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兒子走後,嚴嵩慢慢又躺迴躺椅上,這幾日除了浙江那邊跟清流醞釀著大衝突,眼下沒其他的大事,清流彈奏的奏疏也少了,想必朝廷上的清流們精力也都放在了浙江。


    這種醞釀爆發前,還是有一段清閑日子,兒子在浙江做的事不錯,能想到的安排,能用的人也都用了,自己這段時間明顯感覺到擔子鬆了一些。


    至於這事能不能成,沒到最後誰都說不好。


    至於自己嚴家,本來隻有自己能撐著,但是最近兒子的身段也放了下來,讓嚴嵩看到了一絲嚴世蕃能接替自己的希望。


    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


    嘉靖帝個疑心很重的皇帝,而徐階和嚴嵩都是以身段軟取得帝心。


    這句話明顯是對的,但是嚴嵩從來不這樣認為。


    嚴嵩初入朝廷的時候,自認自己也是一個心中有節氣的士大夫。


    嚴嵩也算是布衣起身,在明這一朝,雖然嚴嵩祖上在永樂年間當過布政使,但是之後家中就無人為官,嚴嵩往上數三代也找不到一頂烏紗帽。


    故而祖上留下的朝廷資源到他這一代也都用不上了。


    他爹更是布衣百姓,雖然務農但也讀書習儒。


    全家都把續上祖宗“簪纓餘澤”,重耀門庭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盡管家境貧寒,還是節衣縮食為其延師授教。


    但是父親早早逝去,在嚴嵩十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死之前,父親握著嚴嵩的手,念念不忘囑咐他:


    “吾期汝一第,以成吾誌,獲成吾誌,吾目瞑矣。”


    祖父和母親靠著幾畝薄田,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一個苦哈哈的孩子,除了讀書沒有其他出路,加上父親臨終遺言都是期待自己考中第一名,嚴嵩此後便更加用心讀書,丁憂三年結束後,嚴嵩參加鄉試一舉中式,名列第十六名,考中舉人!


    (雖叫鄉試,但是是省級考試,這個中舉難度非常大,有金舉人,銀進士之說。)


    鄉試以後嚴嵩又參加了會試,也就是春闈科考,中二甲進士,名列第三十八名。


    弘治十八年,三月十五日,嚴嵩以進士身份參加了殿試,皇上親試於奉天殿,十八日,張掛黃榜: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狀元顧鼎臣,榜眼董配,探花謝丕;


    二甲九十五名,賜進士出身,崔銑、嚴嵩、湛若水分別為一、二、三名”


    二甲第二名,也就是全國第五。


    嚴嵩以二甲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獲得賜進士出身之後,接著又被考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儲才館閣”。


    正德二年,庶吉士結業,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至此他終於躍過了龍門,步入了官宦行列,續上了祖宗遺澤,完成了父親遺願。


    明代時期,翰林院不僅是通往權力核心內閣的重要橋梁,更是精英薈萃之地,據統計,超過九成的宰輔之職由翰林出身者擔任,形成了“非進士莫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慣例。


    那時嚴嵩便是這眾多翰林才俊中的一員,才情出眾,早年便嶄露頭角,深得內閣首輔李東陽的賞識,被寄予厚望,仿佛一幅直通仕途巔峰的藍圖已在其腳下鋪展——從舉人、進士、庶吉士,到翰林學士,乃至內閣大學士,最終問鼎內閣首輔之位。


    然而,嚴嵩並未沿著這條預設的仕途坦途直行,反而在仕途初啟之際選擇了急流勇退,因祖父與母親的相繼離世,他遵循孝道,歸鄉守製,卻意外地在鄉間度過了長達八年的隱居生活,於鈐山腳下建造“鈐山堂”,過上了“麵山而居,寄情山水,耽於書卷”的隱逸日子。


    是什麽原因使他放棄了前景無限的翰林院而久居山鄉?


    一個是嚴嵩早年多病,身子骨弱,另一個原因是正德年間是明代宦官之患最酷烈的時期之一。


    正德初年,宦官劉瑾濁亂朝政,“顧命諸臣,斥逐無遺”,“諫官台臣,誅鋤略盡”,“北門之獄驟興,縉紳之禍尤烈。”


    正德元年冬,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戶部尚書韓文罷官;給事中呂種、禦史薄彥徽、主事王守仁等二三十人慘遭廷杖,削官降謫。


    二年三月,召群臣跪於金水橋南,宣布大學士劉健以下五十餘人為“奸黨”,敕內有名者皆令去官致仕。


    其實他們“皆海內號忠直者”。


    三年夏,在皇宮禦道上發現告發劉瑾的匿名書帖,劉瑾大怒,矯旨命百官跪於奉天門下,主事何錢等十餘人中暑而死,當晚五品以下官員三百餘人皆被逮捕下獄。


    劉瑾還借故禁授浙江餘姚人及江西人京官,裁減江西鄉試名額。


    正德五年,劉瑾被誅以後,宦官專權的局麵並未改變。


    “政權仍在內,魏彬、馬永成等擅執朝政,兩河南北,楚蜀盜遂起。”


    除貂璫盈庭外,又有都督江彬、錦衣衛錢寧等佞俸肆虐,清流被禍。


    “武宗日事般遊,不恤國事,一時宵人並起,錢寧以錦衣幸,減賢以伶人幸,江彬、許泰以邊將幸,馬昂以女弟幸,禍流中外,宗社幾墟。”


    這就是擺在翰林新俊嚴嵩麵前的局勢。


    剛剛步入朝堂的嚴嵩心中正氣未泯。


    “批鱗折檻,則橫禍立降;依附投靠,則遺臭史冊。”


    當時的他,既缺乏直麵奸佞勢力、英勇抗爭的勇氣與膽識,又堅守著士大夫不願與奸佞宦官及武夫同流合汙的節操,故而選擇暫時抽身政治鬥爭的漩渦,歸隱於鄉野之間,靜候時局撥雲見日,再行複出。


    嚴嵩的迴憶突然被進來奉茶的下人打斷,嚴嵩端起茶杯,看著杯中老態龍鍾的自己,又想起剛剛年輕時的迴憶,都說老人才愛迴憶從前,自己大抵是真的老了。


    嚴嵩喝了一口茶,問了下人時辰,便起身去書房。


    ——————


    關於本章關於嚴嵩的資料,以及所有帶引號的內容,都是引用官方正規文獻,大多從張顯清先生的《嚴嵩傳》引用,特此說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1566勝天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LE5mLZ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LE5mLZ並收藏大明1566勝天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