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的長安城,城牆高聳、宮闕萬間、街巷開闊,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直通紫闕,曲江池逶迤曲折,流入芙蓉園。饒是戰禍在即,饒是大家富戶紛紛逃離,中外客商、萬方百姓、達官顯貴依舊雲集,輿馬車服穿梭於街坊通衢之間,卻比青州繁華百倍。
一隊人馬緩緩駛入長安城門,經曆守城軍士的重重盤問,這才進得城中。隊伍前頭走著一人一騎,是李納,旁邊跟定趙勃、王升;隊伍中間有一架囚車,車裏麵關押的是陸澗石。
長安繁華,冠絕一時。然而澗石乃是階下囚,無心賞景。他知道,李納要將他送到相府去,任由元家三少處置,此番進城,多半是有死無生。他煢獨一人,心中掛念著嶼蘅、小雨,時不時抬頭看天、感傷歎息,不知她們是生是死、是何著落。想到這裏,愈發憂愁,用拳頭捶打囚籠,身上鐵鏈咣當響動。
李納率著軍士途經長安東市時,已是黃昏時分。因為迴紇、吐蕃以及朔方軍馬壓境,相府越發門禁森嚴,日頭偏斜便禁止所有人出入,夜間更是嚴禁燈火喧嘩。
李納此前已在長安逗留多時,頗知長安城中行樂之處。他見天色已晚,因命隊伍就地解散,自己親自帶著二三兵士,押著囚車,去城中東南角一家小小的酒肆住下。那家酒肆的主人乃是河內人,卻與相府大有淵源,燒出來的菜竟是地道的青州風味,李納每到長安,必去他家食宿。
眾兵士樂得三五成群去坊間使錢消遣,因此謝過李納,各自散去。隻剩下三名老成兵士,跟定李納,一路穿街過巷,來到這家酒肆。澗石在囚車中,看那門口一個布幌子,明晃晃寫著四個字:錦鱗客棧。他頓時心中悲戚:黃四叔的錦鱗客棧,遭難之前是何等紅火,如今身處異鄉,竟見到同名的客棧,隻是同名而不同實!
李納大搖大擺跨進院落,早已驚動院內堂倌、仆夫。他們見到囚車,十分驚奇,不住地拿眼睛往裏瞅。迎客的堂倌與李納早已熟識,湊到跟前,笑容可掬問道:“李爺,又捉到朝廷欽犯了?您屢建大功,定然加官進爵!”
李納笑道:“捉住一個蟊賊而已,算不得什麽。”堂倌又問道:“這廝是哪裏人氏,犯下什麽罪?”李納道:“說來倒是我的同鄉。青州出了這樣的死囚,我也是物傷其類、情非得已啊。你們東家現在何處?”
堂倌說:“正在後麵賬房核賬,要不,請他們出來迎您大駕?”李納說:“罷了。我隻顧飲酒住店,不必驚動他們。這個犯人,你們押到後麵柴房去,好生看管,休要走脫了。”堂倌照辦不誤。
三名兵士將馬牽到馬廄,又出來將囚車推進柴房,檢視一迴澗石身上的鐵鎖鐵鏈,見鎖得甚是牢靠,這才放心離開。澗石一人坐在囚籠之內,看著這四周整齊碼放的柴木、麥草,心中孤淒,長歎一聲,想起了這些日的諸般磨難,不禁兩眼茫然。
那一日,他和嶼蘅在渭水邊,被一眾兵士擒獲。王致君、戴保國二人搶占了空空如也的銘感莊,折損了兵力,又折損了麵子,一腔怒火直指澗石,因此派出兵力,擒獲澗石、嶼蘅。
王、戴將澗石、嶼蘅關在囚車之中,敲鑼打鼓在附近村落遊行一日,又挨家挨戶搜刮民宅,將百姓家蓄養的雞豚掠搶一空。村落裏的眾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唯有躲進屋中深閉大門,王、戴這才心滿意足,押著囚車迴到銘感莊,殺豬宰雞,與麾下兵士縱酒作樂、通宵達旦。
三秦故地,民風尚義使氣。裏正連夜走家串戶,聚集三百鄉民,說道:“吐蕃兵欺淩我們,被打跑了,現在唐兵又來為禍鄉裏。陸澗石兄弟也算得對我們有恩,如今他有難,我們渭南的漢子豈能坐視不管?”三百鄉民當即集結成軍,在裏正的率領下,於平旦時分衝進銘感莊。
看守莊院大門的是幾個半睡半醒的兵士,戇聲戇氣唿喝一陣,早被鄉民打得頭破血流、倒地不起。王致君、戴保國喝的酩酊大醉,急忙忙起身應對,裏正已領著七八個壯實鄉民湧了進來,將他們砸倒在地,上了綁繩。他們手下的一眾兵士急匆匆穿上鎧甲、挺出兵器,一見主將被擒,當即潰逃。還有些醉酒的兵士,酒氣上湧、不知死活,抄起兵器抵抗,早被三百鄉民圍住,用鋤頭、鐵鍬砸得腦漿迸裂、千瘡百孔。
裏正輕而易舉攻下銘感莊,得意洋洋,桌案上拿過切肉的彎刀,橫在王致君、戴保國臉上,說道:“敢在渭南胡作非為,你二人也算得狗膽包天!”王致君、戴保國這才酒醒,跪地求饒、涕泗橫流。一些壯年鄉民連聲催促,慫恿裏正殺了這兩個狗賊。裏正沉思半晌,說道:“若是吐蕃兵,必定殺了。他們是朝廷的人,權且留他們活命,以免官府捉拿我們判處重罪。”
眾人都覺得裏正說得有理,將王致君、戴保國吊在前院,重重打滿一百棍,才將他們放出門去。二人遍體鱗傷,鮮血流到鞋底,被十來個殘餘兵士用擔床抬起,送往長安醫治。
鄉民在銘感莊內滿院搜尋,找出澗石和嶼蘅,解開他們身上繩索,給了些點心充饑,引著他們來見裏正。澗石感到慚愧,當日劫持了他,今日卻蒙他相救。裏正瞧出他的心思,朗聲說道:“是我老悖,當日不敢領著鄉黨出頭,以致遭人欺侮。我三秦子弟,個個豪氣,你於我們有恩,我們自當報還!”
澗石一聽,正聲說道:“既如此,就該速速追趕王致君、戴保國,提他們人頭來見。”裏正聞言大驚,失聲道:“娃娃,雖說人生在世、恩仇必報,卻怎能恁般狠毒?”澗石道:“此二人不死,必定集結官兵,前來尋仇。跟隨你起事的三百鄉民,加上附近的百姓,難免遭殃。”
裏正爽朗一笑,搖頭說道:“吐蕃兵都打到都城門口了,我大唐軍隊全力護衛長安。除了王致君、戴保國這兩個不三不四的敗類,誰還有餘力找我們小老百姓尋仇?”澗石道:“這大唐疆域之內,恐怕隻剩下您一人在為社稷江山作考慮。長安城內的官爺們,人人結黨營私,全無殺敵報國的本領,隻有欺淩弱小的能耐。殺了王、戴二人固然罪過不小,然而不殺他二人,更是埋伏無窮後患、釀成彌天大禍!”
裏正決計不依,澗石也無可奈何。嶼蘅整弄衣裙,對澗石說道:“我們早些去長安尋師父吧!”澗石道:“王致君、戴保國就長安路上。我們此時去長安,無異於自投羅網。”嶼蘅省悟,低頭不作聲。
澗石安撫嶼蘅兩句,轉頭詢問裏正有何計劃。裏正道:“我們鄉裏人,能有什麽計劃?各自迴村安守祖宅,過日子呢。”澗石道:“切不可遽然迴村,牽連鄰裏。如今最上之策,莫若三百鄉民繼續集結,帶走銘感莊中的幹糧、器械,去北麵山中暫時躲避。王致君、戴保國若半月不來尋仇,便算得平安無事,大家可以迴村過活。他們萬一前來尋仇,大家也好與他們周旋。”
眾人商議一番,都覺得澗石所言有理。裏正誇讚澗石,道他謀慮深遠、想得周到。嶼蘅又問澗石今當何去何從,澗石說:“三百鄉黨不顧危難救下我們,我們也當助他們度過危難。我們同去北麵山中躲避幾日吧。”嶼蘅點頭說道:“你去哪裏,我跟著便是。”
三百鄉民當即起身前往北麵山林。秋氣轉涼,幸而銘感莊中布匹、棉被不少,眾人帶進山中,鋪在岩石之下,夜中用以驅寒。澗石邀著嶼蘅獨自尋了一片樹叢,裹著被單對坐一晚。
翌日清晨,一個鄉民急匆匆跑上山來,喘著粗氣說道:“不好了,官軍殺迴來了!”裏正大驚,趕緊命人爬上樹梢查看軍情。那人光著一雙腳,一眨眼爬到樹頂,手搭涼棚一看,險些跌下樹來,臉色慘白說道:“是官軍模樣,披甲帶弓,大概有五百人!”
一隊人馬緩緩駛入長安城門,經曆守城軍士的重重盤問,這才進得城中。隊伍前頭走著一人一騎,是李納,旁邊跟定趙勃、王升;隊伍中間有一架囚車,車裏麵關押的是陸澗石。
長安繁華,冠絕一時。然而澗石乃是階下囚,無心賞景。他知道,李納要將他送到相府去,任由元家三少處置,此番進城,多半是有死無生。他煢獨一人,心中掛念著嶼蘅、小雨,時不時抬頭看天、感傷歎息,不知她們是生是死、是何著落。想到這裏,愈發憂愁,用拳頭捶打囚籠,身上鐵鏈咣當響動。
李納率著軍士途經長安東市時,已是黃昏時分。因為迴紇、吐蕃以及朔方軍馬壓境,相府越發門禁森嚴,日頭偏斜便禁止所有人出入,夜間更是嚴禁燈火喧嘩。
李納此前已在長安逗留多時,頗知長安城中行樂之處。他見天色已晚,因命隊伍就地解散,自己親自帶著二三兵士,押著囚車,去城中東南角一家小小的酒肆住下。那家酒肆的主人乃是河內人,卻與相府大有淵源,燒出來的菜竟是地道的青州風味,李納每到長安,必去他家食宿。
眾兵士樂得三五成群去坊間使錢消遣,因此謝過李納,各自散去。隻剩下三名老成兵士,跟定李納,一路穿街過巷,來到這家酒肆。澗石在囚車中,看那門口一個布幌子,明晃晃寫著四個字:錦鱗客棧。他頓時心中悲戚:黃四叔的錦鱗客棧,遭難之前是何等紅火,如今身處異鄉,竟見到同名的客棧,隻是同名而不同實!
李納大搖大擺跨進院落,早已驚動院內堂倌、仆夫。他們見到囚車,十分驚奇,不住地拿眼睛往裏瞅。迎客的堂倌與李納早已熟識,湊到跟前,笑容可掬問道:“李爺,又捉到朝廷欽犯了?您屢建大功,定然加官進爵!”
李納笑道:“捉住一個蟊賊而已,算不得什麽。”堂倌又問道:“這廝是哪裏人氏,犯下什麽罪?”李納道:“說來倒是我的同鄉。青州出了這樣的死囚,我也是物傷其類、情非得已啊。你們東家現在何處?”
堂倌說:“正在後麵賬房核賬,要不,請他們出來迎您大駕?”李納說:“罷了。我隻顧飲酒住店,不必驚動他們。這個犯人,你們押到後麵柴房去,好生看管,休要走脫了。”堂倌照辦不誤。
三名兵士將馬牽到馬廄,又出來將囚車推進柴房,檢視一迴澗石身上的鐵鎖鐵鏈,見鎖得甚是牢靠,這才放心離開。澗石一人坐在囚籠之內,看著這四周整齊碼放的柴木、麥草,心中孤淒,長歎一聲,想起了這些日的諸般磨難,不禁兩眼茫然。
那一日,他和嶼蘅在渭水邊,被一眾兵士擒獲。王致君、戴保國二人搶占了空空如也的銘感莊,折損了兵力,又折損了麵子,一腔怒火直指澗石,因此派出兵力,擒獲澗石、嶼蘅。
王、戴將澗石、嶼蘅關在囚車之中,敲鑼打鼓在附近村落遊行一日,又挨家挨戶搜刮民宅,將百姓家蓄養的雞豚掠搶一空。村落裏的眾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唯有躲進屋中深閉大門,王、戴這才心滿意足,押著囚車迴到銘感莊,殺豬宰雞,與麾下兵士縱酒作樂、通宵達旦。
三秦故地,民風尚義使氣。裏正連夜走家串戶,聚集三百鄉民,說道:“吐蕃兵欺淩我們,被打跑了,現在唐兵又來為禍鄉裏。陸澗石兄弟也算得對我們有恩,如今他有難,我們渭南的漢子豈能坐視不管?”三百鄉民當即集結成軍,在裏正的率領下,於平旦時分衝進銘感莊。
看守莊院大門的是幾個半睡半醒的兵士,戇聲戇氣唿喝一陣,早被鄉民打得頭破血流、倒地不起。王致君、戴保國喝的酩酊大醉,急忙忙起身應對,裏正已領著七八個壯實鄉民湧了進來,將他們砸倒在地,上了綁繩。他們手下的一眾兵士急匆匆穿上鎧甲、挺出兵器,一見主將被擒,當即潰逃。還有些醉酒的兵士,酒氣上湧、不知死活,抄起兵器抵抗,早被三百鄉民圍住,用鋤頭、鐵鍬砸得腦漿迸裂、千瘡百孔。
裏正輕而易舉攻下銘感莊,得意洋洋,桌案上拿過切肉的彎刀,橫在王致君、戴保國臉上,說道:“敢在渭南胡作非為,你二人也算得狗膽包天!”王致君、戴保國這才酒醒,跪地求饒、涕泗橫流。一些壯年鄉民連聲催促,慫恿裏正殺了這兩個狗賊。裏正沉思半晌,說道:“若是吐蕃兵,必定殺了。他們是朝廷的人,權且留他們活命,以免官府捉拿我們判處重罪。”
眾人都覺得裏正說得有理,將王致君、戴保國吊在前院,重重打滿一百棍,才將他們放出門去。二人遍體鱗傷,鮮血流到鞋底,被十來個殘餘兵士用擔床抬起,送往長安醫治。
鄉民在銘感莊內滿院搜尋,找出澗石和嶼蘅,解開他們身上繩索,給了些點心充饑,引著他們來見裏正。澗石感到慚愧,當日劫持了他,今日卻蒙他相救。裏正瞧出他的心思,朗聲說道:“是我老悖,當日不敢領著鄉黨出頭,以致遭人欺侮。我三秦子弟,個個豪氣,你於我們有恩,我們自當報還!”
澗石一聽,正聲說道:“既如此,就該速速追趕王致君、戴保國,提他們人頭來見。”裏正聞言大驚,失聲道:“娃娃,雖說人生在世、恩仇必報,卻怎能恁般狠毒?”澗石道:“此二人不死,必定集結官兵,前來尋仇。跟隨你起事的三百鄉民,加上附近的百姓,難免遭殃。”
裏正爽朗一笑,搖頭說道:“吐蕃兵都打到都城門口了,我大唐軍隊全力護衛長安。除了王致君、戴保國這兩個不三不四的敗類,誰還有餘力找我們小老百姓尋仇?”澗石道:“這大唐疆域之內,恐怕隻剩下您一人在為社稷江山作考慮。長安城內的官爺們,人人結黨營私,全無殺敵報國的本領,隻有欺淩弱小的能耐。殺了王、戴二人固然罪過不小,然而不殺他二人,更是埋伏無窮後患、釀成彌天大禍!”
裏正決計不依,澗石也無可奈何。嶼蘅整弄衣裙,對澗石說道:“我們早些去長安尋師父吧!”澗石道:“王致君、戴保國就長安路上。我們此時去長安,無異於自投羅網。”嶼蘅省悟,低頭不作聲。
澗石安撫嶼蘅兩句,轉頭詢問裏正有何計劃。裏正道:“我們鄉裏人,能有什麽計劃?各自迴村安守祖宅,過日子呢。”澗石道:“切不可遽然迴村,牽連鄰裏。如今最上之策,莫若三百鄉民繼續集結,帶走銘感莊中的幹糧、器械,去北麵山中暫時躲避。王致君、戴保國若半月不來尋仇,便算得平安無事,大家可以迴村過活。他們萬一前來尋仇,大家也好與他們周旋。”
眾人商議一番,都覺得澗石所言有理。裏正誇讚澗石,道他謀慮深遠、想得周到。嶼蘅又問澗石今當何去何從,澗石說:“三百鄉黨不顧危難救下我們,我們也當助他們度過危難。我們同去北麵山中躲避幾日吧。”嶼蘅點頭說道:“你去哪裏,我跟著便是。”
三百鄉民當即起身前往北麵山林。秋氣轉涼,幸而銘感莊中布匹、棉被不少,眾人帶進山中,鋪在岩石之下,夜中用以驅寒。澗石邀著嶼蘅獨自尋了一片樹叢,裹著被單對坐一晚。
翌日清晨,一個鄉民急匆匆跑上山來,喘著粗氣說道:“不好了,官軍殺迴來了!”裏正大驚,趕緊命人爬上樹梢查看軍情。那人光著一雙腳,一眨眼爬到樹頂,手搭涼棚一看,險些跌下樹來,臉色慘白說道:“是官軍模樣,披甲帶弓,大概有五百人!”