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嚴家權利泛濫的起始
大明1566勝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拱本來今日是來內閣找當值的張居正的,結果入宮以後看到了小閣老嚴世蕃,又想到最近工部報過來的賬單,便準備上前跟嚴世蕃質詢一下,
結果遠遠地看見嚴世蕃,這人就轉身往外走,自己跟在身後卻發現這小閣老越走越快,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自己在後邊喊的就差罵了嚴世蕃的娘,那嚴世蕃也不迴頭,就往前麵走。
“嘿,這嚴世蕃不是剛給皇上獻了祥瑞,怎麽不來顯擺,見了我反倒夾著尾巴,跑的像條狗。”
高拱見追不上嚴世蕃,擦了擦額頭上走出來的汗,在小太監麵前開噴。
小太監根本不敢抬頭,裝作沒聽見高大人的話,低頭靠著牆邊小步快走。
高拱對嚴世蕃可沒張居正那麽含蓄,說起話來罵的也髒。
祁東樓離開皇宮,坐著轎子又迴到了嚴府,他的新家搬起來也不急於這幾天,在搬家之前,他要篩選一下帶到新府過去的人,要適當帶一些眼線,但是不能帶太多。
還好原身嚴世蕃也不是傻子,也猜測過哪些人可能是宮裏的,這些記憶幫祁東樓節省了自己去查的心力。
還有一個事情,就是他地窖裏還有一些銀子。
不能說一些,應該是一堆。
祁東樓上次帶去浙江的大多數是銀票和珍玩,要是帶地窖裏的銀子,那估計恐怕要幾十輛馬車。
說抄嚴家超出一千一百萬兩白銀,恐怕抄家的至少秘密扣下了大幾百萬。
現在地窖裏現銀至少還有八九百萬兩,這些錢大多數是嚴世蕃自己憑借老爹的權勢貪來的。
嚴世蕃應該是擔心老爹窮怕了,所以才拚命斂財。
嚴世蕃剛出生的時候,老爹嚴嵩還在老家歸隱中,那時候嚴嵩已經三十多歲了,家裏還是靠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
正德十一年,因丁憂歸隱八年的嚴嵩終於又迴到了朝廷,迴到了翰林院繼續做編修。
正德十四年,嚴嵩終於迎來了第一次重要的差事,朝廷命建平伯高隆為正使、翰林院編修嚴嵩為副使,齎詔前往廣西桂林靖江王府,傳製朱經秩襲封靖江王。
這是嚴嵩第一次做欽差。
所謂冊封王位,其實就是外地藩王當上一任死後,要從下一代中冊封,得了朝廷的冊封,才能接任自己父親的王位。
如果外地藩王沒有繼承人,那麽就可能出現一些旁係眷屬出來吃絕戶。
藩王每年都可以從朝廷領到一大筆花銷,由禮部來管理和負責下發。
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定的製度,隨著明朝的發展,王氏子孫增多,藩王的歲祿開支成了朝廷的巨大壓力。
根據洪武二十八年的定製,親王至鄉君的歲祿為:親王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奉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王及儀賓800石,縣主及儀賓600石,郡君及儀賓400石,縣君及儀賓300石,鄉君及儀賓200石。
除此之外,舉凡宗室的婚禮、喪事、造宮、營壙以至於儀仗、校尉、王府官員等全部開支都由政府按不同規格支給,這些錢都是朝廷出。
由於明代宗藩是一個坐享祿米的寄生階層,故在養尊處優中大量繁衍人口,使宗室人口急劇增加,給明朝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到了嘉靖八年的時候宗室在籍人數多達8200餘人。
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使明朝難以及時支付其祿米,且拖欠越來越嚴重。
如山西拖欠王府祿糧高達1478852石。
在一小部分宗室人員過著花天酒地生活的同時,相當一部分宗室人員因拖欠祿米等費而境況窘迫。
曾經跟張璁桂萼一起參與大禮儀的霍韜曾上奏反應:
“宗支日廣,祿糧不給。郡王以上,受享多祿;將軍、中尉而下,奏告不得祿糧者屢至矣。有晨朝進食,僅一麵餅,腹不充饑者矣;有假息蓬窩,無室屋以棲者矣;有不幸物故,無棺斂者矣;有女年四十,不得適人者矣。”
為了得到其規定的祿米和權利,宗室不得不行賄主管官員。
如宗室為了及時得到封號,
“先賂長史,次賂監局,次賂侯伯,次賂禮部吏胥,乃得早封。
否則,淹遲一月,即延過一年,彼又減一年祿也。
與其坐減一年之祿,孰若納賂求安且速也!”
(這種歲祿跟當地沒關係,直接由禮部負責,可能出現禮部扣歲祿,不可能出現當地官扣藩王歲祿)
所以其實宗室問題,才是眼下明朝的大弊,也是祁東樓想要跟張居正聊的,你把我當大明的蛀蟲,其實跟這幫宗室一比較,他們才是大明的吸血蟲。
本來嚴嵩去當欽差這事,是一件白得功勞的事情,但是好巧不巧,正德十四年,寧王造反了,把返城的嚴嵩攔在了江西。
嚴嵩於是又進行了二次歸隱。
這次隻熬了兩年,一是因為家裏的日子過的實在淒慘,第二是因為之前跟他一起入職翰林院的同僚們該升官的也都升了,嚴嵩熬不住了。
十六年春,嚴嵩踏著和煦的春風北上,四月中旬迴到京城,巧合的是,嚴嵩迴來的時候正好是正德皇帝駕崩一個月後,嚴嵩無意中又躲過了一場政治風暴。
此時嚴嵩已經四十餘歲了,重新從七品的翰林做起。
一直到嘉靖十五年,嚴嵩通過夏言迴京做了禮部尚書,仕途才終於走上了通天路。
嚴嵩已經年過65歲。
嚴世蕃也不是出生即富貴,等自己老爹終於有了權力,再也控製不住自己對金錢的欲望和權力的誘惑。
權利的出格的次數隻有零次和無數次,
出格的程度也隻有零和不可控。
嘉靖隻想放任嚴嵩一點,嚴嵩又隻想放任嚴世蕃一點,這放任的“一點”權力在嚴世藩手裏迅速失控。
嘉靖在西苑不停地建造宮殿,建造兩宮兩觀,而金銀在嚴家的地窖裏也堆積成山,大明的朝廷迅速腐敗。
嚴家也逐漸岌岌可危。
______
本章部分資料來自《嘉靖革新研究》田澍
結果遠遠地看見嚴世蕃,這人就轉身往外走,自己跟在身後卻發現這小閣老越走越快,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自己在後邊喊的就差罵了嚴世蕃的娘,那嚴世蕃也不迴頭,就往前麵走。
“嘿,這嚴世蕃不是剛給皇上獻了祥瑞,怎麽不來顯擺,見了我反倒夾著尾巴,跑的像條狗。”
高拱見追不上嚴世蕃,擦了擦額頭上走出來的汗,在小太監麵前開噴。
小太監根本不敢抬頭,裝作沒聽見高大人的話,低頭靠著牆邊小步快走。
高拱對嚴世蕃可沒張居正那麽含蓄,說起話來罵的也髒。
祁東樓離開皇宮,坐著轎子又迴到了嚴府,他的新家搬起來也不急於這幾天,在搬家之前,他要篩選一下帶到新府過去的人,要適當帶一些眼線,但是不能帶太多。
還好原身嚴世蕃也不是傻子,也猜測過哪些人可能是宮裏的,這些記憶幫祁東樓節省了自己去查的心力。
還有一個事情,就是他地窖裏還有一些銀子。
不能說一些,應該是一堆。
祁東樓上次帶去浙江的大多數是銀票和珍玩,要是帶地窖裏的銀子,那估計恐怕要幾十輛馬車。
說抄嚴家超出一千一百萬兩白銀,恐怕抄家的至少秘密扣下了大幾百萬。
現在地窖裏現銀至少還有八九百萬兩,這些錢大多數是嚴世蕃自己憑借老爹的權勢貪來的。
嚴世蕃應該是擔心老爹窮怕了,所以才拚命斂財。
嚴世蕃剛出生的時候,老爹嚴嵩還在老家歸隱中,那時候嚴嵩已經三十多歲了,家裏還是靠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
正德十一年,因丁憂歸隱八年的嚴嵩終於又迴到了朝廷,迴到了翰林院繼續做編修。
正德十四年,嚴嵩終於迎來了第一次重要的差事,朝廷命建平伯高隆為正使、翰林院編修嚴嵩為副使,齎詔前往廣西桂林靖江王府,傳製朱經秩襲封靖江王。
這是嚴嵩第一次做欽差。
所謂冊封王位,其實就是外地藩王當上一任死後,要從下一代中冊封,得了朝廷的冊封,才能接任自己父親的王位。
如果外地藩王沒有繼承人,那麽就可能出現一些旁係眷屬出來吃絕戶。
藩王每年都可以從朝廷領到一大筆花銷,由禮部來管理和負責下發。
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定的製度,隨著明朝的發展,王氏子孫增多,藩王的歲祿開支成了朝廷的巨大壓力。
根據洪武二十八年的定製,親王至鄉君的歲祿為:親王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奉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王及儀賓800石,縣主及儀賓600石,郡君及儀賓400石,縣君及儀賓300石,鄉君及儀賓200石。
除此之外,舉凡宗室的婚禮、喪事、造宮、營壙以至於儀仗、校尉、王府官員等全部開支都由政府按不同規格支給,這些錢都是朝廷出。
由於明代宗藩是一個坐享祿米的寄生階層,故在養尊處優中大量繁衍人口,使宗室人口急劇增加,給明朝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到了嘉靖八年的時候宗室在籍人數多達8200餘人。
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使明朝難以及時支付其祿米,且拖欠越來越嚴重。
如山西拖欠王府祿糧高達1478852石。
在一小部分宗室人員過著花天酒地生活的同時,相當一部分宗室人員因拖欠祿米等費而境況窘迫。
曾經跟張璁桂萼一起參與大禮儀的霍韜曾上奏反應:
“宗支日廣,祿糧不給。郡王以上,受享多祿;將軍、中尉而下,奏告不得祿糧者屢至矣。有晨朝進食,僅一麵餅,腹不充饑者矣;有假息蓬窩,無室屋以棲者矣;有不幸物故,無棺斂者矣;有女年四十,不得適人者矣。”
為了得到其規定的祿米和權利,宗室不得不行賄主管官員。
如宗室為了及時得到封號,
“先賂長史,次賂監局,次賂侯伯,次賂禮部吏胥,乃得早封。
否則,淹遲一月,即延過一年,彼又減一年祿也。
與其坐減一年之祿,孰若納賂求安且速也!”
(這種歲祿跟當地沒關係,直接由禮部負責,可能出現禮部扣歲祿,不可能出現當地官扣藩王歲祿)
所以其實宗室問題,才是眼下明朝的大弊,也是祁東樓想要跟張居正聊的,你把我當大明的蛀蟲,其實跟這幫宗室一比較,他們才是大明的吸血蟲。
本來嚴嵩去當欽差這事,是一件白得功勞的事情,但是好巧不巧,正德十四年,寧王造反了,把返城的嚴嵩攔在了江西。
嚴嵩於是又進行了二次歸隱。
這次隻熬了兩年,一是因為家裏的日子過的實在淒慘,第二是因為之前跟他一起入職翰林院的同僚們該升官的也都升了,嚴嵩熬不住了。
十六年春,嚴嵩踏著和煦的春風北上,四月中旬迴到京城,巧合的是,嚴嵩迴來的時候正好是正德皇帝駕崩一個月後,嚴嵩無意中又躲過了一場政治風暴。
此時嚴嵩已經四十餘歲了,重新從七品的翰林做起。
一直到嘉靖十五年,嚴嵩通過夏言迴京做了禮部尚書,仕途才終於走上了通天路。
嚴嵩已經年過65歲。
嚴世蕃也不是出生即富貴,等自己老爹終於有了權力,再也控製不住自己對金錢的欲望和權力的誘惑。
權利的出格的次數隻有零次和無數次,
出格的程度也隻有零和不可控。
嘉靖隻想放任嚴嵩一點,嚴嵩又隻想放任嚴世蕃一點,這放任的“一點”權力在嚴世藩手裏迅速失控。
嘉靖在西苑不停地建造宮殿,建造兩宮兩觀,而金銀在嚴家的地窖裏也堆積成山,大明的朝廷迅速腐敗。
嚴家也逐漸岌岌可危。
______
本章部分資料來自《嘉靖革新研究》田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