的名,宮裏說嚴閣老的賀表還在寫,還沒呈上來。”
這下場麵更加沉默,嚴世蕃賀表都寫成這樣,嚴嵩的恐怕隻會更好。
“嘿,這夾尾巴狗,在哪找到了什麽新的門客,以他的水平能寫出這種文章?”
嚴嵩自然不會替自己兒子代筆,而且這也不是嚴嵩的文風,清流們不信這是嚴世蕃自己寫的,便說這是嚴世蕃找的新門客。
“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恐怕當世沒有幾人,打聽一下最近嚴府有哪些新麵孔就知道了。”
徐階開口說話了,他也不信這是嚴世蕃寫的,隻要不承認這是嚴世蕃寫的,自己寫不過也不那麽丟人,徐閣老這老狐狸開始給自己找台階下。
“無論是誰寫的,這賀表都是署了嚴世蕃的名,眼下要在賀表上壓他一頭,恐怕難了。”
張居正這時給出了客觀的判斷。
“祥瑞是他呈上去的,賀表也寫不過他,那要我們這些人有什麽用?”
高拱一邊說一邊兩隻手攤開向上,又在身前重疊,用右手從下往上拍了拍左手的手背。
高拱這時候說話有些急了,也不顧及徐階和張居正有沒有台階下,徐階和張居正滿臉尷尬。
我們也隻是得了皇上的聖眷,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算算我們嚴家也已經在河邊走了二十年了,
若是真有一天,聖心不在,那我們恐怕下場難免淒慘。”
其實祁東樓已經明白,在王世貞這裏,父親的性命應該要比自己家的權勢重要,
但是這話也要先說清楚,正所謂先小人後君子,無論王世貞救父親是出於一片孝心,還是想保王家的權勢,
祁東樓也不想自己去琢磨,這樣的選擇和話擺在麵前,隻需要看王世貞怎麽做便知道了。
至於最後說這些,假裝自己嚴家好似風中殘燭的話,也隻不過是勸退那種為了嚴家權勢而來的人。
很多人投奔嚴家都是因為嚴家的權勢,這種人便是樹倒猢猻散的人,根本沒有用,
當你散盡家財搭上一個大人物,以為自己能平步青雲,結果那個人跟你分析一下,說我的權勢馬上要沒了,
無論你信不信,這話從這人口裏說出來,你頭腦裏也會冷靜幾分,會下意識的思考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你但凡此刻露出些許猶豫,便能看出你的心思。
王世貞沒有,王世貞立刻又跪下了。
“隻要能救我父親,王某這條命就交給小閣老了。”
“起來,何必跪我,都說了叫我東樓兄即可。”
祁東樓麵帶笑容的扶起王世貞,語言試探這關,王世貞過了,接下來就要考驗他的行為了。
裕王府這邊,清流們開會把這件改稻為桑的落地方針又重新理順,找到幾個可以擊穿浙江改稻為桑的落腳點,大體上定下來如何阻止嚴黨,話題便又迴到了給祥瑞寫賀表的事情。
馮保給各位大人和裕王行了禮,然後把在宮中看見的祥瑞給在座的描述了一下,便站在一旁,迴答其他幾位隨時的問題,順便加以對祥瑞的補充。
張居正:“既然是真祥瑞,那確實應該好好寫一篇賀表恭賀皇上,隻是這祥瑞是天降的,是因為聖上有德,不能把尋到祥瑞的功勞,讓嚴世蕃獨占了去。”
張居正出手便著於細處,既然祥瑞的事情是板上釘釘的,那麽大家聯合上賀表,就要突出皇上有德,淡化嚴世蕃的功勞。
最好寫這祥瑞早有預兆,根本不是嚴世蕃所說的他夜觀天象得到的啟示,找出其他證據,證明這祥瑞是早有預兆的。
張居正說這話,其他人自然也都讚同,又敲定了一些共識,詢問了馮保更多關於祥瑞的細節。
“這篇賀表,我們要寫的比嚴世蕃好,祥瑞雖然是他僥幸找到,但這賀表我們一定要比嚴世蕃他寫得更得聖心,徐閣老,這個事情就靠你和你的弟子了。”
這話是高拱說的,所謂徐閣老的弟子也就是張居正,但是高拱沒稱唿張居正的名字,而是對著徐階說的。
徐階這人寫清詞也是一把好手,不亞於嚴嵩,而張居正文采更是斐然,上次勸海瑞出山,也是隨口寫出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話語——
“公夙有澄清天下之誌,拯救萬民之心。然公四十尚未仕,抱璧向隅,天下果無識和氏者乎?其蒼天有意使大器成於今日乎?今淳安數十萬生民於水火中望公如大旱之望雲霓,如孤兒之望父母!豺虎遍地,公之寶劍尚沉睡於鞘中,抑或寧斷於猛獸之頸歟!公果殉國於浙,則公之母實為天下人之母!公之女實為天下人之女!孰雲海門無後,公之香火,海門之姓字,必將綿延於廟堂而千秋萬代不熄!”
這段話不得不說,大義凜然。
當然,是張居正大義,海瑞凜然。
裕王聽了高拱說的這段話,也是十分讚同:“那就要辛苦兩位了,以徐閣老和太嶽的文辭,必然能得到聖上的傾心。”
高拱和裕王的話讓徐階和張居正很受用,雖然表麵推辭,但是哪個文官不喜歡別人這種對於自己文采的奉承。
嚴嵩的文采好,但是嚴世蕃的文采,徐階和張居正還是不放在眼裏的。
在一旁站著的馮保聽到這裏,忽然想起來自己在宮裏看到嚴世蕃給皇上寫的那封賀表被謄抄,自己還細心記了幾句。
眼下看著情況,不知道該不該講。
張居正看到了馮保的異狀:“馮公公可是又想起了什麽關於祥瑞的細節?”
馮保沒先答張居正,而是看了一眼裕王,裕王點頭:“說仔細,也好讓各位大人們寫好。”
馮保這才張口說:“小的在宮裏看見了小閣老嚴世蕃給皇上寫的賀表,”
“這麽快?也是,畢竟是他們先發現的祥瑞,賀表恐怕早已備好,可看清或是記住了幾句?”
裕王微微詫異,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
“迴王爺的話,太過匆忙,小的隻記住幾句。”
馮保低聲迴答。
“無妨,念來聽聽,知道了他們怎麽寫的,徐閣老和太嶽才好超越他們。”
裕王大手一揮,顯然對己方清流的文采尤其是徐階和張居正十分有信心。
馮保認真迴想了一下,開始念到自己看到的那封正在被抄錄的賀表
“臣謹按圖牒,再紀道詮。乃知麋鹿之群,別有神仙之品:曆一千歲始化而蒼,又五百年乃更為白,自茲以往,其壽無疆……”
這句話馮保背完,張居正先變了臉色,又聽馮保繼續背:
“……必有聖明之君,躬修玄默之道,保和牲命,契合始初,然後斯祥可得而致……
恭惟皇上,凝神湯穆,抱性清真。
不言而時以行,無為而民自化。
德邁羲皇之上,齡齊天地之長。
乃致仙麋,遙呈海嶠……是蓋……是蓋神靈之所召,夫豈虞羅之可羈!”
後邊馮保便記不大清楚了,背的也有些磕磕絆絆,於是便說:
“小的也隻記得這些。”
馮保說完,卻沒聽見有人搭理他,剛才氣氛火熱的廳堂內,仿佛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冷卻下來。
他也不敢抬頭看,就低頭在一旁繼續站著。
裕王雖然政治目光低,但是文采不差,馮保背到這裏就知道,這篇文章恐怕拍他爹馬屁拍到心坎裏去了。
他看向徐階和張居正,這二人也不複剛才信誓旦旦的模樣,一人低頭摸著胡子,一個人歪頭看著地。
裕王再傻也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這時候自然不能去問徐階和張居正,有沒有把握寫的比這賀表更好,隻得也拿起茶杯喝茶。
隻有高拱性子急,率先打破了沉默,問向馮保:“你是不是看錯了,這是嚴世蕃寫的?不是他爹嚴嵩寫的?”
“迴大人的話,是署的小閣老嚴世蕃的名,宮裏說嚴閣老的賀表還在寫,還沒呈上來。”
這下場麵更加沉默,嚴世蕃賀表都寫成這樣,嚴嵩的恐怕隻會更好。
“嘿,這夾尾巴狗,在哪找到了什麽新的門客,以他的水平能寫出這種文章?”
嚴嵩自然不會替自己兒子代筆,而且這也不是嚴嵩的文風,清流們不信這是嚴世蕃自己寫的,便說這是嚴世蕃找的新門客。
“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恐怕當世沒有幾人,打聽一下最近嚴府有哪些新麵孔就知道了。”
徐階開口說話了,他也不信這是嚴世蕃寫的,隻要不承認這是嚴世蕃寫的,自己寫不過也不那麽丟人,徐閣老這老狐狸開始給自己找台階下。
“無論是誰寫的,這賀表都是署了嚴世蕃的名,眼下要在賀表上壓他一頭,恐怕難了。”
張居正這時給出了客觀的判斷。
“祥瑞是他呈上去的,賀表也寫不過他,那要我們這些人有什麽用?”
高拱一邊說一邊兩隻手攤開向上,又在身前重疊,用右手從下往上拍了拍左手的手背。
高拱這時候說話有些急了,也不顧及徐階和張居正有沒有台階下,徐階和張居正滿臉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